我所執(zhí)教的《我是中國公民》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公民意味著什么》的第三課時內容。
在設計教學中,我開始是以一首學生熟悉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的情緒也很高漲。接著通過讓學生學習教材知識、搜集課外資料、小組討論、分享交流等方式,感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體會作為中國公民的自豪感,并結合疫情期間中國的變現和涌出的典型人物事例,理解我們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同時通過介紹中國維和部隊、援外醫(yī)療隊、疫情期間中國的大國擔當等例子,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公民代表著中國形象,要從小事做起,要有中國的擔當,要有大國的情懷和精神,懂得時刻維護祖國的形象和榮譽,接著我拓展課程,結合這次疫情期間青少年的努力奮斗和付出的事例,組織學生暢想十年后的自己并做簡單介紹,從中理解人生的意義——責任和擔當并組織學生討論——為了實現十年后自己的夢想,我們現在要怎么做?從中鼓勵我們青少年要奮斗圖強,明白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讓孩子們能自覺做個遵紀守法的中國公民,懂得責任和擔當,明白現在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最后組織學生做了一個簡單的我是中國公民的宣誓儀式,把學生對于自己是中國公民的情感推到高潮。
我覺得這節(jié)課我們很有收獲,孩子們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認識到了國家的命運時刻牽動著我們的心,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1.要設計好課堂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習總書記強調要上好思政課并指出:“情懷要深,保持家國情懷,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yǎng)分、豐富思想?!?/p>
根據這節(jié)課的內容,我結合這次疫情,把中國當前的成就、疫情期間中國人的所作所為展示出來,體會作為中國公民的自豪感,深化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明白自己人生的擔當和意義”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讓學生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寫一寫,議一議,想一想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了作為中國公民的驕傲。特別是設計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懂得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這些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發(fā)光,堅持善良正直與勇敢,為社會為人類做貢獻,這也是我希望所有同學將來能夠成為的樣子,是我們共同的人生意義所在。最后宣誓《我是中國公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宣誓:忠于我的祖國和人民,遵守憲法和法律,履行公民的責任和義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一名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守法、知禮的中國公民!讓學生情感得到升華,讓學生能自覺做個遵紀守法的中國公民,懂得責任和擔當,明白現在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2.要通過開放的課堂,發(fā)展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特點。所以我們的教學內容也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所以課前我讓學生預習教材內容,并搜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在各項領域的最新成就,如:復興號列車、中國天眼、北斗導航、抗擊新冠疫情等,把生活中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信息收集整理,讓孩子們選舉生活中真實可信的生動事例,讓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認識,體驗教材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中我結合疫情期間中國青少年的努力奮斗和付出的事例組織學生暢想十年后的自己并做簡單介紹,在開放的表達空間里幫助學生構建夢想。在整節(jié)課的過程中,我和學生一起設計我們的板書,以國為中心,學生用報、愛等字眼把國字圍繞成一個心,創(chuàng)意的板書,體現了學生的能力發(fā)展。
而我覺得我在這節(jié)課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的多個學生討論環(huán)節(jié),也注重多給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大部分孩子表現非常積極,樂于表達。但是也有小部分同學,沒有抓住展示自己的機會。究其原因,在于我對部分學生課前預習指導不到位,課堂上激勵手段單一,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要在這些方面繼續(xù)加強研究。
2.這節(jié)課我有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但是比較少讓學生分組合作,培養(yǎng)合作意識。
3.活動的準備,活動的進行,活動的總結及活動后的反思要有機結合。我覺得自己的這節(jié)課設計意圖是正確的,但是在備學情這方面還要更細致些,應該更多地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完整。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發(fā)揚優(yōu)點,修正不足。在不斷學習和探索中,將《道德與法治》課堂打造成為學生體驗生活、道德成長的重要平臺。
作者簡介
張偉良(1977.11—),男,漢族,廣東省梅州市人,本科,小學高級級教師,工作單位:廣東省梅州市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梅州市實驗小學? 廣東? 梅州? 51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