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售后回購作為一種特殊的銷售方式,其本質性的融資作用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得到越來越多企業(yè)的重視,但現(xiàn)行的針對其會計處理規(guī)定仍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文章以實例分析的方式,分別不同時間長度的回購期,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情況下,提出改進建議,以期進一步完善核算,使得企業(yè)能夠獲得更加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
[關鍵詞]售后回購;回購期;會計處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7.165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下稱“新收入準則”)規(guī)定:售后回購,是指企業(yè)銷售商品的同時承諾或有權選擇日后再將該商品(包括相同或幾乎相同的商品,或以該商品作為組成部分的商品)購回的銷售方式。
1 售后回購的具體形式及其本質
新收入準則指出:企業(yè)因存在與客戶的遠期安排而負有回購義務或企業(yè)享有回購權利的,抑或企業(yè)負有應客戶要求回購商品義務且客戶具有行使該要求權重大經(jīng)濟動因的,企業(yè)應當作為租賃交易或融資交易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刭弮r格低于原售價的,應當視為租賃交易;回購價格不低于原售價的,應當視為融資交易。企業(yè)到期未行權的,應當在該回購權利到期時終止確認金融負債,同時確認收入。
通常情況下,售后回購均以融資為目的,與商品所有權相關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在銷售時點并未真正轉移,故而,銷售方在收到購買方款項時應確認為金融負債而非收入,并將該款項和回購價格間的差額在回購期內(nèi)加以分攤并計入利息費用。本文僅針對視為融資交易的售后回購業(yè)務的賬務處理做相關分析。
2 售后回購會計處理現(xiàn)狀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應用指南》(2018年版)中具體處理例證如下:
例61:2×18年4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一臺設備,銷售價格為200萬元,同時雙方約定兩年之后,即2×20年4月1日,甲公司將以120萬元的價格回購該設備。
例62:沿用[例61],假定甲公司將在2×20年4月1日以250萬元的價格回購該設備。
根據(jù)合同約定,甲公司負有在兩年后回購該設備的義務,因此,乙公司并未取得該設備的控制權,故而:例61中交易的實質是乙公司支付了80萬元的對價取得了該設備2年的使用權,甲公司應當將該交易作為租賃交易進行會計處理;例62中交易的實質是甲公司以該設備作為質押取得了200萬元的借款,2年后歸還本息合計250萬元,甲公司應將該交易視為融資交易,不應當終止確認該設備,而是在收到客戶款項時確認金融負債,并將該款項和回購價格的差額在回購期間確認為利息費用等。
3 現(xiàn)行會計處理存在的不足
通過針對上述具體案例的分析發(fā)現(xiàn),現(xiàn)行售后回購業(yè)務會計處理存在以下三點不足。
第一,未分別回購期間長短確認核算?;刭徠陂g的長短,決定了確認債權債務時具體會計科目的使用,決定了是否需要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所以,應根據(jù)回購期間長短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會計處理。
第二,未給出購買方的會計處理。針對售后回購交易中購買方的會計處理,不管是舊準則還是新收入準則,抑或是專業(yè)理論教材,均未能給出具體的指導。
第三,未給出銷售方到期未行權時,購銷雙方的會計處理。
4 基于實例分析完善會計處理方案
4.1 回購期為1年或短于1年
因回購期在1年以內(nèi),可以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債權債務確認時采用流動資產(chǎn)/負債類會計科目核算,回購價與銷售價的差額采用直線法在回購期內(nèi)平均攤銷即可。
例1:甲、乙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3%。2020年1月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協(xié)議,向乙公司銷售一批商品,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的銷售價格為500000元,增值稅額為65000元。該批商品的實際成本為400000元,商品已發(fā)出,貨款已收到。同時約定甲公司于2020年5月1日將所售商品購回,回購價格為550000元。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具體如下:
(1)2020年1月1日開具專票,銷售并發(fā)出商品。
借:銀行存款565000
貸:其他應付款 5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65000
借:發(fā)出商品 400000
貸:庫存商品 400000
(2)1月至4月,每月月末計提利息分攤價差。
借:財務費用12500
貸:其他應付款12500
(3)2020年5月1日回購商品,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的回購價為550000元,增值稅額為71500元。
借:其他應付款5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71500
貸:銀行存款621500
借:庫存商品400000
貸:發(fā)出商品 400000
若2020年5月1日甲公司未行使回購權,則應終止確認負債,同時確認收入、結轉成本。具體如下:
借:其他應付款 550000
貸:主營業(yè)收入500000
財務費用5000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400000
貸:發(fā)出商品 400000
乙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20年1月1日購買商品,付款并收貨。
借:其他應收款5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65000
貸:銀行存款 565000
雖然收到貨物,但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并未實質性轉移,故乙公司應于臺賬中做備忘登記而非確認資產(chǎn)。
(2)之于購買方來說,銷售方回購價高出銷售價的差額相當于利息收入。故乙公司應于1月至4月的每月月末,計提利息收入,沖減財務費用。
借:其他應收款 12500
貸:財務費用 12500
(3)2020年5月1日銷售方回購商品。
借:銀行存款621500
貸:其他應收款 5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71500
若甲公司未行使回購權,乙公司應終止債權確認,同時收貨確認資產(chǎn)。具體如下:
借:庫存商品/固定資產(chǎn)等 500000
財務費用 50000
貸:其他應收款 550000
4.2 回購期長于1年
因回購期超過1年,故而不能忽略貨幣的時間價值,債權債務確認時應采用非流動資產(chǎn)/負債類會計科目核算,回購價與銷售價的差額采用實際利率法在回購期內(nèi)計算攤銷。
例2:沿用[例1],假定甲公司將于2023年1月1日將所售商品購回,回購價格為570000元。假設增值稅稅率(13%)、所得稅稅率(25%)延續(xù)不變,甲、乙公司盈余公積提取比例10%延續(xù)不變。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具體如下:
(1)2020年1月1日開具專票,銷售并發(fā)出商品。
借:銀行存款565000
貸:長期應付款 5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65000
借:發(fā)出商品 400000
貸:庫存商品 400000
(2)2020—2022年,回購期為三年,應采用實際利率法于回購期內(nèi)每年年末計提利息分攤價差。
查詢復利終值系數(shù)表可知,(F/P,4%,3)=1.1249;(F/P,5%,3)=1.1576。此次售后回購交易在實際利率下的復利終值系數(shù)應為570000/500000=1.14。利用插值法計算實際利率:
(r-4%)/(5%-4%)=(1.14-1.1249)/(1.1576-1.1249)
由此解出實際利率r=4.46%
根據(jù)表1中“分攤的融資費用”具體計算值于相應年末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財務費用
貸:長期應付款
(3)2023年1月1日回購商品,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的回購價格為570000元,增值稅額為74100元。
借:長期應付款57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74100
貸:銀行存款644100
借:庫存商品400000
貸:發(fā)出商品 400000
若甲公司未行使回購權,則應終止確認負債,同時確認收入、結轉成本。但由于回購期長于一年,故應用“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進行核算。具體如下:
借:長期應付款 57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70000
發(fā)出商品 40000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70000
貸:應交稅費—所得稅 42500
盈余公積 1275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14750
乙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20年1月1日購買商品,付款并收貨。
借:長期應收款5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65000
貸:銀行存款 565000
(2)回購期內(nèi)于每年年末,按照表1中“分攤的融資費用”具體計算值計提利息收入,沖減財務費用。
借:長期應收款
貸:財務費用
(3)2023年1月1日銷售方回購商品。
借:銀行存款644100
貸:長期應收款57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74100
若甲公司未行使回購權,乙公司應終止債權確認,同時收貨確認資產(chǎn),并借助“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對回購期內(nèi)確認的利息收入加以調整。具體如下:
借:庫存商品/固定資產(chǎn)等 500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70000
貸:長期應收款57000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70000
貸:應交稅費—所得稅 17500
盈余公積525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7250
上述實例分析,不僅從購銷雙方全范圍地反映了售后回購業(yè)務的賬務處理,同時在區(qū)分回購期長短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完善相關會計處理,進而使得售后回購業(yè)務會計處理更加全面、真實,企業(yè)會計信息更為可靠。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EB/OL].(2017-09-07).http://kjs.mof.gov.cn/zhuantilanmu/kuaijizhuanzeshishi/201709/t20170907_2694006.html.
[2]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應用指南[M].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18.
[3]《現(xiàn)代商業(yè)》雜志社官方微博.關于“售后回購”業(yè)務核算的幾點建議[EB/OL].(2011-08-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514770100u218.html.
[作者簡介]陳磊,男,江蘇徐州人,管理學學士學位,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