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婷
(上海立達學院護理學院,上海,201609)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1-2]。專業(yè)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最主要依托[3]。近年來,上海市高度重視課程思政,選取部分高校進行試點,發(fā)掘專業(yè)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上海市諸多高校已持續(xù)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在各類專業(yè)課程中探索與實踐課程思政。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yè)全面推進[3]。
護理專業(yè)課程思政是指在培養(yǎng)學生醫(yī)學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同時,將思政德育融入專業(yè)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4]。根據(jù)教育部構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的要求,本研究以基礎護理學課程為例,嘗試讓思政教育走入基礎護理學課堂,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專業(yè)教學,旨在培養(yǎng)護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職業(yè)情感、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育人效果,為今后開展更高質量的臨床實踐服務,也可為其他護理院校、護理專業(yè)課程提供經(jīng)驗借鑒。
選取學校18級護理專業(yè)2個班級中開展整學期的課程思政實踐,2個班級的基礎護理學課程由同一教師講授,且教師在之前的教學中未開展過課程思政。
1.2.1 前期準備:為了保證內容上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學有機融合、形式上潤物無聲、效果上落到實處而非流于形式,避免學生出現(xiàn)“思政課程”搬進專業(yè)課堂的不良感受,真正發(fā)揮課程思政的效果,在教學之前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和準備工作。咨詢本專業(yè)輔導員對護理學生思想品德的認識,請教思想政治教研室給予專業(yè)指導,再結合護理職業(yè)的素質要求和多年教學以來對學生的觀察、了解,挖掘思政元素,確定“家國情懷”“生命情懷”“人文情懷”三大主題教育,分析每一章節(jié)內容與思政元素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尋找契合點,確定課程思政的模式和方法。為保證教學效果,教師提前學習主題教育相關知識,以把握深度、視角。
1.2.2 開展課程思政實踐:在思政教育資源的選取上,本研究注重內容生動活潑、緊貼時代主題并聯(lián)系專業(yè)。思政教育內容分為“家國情懷”“生命情懷”“人文情懷”三大主題,其中“家國情懷”包括“國之脊梁”“時代楷?!薄按髧そ场薄爸腥A孝道”等分主題,“生命情懷”包括“敬畏生命”“救死扶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等,“人文情懷”包括“溫度護理”“臨終關懷”“最美護士”等。選取的素材厚重感人、道德情操高尚、影響廣泛深遠,蘊含的民族感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精益求精、攻堅克難等元素均為當代大學生應有的優(yōu)秀品質且受用于護理職業(yè)。
在課程思政的形式與方法上,研究采用豐富多樣的形式,包括學生演講與分享、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反思與升華、教師素材及案例分享、榜樣激勵教育等。①誠信協(xié)議:為激勵學生努力學習、自強不息,自我管理與約束,第一堂課與學生協(xié)議簽訂基礎護理學學習協(xié)議書,涉及學習紀律、學習態(tài)度、作業(yè)完成、考試成績設定等,并督促學生誠信執(zhí)行。在考試前,與學生簽訂“考試承諾書”,以規(guī)范其誠信考試。②主題演講、分享感悟:堅持“課前5分鐘”活動,學生以小組形式匯報上周教師布置的主題。素材學生自由選取,要求具有很強先進性、時代性、典型性,如“家國情懷”主題學生演講“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事跡、鄉(xiāng)村支教教師、“英雄機長”劉傳建、勞動模范等事跡。學生匯報后分享感悟,談論人物身上凝聚的精神品質、道德情操。在學生匯報前教師通常先用人物事跡、熱點新聞導入,以烘托主題。③引導討論、反思升華:教師引導同學們針對素材充分討論、思考,深入挖掘人物精髓,并分享啟發(fā)。之后教師引導教育,達到升華學生內心、烘托情境的目的,進而達到思政教育的效果。④與國同行“思政”大課堂:充分利用國家大事件的教育意義,如布置學生觀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式和慶祝活動,并于課堂上分享感悟和心得。引導學生討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護士奔赴疫情抗擊一線的事跡及自身設想。⑤案例教育:主要針對“生命情懷”和“人文情懷”主題,在課堂上列舉一些臨床真實案例、事件進行教育。選取的案例能夠呈現(xiàn)護理工作中愛心、耐心、責任心、敬畏生命、尊老敬老、護患溝通、嚴謹細致等職業(yè)品質與職業(yè)要求,與教學內容自然融合。⑥榜樣激勵教育:通過宣傳榜樣的力量來激勵學生奮發(fā)學習、不斷進取。
為建設全方位、全過程基礎護理學課程思政,除理論課堂上開展了形式活潑的思政教育,在實訓教學中也融入了豐富的思政元素。實訓中采用大量精心設計的臨床案例,以模擬情境增強護生的體驗感。案例在設計上主要圍繞人文關懷、整體護理的理念,嵌入了多個思政元素,如患者疼痛難忍、焦慮明顯、家屬對醫(yī)療知識一無所知、患者抱怨、患者情緒低落不愿交談等,要求操作者關注患者的生理、精神心理狀態(tài),增強人文意識。學生根據(jù)案例通過標準化病人、角色扮演分小組進行護理操作,之后,教師分別讓扮演護、患雙方的學生進行反饋體驗、感受,認識到在傾聽患者訴求、心理護理、人文關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再通過教師引導,護理學生體驗患者疾苦、關注患者精神心理、移情能力及人文關懷能力得到有效訓練。
1.3.1 學生對課程思政評價的問卷調查:教學結束后,采用自行設計的基礎護理學課程思政問卷調查表,在班級內進行現(xiàn)場調查,收集學生的評價與反饋,問卷為半封閉式,共10個問題。其中7個封閉式問題涉及對課程思政意義、內容、形式、效果的評價及參與興趣、支持度。3個開放式問題包括:①“通過課程思政,你認為自身哪些思想素質得到了培養(yǎng)或提高?”②“基礎護理學課程思政的優(yōu)、缺點有哪些?”③“若今后再開展思政課程,你有哪些建議?”共發(fā)放90份調查表,回收90份,回收率100.00%?;厥照{查表后,對調查表每個調查條目的結果進行逐一統(tǒng)計。
1.3.2 學生收獲的質性訪談:教學結束后,教師采用滾雪球抽樣法對學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目的是詳細調查學生在基礎護理學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收獲、對課程思政的看法及意見、建議。訪談提綱包括學生在課程思政中的收獲和素質的培養(yǎng)、基礎護理學中思政教育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公共課的不同、對今后開展基礎護理學課程思政的看法。
1.3.3 其他方法:采用學生書寫反思日記、觀察學生護理操作行為來考查教學效果。
課程思政的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在基礎護理學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有意義、有興趣、認為課程思政的主題和內容合適,其中多數(shù)學生認為課程思政非常有意義、對課程思政的內容給予了高度評價。在課程思政的形式與方法上,絕大多數(shù)同學傾向于學生討論與感悟分享、教師啟發(fā)、教師案例教育、實訓案例情境模擬的方法,少部分同學選擇小組素材匯報。
表1 課程思政的問卷調查結果-封閉式問題[n(%)]
94.44 %學生肯定了課程思政建設對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素質效果,其中大部分認為效果非常好。絕大部分(84.44%)學生希望今后繼續(xù)開展課程思政。在今后基礎護理學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的頻率上,大部分同學(41.11%)支持有時開展,其次是經(jīng)常開展(38.89%)。這說明基礎護理學課程思政的價值、內容、形式、效果均得到了學生的較好評價。
在開放性問題回答中,同學們除了肯定思政課程外,個別學生還提到了小組主題匯報占用課堂時間、組員分工不均勻、思政教育能暫時深入人心但長遠效果不確定等問題。
在質性訪談中,歸納出了學生的諸多收獲:“課堂有趣、活躍、有深度?!薄霸鰪娏俗鎳楦小蹗従礃I(yè)、艱苦奮斗、堅守初心、愛老敬老等意識,正在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變成行為習慣?!薄案羁痰卣J識了呵護生命、敬重生命、救死扶傷、博愛奉獻、人文關愛的護理使命,堅定了成為護士的信念?!薄氨薏呶覀儫釔圩o理崗位,刻苦鉆研,爭做一名優(yōu)秀護理人,為護理事業(yè)貢獻力量。”學生還提到:“在小組演講匯報過程中,團隊合作精神得到了鍛煉?!睂τ陂_展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個別學生反映:“偶爾占用課堂時間稍長、偶爾主題教育不夠深入人心?!?/p>
課程結束后,學生通過書寫反思日記,表達了“我要馬上遞交入黨申請書”“感覺自己思想境界到達新高度”“護理是偉大、承載使命的光榮職業(yè)”“我要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護士”“思政教育清新脫俗,有意義又有趣”“課上的素材都很好,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都是我們應該具備的”“會繼續(xù)按照老師的指引,努力讓自己成為更有情懷、更高素養(yǎng)的人”等想法。
通過觀察護理學生的護理操作行為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通過引導、教育后能夠做到愛護模擬人、對“患者”人性關懷而不是只關注護理操作,如主動觀察并減輕“患者”痛苦、情緒和心理問題、注重傾聽與溝通、尊重“患者”文化與習慣、保護隱私、微笑待人等。本文學生還需長期的人文關懷訓練。
基礎護理學在課程思政建設后,無論是學生的思想品質、職業(yè)價值觀還是職業(yè)素養(yǎng),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本研究采以調查學生反饋、收獲為主的評價方法,而測量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職業(yè)情感的最佳工具是對其實際行為的觀察。目前,可觀察到在課程思政開展后,學生在護理行為上較以往更關注患者軀體、精神、心理層面的舒適,更懂得尊重、關愛、保護患者,在學習行為上積極主動性提高,對職業(yè)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評價。
課程思政走入基礎護理學課堂對于學生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設計,給學生耳目一新感的同時起到了較好的立德樹人效果。本研究建設課程思政的形式、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效果,能夠實現(xiàn)師生情感共鳴,但偶爾可能存在“形式化”的問題。在今后研究中,將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改善,探索課程思政建設的模式,使思政教育的形式更靈活多樣,更自然而然的融入教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升華情感和品德。
對大學生思想、言行和成長影響最大的是專業(yè)課教師[5]。長期以來,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學“兩張皮”現(xiàn)象未能根本改變[6],削弱了專業(yè)課程的育人功能。因此,護理專業(yè)課程思政應在“立德樹人”的大格局下,挖掘護理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并將其與專業(yè)教學深度融合,開展“課程人文”的思路,讓專業(yè)課堂“思政飄香”[7]。正如教育部在對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做出的指導“將思政之鹽融入課程大餐”[8],在基礎護理學課程思政中,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護理相關素材中,既培養(yǎng)了護生的職業(yè)情懷,又發(fā)揮了立德樹人的效果。
基礎護理學課程思政可提高護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職業(yè)情感、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學生素質視角,發(fā)揮顯著的育人效果。但僅靠一門或幾門課程遠遠不夠,還需其他護理課程“攜手共進”,各專業(yè)教師都應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改革,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的護理專業(yè)育人格局。此外,教師除教育引導外,還需強化躬行實踐,讓護生將優(yōu)良的思想品質、價值觀念轉化為實際的行為習慣,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最終目的。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