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
要不要給嬰幼兒的食物加鹽,是老一輩與年輕一代常爭論的話題之一。堅持科學的媽媽說:孩子沒滿1歲不能加鹽,吃多了對身體不好!而堅持經(jīng)驗的婆婆說:不吃鹽哪來的力氣?我們以前都是這么吃過來的!下面我們來說道說道。
吃鹽的目的是為了補充鈉,研究表明,0~6個月的小寶寶,鈉的適宜攝入量是每日170毫克;6個月~1歲寶寶的鈉適宜攝入量是每日350毫克;1~4歲是每日700毫克。對于6個月以下的孩子來說,媽媽母乳中的鈉含量一般是230毫克/升,只要孩子每天喝奶量足夠,基本都不會缺鈉。而配方奶喂養(yǎng)的孩子,每100毫升配方奶中含鈉17.7毫克,差不多每天960毫升奶量也能滿足。
對于6~12個月已經(jīng)吃輔食的孩子,除了從奶中攝入鈉,還可以通過添加的輔食來獲取。其實,大多數(shù)天然食物中都含有鈉,如雞蛋、豬肉、白菜,甚至蘋果都有實實在在的隱形鈉。每天幾百毫升奶,再加上一點蛋、肉,達到350毫克的鈉完全沒壓力。
總之,嬰幼兒平時吃的食物已足夠補充日常所需了,根本不用再另外加鹽,幾乎所有的權(quán)威指南都不建議給1歲以下的孩子加鹽。2016年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孩子的輔食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diào)味品。
首先,會導致孩子養(yǎng)成重口味的習慣,易偏食挑食。如果孩子從小習慣了重油重鹽,天然食物就很難再引起他們的興趣,久而久之就容易偏食挑食。
其次,會導致孩子鈣質(zhì)流失,影響骨骼身高發(fā)育。鹽的成分是氯化鈉,攝入多了,身體就要把多余的鈉排出去,但鈣質(zhì)也會隨之流失。“少給孩子吃鹽,就等于多補鈣”這話不是沒道理的。
最后,增加孩子腎臟負擔和成年后患高血壓的風險。我們吃的過量的鹽需要經(jīng)過腎臟處理,隨尿液排出,但1歲以內(nèi)的孩子腎臟功能尚未發(fā)育成熟,鈉一旦過量,就可能對孩子的腎臟造成損害。另外,如果養(yǎng)成了重鹽品味,還會增加長大后患高血壓的風險。高血壓是很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腦卒中、心血管疾病等的高危因素。
雖然多吃鹽對孩子的危害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從長遠來看,無疑是給孩子的健康埋下了大隱患??傊?,1歲以內(nèi)的孩子一般不用再額外加鹽,1歲以后也要適量吃鹽。
6個月左右是孩子味覺發(fā)育的敏感期,他們的味覺比成年人更加敏感。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味蕾是不斷退化的。大人覺得剛剛好的味道,其實對孩子來說已經(jīng)偏咸了;大人覺得淡的,孩子覺得剛好。
有人可能會問:那孩子一吃輔食,咋就各種抗拒不配合呢?
這是因為,孩子在沒加輔食之前,吃的都是略帶甜味的母乳或者配方奶,初嘗輔食,陌生的味道會讓他一時無法接受。但很快,他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除了甜,還有酸的、澀的、鮮的,這么多好吃的味道啊。孩子不愛吃輔食,可能是種類不夠豐富,可能是太軟太硬,不能單純地認為是不加鹽沒味道啊。很多孩子不都是啃著水煮的花菜、胡蘿卜,依然津津有味嗎?總之,不要以大人的口味去衡量孩子的喜好。
最后,即便不加鹽,孩子強大的味覺敏感度也能從天然食物自帶的味道感知到各種味道。比如天然甜:水果、白菜、胡蘿卜、洋蔥、紅薯、南瓜、水果玉米、甜豌豆等;天然咸:海魚、海帶、紫菜、蝦皮、貝殼類、芝士、海苔等;天然鮮:菌菇類、豬肉、雞肉、牛肉、羊肉、魚蝦貝殼類等。這些足以讓孩子體驗食物百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