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教育部門對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讓小學生學會課本中基本的基礎知識之外,還需要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思想品格、道德素質(zhì),將課堂中學習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應用到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提高自身的品格。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從道德與法治的實際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鼓勵小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當中,實現(xiàn)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當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具體探討了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的措施。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6-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6.074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在探究相關的教育問題時提倡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也就是將學生的教育與他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開展,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我國教育部門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做出了明確的指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主動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nèi)容融入小學生的生活實踐當中,對道德與法治的內(nèi)容進行生活化的處理。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促進小學生主動去接受知識,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品格,實現(xiàn)小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將小學生逐漸培養(yǎng)成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在小學的課程教學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學校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規(guī)范小學生社會行為的活動性學科,對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任務。但是,就目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來看,課堂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的內(nèi)容脫離小學生的生活實際
在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對課本的處理存在問題。對教材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生活之間、課本與生活之間不能進行很好的聯(lián)系,也不能根據(jù)教學的任務對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合理刪減或者增加,對于生活中的素材和教材中的內(nèi)容也不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生搬硬套課本內(nèi)容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使得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嚴重脫離了生活實際。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也會有所下降,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也會事倍功半,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不利于小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嚴重地影響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課堂教學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以說教為主
在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知識學習與生活能力之間的關系,忽視了小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依舊采用原先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嚴重脫節(jié),依舊采用單一說教為主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就會顯得枯燥無味,嚴重打擊了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不利于小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忽視了小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的品格。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幫助小學生理解教學的內(nèi)容
在小學生的道德發(fā)展過程中,遵循的是無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過程。年齡較小的小學生,在道德方面呈現(xiàn)出來的是“無律”的狀態(tài),而當小學生的年齡再大一點就進入了“他律到自律”的階段。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程中,就是通過教育教學的形式,幫助小學生學習相關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學,實現(xiàn)小學生道德“他律到自律”的轉(zhuǎn)化。德育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師應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的觀念。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融入生活化教學的模式,結(jié)合小學生的生活實踐開展生活化教學,將生活中的常見案例、生活現(xiàn)象都融入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降低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難度,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增長,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小學生可以從身邊事物入手主動把握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nèi)容。
(二)生活化教學有利于促進教育體制的變革
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很多學校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的教育理念也隨之逐漸提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步得到改進,很多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創(chuàng)新。就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來說,教師要及時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促進小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升級,進而實現(xiàn)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
三、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開展的措施
(一)融合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我國對道德與法治教學核心素養(yǎng)培育越來越重視,教師應從各個方面出發(fā)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小學生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正確應用已經(jīng)學習到的知識,實現(xiàn)課本教材的生活化。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以教材課本的內(nèi)容為依據(jù),主動結(jié)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合適的情景,對小學生進行生活化駕馭,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程度,為小學生將來的學習提供便利。例如,在小學生學習《開開心心去上學》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將教學的內(nèi)容作為對象,密切聯(lián)系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立足于小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相關的知識講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將教材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除此之外,在《上學的路上》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小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要求他們以生活實際為依據(jù),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每天上學的方式,讓他們認識到不同的學生都選擇了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徑、不同的道路,到達了學校??赡芤恍┩瑢W離學校較遠,所以是家長們接送上下學;一些同學家近,但是由于來往路上車輛比較多,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相關的交通安全知識。在這種授課的模式下,教師應積極地立足生活實際,選取合適的情境,完成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
(二)結(jié)合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小學生的學習階段,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所以在一些行為習慣、道德品格等方面處于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為小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結(jié)合生活中的實際,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授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教材知識的培訓。另外,還要對小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教育,規(guī)范小學生的日常行為方式。例如,在小學生學習《家中的安全與健康》一課時,教師就應該精準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將全班的學生當成教學的對象,面向家庭,規(guī)范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讓小學生了解家庭中常見的一些危險,從而掌握解決的對策。教師將小學生劃分為不同的教學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地探討在家庭中自己經(jīng)常幫助父母完成什么樣的家務,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一些相對危險的事項。一些學生可能會幫助父母完成一些相對簡單的家務,如擦拭家具等,在擦拭的過程中,一些小學生由于身高的限制,所以就會選擇爬到家具上,這種行為是十分的危險的,如果家具側(cè)翻就可能會將小學生壓倒,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警告小學生避免發(fā)生類似的行為。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討論家庭中的食物,同樣是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家庭中的飲食,當一些食物超過保質(zhì)日期時,小學生如果再繼續(xù)進食,就會對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產(chǎn)生一定的危害,嚴重的可能還會導致食物中毒,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特別強調(diào),做好食物的安全衛(wèi)生知識的普及。
(三)豐富生活化的教學拓展
學習離不開實踐,教師要想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必須對小學生進行教學拓展。如果空有理論而缺乏實踐,那么小學生將永遠無法掌握具體的教材知識。例如,在學習《吃飯有講究》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提前準備好一張在顯微鏡下充滿細菌的手部照片,引出教學的話題,如果小學生在課前吃飯的時候沒有洗手,那么手中的細菌就會進入小學生的肚子,容易生病。教師還可以舉行相關的比賽,選出洗手最干凈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獎勵。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重視起生活化的實踐,引導小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生活實踐當中來,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及時鞏固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將教材課本中的知識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早已不再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起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主動融入生活中的實例、生活現(xiàn)象對小學生進行授課,激發(fā)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興趣,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還應該尊重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尊重小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為小學生營造出輕松和諧的授課氛圍,增強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及時掌握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并耐心地為其解決,為小學生將來的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探索生活化教學的新模式,有效地提升了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效率,創(chuàng)新了教育教學的新思路,從本質(zhì)上提升了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實現(xiàn)了小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樓會利.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新課程(教研版),2017(12).
[2]閆美麗.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9(14).
[3]任海燕.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生活化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9).
[4]盧冬香.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22).
[5]楊秀云,吳怡樺.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探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8(5).
[6]于虹.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