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難點是每節(jié)課重要的教學任務,也是學生學習新知的阻礙物。數(shù)學的教學難點往往是比較抽象的,較為復雜的且思維坡度大。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新授課時,教師覺得難教,學生覺得難學。那么如何突破每節(jié)課的難點呢?將教學難點分散滲透到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去,把難點逐個擊破。本人將以二年級上冊《乘加乘減》為例,如何將難點分散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并且敘述如何把難點逐個擊破。
一、明確教學難點,精心設計直擊難點
徐雁認為: “在教學難點的設計上,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以及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知識經驗或理解和接受新知的快慢。薛贊祥認為: “教師在確定教學難點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經驗、能力、思維水平等因素,充分估計學生感受到理解困難、推理滯澀、思維容易偏差的知識點。”。在備課時,教師需要明確教學內容中的難點,關注學生的能力水平,設想學生在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理解問題或如何解決問題的問題等,從而出現(xiàn)后能馬上應對;并且透徹理解難點,精心設計分散難點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使難點能在教學過程中精易地呈現(xiàn)。
本課《乘加乘減》的難點是在理解乘加乘減的算理的基礎上,能列出乘加乘減算式。如何分散難點教學呢?在教學設計的教學導入中,激活與本課相關的“幾個幾”用乘法計算的知識經驗;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觀察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得到“幾個幾還多幾”的直觀表象,列出乘加算式;通過想象“借多少還多少”的方式去理解乘減算理,逐漸轉化思維方式,寫出乘減算式;在鞏固練習當中,要針對性的練習,并且做到逐漸“放手”,讓學生自我體驗與概括。明確知識難點,將難點理解透徹,分散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并且將難點層層擊破,從而領悟和突破難點知識。
二、喚醒舊知,接觸新知中的難點
數(shù)學教材內容是呈螺旋式上升方式去編排的,即是數(shù)學知識點是在前面內容的基礎上逐漸加深。在教學新知識前,需要激活前面所學的知識經驗,一般是單元知識點的基礎上,知識維度逐漸加深;或是跨年級的知識經驗進行喚醒與運用。在學生學習新知識前,學生在頭腦中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激活經驗是讓學生提前接觸基礎難點,逐一接觸和擊破。
本課乘加乘減中,難點是通過理解圖意去列出乘加乘減的算式。其中難點的顯性知識是在“幾個幾”的基礎上理解圖意,所以本課是聯(lián)系本單元用“幾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的知識經驗來接觸本課的難點,讓難點有顯而易見,讓學生直觀面對難點,讓難點有跡可循。因此,在激活舊知中,采用看圖說幾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通過激活已有的知識經驗,接觸顯而易見的難點,降低學生學習難點的難度。
三、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活情景,經歷難點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 數(shù)學源自生活,又回歸生活。王慶認為:“如果根據(jù)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彩逼真的畫面,情感豐富的音響,再加上教師的適當講解,就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識原理變得通俗易懂?!毙W階段的學生思維處在直觀性思維,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難點,學生難以理解。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景,借助教具、多媒體、語言直觀等教學手段直觀性展示知識的難點,學生在情景中理解圖意,并能動手操作,用語言把數(shù)學信息表達出來的經歷難點的過程,讓學生既能學會,又能熟悉掌握難點,從而掌握和運用難點去解決問題。
在本課乘加乘減當中,通過游樂場的生活情景引出本課的主題圖,用實際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學習,原來數(shù)學學習可以這樣通俗易懂的。教師通過借助生活經驗和多媒體的展示,讓學生從中直觀的知道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通過前面的知識經驗,以及教師的適當引導,知道有3個3還多出一個2,接著讓學生和老師一起說一說圖中的信息,并動手圈一圈加強圖意的理解,最終可列出乘加算式332。學生在經歷難點中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教學難點更加通俗易懂。
四、直觀性演繹與轉化難點
教學中為了學生能夠越過難點的思維障礙,需要借助直觀性的實物來展示,比如一些實物、模型、圖片等來讓他學生有直觀的感觀認知;再是需要實物結合語言直觀進行說明與解釋,讓學生根據(jù)直觀演繹得到感性的認知,進而有助于學生轉化難點?!稗D化,是指解決數(shù)學問題時,把一些直接求解較困難的問題,通過觀察、分析、類比、聯(lián)想等思維過程,選擇恰當?shù)臄?shù)學方法進行變換,將原問題轉化為一個新問題 (較熟悉的問題)” 。而本課的難點乘減在直觀的感性認知下,需要借助一定的聯(lián)想才能去理解乘減的算理。直觀性感知的演繹與通過聯(lián)想法理解乘減的算理,有利于學生有心理準備的理解轉化難點并能有理解地接受難點,從而達到解決難點的預期目標。
本課的乘減很難從觀察圖中發(fā)現(xiàn)乘減的算理,并列出乘減算式,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具體的情景,再通過直觀演繹結合語言直觀說明,學生在和同桌互相說一說的操作中,領會和轉化難點。在本課當中教師在原來情景的基礎上,設定了這幅圖原來的場景:原來呀,這個旋轉木馬是坐滿了人,后來有一位同學,臨時有事先行離開了,這時通過動態(tài)的閃現(xiàn)展示,這位同學離開的前后變化,教師將圖與語言直觀展現(xiàn),學生經過信息梳理,寫出乘減算式,并通過與同桌說一說進一步鞏固乘減的知識點。通過設定具體情景,圖與語言的直觀展現(xiàn),學生能通過聯(lián)想過程理解難點,并從中將難點轉化簡易的知識點。
五、設置針對性練習,突破難點
胡惠明指出:“通過精心設計、組織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形式多樣的練習,也可以達到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睂W生在領會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借助針對性的練習進行鞏固和檢查,同時經過多樣式的練習,從中達到預期的目標:突破教學難點。本課根據(jù)乘加乘減的教學難點:分別在練習中滲透應用數(shù)學,數(shù)學思想,學科橫向知識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基礎性和變式性的練習,從而突破難點。
總而言之,如何突破教學難點?首先要明確教學難點,精心設計直擊難點;接著喚醒舊知,接觸新知中的難點;再是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活情景,經歷難點;然后是直觀性演繹與轉化難點;最后是設置針對性練習,突破難點。把難點滲透到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逐個擊破,并通過針對性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和突破。這樣有利于教師容易教,學生容易學,營造良好的數(shù)學課堂的學習氛圍,進而容易突破難點教學。
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zhèn)永寧中心小學 唐萼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