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雲雲
(湖北工業(yè)大學體育學院,湖北武漢,430000)
羽毛球運動備受青少年及各年齡層次學生的喜愛,因此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性、競爭性就顯得格外激烈。羽毛球運動中技術動作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運動成績,但是由于傳統羽毛球技術動作訓練方法的影響,導致在先進技術動作的理解與教學過程中存在較為突出的矛盾,技術動作訓練的效果差異性大?;诖耍瑸閯?chuàng)新羽毛球技術動作,提高技術動作的發(fā)揮效果,研究中提出雙球與單球相互結合的訓練方法,通過對相關研究成果的對比總結,得出多球與雙球結合練習對提高羽毛球技術動作應用效果的方法,為提高羽毛球技術動作應用熟練度,提高羽毛球技術動作應用質量奠定堅實理論基礎。
(1)可有利于開展差異化訓練。由于多球與單球結合的訓練不僅能夠提高羽毛球訓練的強度、密度等,同時對提高技術應用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關鍵的是,其可依據不同學生身體素質及羽毛球技術掌握水平的差異,開展因材施教、分層練習。
(2)根據初學羽毛球的訓練節(jié)奏及效果,結合對羽毛球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利用多球練習,可大大減少因為撿球而導致的訓練時間浪費的現象,進而加強在單位時間內擊球次數,保證肌肉等器官能夠保持興奮,對幫助訓練人員形成一定的肌肉記憶力具有重要意義。這樣,也有助于訓練人員在長時間的過程中,為實現技術定型、優(yōu)化技術訓練的效果等奠定堅實基礎,促使訓練人員能夠在短時間內,從羽毛球技術的認知階段,快速的過渡到聯系階段。例如開展羽毛球操動作練習,如圖1所示。
圖1 羽毛球操動作練習
(3)在借助發(fā)球機開展多球練習的過程中,不必過多的考慮對手站位,只需要將全部的精力用于羽毛球的出球位置、出球方向,做好接球動作的訓練即可,這樣在規(guī)范和連續(xù)技術動作訓練實施的過程中,便于訓練人員找到球感,加強訓練技術的初步定型。
(4)多球練習時間過長,會導致選手因為固定的出球方向、出球路線及力度等,產生接球技術及動作訓練過程中的怠倦感,重復訓練的模式,會引發(fā)運動員注意力不集中,而結合單球練習,能夠及時的克服這種枯燥乏味的訓練感受,并對訓練的技術掌握情況進行及時的驗證。在單球練習的過程中,要更加關注自身腳步的移動性、四肢的協調性及穩(wěn)定性等,科學對來球的動作及方向進行合理預判,并且有針對性的改變不良的技術動作練習習慣。
此外,教師或者教練員要合理的安排多球與單球結合訓練時間,并及時分析多球與單球單獨練習過程中的優(yōu)勢,并將兩者優(yōu)勢整合在一起,提高技術動作訓練的強度,豐富日常訓練及教學方法。
相關研究表明:結合文獻資料法和教學訓練實驗法等方法,將所選取的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實驗組選取多球與單球結合的訓練方法,而對照組則單獨使用多球或者單獨使用單球訓練模式進行教學,兩組在研究的過程中,均選取同一名教學或者教練進行指導,并且教學內容、場地及器材等均保持一致。并借助數理統計,對兩組羽毛球訓練技術動作的效果進行比較,并對統計的數據進行比選分析。
從兩組學生的訓練成績對比看,兩組人員在正手發(fā)球和正手發(fā)下旋球的技術動作練習的過程中,練習效果并沒有明顯的差異性;而從正手攻球、反手推擋、搓球等幾項羽毛球技術動作訓練的過程中,學生的成績有較大差異。此外,除了正手發(fā)球、正手發(fā)下旋球這兩項技術動作略高于對照組外,其余的技術動作訓練效果均大幅高于對照組,這充分表明,多球與單球結合的練習訓練方式比傳統的單球或者單獨多球的訓練方式及教學效果要好。通過多球與單球結合訓練模式的教學干預,不僅能夠促進對羽毛球技術動作的掌握,同時能夠提升羽毛球技術動作訓練效果的進步空間。
其次,多球與單球結合的訓練方法,不僅能夠促進技術動作應用的穩(wěn)定性與規(guī)范性,同時能夠在初練階段,強化訓練的密度和強度,增加單位時間內的訓練次數,不僅能夠高效提高訓練的積極性與興趣,同時能夠及時有效的糾正羽毛球訓練中技術動作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性,強化技術動作的應用優(yōu)勢。結合單球練習,能夠有效的解決多球練習所帶來的訓練強度、訓練密度過大的現象,避免由于多球聯系導致的過于機械化的現象發(fā)生。訓練的過程中,還可給予適當的語言評價,通過語言反饋及評價,讓學生形成訓練后的反思,及時糾正錯誤的動作,迅速、科學、合理的樹立起動作表象,優(yōu)化羽毛球訓練技術動作,實現教學過程的高效應用。
通常情況下,對于某一項運動的技術動作類型可充分劃分為3個不同的階段,即動作認知階段、動作的聯系階段和動作的完善階段。從運動技術動作的練習與優(yōu)化的過程看,是完全不能夠分開的,需要逐步、逐層關聯與過渡,體現出各自訓練的優(yōu)勢,并將優(yōu)勢合并整合,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實現組合式訓練,保障對羽毛球技術動作訓練質量的不斷提升。
在初學羽毛球或者未接觸過羽毛球運動的學生來說,在認知階段會面對不熟悉的技戰(zhàn)術動作,往往要以技術動作的概念入手,用以了解和加深對羽毛球技術動作的認知。此階段重點以多球練習為主,單球練習為輔,從兩者搭配的練習時間上分析,以2:1的時間分配比例為宜,練習的順序可設計為“多球單練和單球單練”,多球單練主要由供球者持續(xù)發(fā)球,練習人員在完成一次接球以后,繼續(xù)接下一個來球,其中供球者主要依據練習人員所要掌握的技術動作內容和自身的身體素質為準則,合理把控供球的角度、數量及供球時間,以實現固定學生的練習手法,及時準確的糾正錯誤動作,保證技術動作的科學定型。而單球單練主要圍繞教學比賽展開,以賽促練,以賽促趣,真正在比賽實踐的過程中,體會技術動作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及時反饋、反思,不急能夠提升比賽過程中帶來的成就感,同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技術動作練習的自主性。
其中,多球練習主要借助“定點、單線”練習方式為主,主要由供球者持續(xù)供球,落球區(qū)域固定,為保證球臺內對應區(qū)域更加醒目,可劃分不同落球區(qū)域,用不同顏色標識,如紅色、白色,保證訓練人員能夠保持注意力。
此階段采取的練習順序為:先多球單練,然后單球單練,最后多球多練。其中,多球與單球聯系的時間分配比例以2:1為佳,多球單練仍然以“定點、單線”模式為主,練習者在固定的區(qū)域接球,回擊。要求接球、擊球動作要連貫、穩(wěn)定,擊球位置要求精確化。多球多練主要是依據練習者所準備要掌握的基本戰(zhàn)術、技術等,以練習回合為主,實現對練習者綜合動作技術水平和應急能力的提高。尤其要加強實戰(zhàn)模擬,促使訓練環(huán)節(jié)更接近于實戰(zhàn)比賽環(huán)境。例如正手快打如圖2所示。
圖2 正手快打示意圖
在技術動作聯系階段中,多球多練可設計由2~3個人進行持續(xù)供球,球發(fā)至對方球臺的不同區(qū)域,例如前中后、左右區(qū)域等,以“間歇性”訓練方式為主,保障訓練質量的不斷提高。其中,定點擊球,主要是鍛煉練習人員對來球位置的判斷,加強對基本技術動作、技戰(zhàn)術適應能力;而移動式擊球,主要鍛煉學生自身的腳步移動靈活性,提升自身擊球精確性。因此,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多球練習的過程中,要適時穿插單球練習,避免由于固定練習方法,導致訓練過程缺乏激情,無法科學調動練習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可借助游戲訓練的方法,為提高練習人員比賽中的成就感,加強技術動作的改進,促進和提升羽毛球技術動作的練習質量。
此階段要以單球練習為主,多球練習為輔,遵循練習時間比例為2:1的原則,開展先單球單練、然后多球多練,最后單球單練的訓練流程。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練習人員所應具備的技術動作流程、技戰(zhàn)術的意識等。其中,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多球練習的過程中,主要鍛煉力量、旋轉、球落點及擊球速度的變化,并實現從小區(qū)域到大區(qū)域的練習,從單體技術到多體技術的組合練習,以實現羽毛球技術動作的規(guī)律性,保障和增強練習者各種運動信號的刺激,進而有效的提升運動技能,保證技術動作效果提升程度及空間的增大。可借助情境、實戰(zhàn)等,制定一定練習目標,并多次給予強化,實現技術動作的逐步定型。
總體來看,多球與單球結合訓練效果要好于單球訓練,因為只應用多球或者單球訓練無法達到技術動作效果的整體提升,同時多球與單球結合的訓練方法還能夠大大降低訓練者的運動損傷,在提升運動技術訓練效果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縮短訓練周期。此外,采取多球與單球結合的訓練模式,也符合羽毛球運動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提升訓練人員良好的技戰(zhàn)術意識和比賽能力等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因此總結出,多球與單球結合的訓練模式是羽毛球訓練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