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朱蘭蘭 羅彬 李雪濤 周源
摘? 要: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是指那些經過標準化、系統(tǒng)化培訓后,能夠準確表現病人實際臨床問題的正常人,于1964年Barrows提出并應用于醫(yī)學生的臨床教學中。近年來,SP廣泛應用于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和臨床醫(yī)學實踐教學中,其在醫(yī)學教育中已被證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模擬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提高適應臨床的能力,也能為相關指導教師提供一個方便可行的教學工具。但以SP參與器官系統(tǒng)化教學中消化系統(tǒng)疾病病例討論的方法較少見。因此,我們采用此方式探索SP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實訓教學中的輔助教學作用。
關鍵詞:標準化病人? OSCE考試? 器官系統(tǒng)化教學?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2(c)-0174-03
The Application of SP i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of Digestive Disease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 ? ? ? ? ? ?Teaching in Class
WANG Xu? ZHU Lanlan*? LUO Bin? LI Xuetao? ZHUO Yuan
(Chongqing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Standardized Patient (Sp) refers to normal people who are standardized and systematically trained to accurately present patients actual clinical problems. It was introduced by Barrows in 1964 and used in clinical teaching recent years, SP is widely used in the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and clinical medical practice teaching, it has been confirmed in medical education as a very effectiv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not only can help student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relevant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dapt to clinical, but also provide a convenient and feasible for related teachers teaching tool. However, it is rare for SP to participate in the case discussion of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in organ systematization teaching. Therefore, we use this method to explore the auxiliary teaching function of SP i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of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Key Words:Standardized patients; OSCE examination; Organ systematic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重慶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2016級??婆R床醫(yī)學系統(tǒng)化教學班兩個班為研究對象,隨機選取一個班為實驗組,另一個班為對照組。其中1班學生總數39人作為實驗組、2班學生總數40人作為對照組。所有學生均經過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錄取入學,并自愿參加此次教學研究。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各個方面資料(高考成績、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1.2 研究方法
兩組教材、教學大綱、技能操作考核評分細則及任課教師均一致。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完成系統(tǒng)化疾病教學中消化系統(tǒng)病例討論課程教學,即通過文字介紹問診內容,在模擬人上進行相關體格檢查,同學討論,老師總結? ?分析。
1.2.2 實驗組
采用SP配合實驗組完成與對照組相同課程。
(1)SP的選拔與培訓。在非臨床專業(yè)中依照德國海德堡大學曼海姆醫(yī)學院SP選拔培訓標準選取8名模仿、表演及溝通能力較好的學生,依照病例對應腳本進行培訓。
(2)教學實施過程。學生分組進行,SP組間輪換,每次選派不同學生對SP進行問診及體格檢查,保證每名學生均有機會與SP進行互動。
1.3 評價方法
每次課程結束后,使用試卷進行病例討論考核,將學生病例討論課程中進行的問診及體格檢查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加以量化評估。同時自擬標準化病人教學效果評價調查問卷,考核結束由參加考核的實驗組學生填寫,問卷內容包括對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法的評價(教學是否提高了對病例討論課程學習的興趣、教學過程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提高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是否增加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否提高了臨床思維能力等),同時對標準化病人的表演能力(包括SP的表現是否真實、SP是否大量應用醫(yī)學專業(yè)術語、SP有無暗示)打分,既驗證標準化病人的應用效果,又能根據學生的反饋對標準化病人進行相應的再培訓。問卷以不記名形式進行,單獨填寫,當場收回。發(fā)放問卷39份,收回39份,回收率100%,問卷有效率100%[1-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相關數據采用百分率、t檢驗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病例討論考核成績差異性比較
在課程結束后試卷考核兩組學生,結果顯示(見表1)實驗組平均成績?yōu)?4.13分,對照組學生平均成績92.26分,實驗組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P<0.001)。
2.2 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如表2結果顯示,實驗組39人均對SP參與病例討論教學方法表示肯定,89.74%學生認為提高了病例討論課程學習的興趣,87.18%的學生認為增加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其余調查項目肯定率均在87%以上。對于SP的表現學生肯定率均在92%以上。
3? 討論
(1)國內目前應用SP最多的是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該模式是一種以客觀的方式評估醫(yī)學生和住院醫(yī)師臨床能力的考核方法,即在模擬臨床場景下使用SP來測試醫(yī)學生臨床能力的方法[3-4]。隨著該方法的廣泛應用,國內很多院校也陸續(xù)開展SP參與教學模式,國內外各種技能比賽中也大量使用SP[5-6]。而專科醫(yī)學生學制有限,學生在結束理論學習轉入臨床時,適應時間短,故更應該在進入臨床前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與SP共同完成教學內容,適應OSCE考評模式,使學生對臨床具有更好的適應能力。該次實驗只是針對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病例討論對學生展開SP教學及考評,效果較為理想,隨著多次反復SP參與教學的開展,不斷完善,相信其他學科也可以逐漸把SP融入進來,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臨床問診、溝通、人文關懷等多方面能力,而且病例討論的考核成績也會穩(wěn)步提高。
(2)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學習中病例討論是器官系統(tǒng)化教學模式中必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病例討論可以使學生把所學理論知識初步運用到診斷實踐中。病例討論與SP結合,更有效地面對相對真實的病例,使學生在遇到類似案例使能夠發(fā)散思維。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的考核成績相對對照組略高。
(3)通過調查問卷顯示,除了成績有差別,SP參與教學的更多優(yōu)勢是學生通過與SP直接對話,搜集信息,確定病史,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問診能力及增強學生體格檢查的技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臨床診治應有的思維,提高了臨床教學質量。
(4)該實驗不僅局限于1屆學生,近3年一直采取該方式對器官系統(tǒng)化教學的實訓教學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逐漸發(fā)現該方式對學生的思政融入有較好效果。通過學生與病人直接接觸,更能提高學生的同理心與愛傷意識,SP在課堂上表現出患者應有的癥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印象深刻,從內心提高了作為醫(yī)生應具備的醫(yī)德素質,同情患者,理解患者,為患者著想,設身處地地替患者考慮,在課堂思政方面能夠有效地找到切入點并自然地對學生進行了課堂思政教育。
綜上所述,SP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引入消化系統(tǒng)課程病例討論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模擬臨床的機會,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在成績及個人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提高了課堂思政教育的效率,達到了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梁冰,李苗,胡丙清.國內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6, 14(10):1739-1741.
[2] Shankar PR,Dwivedi NR.Standardized Patients Views About their Role in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Basic Science Medical Students[J].Journal of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Research,2016,10(6):JC01-JC05.
[3] McKenzie CT,Tilashalski KR,Peterson DT,et al. Effectiveness of Standardized Patient Simulations in Teaching Clinic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Dental Students[J].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017,81(10):1179-1186.
[4] 鄧敏,朱玉,陳曉東.MDT聯(lián)合PBL+CBL模式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20,41(3):174-176.
[5] 吳志軒,何松.整合醫(yī)學模式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0,34(8):14-16.
[6] 葉卉初,崔紅.標準化病人和案例法在兒內科臨床教學與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刊,2017,52(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