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偉華
[摘 要]“寫清楚”既是第二學段表達的重要目標,也是第三學段表達具體、生動的基礎。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習作單元,語文要素明確指向“按一定順序寫清楚”。根據《海上日出》這篇課文在教材中的位置,結合文本獨有的特點,圍繞單元語文要素,在教學中教師應精準定位,聚焦段落,層層推進;同時,通過讀寫結合,深度練筆,使學生內化寫作知識點,扎實有效地落實“清楚表達”這一目標。這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關鍵詞]清楚表達;精準定位;聚焦段落;遷移學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6-0008-03
《海上日出》是統編語文教材(以下簡稱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第五單元是一個習作單元。教學時,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文本的習作范例作用,準確把握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明確文本在單元教學中的地位,在文本結構與言語樣式的比照中,扎實有效地展開教學,落實學習表達方法的目標要求。
一、縱橫觀照——表達要精準定位
只有深刻領會編者意圖,才能觀照體系,展開精準教學,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逗I先粘觥匪趩卧恼Z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針對這一單元閱讀教學目標,筆者嘗試從縱向能力序列(下表)和橫向單元編排(圖1)兩個維度進行梳理,對《海上日出》一文在表達能力序列中的位置進行精準定位。
第二學段在表達能力訓練上,著重于“寫清楚”。四年級上冊“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記一次游戲,把游戲寫清楚”,都是圍繞寫事展開,落實把事情的過程一步一步寫清楚的要求。四年級下冊按一定順序寫景物,所指向的是寫景。這一表達方法的學習、能力的形成,在小學階段是全新的。
橫向看單元的編排,清晰地展現了這一能力的遞升過程。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承擔了落實學習方法的教學任務。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要初步了解如何按照變化的順序寫景,同時要為下一課了解如何把重點景物寫清楚做好準備,習得表達方法。
《海上日出》是一篇經典課文,篇幅短小,但是行文方式與遣詞造句都獨具特點。語文要素提到的“按一定順序”,體現在文章表達的多個方面。有表示時間的寫作順序,如“天還沒有亮”“轉眼間”“過了一會兒”“到了最后”;也有日出動態(tài)變化的順序,抓住日出時所獨有的顏色、亮光、位置的變化,描繪了日出過程中不同的畫面。而第2、第3自然段與第4、第5自然段在銜接上,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兩個“有時”,將“晴天”“多云”“黑云”三種天氣的日出景象有序地連接在一起。
針對以上不同維度,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目標——了解課文是怎樣按照順序描寫海上日出這一奇觀的,幫助學生感知段落的順序建構。在教學中,要立足文本特點,落實清楚表達的目標。
二、聚焦語段——表達要層層落實
明確了閱讀教學的目標與重點后,就要尋找有價值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要強化寫作意識,引導學生尋找文本的言語樣式,學習獨有的表達方式。只有層層推進,落實每個要點,學生才能從閱讀中習得寫作方法。
(一)梳理脈絡,落實條理清楚
板塊一:課始整體著手,了解行文結構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2~5自然段,分別描寫了晴天、多云、有黑云時日出的不同景象)
2.根據對內容的梳理,課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描寫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
板塊二:總結整體回顧,理清文章線索
1.除了描寫日出時的景象,課文還寫了“我”看日出的感受,找出相關的語句。
2.文章寫的是日出的景象,為什么要寫“我”看日出的期待和感受呢?(以“我”對這一奇觀的期待和感受,襯托日出的壯觀景象)
【設計意圖 要清楚表達,就要有清晰的條理。文章的行文架構直接決定了文段的清晰。教學從整體入手,梳理文本脈絡,最后回到整體,理清課文中“景”與“人”兩條線索,發(fā)現兩者的關系,這樣讓有序表達具體可感?!?/p>
(二)品讀語段,落實言語清楚
1.作者是怎樣描寫“海上日出”這一壯觀景象的呢?讀一讀第2、第3自然段,畫一畫描寫日出的精彩語段,圈畫關鍵詞。
2.交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發(fā)現表達的精妙之處)
預設一:“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地在擴大它的范圍,加強它的亮光?!?/p>
(作者抓住“出現”“慢慢擴大它的范圍”“加強亮光”等,準確地寫出了紅霞的變化過程)
預設二:“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
(把太陽當成孩子寫,“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描寫了日出時的顏色以及亮光)
【設計意圖 作為經典課文,作者在言語表達上堪稱典范。語言樸實,但是非常準確。這些鮮活的語言值得我們細細品讀?!?/p>
(三)依托內容,落實特點清楚
板塊一: 關注動態(tài)變化順序
1.你發(fā)現了嗎,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一步一步地寫出海上日出的景象的。(顏色、亮光、位置)
(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畫思維導圖。如圖2)
2.看看這三個方面的描寫,你發(fā)現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顏色、亮光、位置的動態(tài)變化描寫出日出的景象)
板塊二:關注時間變化順序
1.再讀一讀2~3自然段,作者是怎樣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日出這一壯觀景象寫清楚的?
(“天還沒有大亮”“轉眼間”“過了一會兒”“到了最后”這些準確的時間詞語提示了寫作順序)
板塊三:關注段落銜接順序
1.讀一讀第4~5自然段,作者又是怎樣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了“多云”和“有黑云”時的日出景象呢?(用了兩個“有時”連接)
2.兩段話的位置是否可以調換?
(不可以,課文是按照天氣的變化有序介紹的)
【設計意圖 “有序表達”是課文最大的特點。這一環(huán)節(jié),從多角度描寫的動態(tài)變化、明確的時間變化以及段落間的有序銜接這三個板塊展開充分的教學,有效落實有序表達的目標?!?/p>
“寫清楚”作為一條訓練主線貫穿全文的始終,體現在文章的層次、結構和表達方式上。教學時,以“如何描寫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為主問題,引領學生梳理表達的脈絡,體會表達的準確,剖析表達的層次,這樣將“寫清楚”這一習作訓練要素有機融入閱讀教學中,從而達到夯實學生言語表達基本功的目標。
在理解文本表達層次的過程中,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將抽象的文字化為直觀的圖示,將零散的詞語連為相互關聯的整體,使文本的隱性思維顯性化,讓學生發(fā)現段落中沒有明確說明的順序。這樣的支架,化無形為有形。長期訓練,學生會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有效促進學生能力的增長。
三、注重遷移——表達要有效輻射
我們必須清楚文本的范例作用,從教材序列的編排上,明確學以致用才是這篇文章教學的目的。因此,我們要借助支架,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學習,將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并不斷活化、創(chuàng)生,從而形成一定的能力。我們通過習作訓練,真正落實“寫清楚”的目標,將寫作知識轉化為言語表達能力。
(一)段落學習遷移
1.仿照第2、第3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讀一讀4~5自然段,畫一畫描寫最精彩的語段,用思維導圖梳理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的。
2.以讀代講,交流精彩語段。
3.交流思維導圖。(圖3)
4.小結:作者抓住光線以及顏色的變化,一步一步寫出了多云和有黑云時日出的動態(tài)美。
(二)群文閱讀遷移
推薦閱讀劉白羽的《日出》,并與巴金的《海上日出》對比,引導學生體會兩篇文章在寫作順序和語言表達上的異同(圖4)。
(三)寫作方法遷移
1.回顧生活中有變化的自然景象。如臺風、雷雨、下雪等。
2.交流討論:如何把景象的變化過程寫清楚。
(用表示時間的詞語有序地介紹;抓住事物的特點,寫出動態(tài)變化)
3.學生寫作。
4.交流評價。
(評價從如何“寫清楚”的角度展開)
段落學習方法的遷移,達到運用及夯實學習能力的目的。通過對比閱讀,強化學生對寫作順序和語言表達特點的認識。最后的遷移寫作,以讀寫結合的方式實現了以讀促寫的目的,使學生將學習方法進行內化。這樣,通過各種有效學習活動,達成了本課的能力訓練要求,讓“寫清楚”這一寫作知識落地。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瞻前顧后,精準地把握學生能力提升的“點”,根據文本語言特點,從作者的視角引導學生學習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寫作能力。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