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洪
[摘 要] 農村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培養(yǎng)迫在眉睫,我們應該理性分析農村開展課外閱讀的優(yōu)勢與不足,取長補短。培養(yǎng)課外閱讀能力的策略很多,有科學選擇課外讀物、合理制訂閱讀計劃、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等,通過實施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農村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加強農村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越來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視。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對小學各階段的閱讀量有具體要求:第一學段,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5萬字;第二學段,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萬字;第三學段,課外閱讀總量達到100萬字。課外閱讀能提升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提高其鑒賞水平,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目前,農村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比較薄弱,因此,提升農村學生課外閱讀能力迫在眉睫。
一、理性分析農村學生現(xiàn)狀——取長補短
有一位教師對農村近三百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做了問卷調查,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有78.3%的學生認為作業(yè)量多,沒有時間閱讀;83.2%的學生認為沒有好的課外書可供閱讀;90.3%的學生認為教師從來沒有進行課外閱讀方法指導。農村的課外閱讀有不利的制約因素:
第一,考試成績評比的影響。目前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成績的重視有過之而無不及,職稱評定、評優(yōu)評先、績效考核等都與成績排名掛鉤。許多教師認為,課外閱讀對提升成績的見效慢,不肯留時間給學生課外閱讀。
第二,受家庭條件所限。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多,加上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家庭缺少書籍,缺少親子共讀的時間,缺少督促孩子閱讀的機會。
第三,學校條件所限。學校的辦公經(jīng)費往往捉襟見肘,沒有錢為學生購買書籍。圖書館的藏書陳舊,不吸引學生。
第四,信息化的影響。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回到家就沉迷在電視連續(xù)劇、手機游戲之中,對課外閱讀提不起興趣。
當然,農村開展課外閱讀也有優(yōu)勢。因為現(xiàn)在農村絕大多數(shù)是寄宿制學校,硬件的配備上有劣勢,但在課外閱讀的管理、課外閱讀的時間等方面優(yōu)于城市學生。
據(jù)統(tǒng)計,非寄宿制學生比寄宿制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少五六個小時。因此,要發(fā)揮管理上的優(yōu)勢。寄宿制學校,學生的吃飯睡覺、課堂學習、課后休息都作出了科學合理的安排,有條不紊。因此,在每天晚自習的時候,可以劃出固定的課外閱讀時間和指導閱讀時間,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特長,組建詩歌、童話、小說、戲劇等不同的課外閱讀社團,讓閱讀變得生動活潑;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交流匯報活動,展示課外閱讀成果,交流閱讀心得,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大放異彩,享受閱讀的樂趣。
二、科學選擇課外讀物——有的放矢
“讀好書”是“讀書好、好讀書”的前提。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指明燈,學生的閱讀能力離不開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在選擇課外讀物時要圍繞如下三方面進行斟酌:首先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其次是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最后是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確形成。
學生年齡特征的差異造成語言發(fā)展程度的不同,造成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籍選擇大相徑庭。低段的同學可以選擇寓言、童謠、兒歌、童話;中段的同學可以科普讀物、淺顯的兒童小說、科幻故事、成語故事、神話故事等;高段的同學主要讀人物傳記、冒險故事、動物小說、偵探故事、科普小品文等。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不同年齡特征孩子閱讀的課外書,學生才能“跳一跳,摘桃子”,享受閱讀的樂趣。根據(jù)上面的要求,《夏洛的網(wǎng)》比較適合三四年級學生閱讀,放在五六年級就顯得比較淺。這本書主要敘述了名叫威爾伯的小豬與一只叫夏洛的蜘蛛之間動人心弦的友情故事。文字淺顯易懂,文章篇幅也不很長,告訴的道理也容易理解?!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描寫場面廣闊,社會背景復雜,表現(xiàn)手法豐富,比較適合高年級學生閱讀。
三、合理制定閱讀計劃——滴水穿石
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都是單篇,內容少,短的幾百字,長的也才二三千字。而課外讀物往往容量大,一本書往往幾萬字、幾十萬字,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讀完。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剛開始捧起書可能興致勃勃,但常常只有三分鐘熱度,讀了一兩天熱情就大減退。當學生拿到一本書后,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能力、課外書的厚薄,制訂一個詳細的閱讀計劃。閱讀計劃的內容主要有:大概多長時間看完這本書、每天閱讀多長時間、閱讀多少頁,規(guī)定每天摘抄好詞佳句的數(shù)量,然后家長簽字督促。如此一來,學生有明確的時間安排、目標達成,就能持之以恒地閱讀,達到滴水穿石的效果。
四、根據(jù)體裁選擇方法——因材施教
多讀課外書讓人增長知識、身心愉悅、知書達理。有道是:“三分課堂,七分課外”。孩子的閱讀如果僅僅停留在一學期二三十篇課文中,無疑存在很大缺陷。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指出:“分析閱讀的第一個規(guī)則就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開始閱讀之前就先知道?!?/p>
在小學各階段,由于學生年齡特點不盡相同,他們喜歡閱讀的書籍也各有所愛。不同類型的書籍使用的閱讀方法也不盡相同。如《居里夫人傳》《岳飛傳》等人物傳記目的在于了解主人公的感人故事;《魯濱孫漂流記》《騎鵝旅行家》主要品味主人公遇到什么危險,怎樣克服危險,也就是圍繞人物發(fā)生的主要情節(jié);《福爾摩斯探案集》重點探究福爾摩斯如何不放過細枝末節(jié),通過推理破案,感受思維的縝密;《有趣的科學實驗》《折紙》重在指導學會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圖文對照,不斷實踐,形成動手技能。
五、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熟能生巧
我們可以構建三種課外閱讀指導的基本課型:
(一)讀前推薦課
在學生還沒有閱讀之前,教師要用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期待,讓書的趣味呈現(xiàn)出來,點燃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望,產(chǎn)生閱讀的動力。推薦的主要方法有:
1.介紹作者。小學充滿好奇心,教師可以介紹作者,讓學生產(chǎn)生崇拜的心理,從而愛上這本書。如學生閱讀《老人與海》之前,告訴他們作者海明威就因為這本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學生立刻肅然起敬,對這本書也充滿神往。
2.介紹書評。絕大部分書都有“廣告”——書評。書評是對作者或書籍進行評價、介紹?!洞斑叺男《苟埂贩獾椎臅u是:“她寫了日本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一本書,33種文字全球發(fā)行,擁有讀者千萬?!薄八幻绹都~約時報》《時代周刊》《新聞周刊》贊譽為日本最偉大的女性”。通過這些文字的介紹,學生充滿好奇心,無數(shù)個問號在頭腦中翻滾:這本書為什么能成為暢銷的書?什么會翻譯成幾十種文字?于是,讀書的熱情被激發(fā)了。
3.設置懸念。整本書的推薦,千萬不能照本宣科,可以選取一兩個精彩的片段,通過講故事、朗讀等方法把學生帶入書中,故意在故事的矛盾沖突、情節(jié)轉折處戛然而止,然后“欲知后事如何,請看××書?!蓖ㄟ^設置懸念,讓學生愛上閱讀。
還有欣賞封面、瀏覽目錄、觀察插圖、觀看素材、了解梗概等方法都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
(二)讀中指導課
有人認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有關方法的知識?!苯探o學生閱讀整本書的科學方法,學生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基本的閱讀方法主要有:
1.瀏覽法。對明白易懂的或消遣性的書籍、報紙、雜志,可以看看標題或主要內容,粗略了解即可,在短時間能盡量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2.跳讀法。在閱讀時經(jīng)常要采用跳讀的方法,遇到難懂的詞句,暫時放在一邊不去理解。如,閱讀《西游記》時會遇到很多描寫景物的段落,小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可以跳過去接著往下讀。
3.檢索法。為了尋找特定的答案或者查找某項任務,可以抓住關鍵字眼“一目十行”地閱讀,省時高效。
4.精讀法。對優(yōu)秀的作品要專心致志地閱讀,欣賞好詞佳句,感悟思想情感,揣摩謀篇布局,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將書中精華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養(yǎng)料。
(三)讀后交流課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生閱讀完整本書后,需要進行讀書交流活動,會讓收獲更加豐盈。交流的內容很多,可以是積累的好詞佳句、所做的批注、文章的布局、人物的評價、讀后感等。有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交流匯報課時,主要有如下流程:(1)書情盤點——了解書中內容;(2)書香茶社——匯報讀后感悟;(3)書中珍珠——背誦名言警句;(4)書香四溢——創(chuàng)作好書推薦;(5)書訊速遞——拓展延伸閱讀。通過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的交流匯報活動,保爾的形象在學生的心中鮮活了,學生從中得到了無窮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王禧,李宏.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20(12):89-90.
[2]游增良.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20(14):23-24.
[3]陳劍.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嘗試[J].新課程(小學),2014(2):89.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