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學生進入知識探究的更深層次,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教師要充分認識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入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開展生活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在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要給予適當點撥與引導,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通過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等形式,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1)10-0096-02
初中物理是一門理論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對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的初中學生來說,物理學習存在諸多困難。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改革和完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傳統(tǒng)物理教學的知識“灌輸”中解脫出來,給學生以自主探究的空間與時間,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探究式教學是以學生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在學習過程中與同伴合作探究,主動進行知識建構。教師要認識到探究式教學的重要作用,優(yōu)化教學模式,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1 ? 探究式教學對初中物理教學的作用
1.1 ?激活初中物理課堂
傳統(tǒng)物理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講演者、知識的灌輸者,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擠占了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時間。還有部分教師的生本觀念淡薄,在教學中忽視了探究活動對學生物理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所以,教師要注重設計相關探究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建構知識。探究式教學法,強調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互動的交叉立體學習網絡的構建。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能激活初中物理課堂,使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組組互動成為物理課堂的常態(tài),使學生在自主思考與合作學習中加深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以活躍的思維進入探究活動,積極獲取知識,提升能力[1]。
1.2 ?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初中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自制能力較弱,他們學習的動力多來自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對感興趣的內容往往會投入精力進行探究。而枯燥的物理學習往往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放棄物理學習。探究式教學法模式下,學生有了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機會,教師從傳統(tǒng)的知識講解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探究活動的組織與引導者,使學生真正成為了物理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發(fā)現(xiàn)與探索,產生學習的興趣,提出問題,并在問題的驅動下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在教學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發(fā)表自身觀點,與同伴共同促進,集思廣益,有效促進物理思維的形成。
2 ? 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2.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巧妙設計的問題,以問題驅動學生產生探究欲望。直觀的問題教學情境可以加深學生體驗,讓學生對問題有具體的了解后,學會運用相關知識來解決問題,促進知識探究的不斷深入[2]。
如在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的教學中,筆者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播放漁夫用魚叉插魚的視頻。漁夫在插魚時,需要仔細觀察,可是他們不以看到的魚的位置作為插的位置,而是在所看到的魚的位置基礎上,再向前稍微移一點距離作為插的位置,這樣能準確插中魚。學生看到這些畫面后感到非常好奇,筆者趁機提問:“為什么漁夫要在稍微前移的位置插魚?”并告訴學生,學習“光的折射”之后,這個問題就會得到解決。學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發(fā)出來,紛紛翻閱教材,急切地想得到答案,這樣學生就明確了探究目標,筆者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也有效達成了。再如教學“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教師可以在實驗中適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物理現(xiàn)象與規(guī)律,促進學生探究活動的深入。首先,讓學生明確探究任務。筆者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學具,包括放大鏡、蠟燭、自制投影模型等,讓學生觀察這些物品的特點,明確不同物品的作用。接下來,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明確物理原理。筆者為學生演示了放大鏡對物體的放大功能,讓學生把模型放置到投影機上,觀察模型在墻壁上倒立的像。并利用照相機和光源進行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照相機光屏上的蠟燭在縮小并顯示倒立的像。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凸透鏡成像究竟是放大還是縮小”“是正向還是倒立成像”“成像是虛還是實”等。之后,筆者組織小組展開進一步的探究實驗,學生在小組內分配實驗任務,如有的學生調節(jié)蠟燭位置并記錄物距,有的調節(jié)光屏并記錄物距,其他學生進行觀察、檢驗、監(jiān)督和做實驗記錄等。最后,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與歸納,解決探究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入探究的更深層次,完成知識建構。在本環(huán)節(jié),筆者結合實驗情境,在關鍵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推動學生探究活動的深入,也提高了學生根據實驗概括物理知識的能力。
教師的提問要具有啟發(fā)與引導作用,根據學情及小組探究情況,通過提問對學生探究情況進行有效調控,確保學生按正確的思路與方法探究知識,總結規(guī)律。
2.2 ?引入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探究式教學常常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情境來展開,在具體教學情境中,學生的體驗更具體與真切,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質量與效率。信息技術的引入,為初中物理教學注入了活力,學生在信息技術營造的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中,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學習動機得到增強。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為中心,巧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物理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3]。
如在教學“浮力的應用”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呈現(xiàn)有關浮力現(xiàn)象的情境,如船只在海上航行,潛水艇在海中下沉和上浮等。筆者邊播放視頻,邊引導學生探究,船只為什么能夠浮在水面,潛水艇是怎樣實現(xiàn)下沉與上浮的,學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增強了探究動力。在教學“機械運動”時,學生對教材中的描述,如運動快慢及如何測量平均速度相關知識比較陌生。如果進行說教式教學,學生會處于被動聽講地位,對這些知識點就更透徹理解。于是筆者運用多媒體將相關知識點投放到大屏幕上,并配以圖畫與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與體驗所學知識點,還提出相關問題供學生思考與探究,化解了生澀的理論給學生帶來的理解困難。在教學“物態(tài)變化”時,單憑閱讀教材及教師的理論講解,學生很難對本節(jié)知識產生深刻印象,更談不上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于是筆者運用信息技術,播放生活中有關物態(tài)變化的現(xiàn)象,并且呈現(xiàn)知識脈絡,根據知識點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攻克學習的重點與難點。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要以促進學生探究學習為中心,發(fā)揮信息技術的輔助功能,要避免信息技術的過度使用與濫用,如整堂課播放幻燈片,會擠占學生的探究時間與空間。所以,只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才能增強學生的探究動力。
2.3 ?開展生活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學生的體驗,將物理教學生活化,提高教學的直觀性,讓教學符合學生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的認知特點及探究式教學的要求。
在“升華和凝華”的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常見的升華與凝華現(xiàn)象,如觀察家庭中使用時間較長的燈泡鎢絲較新燈泡的鎢絲會更細一些,并且顏色也呈現(xiàn)黑色。教師也可以用多媒體呈現(xiàn)放在衣柜里的樟腦丸會逐漸消失、電影里使用干冰制雨營造下雨場景、冬天室內的玻璃上常常會出現(xiàn)冰晶等現(xiàn)象,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進入新課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教學“重力”一節(jié)時,理解重力的概念是教學的重點,如果教師照本宣科,直接把教材中重力的定義告知學生,“地球的吸引力導致物體所受的力稱為重力”,那么大部分學生是理解不了的。此時,教師就需要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透徹理解重力的概念,如瀑布向下流淌、蘋果落地等現(xiàn)象。也可以讓學生向空中拋一個紙團,不管學生扔多高,用多大力氣,物體最終都會落到地面上。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認識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理解重力的概念就水到渠成。此外,物理作業(yè)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傳統(tǒng)教學中,物理作業(yè)通常以書面形式出現(xiàn),學生面對枯燥的物理作業(yè),往往沒有太大興趣,缺乏探究的動力。在探究式教學下,物理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應用能力。物理作業(yè)也應該緊緊圍繞這個核心,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如學習“家庭電路”以后,學生對家庭電路的設置及用電器等方面知識有了一定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觀察家庭電路的作業(yè),讓學生了解家中電器的功率是多少,算一下家中所用的保險絲是什么規(guī)格的。這樣可以把課堂所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要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及具體教學內容,以探究為主線組織物理教學,促進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鵬凱.試論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7).
[2]曾華南.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19(12).
[3]劉順林.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9(5).
【作者簡介】
趙永臻(1970~),女,漢族,山東曹縣人,本科,副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