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珊珊,黃碧菡
[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1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科),2藥理基地,河南 鄭州450000]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常見的胃病類型,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吸收障礙,同時也是胃癌癌前病變的重要影響因素。研究[1]表明,對萎縮性胃炎進行積極防治可有效降低患者胃癌風險。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雖能在短期內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該病具有復發(fā)性,若僅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患者長期恢復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因此,在治療的同時給予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必要的護理干預臨床意義重大[2]。相關研究[3]表明,基于治未病思想的護理干預可幫助萎縮性胃炎患者樹立健康意識,提升其自身護理能力,降低疾病復發(fā)率及癌變率。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93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探討基于治未病思想的護理干預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癌變率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7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納入對照組,將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納入觀察組。對照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24~69歲,平均年齡(48.72±10.28)歲;病程5~16年,平均病程(10.08±3.27)年。觀察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7.62±10.27)歲;病程5~15年,平均病程(10.73±2.29)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第8版 《內科學》[4]中關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疾病,認知能力存在障礙;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③處于哺乳期、妊娠期。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用藥指導、健康知識宣教、飲食運動指導等。觀察組采用基于治未病思想的護理干預,將治未病思想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具體內容如下:(A)未病先防:對亞健康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宣教,讓患者了解發(fā)病原因,樹立防治理念,告知患者生活注意事項,降低發(fā)病風險。(B)既病防變:許多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入院檢查時已發(fā)病,對于該類患者要做好防病變工作。在疾病早期,患者正氣未衰、邪未入里,此時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密切觀察疾病情況,盡早采取辨證指導,如患者出現(xiàn)病情加重傾向,及時通知醫(yī)師,調整治療策略,同時需做好防病變轉移工作。由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胃損傷,多數(shù)患者無法有效攝入營養(yǎng),導致身體虛弱,若出現(xiàn)胃出血等情況則需要做好搶救工作。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保持對患者病情的關注,配合醫(yī)師展開治療,定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以防出現(xiàn)出血性低血壓,時刻掌握患者病情,同時依據(jù)“先按未受邪之地”理論,對患者健康器官給予保護,阻止進一步惡化,幫助患者穩(wěn)定病情。(C)愈后防復發(fā):①飲食指導:患者因胃損傷,病后身體較為虛弱,在制定飲食計劃時注意營養(yǎng)均衡、易消化,避免造成胃腸負擔。②情緒調節(jié):情志不暢會導致氣機不調,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影響患者恢復,護理過程中應給予患者適當關心,提升其康復信心,同時鼓勵患者多與病友交流,抒發(fā)自身壓力,緩解情緒。③健康知識宣教:在日常護理時,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幫助患者了解疾病,提升自護能力。兩組患者均連續(xù)干預1個月,后使用微信進行跟蹤隨訪,1次/月,隨訪3年。
1.4 評價指標①自護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1個月后的自護能力,該量表包括自護技能、自我概念、自護責任、健康知識4個維度,共計172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自護能力越強。②遠期干預效果:隨訪3年,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復發(fā)率及癌變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自護能力干預前,兩組患者ESCA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后,兩組患者ESCA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ESCA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遠期干預效果隨訪3年,觀察組的復發(fā)率、癌變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ESCA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ESCA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
表2 兩組的復發(fā)率及癌變率比較[n(%)]
萎縮性胃炎屬于胃癌癌前病變之一,患者癌變發(fā)生風險較高[5]。因該病易遷延復發(fā),僅給予患者藥物治療遠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除了必要的治療外,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至關重要,可幫助患者樹立健康理念,調整飲食、生活習慣,對降低復發(fā)率及癌變風險有積極作用。
“治未病”是傳統(tǒng)中醫(yī)理念,源于 《黃帝內經》,核心思想在于 “未病先防”、 “既病防變”、 “瘥后防復”[6]。未發(fā)病,重點進行防治,預防發(fā)??;發(fā)病后,重點防治病變轉移加重;治愈后,注重日常調養(yǎng),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降低復發(fā)風險。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基于治未病思想的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干預1個月后,觀察組的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復發(fā)率、癌變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基于治未病思想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升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自護能力,降低患者復發(fā)、癌變風險。分析原因在于根據(jù)患者病情所處的不同階段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發(fā)病前,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叮囑患者注意事項,降低患者發(fā)病風險;發(fā)病后,做好患者病情觀察,密切關注其生命體征,防治病情加重;治愈后,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情緒調節(jié)及健康知識宣教,有效提升患者的自護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治未病思想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自護能力,降低復發(fā)率、癌變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