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金蘭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重心應從關注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轉向關注學生對化學學科價值的理解、獲得的情感體驗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上。采用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融入情境的情況下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應用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因此現階段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了解其創(chuàng)設要點及創(chuàng)設主體對象,貼合教材制定教學策略。本文就高中化學問題情境教學作出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程;核心素養(yǎng);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
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通過搭建具體真實的情境,在解決或解釋真實情境中學習相關化學知識,在設計過程中利用層層遞進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高中化學涉及的知識內容豐富,學習難度較初中有很大提升,加之高中生日常學習壓力較大,若沒有合理的教學手段實施教學,極易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失去興趣,學習變成被動接受,不但學習效率低下還無法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需充分落實立德樹人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充分了解學生情況及教材內容,將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應用于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提高化學教學效果[1]。
一、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應用于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及要求
針對教學有效性方面,主要體現于以下幾點。1.提升學生興趣。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有多種方法,教師可將化學知識與生活資源連接,借助科學故事、社會熱點、生活情境等導入知識點,也可應用現代化技術、實驗等方式為情境創(chuàng)設提供有力條件。這些教學方式相較傳統教學模式,更能吸引學生注意,且多樣化的學習情境,更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2]。2.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很多復雜的知識點,教師可借助情境創(chuàng)設,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化學學科知識,不僅使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化學的學科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同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使抽象的化學問題直觀化,推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3.創(chuàng)新思維。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往往需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合理有趣的問題設計不僅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可以降低對知識理解的難度。學生在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中,培養(yǎng)了嚴謹的化學學科思維,激發(fā)了創(chuàng)新思維。
針對教學應用要求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貼合新課程要求。新課程改革要求通過化學學科知識的學習最終實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須同時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情境創(chuàng)設時,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設置的問題應能夠滿足課程教學目標。2.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情境創(chuàng)設主體對象是學生,教師在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時,必然需要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符合學生認知、能力水平的條件下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才更能夠讓學生接受和感興趣。3.與化學知識有效連接。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與課本知識有較強的關聯性,在情境中學生能夠根據問題、通過思考和探究聯想到新知識,這樣才能有效突出該方法的應用效果。
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的合理策略
(一)分析班級學生情況,制定化學教學策略
教師明確教學應用要求后,在化學教學前需要先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了解,為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提供基礎參考條件。首先教師應先對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估,主要通過日?;瘜W測驗成績、課堂習題完成水平、課堂問題回答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解。其次教師還需考慮班級學生的綜合情況,主要借助互動交流的方式,獲知學生的想法、學習思路、興趣等。將以上兩方面進行匯總分析,得出的學生信息才更加完整全面。最后教師根據新課程標準、化學知識內容等方面,結合學生信息制定教學策略,將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聯同其他有效方式共同應用于具體的化學教學中。
(二)以生活為主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生活現象、生活事例是學生常見且熟悉的,將其與化學知識連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更容易調動起學生積極性,同時簡化知識復雜內容。比如在學習磷(P)元素時,教師可以導入生活中所存在的“鬼火”現象,并展示與“鬼火”相關的圖片,提出問題:“你們有沒有被‘鬼火追的經歷?你對‘鬼火有哪些了解?”對于高中生來說,其生活經歷較多且了解的內容也相對較多。有的學生說他有一年暑假回鄉(xiāng)村姥姥家,夜晚在后山墓塚中就看見過“鬼火”;有的學生說在所看過的動漫中,有描述過“鬼火”,它飄在空中,呈綠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適時引導告知學生這種現象并不是靈異現象,而是與一種化學元素有關,進而增強學生好奇心,引出化學知識點磷(P)元素。在導入知識后,教師也可借助播放“鬼火”視頻的方式,再次合理設置問題,要求學生思考“鬼火”是何種化學反應所得,其顏色變化又受什么影響。同時教師還可以大致講解人體元素構成,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鬼火”進行了解探索,達到掌握理解磷(P)元素的學習效果。在知識講解后,教師可再次播放有關“鬼火”的視頻,在已了解磷(P)元素相關化學知識的情況下,學生能夠清晰得知,磷本身在空氣中容易發(fā)生自燃,形成磷化氫氣體,可隨風及空氣流動。而人骨骼中含有大量的磷,當去世后身體經過腐爛等系列變化,磷元素就會形成磷化氫,進而出現“鬼火”現象。當人處于該環(huán)境下,在快速走動時會使空氣加快流動,導致出現“鬼火”追著人跑的情況。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化學知識,以化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還能樹立正確觀念,相信科學。
(三)導入化學歷史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新課程標準下,學生應對化學知識的由來、相關發(fā)展情況進行了解,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比如在教學氯氣知識內容時,教師可為學生講解相關歷史故事。在講述完歷史故事后教師設置問題:“你們知道這個化學毒劑是由什么成分組成的嗎?為什么會導致人中毒?”由歷史故事導入,在無形中將學生引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全身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聯系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有利于發(fā)散思維與提高創(chuàng)新想象力。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快地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在教師的講解與自主學習下了解化學毒劑的組成,了解氯氣的特點是具有強烈刺激性且有毒。
(四)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信息技術手段是現階段教學中實現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途徑。比如在教學原子、微粒運動等知識內容時,在以往教學中教師難以通過板書的方式直觀向學生展示具體的結構和微粒運動變化過程,學生僅能依靠教師的講述和課本知識進行理解,容易出現理解不透徹的問題。而利用信息技術,借助多媒體可下載微粒運動的動態(tài)視頻、使用三維技術制作原子結構示意圖等,再配合合理的問題設置,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涉及的知識量大、難度較大,且新課程標準下,對教學目標、教學要求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規(guī)定。所以現階段教學中,教師需要先熟悉新課程標準,掌握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的要點,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操作方案,通過結合生活、化學歷史故事、時事熱點、多媒體信息技術等方式將化學知識以多樣的形式進行展現,幫助學生實現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柳紅明.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研究[J].魅力中國,2020(29):132.
[2]紀舜豪.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研究[J].科學咨詢,2020(3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