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教學理論的發(fā)展和進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措施更加多元化,給具體的教學指導提供了新的路徑。合作教學模式是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之間二元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需要在新時期對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研究和實踐,促使課堂教學的綜合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诖?,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合作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合作學習;教學問題;解決對策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引導學生規(guī)則意識和價值觀良性發(fā)展的課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思路,保持和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問題探討,促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產生興趣、保持關注,使德育教學課程在實踐生活中發(fā)揮更大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依舊沿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導致課堂教學和時代的發(fā)展不匹配,給教學的有效開展造成了困難。對此,教師需要對相關教學方式進行積極審視和探索,促進相關教學在新時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合作學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學習教學中有形式主義教學風氣
合作學習需要在教學中進行一系列的鋪墊,使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fā)言和討論,激發(fā)學生的討論興趣。但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對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不夠深入,沒有做好有效的鋪墊工作,導致學生的討論興趣銳減,在課堂討論中得不出有效的結論,使討論教學失去了原本的價值。更有甚者,學生的討論只是應付教師,自己的觀點則被隱藏起來,課堂教學中形式主義的氛圍濃重,導致課堂教學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1]
(二)教師對學生的組織效果差
合作教學中,學生彼此之間的認同和聯(lián)系對合作學習效果也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熟悉自己,促使學生在課堂討論中降低“戒備”心理,對討論的話題吐露心聲。同時,積極地創(chuàng)建班級集體合作文化,使學生在有效鼓勵下對相關問題進行探索分析。但在實際教學中,師生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機會較少,學生之間也缺乏合作意愿,導致班級整體組織效果較差,更多有意思的德育教學話題被學生刻意隱藏起來。
(三)討論話題缺乏論點和吸引力
在合作教學中,教師提出的討論觀點需要符合學生的基本價值認同準則,如果論點內容脫離生活實際,可能導致學生對德育討論產生負面看法。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對歷史典故、社會現(xiàn)象大談特談,導致學生認為德育課程存在虛偽性,對合作討論內容失去興趣。此外,教師設置的教學問題需要有層次性,使學生能夠從問題中挖掘出新的觀點和見解,激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設置的議題都相對簡單,甚至已經(jīng)設置好了“標準答案”,使學生對討論話題失去了信心。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促進合作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
(一)教師保持對學生生活環(huán)境的探索
在開展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教學觀點和內容有更多的“煙火”氣息,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促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理念保持認同。對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進行積極的調查和分析,使自身的教學語言和學生生活更加貼近。例如,寄宿學生之間的同學關系可能更加緊張,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社交狀態(tài)進行觀察和了解。此外,教師可以拿一些生活中的案例進行舉例。如在網(wǎng)絡安全教育中,教師可以對學校附近的網(wǎng)吧進行走訪、調查等,以使師生之間有更多可探討的話題,促使學生對教師、對德育課堂產生新的認識。[2]
(二)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
在合作教學開展過程中,“高度搭配”的教學分組策略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教師需要打破學生之間的“階層”劃分,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問題分析和交流,使學生了解彼此之間的“閃光點”。此外,教師需要按照性格互補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生之間的討論更有效地開展,分擔部分性格拘謹學生的心理壓力。最后,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友誼問題,嘗試讓關系親近的學生進行合作討論,使學生對了解彼此的觀點保持興趣。
(三)鼓勵學生提出個性化的分析建議
初中學生有較強的叛逆心理和自尊心,對德育課程教學存在復雜心態(tài)。學生一方面希望自己的行為得到集體認同和肯定,同時也對德育教學的“陳詞濫調”心存抵觸。對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在課堂討論中大膽發(fā)言,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然后組織學生進行群體分析和討論,使學生自己的觀點得到修正和強
化,對課堂合作討論投入更多“真情實感”。
(四)對學生的評論和觀點進行積極評價
在課堂合作教學的最終階段,教師需要以自身的立場對討論結果進行分析和闡述,以供學生進行多元化的分析和思考。同時,教師需要對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進行表揚,使學生群體維持較久的討論興趣。
三、結語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價值觀念也逐漸向多元化發(fā)展。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堅持規(guī)則意識和親社會理念的引導,放寬對學生討論的其他限制,促使學生對課堂討論表現(xiàn)出更大興趣,使討論結果更具生活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馮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的相關分析[J].新課程(中),2019(10).
[2]尹先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及對策[J].讀與寫(上,下旬),2019,16(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