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琴
[摘 要]統(tǒng)編教材的散文類文本占有一定的比例。這類文本具有豐富的審美價值。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誦讀,讓學生獲得審美體驗的深化、審美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教師要從情境、技法、活動、實踐等角度展開引導,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感知的機會,讓學生在誦讀體驗中形成審美認知,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
[關(guān)鍵詞]散文類文本;語境化;誦讀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6-0024-02
統(tǒng)編語文教材選編了不少的散文類文本。教學這類文本時,教師要做好誦讀引導,讓學生讀出文本的美。創(chuàng)設(shè)誦讀情境、解讀誦讀技法、創(chuàng)新誦讀活動、延伸誦讀訓練,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誦讀體驗的機會,提升散文閱讀學習的品質(zhì)。因此,教師要做好教學設(shè)計,在示范誦讀、技法傳授、誦讀活動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意象美。
一、創(chuàng)設(shè)語境化誦讀情境,讀出文本意境美
散文類文本以寫景和敘事為主,具有優(yōu)美的意境。在引導學生誦讀時,教師要對文本意境進行深入分析,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展示,引導學生自然進入文本意境中,體驗文本的意境美。寫景散文大多描繪景物的形狀、顏色、動態(tài)等。在設(shè)計時,教師可通過畫面、動畫等手段進行展示,將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中;敘事散文一般有一定的情節(jié),教師要從人物、事件考慮,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解讀分析,對語境意義進行詮釋。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設(shè)適合的誦讀情境,使學生讀出文章的意境美。
散文中的景、事、物等,一般都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引導學生誦讀時,教師要先把握誦讀的情感基調(diào),然后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梳理和解讀,最后找到誦讀的情感釋放點,這樣才能形成文本誦讀的基礎(chǔ)。誦讀不同于一般朗讀,需要學生進入角色中、語境中,這樣才能讀出文本的情感。如,五年級上冊的《白鷺》一文,是一篇描寫動物的散文,作者描繪了白鷺的優(yōu)美形態(tài),其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在指導學生誦讀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對白鷺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直觀呈現(xiàn);然后,教師對誦讀情感的基調(diào)進行提示,要求學生讀出贊美之情。環(huán)境描寫是文本的亮點所在,在誦讀中要讀出其美感,給讀眾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指導嘗試誦讀,逐漸找到誦讀的感覺。教師對學生誦讀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為誘發(fā)學生的誦讀情感,教師以輕音樂作為誦讀背景,將學生帶入特殊的誦讀情境中。
教師從情感基調(diào)出發(fā),提出誦讀任務,并利用圖片進行必要的引導,給學生帶來立體的學習認知。在學生誦讀體驗時,教師提供了背景音樂,將誦讀氣氛推向高潮。這樣,學生對白鷺所處的環(huán)境有了更真切的感知,自然能調(diào)整好誦讀情緒,在誦讀過程中感悟了文章的意境之美。
二、解讀語境化誦讀技法,讀出文本語言美
誦讀是有情感的朗讀,對技法要求是比較高的。小學生誦讀基礎(chǔ)普遍不高,因此教師要正視現(xiàn)實,對學生進行方法傳授,讓學生形成誦讀的基本能力。誦讀要注意語氣、語調(diào)、語速,要對節(jié)奏、音變、停頓、抑揚等進行把握。為此,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學情調(diào)查,對學生進行準確引導。教師的示范誦讀、專家配樂誦讀音頻、對比誦讀分析等,都能讓學生感受到誦讀技法的重要性。
誦讀有很多方法需要傳授。教師要對其進行梳理,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要做出針對性引導,這樣才能獲得預想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誦讀中有不同的表現(xiàn),教師要區(qū)別對待,進行不同的引導。如,《四季之美》是一篇精美的寫景散文,語言優(yōu)美。在誦讀之前,教師引導學生品讀文本語言,說說語言的特點和表達效果,感受語言的魅力。學生對經(jīng)典的語句有特殊敏感性,教師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如,有的學生找到這樣一句話:“夕陽西沉,夜幕降臨,那風聲、蟲鳴,聽起來也愈發(fā)叫人心曠神怡。”這一句寫秋天的夜晚,給讀者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的感受,這樣的美景真醉人。誦讀這樣的句子需要有激情,呈現(xiàn)出美感。教師反復示范誦讀,給學生提供學習模仿的機會。
教師從語言鑒賞角度展開方法指導,讓學生自然進入學習感受環(huán)節(jié),這是比較合理的。在鑒賞中,學生進行了情感體驗,在誦讀中展示了相應的技巧,獲得學習認知的內(nèi)化。誦讀的方法很多。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感受、領(lǐng)悟誦讀的技巧方法,這樣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
三、創(chuàng)新語境化誦讀活動,讀出文本情感美
散文的語言比較精美,其內(nèi)涵也很豐富,不僅具有意境美、節(jié)奏美,而且還有情感美。在引導學生展開誦讀體驗時,不僅要關(guān)注其語言之美,還要從情感的角度進行深度體驗,以便形成更多的情感共鳴點,這樣才能形成誦讀的美學認知基礎(chǔ)。示范誦讀展示、誦讀比賽、角色誦讀、演繹誦讀、配樂誦讀等,都屬于誦讀活動范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實際需要做出設(shè)計,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誦讀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多種活動體驗中感受散文的情感之美。誦讀活動形式眾多。教師要有篩選意識,根據(jù)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誦讀形式,促進學生的審美體驗。
如,《桂花雨》是一篇敘事性散文。在誦讀方法指導時,教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首先,教師要求學生先對文本進行梳理性閱讀,然后為學生進行示范性誦讀,讓學生體會誦讀情感的抒發(fā)。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認真聆聽示范誦讀,畫出一些經(jīng)典的語句,注意體會誦讀的技巧、方法。其次,教師對誦讀方法進行重點傳授。這篇散文是回憶性文本,作者對家鄉(xiāng)桂花雨的渴望和熱愛之情是真摯的,誦讀時要讀出這樣的情感。敘事散文有情節(jié)的轉(zhuǎn)換,在誦讀時要根據(jù)需要做出具體的調(diào)整,要注意放緩語速,給聽眾留下思考的空間。寫杭州的桂花是為襯托家鄉(xiāng)桂花的美好,誦讀時要注意抑揚的問題。哪里需要抑,哪里需要揚,學生要有明確的認知。最后,讓學生找出精彩描寫的語句,嘗試進行誦讀展示,看誰誦讀更有味道。學生接受誦讀任務后,都能夠快速行動起來。他們先找出那些精美的語句,然后進行針對性訓練。在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發(fā)動學生進行互評。教師深入學生中,對小組的誦讀情況進行觀察,適時做出點評,讓學生的誦讀更到位。
教師從不同角度展開誦讀指導,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誦讀需要情感體驗,也需要技法支撐。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短板,因此教師適時進行引導,使學生的誦讀能力不斷提高。誦讀是一種有個性特點的活動。在誦讀中,學生會形成不同的體驗。教師從技巧和方法的角度展開指導,讓學生有更多的感知體驗的機會。特別是誦讀交流活動,能夠給學生提供集體學習的機會。只有相互交流、評價,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學習他人的長處,才能彌補自己的短處。
四、延伸語境化誦讀訓練,讀出文本意象美
誦讀訓練設(shè)計時,教師要注意篩選課外誦讀材料,與課內(nèi)誦讀相互補充,讓學生遷移運用課內(nèi)所學的方法。課外誦讀內(nèi)容有很多選擇。教師可在誦讀方法運用、誦讀呈現(xiàn)方式等方面思考,給學生提供一些誦讀材料,對誦讀活動進行組織。信息技術(shù)的廣泛運用,為課外誦讀展示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教師可要求學生自己制作誦讀視頻,放到網(wǎng)絡交互平臺上展示交流,以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語境化誦讀要體現(xiàn)具體的情景。在具體組織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展開觀察,將觀察體驗融入誦讀之中,這樣能讓學生形成具體的認知。如,《鳥的天堂》一文,作者描繪的景色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梢钥吹?。教學時,如果教師能要求學生帶上課本,到大自然中去誦讀,他們的體驗就會更為深刻、豐富。如果能夠錄制成誦讀視頻,有大自然做背景,這對學生心理的沖擊就會更為明顯。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一些適合的課外閱讀文本,展開創(chuàng)新性誦讀,在展示體驗中形成誦讀感知。接受任務后,學生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參與熱情,因為大自然具有無限的魅力,能對學生的各種感官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教師借助網(wǎng)絡交互平臺進行引導,給學生提出一些建議,讓學生及時上傳誦讀視頻,并展開互評,促進學生形成學科認知。
讓學生進入大自然展開誦讀體驗,這是很有創(chuàng)意的設(shè)計。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需要立體呈現(xiàn),如果能夠吸收大自然的力量,就會對誦讀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文本誦讀訓練形式眾多。教師要做好篩選和創(chuàng)新設(shè)計,給學生提供適合的環(huán)境,這樣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越深刻,他們的誦讀就越有感染力。文本的美感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教師要深度發(fā)掘,給學生提供審美體驗的機會,促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形成學科能力。文本之美與自然之美融為一體,這對學生來說是難得的體驗機會。因此,教師要進行對接性思考,從教與學和諧的角度展開指導,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散文類文本誦讀要體現(xiàn)學生的審美體驗。教師利用各種方式創(chuàng)設(shè)誦讀情境、傳授誦讀技法、創(chuàng)新誦讀活動、延伸誦讀廣度,能讓學生順利形成誦讀美感認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學生在誦讀理解上存在一些短板,教師要從正面給予引導,讓學生自然進入欣賞環(huán)節(jié),以有效矯正誦讀中存在的偏差,使學生的審美體驗得到升華。語境化誦讀,要體現(xiàn)語境特點。教師要注意提供適宜的誦讀背景,深化學生的誦讀情感體驗,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漸走進語境,不斷獲得誦讀能力的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周薇.釀出濃濃的“語文味”——小學寫景敘事散文教學方法思考[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03).
[2] 權(quán)露.關(guān)于小學高年級散文教學方法的探討[J].課外語文,2020(22).
[3] 王榮生.中小學散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材·教法,2011,31(09).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