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益虎,楊 建,蒲 琦,李書均
(樂至縣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四川 資陽,641500)
Kalloo等[1]于2014年提出了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概念。截至目前,NOSES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結直腸腫瘤的微創(chuàng)治療,NOSES將微創(chuàng)治療推向了另一高度。在王錫山教授的大力推動下,NOSES在我國部分三級醫(yī)院已得到廣泛開展。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共完成6例結直腸癌NOSES,于腹腔內離斷后通過直腸經肛門拖出1例,經肛門拉出切除吻合3例,經陰道拖出標本2例?,F(xiàn)將體會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樂至縣人民醫(yī)院完成的6例結直腸癌NOSES,其中男4例,女2例,55~71歲。術前均行電子腸鏡檢查并取活檢,病理結果確診結直腸癌?;颊連MI<35 kg/m2。術前增強CT檢查評估提示結直腸癌均未浸出漿膜層,病灶環(huán)周徑<3 cm,無肝、肺等遠處轉移。其中低位直腸癌2例,中高位或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癌4例。
1.3 手術方式
1.3.1 全腔鏡高位直腸癌或乙狀結腸癌切除經肛門取標本 常規(guī)腹腔鏡下完成腸道游離,分別于病灶近端及遠端預切斷處裸化腸管,于近端預切斷腸管位置以遠約1 cm處對系膜面及遠端預切斷處腸壁對系膜面用超聲刀切口,消毒腸腔,借助腔鏡保護套將吻合器傘型底座經肛門送入腹腔(圖1),并經病灶近端腸管開口置入近端乙狀結腸(圖2),于近、遠端預切斷處用一次性直線切割縫合器離斷腸管,標本經直腸殘端取出(圖3);一次性直線切割縫合器閉合直腸殘端,經肛門置入管型吻合器操作桿與底座銜接完成吻合。腹腔鏡下吻合釘重疊位置用2-0可吸收線8字縫合。
圖1 經直腸斷端置入底座 圖2 近端腸管切口置入底座
圖3 經肛拖出標本 圖4 經陰道后穹隆切口置入底座
1.3.2 全腔鏡高位直腸癌或乙狀結腸癌切除經陰道取標本 常規(guī)腹腔鏡完成腸道游離,分別于病灶近端及遠端預切斷處裸化腸管,于近端預切斷腸管位置以遠約1 cm處對系膜面用超聲刀切口,消毒腸腔。于陰道后穹隆電刀橫行切口約3 cm,擴大至5 cm左右,借助腔鏡保護套將吻合器傘型底座經陰道送入腹腔(圖4),并經病灶近端腸管開口置入近端乙狀結腸,于近、遠端預切斷處用一次性直線切割縫合器離斷腸管,經陰道取出標本,3-0可吸收線連續(xù)縫合陰道后穹隆切口,經肛門置入管型吻合器操作桿,與底座銜接完成吻合。腹腔鏡下吻合釘重疊位置用2-0可吸收線8字縫合。
1.3.3 低位直腸癌經肛門切除吻合 常規(guī)腹腔鏡完成腸道游離,要求病灶遠端于腹腔內充分游離至病灶下緣約2 cm,充分擴肛,置入34號擴肛器并縫合固定,確定腫瘤下緣,于病灶下緣以下約1 cm處荷包縫合直腸黏膜(圖5),再于荷包平面以下0.5~1.0 cm處用超聲刀或電刀于直腸前壁切開腸管,與腹腔相通,以此為突破點在腹腔內用超聲刀離斷直腸,將近端腸管、腫瘤病灶一并經肛門拖出,并選擇適當?shù)慕祟A切線切斷腸管,移除標本;近端置入管型吻合器傘型底座,直腸殘端用3-0絲線全層荷包縫合;近端腸管拉出與直腸或肛管行端端吻合(圖6),直視下用3-0可吸收線或絲線加固縫合吻合口1周(圖7)。如果行腹腔鏡下超低位直腸癌經括約肌間切除則可行純手工吻合。常規(guī)留置肛門引流管,術后根據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性質,肛管引流情況及肛門排氣、排便情況擇期拔除。
圖5 荷包縫合腫瘤下端黏膜 圖6 直腸下段吻合
圖7 加固吻合口
1.4 術中注意事項
1.4.1 無菌原則與無瘤 術中需嚴格無菌無瘤操作,切開腸腔均以碘伏紗布消毒處理,術前詳細設計手術步驟,盡量縮短腸腔在腹腔內的暴露時間。消毒紗布使用后置于腸腔近腫瘤側,最大程度阻止腫瘤與周圍接觸,同時消毒紗布可隨病灶一并取出。低位直腸經肛門切除吻合時采用荷包縫合,更符合無菌、無瘤原則。
1.4.2 盡可能預防吻合口漏 NOSES的精髓在于將創(chuàng)傷最小化,如果術后出現(xiàn)吻合口漏則意味著手術失敗,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吻合口漏值得重視。在預防吻合口漏方面我們的經驗是:(1)確保吻合口兩側腸管血運良好;(2)術中充分游離,確保吻合口無張力;(3)術中經腹腔或肛門直視下加固縫合吻合口;(4)低位吻合,術后常規(guī)留置肛門引流管;(5)術后早期避免使用激素,加強營養(yǎng)支持。
6例患者均順利完成NOSES,手術時間170~220 min,中位手術時間200 min;手術出血量20~80 mL,中位手術出血量45 mL;術后肛門排氣時間25~71 h,中位排氣時間34 h;術后住院8~14 d,中位術后住院時間9 d;環(huán)周切緣病理檢查均陰性,無直腸破裂、臟器副損傷、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狹窄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及手術相關死亡病例。1例患者腹腔液細菌培養(yǎng)陰性,出院后1周內因“可疑腹腔感染”再入院,經抗感染治療5 d出院。1例患者術后腹腔液細菌培養(yǎng)肺炎克雷伯菌,但無腹膜炎、發(fā)熱等臨床感染表現(xiàn),予以頭孢西丁抗感染3 d后根據細菌藥敏實驗改用頭孢他啶抗感染2 d,術后14 d無腹腔感染表現(xiàn)順利出院。經陰道取標本的患者,術后無陰道出血、感染等異常表現(xiàn)。
NOSES的定義是使用腹腔鏡器械、經肛門內鏡或軟質內鏡等設備完成腹腔內手術操作,經自然腔道(直腸、陰道或口腔)取出標本,腹壁無輔助切口的手術[2]。結直腸腫瘤NOSES與常規(guī)腹腔鏡手術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標本經自然腔道取出,避免了取標本時的腹壁輔助切口,術后腹壁僅存留幾處微小的Trocar瘢痕。2017年6月,在王錫山教授的大力倡導下,中國NOSES聯(lián)盟與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NOSES專業(yè)委員會正式成立[3]。聯(lián)盟為了規(guī)范NOSES的實施與開展,先后撰寫了結直腸腫瘤NOSES專家共識的2017版及2019版[4],這對NOSES的推廣、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與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相比,能否順利完成結直腸癌NOSES的關鍵是標本能否經肛門或陰道取出,因此對標本周徑有一定要求。只有腫瘤大小、內臟脂肪厚度均在合適范圍內的患者方可施行NOSES??偨Y我院完成的6例結直腸癌NOSES的手術經驗,我們建議入選NOSES的患者應具備“瘦、小、早”的特點,即BMI<35 kg/m2、病灶環(huán)周徑<3 cm、T1~T3期的結直腸癌或良性腫瘤。建議術前完善腸鏡、胸腹部增強CT檢查,必要時可行PET-CT或盆腔MRI檢查,進一步了解腫瘤轉移、局部浸潤情況。
NOSES具有獨特性,多需在腹腔內剖開腸腔,因此有學者質疑是否增加腹腔感染、腫瘤種植的風險。我院完成6例NOSES,1例患者腹腔液細菌培養(yǎng)陽性,病原菌為肺炎克雷伯菌,非下消化道常見的大腸埃希菌,患者無自覺感染癥狀,腹部無腹膜炎體征,經短時間抗感染治療后順利出院。有研究表明,NOSES術后出現(xiàn)腹腔感染的幾率約為0.8%[5],屬于小概率事件。我院手術的腹腔感染率為16.7%,高于關旭等[5]的研究。分析原因可能為:(1)我院NOSES開展量尚少,相關操作經驗欠缺,導致感染率偏高;(2)樣本量少導致統(tǒng)計出的腹腔感染率較高,需要大樣本的研究進一步證實。關于無菌、無瘤原則,我們團隊認為,術前詳細設計手術步驟,盡量縮短腸腔在腹腔內的暴露時間,利于減少腹腔污染。術中切開腸腔均需消毒處理,消毒使用后的紗布置于腸腔近腫瘤側,可最大程度阻止腫瘤與周圍接觸,同時消毒紗布可隨病灶一并取出。此外,我們認為在低位直腸經肛門切除吻合時采用荷包縫合,更符合無菌、無瘤原則。關于腹腔種植問題,有學者對NOSES與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患者腹腔沖洗液中的腫瘤細胞進行檢測,結果表明NOSES未增加腫瘤細胞種植轉移的風險[6]。NOSES的部分患者需經陰道取標本,有研究表明0.3%的患者術后發(fā)生直腸陰道瘺[5]。吻合口漏是直腸癌手術后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不管是目前流行的NOSES、廣泛開展的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抑或原始的開腹手術,均有吻合口漏發(fā)生。大部分患者選擇NOSES的原因就是美觀、無輔助切口,如發(fā)生吻合口漏,大部分患者需行回腸造口等補救手術,此時基本標志著NOSES的失敗。關于吻合口漏,目前普遍認為與吻合口血供、吻合口張力、患者營養(yǎng)狀況及吻合器質量有關,尤其低位直腸癌容易出現(xiàn)吻合口漏。將我院目前完成的6例NOSES的經驗與開展多年的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的經驗相結合,對于預防吻合口漏,我們有3點體會:(1)行直腸癌手術時保留左結腸動脈,可減少吻合口漏的發(fā)生。(2)對于中、低位直腸癌,經肛加固吻合口,可減少吻合口漏的發(fā)生,如加強困難,可使用擴肛器輔助。(3)術后常規(guī)留置肛管,利于減少吻合口漏的發(fā)生。當然,關于上述3點認識的正確性,需要大樣本的對照研究予以證實。目前已有較多的研究者將NOSES與傳統(tǒng)腹腔鏡手術進行對比,結果表明NOSES具有術后疼痛輕、下床活動早、肛門排氣早、住院時間短、腹部無輔助切口、不影響患者盆底功能、美容等優(yōu)點[7-10]。雖然醫(yī)生與患者對微創(chuàng)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但我們認為對NOSES患者的選擇至關重要,尤其與我院類似的縣級醫(yī)療單位,初期開展NOSES應選擇簡單易行的患者,一是積累相關手術經驗,二是增加術者的信心。
綜上所述,結合我院NOSES的開展情況及患者的預后情況,我們認為在有條件的縣級醫(yī)院開展結直腸腫瘤NOSES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