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彩梅 郭絲錦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疾病之一[1]。近年來,空軍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逐步開展了乳腺癌日間手術。與傳統(tǒng)手術患者相比,日間手術患者因周轉較快,與醫(yī)務人員接觸時間有限,對自身疾病不了解,難以快速掌握入出院流程及居家護理知識,同時面臨更加突出的心理應激反應。為解決上述問題,該院甲乳血管外科構建了專科微信公眾平臺,并配備個案管理師進行指導。本研究旨在探討微信公眾平臺與個案管理的實施效果,以期為進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提供參考。
選取科室2018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393例乳腺癌日間手術患者,剔除因故手術暫停、病理結果顯示良性、>65歲等患者,其余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178例,年齡18歲~65歲,平均(44.2±1.6)歲。對照組患者180例,年齡18歲~65歲,平均(43.8±2.1)歲。兩組患者在身高、體重、民族、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等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均在術后3 d、1 w、1個月和3個月通過科室換藥、門診、電話隨訪,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微信公眾平臺隨訪。本次研究經(jīng)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1)18歲~65歲;(2)病理穿刺后明確診斷為乳腺癌;(3)行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結活檢或腋窩淋巴結清掃或假體植入;(4)進行全麻手術;(5)配合程度良好,可以熟練使用智能手機;(6)同意并自愿接受電話、微信平臺或門診隨訪。
排除標準:(1)聽力、視力、意識障礙者;(2)既往高血壓、冠心病及其他心肺疾病基礎性疾病者;(3)行自體乳房重建或手術范圍過大者;(4)自愿退出或拒絕接受隨訪。
由專科護士申請甲乳血管外科微信公眾平臺,并通過官方審核。平臺內容由科室醫(yī)護人員合作創(chuàng)建,主要分為三大模塊:疾病相關、健康教育(日間、常規(guī))和康復操。疾病相關模塊包括甲狀腺、乳腺(日間、常規(guī))、周圍血管疾病術前術后疾病知識、治療、護理等,化療相關知識,靜脈治療知識。健康教育模塊包括入出院流程,科室環(huán)境,換藥流程,引流管管理,滿意度調查。康復操模塊包括下肢靜脈血栓預防,乳腺癌復康操,PICC置管后運動。根據(jù)患者共性問題,平臺每月推送2篇~3篇相關內容推文。
乳腺癌個案管理師從??谱o理人員隊伍中篩選和培養(yǎng)。個案管理師入選條件為:(1)溝通能力強,富有責任心;(2)工作10 a以上;(3)職稱為護師以上;(4)具備一定科研水平。截至2018年2月共篩選培養(yǎng)出4名乳腺癌個案管理師。
1.5.1 對照組 開具住院證,按日間手術流程完成院前檢查,多學科會診團隊合作評估,符合收住要求后預約日間手術;入院后進行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術前/術后等健康教育,換藥室換藥,電話隨訪,并在腫瘤門診復診隨訪。
1.5.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1)患者門診就診時,個案管理師指導關注微信公眾號,引導患者完成院前檢查。(2)院前檢查結果通過微信平臺傳遞給個案管理師,初步審查并判斷是否符合日間手術要求。(3)符合日間手術要求患者,在術前3 d由個案管理師聯(lián)系科室住院醫(yī)師與多學科會診團隊,共同審核是否可進行日間手術,若進行日間手術則初步制定手術方案,并匯報給主刀三線醫(yī)師。(4)上級醫(yī)師確定患者日間手術方案后,個案管理師指導患者通過微信公眾號提前了解入院相關流程、乳腺癌疾病相關知識、科室人文環(huán)境、健康教育、康復鍛煉等內容,并保持電話通暢。(5)術前1 d,個案管理師與患者聯(lián)系,住院醫(yī)師和麻醉師與患者進行術前談話,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6)入院當日,責任護士評估患者基礎條件,并進行重點宣教。(7)術后當日,責任護士進行術后健康教育。(8)出院前,責任護士指導患者及家屬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查看出院手續(xù)辦理流程、術后家庭護理要點、術后康復操內容,并進行現(xiàn)場示范和指導,換藥室專職護士示范引流護理并講解相關知識。(9)患者離開病房前,個案管理師評估其對疾病護理、復查時間、出院手續(xù)辦理等問題的掌握情況。(10)出院后進行換藥、腫瘤門診及電話、微信公眾平臺隨訪,如遇特殊問題,與個案管理師及時聯(lián)系。
對患者焦慮程度、陪護者壓力程度、圍術期疾病知識知曉度、護理工作滿意度、上肢水腫情況等評價指標進行統(tǒng)計,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焦慮程度評價選用S-AI量表(狀態(tài)焦慮量表)[2],陪護者壓力程度評價采用Zarit照顧負擔量表[3]。
觀察組患者焦慮程度得分為(40.87±8.65)分,低于對照組(42.90±9.4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5<0.05)。觀察組陪護者壓力程度得分為(42.75±3.02)分,低于對照組(43.79±2.4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觀察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度總分為(48.70±2.65)分,高于對照組(46.54±1.8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其中,觀察組患者對術前體位訓練指導、術前注意事項、疾病知識、術后疼痛情況及緩解方法、術后康復知識、術后用藥知識等的知曉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疾病知識知曉度比較分)
對患者進行滿意度測評。測評問卷參考劉翔宇等[5]對住院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指標研究結果以及Laschinger HS等[6]利用改編PSNCQQ進行調查的研究結果,并結合該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等制定。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滿意度差異顯著(P<0.001)。其中,非常滿意患者占比由對照組的33.9%上升至觀察組的50.6%。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例(%)]
患者術后3 d首次換藥時,換藥室兩名護士共同測量患肢水腫情況,持續(xù)監(jiān)測1個月~3個月。通過周長測量法評估患肢水腫情況[7-8],由兩名護士分別測量,若誤差較大(超過0.5 cm),則由第3名護士再次測量。
在術后平均3個月內隨訪期間,對照組有19例(10.6%)出現(xiàn)上肢水腫,而觀察組僅有7例(3.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上肢水腫比較
患者焦慮和陪護者壓力過大會延長術前等待時間,進而影響日間手術質量[9]。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焦慮程度和陪護者壓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說明通過個案管理師介入,讓患方了解了一定的疾病知識,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吳莉萍等[10]研究也顯示個案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術前焦慮。
圍術期疾病知識知曉度能反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情況。本研究發(fā)現(xiàn),疾病知識知曉度方面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陶然等[2]研究結果顯示,信息化日間手術健康教育圍術期疾病知曉得分為(48.10±3.56)分,對比本調查結果的(48.70±2.65)分,說明通過個案管理能更好地提高乳腺癌日間手術患者圍術期疾病知識知曉度。這與高子瑩[11]研究結果一致。
滿意度是護理質量的有效評價指標之一。本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個案管理,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較對照組有一定提升。有研究表明,微信公眾平臺有助于臨床健康教育實施,提升患者滿意度,提高治療效果和護理質量[12]。個案管理師運用信息化平臺,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一體化護理服務,進而提高患者滿意度[13]。
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是乳腺癌常見手術方式,但會造成24%的患者術后上肢淋巴水腫[14]。淋巴水腫導致肢體功能障礙,同時影響美觀,給患者帶來心理負擔,嚴重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開展個案管理對患者患肢水腫研究具有一定意義[15-16]。個案管理師通過微信平臺實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自信心,促進其功能恢復,在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為、健康結局等方面獲得良好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術后隨訪期間,觀察組患者上肢水腫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與劉鵬飛和Lorig KR等的研究結果類似[17-18]。
綜上,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通過個案管理師介入,能更及時、有效地掌握日間手術患者圍術期疾病知曉度、焦慮程度、術后水腫等情況,方便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治療及護理服務,提高優(yōu)質護理服務質量,豐富延續(xù)性護理內涵,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