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偉偉
(上海市瑞金康復醫(yī)院綜合康復科,上海,200023)
腦卒中指多種原因導致的腦血管受損、局灶性(或整體)腦組織損害。腦卒中會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其中肩手綜合征就是一種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多見于腦卒中后上肢偏癱患者[1],肩手綜合征又稱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yǎng)不良,因卒中后影響因素的不確定,直接制約了卒中后相關測評工具的研制和開發(fā),這極大阻礙了腦卒中后危險人群的快速篩查[2]。卒中后肩手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為患側肩痛及運動受限,嚴重者可以出現(xiàn)同側手腕、手指的疼痛、浮腫,浮腫以手背明顯,患者手指關節(jié)多出現(xiàn)為屈曲的活動范圍受限,甚至可出現(xiàn)手部肌肉萎縮等,這是嚴重影響癱瘓上肢功能恢復的重要原因之一[3]。然而多數(shù)研究關注腦卒中患者的肢體功能評價,臨床中護士往往也忽略了監(jiān)測局部皮溫變化,薛艷等[4]認為關節(jié)局部皮溫與臨床癥狀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尚未明確,仍需進一步研究加以印證。但現(xiàn)有文獻中卻很少有研究皮溫與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者之間的影響因素,故有待于進一步調查分析。本研究探討了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局部皮溫變化的影響因素,為其后續(xù)康復的特異性對癥治療及護理提供新思路和參考依據(jù)。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2020年3月—8月本院收治的88例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會議擬定的腦出血及腦梗死診斷標準。②臨床表現(xiàn)均符合肩手綜合征診斷。排除標準:患有肩周炎、頸椎病的患者。
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恒定,采用倍爾康非接觸式紅外體溫計(型號:JXB-178)進行測試皮溫。皮溫測定點以患者上肢中心軸為中線,對手掌、手背、腕關節(jié)上5 cm內、外處,各4個點進行皮膚溫度測定,同時取雙側。測試前禁止運動、康復治療結束后需1 h以上方可檢測,操作時室內室溫約25℃,相對濕度40%~60%,雙側上肢暴露5 min后再測量。測量皮溫時機器在同一位置反復測3次,數(shù)值差距在0.2℃范圍內取較高結果,測量誤差超過0.2℃,再等待1 min后重復上述操作直至符合要求。測試點見圖1。
圖1 圖文測定點圖示
患側與健側皮溫比較見表1。對88例患者8個點局部皮溫進行測量,統(tǒng)計結果顯示,患側手掌內皮溫高于其他測試點,患側手掌內皮溫(36.50±0.18)℃ ,健側手掌內皮溫(36.42±0.34))℃,患側掌內皮溫高于健側掌內皮溫,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患側與健側的比較(±s) ℃
表1 患側與健側的比較(±s) ℃
部位患側內健側內t P手腕內36.38±0.34 36.32±0.40 1.350 0.181手腕外36.10±0.46 36.01±0.68 1.246 0.216手掌內36.50±0.18 36.42±0.34 12.668 0.009手掌外36.28±0.39 36.19±0.50 1.403 0.164
肩手綜合征者的性別、年齡、病程與皮溫無明顯影響關系(P>0.05),見表2。
表2 患側手掌內溫度單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側手掌內皮溫高于其他測試點,患側手掌內皮溫(36.50±0.18)℃,健側手掌內皮溫(36.42±0.3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因腦卒中后致偏癱,使患者的交感神經產生興奮性增高和血管痙攣現(xiàn)象,增加末梢血流量,后期血管對兒茶酚胺產生敏感,皮膚血流降低,局部組織出現(xiàn)營養(yǎng)障礙。此外患肢還會受P物質及其他神經肽釋放出神經源性炎癥,引起患肢水腫和疼痛,然后再刺激末梢神經,引起脊髓中間神經的興奮性,最終導致血管收縮異常循環(huán)[5]。庾慧敏等[6]認為肩手綜合征的發(fā)病原因與腕屈曲位長時間受到壓迫及手關節(jié)牽拉過度有關,肩手綜合征者因長時間腕關節(jié)呈強直性掌屈狀[7],所以該手掌內溫度不易散發(fā)而升高。張超麗等[8]認為良肢位擺放能降低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發(fā)生率,同時可提高患側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因此,在臨床中護士更要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宣教,告知良肢位擺放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同時護士要督促改措施的落實情況,并及時觀察良肢位擺放的有效性,必要時予以協(xié)助,以減輕肩手綜合征程度的進一步的發(fā)展。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患側掌內皮溫與其性別、年齡、病程無明顯影響關系??紤]患側掌內皮溫升高可能與肩手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有關。谷云青等[9]認為目前肩手綜合征的發(fā)病原因目前尚未十分明確,可能與肢體受到壓迫、不正確的運動模式而導致體位壓迫損傷及肢體損傷有關。而肩手綜合征早期的預防主要包括早期的體位擺放、主動與被動運動及作業(yè)療法,這些措施對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0]。因為正確的體位擺放,可以有效幫助患者減輕患肢水腫程度和疼痛感;上肢主動和被動活動可以幫助患者運動肩手關節(jié),改善其關節(jié)的活動度;微波治療可以促進血液的回流,減輕患者水腫程度;艾灸聯(lián)合中藥熏蒸和針刺康復治療法可以活血液通經絡,能有效減輕疼痛和水腫;整個醫(yī)療和康復過程中貫穿健康教育,能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態(tài)積極參與到康復治療和護理中來,以提高其恢復程度[11]。肩手綜合征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了肢體功能及恢復康復進程,如不及時進行有效的康復治療護理,會導致功能永久性畸形和缺陷。因此護士要時時督促患者肢體擺放處于功能位,并教會患者及家屬適時予以被動、主動運動以打開肩關節(jié),從而防止肩關節(jié)的粘連,從而提高患側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同時,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以促進信任,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通過皮溫監(jiān)測及相關性分析,護士因更加注重對肩手綜合征患者皮溫的監(jiān)測,并及時將測試結果告知醫(yī)生,以便醫(y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祻妥o理措施、綜合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不僅能夠減少了患者的痛苦感覺,促進患者康復轉歸,更是減少卒中后致殘率及對照顧者的依賴[12]。所以,應及早實施干預,例如:良肢位擺放不僅可以防止患側上肢的痙攣發(fā)生,同時可以預防肩關節(jié)的半脫位,從而解除肩痛;主動與被動運動還可以開發(fā)患者大腦運動功能的潛力;物理治療、中西醫(yī)結合等綜合治療,能很好地提高患側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腦卒中后患者常常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消極甚至厭世等情緒,因此對患者及家屬及早做好心理疏導也尤為的重要。因每位卒中后肩手綜合征者的分期不同,所以應予針對性、個性化的護理,以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間??紤]患側掌內皮溫升高可能與肩手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有關,因本研究目前存在樣本量還不充足,所以還有待于增加樣本量并查找出更多與皮溫的相關因素,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