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甫江·蘇來曼,王娟
(1.阿克蘇地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針灸科,新疆阿克蘇地區(qū) 843000;2.阿克蘇地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新疆阿克蘇地區(qū) 843000)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腦部血液供應出現(xiàn)突發(fā)性障礙,導致組織缺氧缺血,進而出現(xiàn)神經(jīng)功能損害癥狀,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該病發(fā)病急促,進展快速,且易引發(fā)后遺癥,可給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的壓力。臨床主要采用抗凝、擴血管、溶栓等藥物治療腦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表現(xiàn),配合康復訓練則能夠改善患者功能障礙情況。認知功能障礙是腦梗死的常見后遺癥之一,包括感知障礙及記憶障礙等,前者有感覺過敏、感覺遲緩,后者包括記憶力減退等。認知功能障礙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下降和視覺空間障礙等表現(xiàn),且有導致癡呆的風險。相比肢體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對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更大。臨床研究表明,中醫(yī)針灸有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腦供血及強化大腦皮質興奮度等作用,可用于治療缺血性卒中,在改善患者認知障礙方面有著良好效果[1]。該次研究選取2018年9月—2020年7月該院收治的80例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為對象,分析針灸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80例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入選患者均滿足腦梗死臨床診斷標準;均滿足認知功能障礙臨床診斷標準;NIHSS評分在4~24分;所有患者及家屬都知曉并同意參加該次研究。排除標準:排除腦梗死后精神異常、意識障礙、聽視覺缺陷的患者;排除持續(xù)植物狀態(tài)或者持續(xù)昏迷狀態(tài)的患者;排除腦梗死前便存在智力障礙的患者。該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45~80歲,年齡均值(62.5±3.4)歲;病程16~158 d,病程均值(86.3±32.7)d;其中右側偏癱22例,左側偏癱18例。針灸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45~82歲,年齡均值(63.4±3.9)歲;病程18~158 d,病程均值(87.1±33.5)d;其中右側偏癱23例,左側偏癱17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對照組采用對癥支持治療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對癥支持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保護血管及控制血壓等,持續(xù)治療2個月??祻陀柧毴缦拢海?)加強記憶力訓練:反復讓患者觀察實物、圖片、文字、數(shù)字,加強信息對患者的刺激,例如選擇幾張生活物品相關的圖片,并在下方寫好物品名稱,引領患者多次實施訓練,同時有效記憶,按照患者訓練效果不斷遞增圖片,以此提高患者記憶力。(2)通過舒爾特表訓練、凝視訓練增強患者注意力:舒爾特表訓練是指使用一張含有25個方格的表,在其中打亂順序填入25個數(shù)字,讓患者以最快速度依照數(shù)字順序認讀;凝視訓練是指在黑板上由大到小、由上到下以排列的方式畫紅點,讓患者依照順序進行注視,并通過心理暗示感覺紅點在逐漸變大,在此期間,指導患者盡量少眨眼,眼部疲勞則可稍作休息。(3)根據(jù)患者的文化水平、認知情況為患者制定有關日常生活的題目,例如通過年齡推算、日期計算等方式訓練患者計算能力。(4)通過對人物、空間、時間的反復定向訓練和加強訓練,讓患者確定家庭住址、廁所、房間、季節(jié)、時間等信息,并認識護理人員、醫(yī)生、家人、朋友等真實人物,讓患者逐漸形成人物、空間、時間的概念。(5)通過物品整理與分類、溝通交流等訓練提高患者思維推理能力。(6)執(zhí)行能力訓練:在護理人員或者家屬的陪伴下讓患者在附近商場購物??祻陀柧?0 min/次,1次/d,5次/周,持續(xù)治療2個月。
針灸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針灸治療。選取雙側內關穴、水溝穴、印堂穴、四神聰、百會穴。使用1寸毫針(28號)采用平補平瀉法進行針刺,其中平刺百會穴0.8寸,針刺四神聰需穿透百會穴,針刺印堂穴時朝向鼻部方向平刺0.5寸,并使用雀啄法朝向鼻部完成印堂穴針刺;使用1.5寸毫針(30號)針灸雙側內關穴,采用瀉法,行針以出現(xiàn)觸電感為最佳,直刺1寸[1]。針灸得氣后留針30 min,隔1天進行1次,持續(xù)治療2個月。
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定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與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評定患者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其中MoCA評分包括語言、命名、抽象能力、執(zhí)行能力、定向力、注意力六個方面。
療效評定標準如下:顯效為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認知功能、生活能力改善90%以上;有效為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認知功能、生活能力改善70%~90%;無效為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認知功能、生活能力改善70%以下。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檢測;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針灸組的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
比較兩組治療前的NIHSS評分、MMSE評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針灸組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而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的NIHSS評分、MMSE評分比較[(±s),分]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的NIHSS評分、MMSE評分比較[(±s),分]
組別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MMSE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針灸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21.35±2.1821.56±2.140.5380.07410.85±2.2816.33±3.345.4170.01215.57±2.1415.76±1.980.4420.12722.90±3.4619.72±4.443.2570.031
治療后,針灸組在MoCA量表中的語言、命名、抽象能力及執(zhí)行能力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比較兩組在定向力和注意力方面的評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MoCA各項指標評分[(±s),分]
表3 比較兩組MoCA各項指標評分[(±s),分]
組別語言命名抽象能力執(zhí)行能力定向力 注意力針灸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3.56±0.443.12±0.503.6470.0122.58±0.532.13±0.493.1690.0254.75±1.124.12±1.102.1870.0343.89±1.453.14±1.512.0870.0115.20±0.544.90±0.272.7430.1283.78±0.273.46±0.214.4570.247
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出現(xiàn)多是因為腦部的低灌注區(qū)域出現(xiàn)神經(jīng)功能缺損,進而引發(fā)記憶力、智力減退、視空間障礙及計算力下降等相關功能障礙[2]。認知功能障礙可表現(xiàn)在語言及注意力等方面,而記憶障礙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卒中后注意力減退是導致執(zhí)行能力及記憶能力障礙的重要原因。采用改善腦循環(huán)、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壓等方式對癥治療腦梗死,配合康復訓練,可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但是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因為各種原因往往沒有受到重視,而持續(xù)發(fā)展的認知障礙會影響神經(jīng)功能恢復,為家庭帶來深遠影響[3]。祖國醫(yī)學認為認知功能障礙屬于“癡呆”“健忘”“喜忘”等范疇,病機為氣血逆亂、陰陽失調導致腦脈痹阻[4]。中醫(yī)認為針灸在腦梗死后認知障礙患者的治療中能夠發(fā)揮良好的作用。針灸具有疏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的功效,有助于改善活動障礙、麻木、肢體疼痛等表現(xiàn),可消除肢體麻痹,加快血液循環(huán),促進肢體功能恢復[5-6]。同時,選擇特定穴位進行針灸能夠強化大腦皮層營養(yǎng),有助于增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從而促進大腦皮層自我修復,改善認知功能。當代研究表明,針灸能夠改善頭部血流循環(huán),修復側支循環(huán),從而發(fā)揮改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狀況的效果[7]。因為腦皮質功能和體外頭皮區(qū)域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對該區(qū)域進行針灸能夠調節(jié)大腦皮層功能,從而修復腦梗死患者損傷的神經(jīng)細胞。百會穴為督脈學位,且在針灸中應用最多,有助于增強記憶力、修復神經(jīng)元;內關穴則可調理心神、疏通氣血;印堂穴可以調理腦神、寧心安神;水溝穴可以清熱開竅、駕御神機;諸穴聯(lián)用能夠發(fā)揮改善患者社會功能、認知功能、智力水平的功效。
綜上所述,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采用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的效果顯著,可在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