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佳 王宏寶 曹凱歌 施保國 高玉霞 趙桂東 吳險平
(1 江蘇徐淮地區(qū)淮陰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江蘇淮安 223001;2 淮安市農業(yè)科技實業(yè)總公司 江蘇淮安 223001;3 淮安市植保植檢站 江蘇淮安 223001;4 淮安市淮安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江蘇淮安 223200)
腐爛莖線蟲 (Ditylenchus destructor) 是一種遷移性植物內寄生線蟲,主要危害植物地下部,尤其是塊莖和球莖等,是農業(yè)生產上重要的植物寄生線蟲。腐爛莖線蟲寄主范圍廣泛, 多達90~120 種[1],也是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檢疫性線蟲。近年來,國內腐爛莖線蟲嚴重危害甘薯,一般發(fā)病田塊減產20%~50%,重病田塊甚至出現(xiàn)絕產[2]。甘薯腐爛莖線蟲的防治方法很多,有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在實際生產中,化學防治一直是使用最廣泛的措施。防治腐爛莖線蟲的藥劑多為高毒或殘效期較長的農藥,基于甘薯對農藥殘留的特殊要求,此類農藥在生產上受到很大的限制[3]。腐爛莖線蟲是一種遷移性內寄生線蟲,遷移速度快、繁殖率高,一旦侵入秧苗就很難除治,對植株造成嚴重的危害[4]。目前廣泛使用的化學藥劑主要有克百威、苯線磷、甲基異柳磷、滅線磷、涕滅威等,但這些防治藥劑以高毒為主,對人畜不安全,并且易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5-7]。為大力推進《農藥減量控害行動實施方案》,避免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超標,提高農產品品質,保障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8-11],解決以往防治甘薯腐爛莖線蟲病多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的問題,國內有關學者做了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如,漆永紅等[12]研究了1.8%阿維菌素乳油、20%辛硫磷乳油、25%毒死蜱乳油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對甘薯秧苗的保護作用,發(fā)現(xiàn)180 μg/mL 1.8%阿維菌素乳油和2 000 μg/mL 丁硫克百威乳油對甘薯秧苗的保護效果優(yōu)于其他藥劑處理。毛紅彥等[13]研究表明,30%辛硫磷微囊懸浮劑、5%辛硫磷顆粒劑、30%三唑磷微囊懸浮劑和10%噻唑磷顆粒劑對甘薯腐爛莖線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由于生物農藥、植物源殺線蟲劑在環(huán)境中易降解,對人類安全,具有良好的環(huán)境相容性,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實驗選用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化學農藥、生物農藥、植物源材料等6種藥劑,探討腐爛莖線蟲對其的敏感性,以期為線蟲防控提供技術參考。
1.1.1 試驗藥劑
40%辛硫磷乳油(連云港立本作物科技有限公司),1.8%阿維菌素乳油(連云港立本作物科技有限公司),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南京南農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江蘇寶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 000 億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德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檳榔粉(提取比例15∶1,質量比)(寶雞市方晟生物開發(fā)有限公司)。
1.1.2 腐爛莖線蟲
由本實驗室在甘薯塊莖上接種培養(yǎng)所得,包括成蟲和不同蟲態(tài)的幼蟲。
1.2.1 試驗設計
各種藥劑分別配制100 和150 倍液2 份母液,同時配置約200 條/mL 的線蟲懸浮液備用。用移液槍吸取0.5 mL 線蟲懸浮液置入5 mL 離心管后,各濃度處理線蟲液統(tǒng)一設定為2 mL,根據(jù)總容量分別計算對應 400、600、800、1 200、1 600、2 400 倍液所需要的母液量和用水量。配置處理液時,先將計算好的用水量加入離心管的線蟲懸浮液中,接著加入不同稀釋倍數(shù)所需的母液量;將配置好的不同倍數(shù)處理液搖勻后置于試管架上,在25°C黑暗培養(yǎng)箱中分別處理24、48、144 h,鏡檢觀察線蟲死亡率。鏡檢時分別將處理液倒入凹面皿中并置于體視顯微鏡下統(tǒng)計存活狀態(tài),線蟲存活狀態(tài)通過針刺法測定,即線蟲僵直不動為死蟲,彎曲蠕動狀態(tài)為活蟲[14]。試驗通過計算不同外源物對線蟲的校正死亡率(擊倒率)來測定各外源物對線蟲的敏感性??瞻讓φ赵O為清水組,每個處理重復3次,每個處理的線蟲數(shù)量約為100條。
死亡率=死亡線蟲數(shù)/總線蟲數(shù)×100%
校正死亡率(擊倒率)=(處理組的死亡率-對照組的死亡率)/(100-對照組的死亡率)×100%
1.2.2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采用Excel 2019 和DPS7.05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差異顯著性分析。
不同外源物處理24 h 后,腐爛莖線蟲的敏感性測定結果見表1。在6 個供試材料中,氯溴異氰尿酸處理和枯草芽孢桿菌處理對線蟲擊倒率均較高,其中氯溴異氰尿酸在400~2 400 倍液下對線蟲的敏感性較強,擊倒率達86.69%以上;而枯草芽孢桿菌在400~800 倍液下,對線蟲擊倒率也達到93.69%以上。辛硫磷、阿維菌素和噻蟲嗪不同濃度處理24 h后對線蟲敏感性較差。
表1 處理24 h后腐爛莖線蟲對不同外源物的敏感性
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在48 h 后腐爛莖線蟲對各處理液的敏感性測定結果見表2。氯溴異氰尿酸在不同濃度處理下對線蟲藥效表現(xiàn)良好,枯草芽孢桿菌對線蟲也表現(xiàn)出較好的敏感性;而檳榔粉部分濃度處理下的擊倒率低于處理24 h 的擊倒率,表現(xiàn)為部分線蟲有復蘇現(xiàn)象,這可能與供試藥劑藥效及線蟲耐受性有關。其中,枯草芽孢桿菌、噻蟲嗪和阿維菌素部分濃度處理下的擊倒率與處理24 h相比,對線蟲的防效均有所提高。
表2 處理48 h后腐爛莖線蟲對不同外源物的敏感性
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在144 h 后腐爛莖線蟲對各處理液的敏感性測定結果見表3。氯溴異氰尿酸在6 個不同濃度處理下對線蟲擊倒率達96.70%;阿維菌素800 倍液處理144 h 擊倒率在61.36%;辛硫磷對線蟲的擊倒率較低,檳榔粉在400~600 倍液下對線蟲擊倒率達到82.70%以上,噻蟲嗪在400~600 倍液下對線蟲擊倒率高達96.70%,此3 種藥劑1 200、1 600、2 400倍液下藥效較差;枯草芽孢桿菌在400~800 倍液下對線蟲的擊倒率在76.36%~96.70%,但在其它幾個濃度下,線蟲的敏感性下降。
腐爛莖線蟲在田間主要為害當歸、甘薯和馬鈴薯等作物地下部組織,其為害較為隱蔽。線蟲體壁外存在角質層,通透性差,抗逆性強,且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發(fā)達,殺線劑又多為神經(jīng)毒劑,使得線蟲病害的化學防治難。往往是一些毒性較高的藥劑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從實驗結果來看,腐爛莖線蟲對辛硫磷的敏感性并不高,不同濃度處理不同時間對線蟲擊倒率均不強,室內測定藥效并不理想,這與漆永紅等[12]報道結果較為一致。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在2 400 倍液處理24、48 和144 h 時,各處理均無線蟲復蘇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穩(wěn)定的防控效果,值得在生產上推廣應用。而噻蟲嗪作為一類低毒內吸殺蟲劑,在400~600 倍液下對線蟲表現(xiàn)出較好的防效,隨著稀釋倍數(shù)增加,對線蟲敏感性降低??莶菅挎邨U菌在試驗中對線蟲擊倒率較高,表現(xiàn)出較好的防控效果,但在個別處理中存在線蟲復蘇現(xiàn)象,這種線蟲的假死現(xiàn)象在趙立榮等[14]研究中也有報道;但鑒于該藥劑有較好的擊倒率,在生產上建議將其作為防控線蟲的藥劑輪換使用。試驗中也發(fā)現(xiàn),檳榔粉作為一類植物源材料,在400~600 倍液下表現(xiàn)出較好的擊倒效果,可作為固體藥劑的填充材料用于線蟲防控。室內生物測定結果對殺線蟲劑的實際應用只有一個定性的指導作用,其作用在于篩選出具有使用前景的殺線蟲劑[14]。本試驗僅對6 種藥劑(外源物)的直接觸殺作用做了初步篩選,而其他不同藥劑之間的混配是否具有增效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表3 處理144 h后腐爛莖線蟲對不同外源物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