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凌暉
摘 要: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是無法被替代的。班主任把班級管理好,不但使師生目標一致,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為團體、為榮譽而努力,而且使學生開始約束自己的行為,以維持班級良好的秩序,增加學習樂趣。這樣能夠營造出快樂和諧的班級氣氛,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夠順利開展,才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管理策略
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班級管理,簡單地說就是在處理班級的人事物,它是每位班主任每天必須面對的課題與挑戰(zhàn)。班主任把班級管理好,才能夠營造出快樂和諧的班級氣氛,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夠順利開展,才能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班級管理的路徑
(一)抓好安全教育,讓學生學會保護自己
當我們說“保護小學生”時,不應該只是成人去保護學生,更要教會學生懂得自我保護,才能真正減少許多可能面臨的傷害。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危機意識降低,不知道自己行為的危險性,所以教師可以先從日常生活中提醒學生保持警覺性,隨時注意上學路邊的狀況,避免接受陌生人的物品,遇到事情時要冷靜鎮(zhèn)定等,讓學生把警覺養(yǎng)成一種習慣。班主任還要隨時提醒學生,在沒有教師和家長在身邊陪護的情況下,不進行容易導致受傷的激烈活動。如果教師能夠從小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并讓學生擁有足夠的知識,當危險發(fā)生時,學生才有足夠的能力來應變,才能夠做到趨吉避兇,并能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班會課,用生活中的一些安全方面的經典案例來教育學生,讓學生能夠從中能夠吸取經驗做到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二)抓好養(yǎng)成教育,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根據(jù)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有種行為傾向,按照過去既定的行為模式來行事,這個行為傾向也稱之為習慣。學生成長過程中,不管是家庭教育或是學校教育,仍到處充斥著這種過度保護與溺愛的心態(tài),這些都容易讓學生養(yǎng)成很多不良習慣。
班主任要與學生及時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班主任要告訴學生,哪些習慣是好的,應該保持下去;哪些習慣是不好的,要及時改正。班主任要用名人、模范人物的良好行為習慣事跡去教育學生。班主任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采取各種激勵和懲罰機制,來強化和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機制,對學生行為進行規(guī)范和監(jiān)管,學生才能夠自覺、不斷修正和完善自我,這樣工作才有成效。
(三)選好班干部,發(fā)揮班干部的領頭羊作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級管理的骨干力量?!盎疖嚺艿每?,全靠頭來帶”,一群好的班干部,以身示范,帶動和感召全班學生,使班風正、學風正。班主任要重視班干部隊伍的建設和管理,選擇班干部要由學生選舉和班主任考察相結合,這樣選舉出來的班干部才能夠自覺維護班集體利益,才能夠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班主任要培養(yǎng)班干部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班干部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又有責任心,就能夠發(fā)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就能夠影響其他同學,能夠讓班級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為了讓班干部能夠主動、積極地開展工作,班主任要及時對班干部的工作成績和工作熱情給予肯定,時刻督促班干部以身作則,學會塑造自身的形象,從而在同學中樹立起威信。
(四)加強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與學校是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家庭是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首要社會化的組織,學校則是他們接受次級社會化的基地。班主任要成立班級家長委員會,可以使家長和學校有更多互動和交流的機會,強化兩者的聯(lián)系和溝通。參與家教會,讓家長有機會認識到其他的家長、教師。同時,亦有機會互相交流管教孩子的心得,情緒上和具體管教方法上都可以得到支持。
班級家長委員會為家長提供了參與的機會。家長可以從中學習團隊合作、組織、商議、決策等事情。在造就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家長的教育潛力亦得到發(fā)揮,相得益彰。班級家長委員會為家長開拓了更多了解學校情況的機會和途徑。學校的教育、教學、發(fā)展、規(guī)章制度的出臺不再是校方的閉門議政,而是公開于家教會,這樣形成共同的教育合力。
(五)尊重、關愛學生,構建融合的師生關系
如果能夠保持良好師生關系,師生能有正常的互動,學生將視學校為一個快樂的學習場所。班主任把學生視作獨立的個體,加以尊重和關愛,或像朋友一樣,或視如親人一般。班主任如果能夠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可以營造快樂和諧的班級氣氛,有助于提升同學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其求學的熱情,也有助知識的傳授。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有助于消除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平等和友好的氣氛也能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班主任要真誠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對學生的活動要支持。班主任不要太注重學生的缺點和出現(xiàn)的不當行為,多給學生成功經驗,多給學生榜樣的影響,并多鼓勵學生好行為,這樣就能夠形成皮格馬利翁效應。班主任在同學心目中樹立正面的形象,可以取得學生信任,破除隔閡,教育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六)制定簡潔的班規(guī),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
班主任要與學生一起討論哪些行為是可接受的,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并和學生約定第一周、第二周為適應期。班主任可以利用這段適應期,通過班會,將這些行為規(guī)范進行討論和修正并轉化為明確的班規(guī),這樣制定出來的班規(guī)才能被學生接受。班級常規(guī)的條文要力求簡單扼要,也要適當、明確、合理,這樣才易于在班級中落實。班級常規(guī)的內容用字遣詞要具正面意義,因為正面的鼓勵遠比負面的禁止有效。班級常規(guī)訂定完成后,要張貼在教室前面顯眼的地方,以利于學生可以隨時提醒自己。
班主任要讓學生明班規(guī)該如何遵行,時日久了,自然形成了習慣和態(tài)度,并對學生自身行為具有引導與規(guī)范作用。在班級中,當學生由表現(xiàn)良好行為可得到表揚的結果,不良行為會招來批評的結果時,學生便會開始自我約束自己的行為,以維持班級良好的秩序。最后,班主任可以寫一封信給家長,說明自己與學生討論后的班級規(guī)范已確定要在班級立即實施,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并且期望能為共同教育好孩子而合作。
二、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
(一)愛心是班主任工作的靈魂
愛心要體現(xiàn)在班主任身上。班主任要關心學生的身體,當學生身體出現(xiàn)不適時,要及時發(fā)現(xiàn)處理并與家長聯(lián)系,使學生感到在學校像在家里一樣的溫暖。在學校的學習活動中,班主任要去觀察學生的舉動,這樣可以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背景,這樣可以給予學生適時、適合的指導和幫助。班主任要多用鼓勵和贊美,特別是對成績不好或比較害羞內向或沒有自信的學生,這時候教師多一點鼓勵,多一點關愛會比責罵要有效。班主任能夠用愛與關懷來對待學生,可以讓學生在喜悅中更有自信,更好地成長。
(二)耐心是班主任工作的關鍵
班主任不應該認為學生就是幼稚、不會做決定、不會選擇、學生的想法都是天真的、不對的。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耐心細致地教育,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多表揚、多鼓勵,多給學生贊許的目光,少批評、少指責。班主任要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yōu)點,用包容心來看學生的缺點。班主任要克服煩躁的情緒,調整好心態(tài),讓自己能夠在平靜狀態(tài)下去教育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與感受。班主任應該尊重他的選擇與看法。
(三)公平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礎
班主任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出現(xiàn)偏頗,要一視同仁。班主任對待每一個學生都盡可能做到公平,學生是非常在乎這點的,尤其是敏感的小學生。否則學生感到班主任的不公平,和班主任之間產生一種對立的情緒。后進生由于學習成績較差,所以他們的心理負擔較重,也容易產生較強的自卑感。班主任對學生要公平,處理事情的態(tài)度應一視同仁,不可有偏見。
參考文獻:
[1]毛曉莉.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優(yōu)化策略[J].教育觀察,2020(12).
[2]陸琦.“立德樹人”視角下高職班主任班級管理實踐淺談[J].教育教學論壇,2020(09).
[3]米成亮.論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四心”[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
[4]莊華濤.從非正常細節(jié)看班主任工作之不足[J].教學與管理,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