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祥 黃彬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傳染?。?]。2008年5月,衛(wèi)生部將手足口病納入法定報告的丙類傳染病[1]。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腸道病毒類型有腸道病毒71 型(Enterovirus71,EV71)、柯薩奇病毒A 組6 型、10 型和16 型(Cox-sackievirusA,CA6,CA10,CA16)等,而EV71 是近年來引起嬰幼兒手足口病重癥和死亡的主要病原體[2]。目前對EV71 感染尚缺乏有效抗病毒藥物,預防性疫苗接種是控制EV71 感染引起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方法[3]。2016年底惠州市正式啟動EV71 滅活疫苗接種。本研究通過分析惠州市近五年的手足口病發(fā)病率和EV71 疫苗接種率,結合本院EV71 疫苗接種前后時間段的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學特征,初步了解EV71 疫苗接種對手足口病流行的影響,為制定疫苗接種策略提供依據(jù)。
①手足口病發(fā)病資料:惠州市各級醫(yī)療機構通過“中國疾病監(jiān)測報告信息系統(tǒng)”報告的2014~2018年全市手足口病病例資料;②EV71 滅活疫苗接種資料從“中國免疫規(guī)劃信息管理系統(tǒng)”中提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廣東省惠州市每月報告的EV71 滅活疫苗接種情況報表資料;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五年間本院手足口病專科收治的4 692 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兒,根據(jù)廣東省醫(yī)療機構病案統(tǒng)計管理系統(tǒng)的住院病案首頁的診斷,病例分型為“危重”的劃分為“重癥組”;病例分型為“一般”的劃分為“輕癥組”;根據(jù)接種時間段分為疫苗接種前(2014年至2016年)和疫苗接種后(2017年至2018年)。
根據(jù)疫苗接種報表資料中的EV71 疫苗接種劑次數(shù),假設平均接種劑次為兩劑,將報告接種劑次數(shù)(n)除以2,得到報告接種數(shù)(a);然后用報告接種數(shù)除以6月齡~5 歲兒童應接種人數(shù)(b),得到估算接種率(f)。估算公式為:a=n/2,f=a/b。
腸道病毒核酸檢測標本為入院24 h 內(nèi)采集的患兒肛拭子標本。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無菌聚酯纖維塑料柄拭子插入患兒肛門2~3 cm,自肛門周圍皺襞處拭取,或在肛門內(nèi)輕輕旋轉涂擦,然后立即將拭子裝入加有1 mL 生理鹽水的無菌拭子采集管中。
儀器為ABI 7500 型實時熒光定量PCR 基因擴增儀(ABI,美國);腸道病毒核酸檢測系列試劑盒(EV71 型、CAl6 型、通用腸道病毒型)由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樣本核酸提取采用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核酸提取試劑盒(離心柱法),具體操作步驟和完全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指引進行。擴增反應體系和結果判讀按照腸道病毒EV71/CA16/EVs 核酸檢測系列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和設置,每次試驗均檢測空白對照、陰性質控品和陽性質控品,滿足質量控制要求時才進行檢測結果的判定。
應用SPSS 20.0 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不同腸道病毒和不同年份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4 至2018年惠州市手足口病每年報告發(fā)病人數(shù)分別為29 590、28 160、26 397、28 961 和22 859例,發(fā)病率分別為636/10 萬、601/10 萬、556/10 萬、607/10 萬和479/10 萬。見圖1。
圖1 2014~2018年惠州市手足口病發(fā)病率情況Figure 1 The incidence of HFMD from 2014 to 2018 in Huizhou
2017年1 至12月,惠州市共報告EV71 疫苗接種劑次數(shù)為78 896 人次,每百名兒童(6月齡~5 歲)接種劑次數(shù)為17.64 人次,估算接種率為8.82%。2018年1 至12月,惠州市共報告EV71 疫苗接種劑次數(shù)為130 675 人次,每百名兒童(6月齡~5 歲)接種劑次數(shù)為29.04 人次,估算接種率為14.52%。
EV71 疫苗接種前后腸道病毒構成情況和統(tǒng)計學結果見表1~2。
表1 EV71 疫苗接種前后腸道病毒構成情況[n(%)]Table 1 Enterovirus composition before and after EV71 vaccination[n(%)]
EV71 滅活疫苗作為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疫苗,且生產(chǎn)企業(yè)有好幾家[4-5],疫苗上市后的使用情況及對傳染病的防控效果值得我們高度關注。本研究顯示?;葜菔?014 至2017年的手足口病發(fā)病率每年均在500/10 萬以上。2018年發(fā)病率則降低一些,為479/10 萬,高于全國2008 至2017年年平均發(fā)病率(135/10 萬)[6],也高于榆林地區(qū)2014 至2018年手足口病的年平均發(fā)病率(167/10 萬)[7],比廣東省2016 至2017年的年發(fā)病水平也高(356/10 萬)[8]。說明惠州地區(qū)是手足口病的高發(fā)區(qū),對腸道病毒的監(jiān)測和EV71 疫苗的接種非常有必要?;葜菔凶?016年底啟動EV71 疫苗接種以來,2017年手足口病發(fā)病率并沒有下降,反而小幅度升高。原因可能跟2017年惠州市CA6 型腸道病毒大流行有關[9-10]。
表2 EV71 疫苗接種前后腸道病毒構成情況統(tǒng)計學比較Table 2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Enterovirus composition before and after EV71 vaccination
本研究顯示,惠州市2017年的EV71 疫苗估算接種率僅為8.82%,低于廣東省2017年的平均接種率(10.07%)[11],比深圳市(19.76%)[11]和中山市(14.49%)[11]等省內(nèi)城市都低,而汕頭市接種率僅為1.39%[11],提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育兒觀念對第二類疫苗使用量有較大的影響[12]。到了2018年,惠州市的EV71 疫苗估算接種率上升到14.52%,較之前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說明家長們通過朋友或親戚同事有同齡小孩的交流發(fā)現(xiàn),接種EV71 疫苗確實減少發(fā)病,從而對EV71 疫苗的接受程度逐漸增加[13]。增加對EV71 疫苗接種實例的宣傳,或者鼓勵接種過EV71 疫苗的兒童家長向有需要的人群推薦可以提高EV71 疫苗的接種率。
本研究結果說明接種EV71 型滅活疫苗,有助于適齡兒童產(chǎn)生抗體而得到有效的保護,從而減少感染EV71 型腸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的發(fā)生。即使感染上EV71 型腸道病毒,也會因為接種過疫苗產(chǎn)生抗體而使病情減輕,從而達到有效的防治。國內(nèi)的研究顯示[14-15],接種兩次EV71 型滅活疫苗接種后28 d,檢測血清抗體陽轉率為88.1%~91.7%,對EV71 感染相關手足口病的保護效力達90%以上。所以EV71 型滅活疫苗的接種有效降低兒童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發(fā)病率,尤其在減少手足口病的重癥及死亡病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于腸道病毒各型別之間沒有交叉保護作用[16],所以接種EV71 疫苗不能預防所有類型的手足口病,只對EV71 型手足口病有效,但能降低發(fā)病率和重癥率,是目前最經(jīng)濟、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綜上所述,2014 至2018年惠州市手足口病發(fā)病率居高不下,EV71 疫苗接種率有待提高,EV71型滅活疫苗的接種能有效降低兒童EV71 感染手足口病的發(fā)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