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茹 吳曉婷 郭 敬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福建省廈門市 361001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病變,發(fā)病年齡多在40~60歲,約占女性全部惡性腫的瘤25%,并呈上升趨勢,據(jù)統(tǒng)計每年約100萬女性確診乳腺癌[1]。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受體同源/異源二聚化激活中下游細胞信號通路傳導,改善細胞的生長、增殖、分化與凋亡,據(jù)悉,20%~30%乳腺癌存在HER2基因過表達,而其過表達和乳腺癌細胞強侵襲性、不良預后存在密切關聯(lián)性[2]。故治療乳腺癌重要靶點為HER2,為臨床治療乳腺癌提供新方向。本文選取我院接收的HER2陽性表達乳腺癌患者96例進行分組,前瞻性分析曲妥珠單抗聯(lián)合多西他賽+卡鉑(DP)化療方案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前瞻性選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接收的HER2陽性表達乳腺癌患者96例,依據(jù)SPSS隨機編號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8例。研究組患者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52.13±7.94)歲,腫瘤類型:導管癌34例、小葉癌6例、其他8例,臨床分期為:ⅡA期13例、ⅡB期14例、ⅢA期10例、ⅢB期7例、Ⅳ期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8~71歲,平均年齡(54.37±8.06)歲,腫瘤類型:導管癌31例、小葉癌7例、其他10例,臨床分期為:ⅡA期11例、ⅡB期16例、ⅢA期13例、ⅢB期6例、Ⅳ期2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穿刺活檢診斷為乳腺癌;經(jīng)相關檢查確認腫瘤細胞內(nèi)HER2陽性表達者;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者;初診者;知情本研究,且簽署書面同意書者;卡氏評分(KPS)≥60分者。排除標準:伴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者;放療與化療史者;其他惡性腫瘤者;存在腫瘤轉(zhuǎn)移者;無法耐受者;治療依從性較差者。
1.3 方法 對照組接受DP化療方案治療。取100mg卡鉑(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008)與10ml 5%葡萄糖溶液混勻制作為10mg/ml溶液,后加入500ml葡萄糖溶液中混勻后,靜脈滴注,AUC=5~6,滴速5mg/(ml·min);靜滴75mg/m2多西他賽(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4009);3周為1個周期,每周期第1天靜滴卡鉑、多西他賽;4個周期為1療程。研究組基于對照組加用曲妥珠單抗(F.Hoffmann-LaRocheAG,批準文號S20150067)治療,靜脈滴注,具體劑量依患者實際體質(zhì)量調(diào)節(jié),首次劑量為8mg/kg,之后均為6mg/kg,1次/3周。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個療程(3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評價標準:腫瘤病灶消失為完全緩解;病灶長徑較治療前減少≥30%為部分緩解;病灶長徑比治療前減少<30%,但增加<20%為穩(wěn)定;病灶長徑較治療前增加≥20%為進展。總有效率=部分緩解率+完全緩解率。(2)腫瘤標志物:取3ml空腹靜脈血,高速離心取血清,放射免疫吸附法測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統(tǒng)計兩組治療前后CEA、CA12-5水平,并予以對比。(3)T淋巴細胞亞群:利用免疫熒光法檢測血清CD3+、CD4+、CD4+/CD8+水平,試劑盒由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制造;統(tǒng)計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并對比。(4)B淋巴細胞瘤-2基因(Bcl-2)、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質(zhì)(Bax):利用穿刺針收集腫瘤標本以制備細胞懸液,取RNA,PCR基因擴增劑經(jīng)RT-PCR法行Bax、Bcl-2擴增,獲得凝膠圖像,后定量分析Bax、Bcl-2水平表達;統(tǒng)計兩組治療前后Bcl-2、Bax水平。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87.50%,較對照組的60.42%高(χ2=9.140,P=0.003<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CD3+、CD4+、CD4+/CD8+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但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對比
2.3 兩組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CEA、CA12-5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CEA、CA12-5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
2.4 兩組治療前后Bax、Bcl-2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Bcl-2、Bax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Bcl-2均低于治療前,Bax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研究組Bcl-2低于對照組,Bax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Bax、Bcl-2基因表達水平對比
乳腺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調(diào)查結果指出,我國2014年乳腺癌發(fā)病率達41.82/10萬[3]。據(jù)悉,全球范圍內(nèi)乳腺癌5年生存率具有區(qū)域性,我國約80.40%,2014年病死率達9.90/10萬[4]。臨床常見的乳腺癌治療方式為化療,但其可損害機體正常細胞,致口腔黏膜反應、血小板下降等,下調(diào)免疫功能,甚至引發(fā)化療不耐受即感染性病變等,影響化療效果。故需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但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曲妥珠單抗能選擇性作用HER2受體,激活細胞HER2受體胞吞反應,加快腫瘤細胞凋亡與壞死,還可誘導腫瘤細胞P27基因呈高表達狀態(tài),阻斷HER2的信號轉(zhuǎn)導途徑,使腫瘤細胞終止于DNA合成前期,從而抑制病情惡化與阻止病灶擴散。此外,曲妥珠單抗可誘發(fā)細胞毒效應,匯集免疫細胞,改善免疫細胞平衡。故曲妥珠單抗輔助DP化療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減緩免疫功能下降速度。
基因可控制正常細胞自主死亡,但惡性腫瘤細胞死亡失控,Bcl-2為凋亡抑制基因,表達過度能抑制細胞凋亡;Bax使促凋亡基因和Bcl-2蛋白合成,分泌異源二聚體,下調(diào)Bcl-2抑制凋亡作用[5]。此外,腫瘤標志物(CA12-5、CEA等)是惡性腫瘤細胞分泌異常物質(zhì),和惡性腫瘤發(fā)生與發(fā)展關系密切[6-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CEA、CA12-5、Bcl-2均低于治療前,Bax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的CEA、CA12-5、Bcl-2低于對照組,Bax高于對照組(P<0.05)。曲妥珠單抗應用于乳腺癌治療中,能改善Bax、Bcl-2水平表達,加快腫瘤細胞凋亡,進而降低CEA、CA12-5水平,利于病情轉(zhuǎn)歸。
綜上所述,曲妥珠單抗聯(lián)合DP化療方案治療HER2陽性表達乳腺癌患者效果確切,可下調(diào)腫瘤標志物水平,減緩免疫功能下降速度,改善Bcl-2、Bax基因表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