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梅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介入放射科,河南 新鄉(xiāng)453000)
原發(fā)性肝癌(PLC)指肝臟和肝內膽管原發(fā)性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多由外部環(huán)境、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由于多數患者確診后已錯失最佳手術時機,常需及時結合自身情況采取介入治療,其中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可通過將導管選擇性插入至腫瘤供血靶動脈后注入一定量的栓塞劑,促使腫瘤缺血性壞死,進而抑制病情發(fā)展[1]。相關研究[2]表明,部分PLC患者經TACE治療后病死率仍然較高。因此,及時明確TACE介入治療后PLC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并予以針對性干預至關重要。本研究選取在我院行TACE介入治療的PLC患者88例,分析影響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行TACE介入治療的PLC患者88例,其中男56例,女32例;年齡55~79歲,平均年齡(64.05±3.51)歲;病理學類型:肝細胞癌40例,膽管細胞癌32例,混合型16例;TNM分期:T2期34例,T3期29例,T4期25例。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PLC相關診斷標準[3],且經病理組織學確診;②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預計生存期<6個月;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③活動性胃腸出血;④嚴重神經功能障礙。
1.3 方法
1.3.1 TACE介入治療 入選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改良技術經股動脈穿刺插管,常規(guī)消毒右股部,并鋪巾,采用1%利多卡因麻醉后經右股動脈穿刺,采用5F肝管插管至肝固有動脈,并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明確腫塊大小、部位及供血情況;選取腫瘤供血動脈并注入化療藥與栓塞劑:注入表阿霉素20 mg,5-氟尿嘧啶1.0 mg,奧沙利鉑100~120 mg,并注入碘化油20 m L混合懸浮液進行栓塞;再次造影,明確腫瘤供血完全阻斷后拔除各導管及股動脈鞘管,于穿刺點壓迫止血15 min,再加壓包扎約6 h。
1.3.2 PLC患者預后情況 出院后隨訪1年,統(tǒng)計88例PLC患者經TACE介入治療后的病死情況,病死率=病死例數/總例數×100%。
1.3.3 基線資料 統(tǒng)計患者入院時的基線資料,包括年齡、病理學類型(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混合型)、TNM分期(T2期、T3期、T4期)、門靜脈栓子(有、無)、肝內轉移(有、無);采集患者入院時空腹肘靜脈血5 m L,3 000 r/min離心處理10 min后取血清,使用甲胎蛋白(AFP)化學發(fā)光定量試劑盒測定血清AFP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TACE介入治療PLC患者預后狀況隨訪1年,88例PLC患者中病死15例,病死率為17.05%。
2.2 影響TACE介入治療PLC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TACE介入治療PLC患者預后不受年齡、TNM分期、病理學類型的影響(P>0.05),但可能受AFP水平、肝內轉移、門靜脈栓子的影響(P<0.05)。見表1。
表1 影響TACE介入治療PLC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n(%),±s]
表1 影響TACE介入治療PLC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n(%),±s]
?
2.3 影響TACE介入治療PLC患者預后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有門靜脈栓子、肝內轉移、高AFP水平是影響TACE介入治療PLC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影響TACE介入治療PLC患者預后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PLC早期往往無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腫瘤迅速增長,肝包膜張力升高,肝右葉頂部的病灶組織可影響橫膈,進而出現(xiàn)肝區(qū)持續(xù)性刺痛、鈍痛等臨床癥狀[4]。TACE介入治療為臨床治療PLC的常用方式,可通過注入碘化油、明膠海綿等栓塞劑堵塞腫瘤血管,促使腫瘤組織壞死,且該術式中的化療藥物可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提高治療效果[5]。但受腫瘤生物學特性的影響,TACE治療PLC的療效具有個體化差異,故需探究有效的實驗室指標以評價PLC患者經TACE介入治療后的預后情況。
本研究顯示,經TACE介入治療后隨訪1年,88例PLC患者中病死15例,病死率為17.05%;單因素與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有門靜脈栓子、肝內轉移、AFP水平高為影響TACE介入治療PLC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OR>1,P<0.05)。分析其原因如下:①門靜脈栓子:PLC發(fā)生后,癌細胞沿著門靜脈系統(tǒng)轉移并產生壓迫,導致血液瘀滯甚至逆流,促使門靜脈管壁硬化并形成門靜脈栓子,影響全身的血容量與心輸出量;同時,門靜脈栓是肝內轉移的病理基礎,即使腫瘤體積很小,癌栓也可擴散到門靜脈主干,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因此,對于存在門靜脈栓子的患者,臨床可采用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輸注聯(lián)合TACE介入治療,延緩栓子的形成[6]。②AFP水平:AFP屬于白蛋白家族的糖蛋白,也是傳統(tǒng)的肝癌特異性腫瘤標志物,當患者身體尤其是肝臟區(qū)域出現(xiàn)問題時,AFP水平會迅速升高[7];而AFP水平越高可預示腫瘤體積更大,PLC更容易復發(fā)或形成門靜脈栓子。因此,臨床針對AFP水平較高的患者應給予足夠重視,術后定期隨訪并密切關注其預后情況。③肝內轉移:肝內轉移一般發(fā)生于PLC中晚期,常常侵犯門靜脈及分支并形成瘤栓,脫落后在肝內引起多發(fā)性轉移灶,誘發(fā)甚至加重原有的門靜脈高壓,是術后早期復發(fā)的根源。因此,行TACE前應完善各項檢查,明確PLC腫瘤特征,并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綜上所述,AFP水平高、肝內轉移、有門靜脈栓子均為影響TACE介入治療PLC預后的危險因素,臨床需對上述因素進行合理干預,以有效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