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萍,謝雪珍*,段羅敏,葉有明,農(nóng)永萍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來賓 546199)
鉻(Cr)是重金屬中對環(huán)境污染最嚴重的污染源之一。鉻易被人體吸收和積累,與皮膚接觸時會引起過敏,還會導致遺傳缺陷甚至癌癥,其危害具有持久性[1]。含鉻廢水主要來自采礦、冶金和電鍍行業(yè)以及皮革、染料和紡織行業(yè)[2],深入研究低成本去除廢水中鉻離子很有必要。常見金屬污染物處理辦法有吸附法、沉淀法、交換法、膜分離、電解法和萃取法等[3-4],其中吸附法因其成本低、吸附性能好、可再生等特點,受到廣泛關(guān)注。探究經(jīng)濟適用、價格低廉的重金屬離子廢水吸附材料,提高凈化效率成為當務(wù)之急。
利用纖維素材料制作的吸附劑研究開展較多,如采用蔗渣、秸稈、桑桿、絲瓜絡(luò)、花生殼、橘子皮、柚子皮等[5-9]制作的改性纖維素材料備受青睞,其不僅成本低廉,能處理廢水中金屬離子,還能起到變廢為寶的作用。其中,甘蔗渣[10-11]是制糖工業(yè)的副產(chǎn)物,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大的甘蔗生產(chǎn)國,每生產(chǎn)1 t蔗糖產(chǎn)出近3 t的蔗渣,其中纖維素約占50%,木質(zhì)素約占20%、半纖維素約占25%,是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含有羥基等親水性官能團,具有多孔和比表面積大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與重金屬形成絡(luò)合物,起到吸附重金屬離子作用。同時,其還具有資源豐富、成本低、密度低、易加工、具有良好的親水性和廣泛的化學修飾作用等特點,是很好的吸附材料,但天然的甘蔗渣纖維吸附能力不強,可通過改性羥基基團引入吸附性高的官能團,以提高甘蔗渣纖維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性??梢氲墓倌軋F有氨基、羧基、磺酸基等,采用的改性方法主要有氨基改性、羧基化改性、氯醇改性等[12-15]。一般來說,吸附劑與被吸附劑可通過靜電吸附、絡(luò)合物、離子鍵或物理吸附等方式進行吸附,可能是單一為主導或多種吸附同時存在。
試驗利用甘蔗渣作為原料,用NaOH和乙醇對甘蔗渣原料進行預(yù)處理后,以環(huán)氧氯丙烷為環(huán)氧劑經(jīng)超聲波處理進行環(huán)氧化反應(yīng)制得環(huán)氧纖維素,以二甲基亞砜為反應(yīng)介質(zhì),乙二胺和三乙醇胺為交聯(lián)劑,探究甘蔗渣進行氨基化改性及其對鉻吸附的效果,為甘蔗渣處理廢水中的重金屬污染的應(yīng)用提供理論基礎(chǔ)。
甘蔗渣(廣西某糖廠);重鉻酸鉀;乙二胺;乙醇(95%);氫氧化鈉;二甲基亞砜;環(huán)氧氯丙烷;三乙醇胺。除甘蔗渣外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島津AA-6300);多頻恒溫超聲波提取機(上海比朗BILON-S6);掃描電子顯微鏡(S-4800型,日本日立公司);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島津IRTracer-100);雷磁數(shù)字式pH計(PHS-3E);等。
利用堿和乙醇除去大部分木質(zhì)素和半纖維素,以增加有效的比表面積。環(huán)氧氯丙烷與纖維素中的6號位伯醇的羥基發(fā)生環(huán)氧化反應(yīng)生產(chǎn)環(huán)氧化纖維素,環(huán)氧化纖維素中的環(huán)氧基與氨基反應(yīng)發(fā)生開環(huán)反應(yīng),得到氨基改性甘蔗渣。其能與金屬離子絡(luò)合,產(chǎn)生吸附作用。
1.3.1 鉻標準溶液和模擬廢液的配制
標準溶液配制:根據(jù)NY/T 1613—2008《標準溶液的配制》,配制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0.5,1.0,2.0,3.0,4.0和5 μg/mL的鉻標準溶液。
鉻模擬廢液配制:準確稱取0.707 2 g優(yōu)級純重鉻酸鉀于100 mL燒杯中溶解,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加5 mL濃硝酸,定容,此溶液鉻質(zhì)量濃度約50 μg/mL。
1.3.2 改性甘蔗渣的制備
預(yù)處理:粉碎過篩后的蔗渣,于80 ℃保溫1 h,減壓抽干。加入1 moL/L NaOH溶液,攪拌1 h,取出放置12 h。抽濾,水洗至中性。加入95%乙醇浸泡12 h,過濾,洗滌,烘干。
改性:取2 g預(yù)處理甘蔗渣,加入15 mL二甲基亞砜,滴加6 mL環(huán)氧氯丙烷,超聲一定時間后,水浴加熱攪拌反應(yīng)2 h,加入乙二胺和三乙醇胺反應(yīng)30 min,水洗至中性,抽濾,于70 ℃干燥,粉碎,備用。
1.3.3 吸附試驗
取0.2 g改性甘蔗渣,加入100 mL鉻模擬廢液,攪拌吸附一定時間后,抽濾,濾液定容至100 mL,測定鉻離子濃度,計算吸附率η和吸附量q(mg/g),見式(1)和(2)。
式中:C0為鉻離子初始質(zhì)量濃度,μg/mL;C1為吸附后鉻離子質(zhì)量濃度,μg/mL;V為溶液體積,L;m為改性甘蔗渣質(zhì)量,g。
2.1.1 乙二胺體積對改性的影響
固定其他條件不變,改變乙二胺體積(0~2.0 mL),考察乙二胺體積對改性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1,隨著乙二胺體積增加,鉻離子吸附率隨之增加,乙二胺體積1.5mL時,鉻離子吸附率最高,為83.13%;乙二胺體積大于1.5 mL后,吸附率開始下降。在改性過程中乙二胺促進纖維素醚基與三乙醇胺的交聯(lián)反應(yīng)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甘蔗渣中氨基基團,反應(yīng)點增加;但乙二胺體積過高時,反應(yīng)劇烈,甘蔗渣出現(xiàn)凝膠結(jié)塊現(xiàn)象,不利于吸附。最佳乙二胺體積為1.5 mL。
2.1.2 三乙醇胺體積對改性的影響
固定其他條件不變,改變?nèi)掖及敷w積(0~2.0mL),考察三乙醇胺體積對改性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2,隨著三乙醇胺體積增加,吸附率先增后減,三乙醇胺體積8 mL時,吸附率最高,為87.26%。這是因為三乙醇胺體積過高時,反應(yīng)越迅速,生成物中容易出現(xiàn)顆粒狀團聚物,反應(yīng)點減少,致使吸附率下降,最佳三乙醇胺體積為8 mL。
圖1 乙二胺體積對改性的影響
圖2 三乙醇胺體積對改性的影響
2.1.3 改性溫度對改性的影響
固定其他條件不變,改變交聯(lián)溫度(75~95)℃,考察改性溫度對改性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3,隨著反應(yīng)溫度升高,吸附率先增后減,90 ℃時出現(xiàn)最高值86.19%。因為溫度控制著化學反應(yīng)方向和速率,同時影響氨基與環(huán)氧纖維素的開環(huán),但溫度過高會出現(xiàn)團聚,表面積反而減少,不利于吸附,最佳反應(yīng)溫度為90 ℃。
圖3 改性溫度對改性影響
2.1.4 超聲條件對改性的影響
固定其他條件不變,改變超聲功率(200~400 W)、超聲時間(10~30 min)和超聲溫度(25~45 ℃),考察超聲條件對改性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4。
圖4 超聲條件對吸附率的影響
由圖4可知,最佳超聲輻射功率300 W時,因為超聲波有強烈的熱效應(yīng)和振蕩效果,促進環(huán)氧化反應(yīng)。最佳超聲輻射時間15 min時,因為在超聲波的熱效應(yīng)、空化及振蕩等作用下活化纖維,加速反應(yīng)速度,超聲時間過長,會破壞纖維結(jié)構(gòu),時間不宜太長。最佳超聲輻射溫度30 ℃,低溫超聲輻射能促進環(huán)氧纖維化,但溫度過低會使反應(yīng)緩慢,環(huán)氧化不徹底,溫度過高,環(huán)氧氯丙烷自聚加劇,團聚現(xiàn)象嚴重。因此,最佳超聲條件為功率300 W、時間15 min、溫度30 ℃。
2.2.1 廢液pH對鉻吸附的影響
固定其他條件不變,改變廢液pH 1~5,考察廢液pH對吸附的影響。由圖5可知,隨著溶液pH升高,吸附率先增加后減少,pH 3時出現(xiàn)最高值。這是因為pH過低時,鉻廢液中大量H+使吸附劑上官能團產(chǎn)生質(zhì)子化反應(yīng),吸附劑中心帶上正電荷[16],與金屬產(chǎn)生靜電排斥,而pH過高,會產(chǎn)生水解,在洗滌過程中產(chǎn)生損失,pH 3較合理。
圖5 廢液pH對改性甘蔗渣吸附鉻離子的影響
2.2.2 吸附時間影響及動力學分析
固定其他條件不變,改變吸附時間(1~3 h),考察吸附時間的影響。由圖6可知,隨著對鉻離子吸附時間增加,鉻離子吸附率隨之增加,吸附時間為1.5 h時,鉻離子吸附率最高,為89.59%;吸附時間大于1.5 h后,鉻離子吸附率開始呈下降趨勢。隨著吸附時間增加,在吸附反應(yīng)過程中廢液中的鉻離子不斷被吸附位點捕捉,鉻離子吸附率緩慢升高,1.5 h后吸附量保持不變,說明吸附反應(yīng)已達到飽和。因此,選取吸附時間1.5 h時較為合理。
圖6 吸附時間對吸附鉻離子的影響
用準一級動力學方程(見式3)和準二級動力學方程(見式4)進行改性甘蔗渣吸附動力學分析,結(jié)果見表1。試驗的平衡吸附量更接近準二級動力學模型計算的平衡吸附量,且線性較好,該吸附過程為化學吸附。
式中:qe為平衡吸附量,mg/g;qt為t時刻吸附量,mg/g;t為吸附時間,h;k為斜率,mg/L。
表1 吸附動力學模型參數(shù)
2.2.3 吸附溫度對鉻吸附的影響
固定其他條件不變,改變吸附溫度(40~80 ℃),考察吸附溫度對吸附的影響。由圖7可知,隨著吸附溫度增加,鉻離子吸附率隨之增加,吸附溫度為60 ℃時,鉻離子吸附率最高,為96.76%;吸附溫度大于60℃后,鉻離子吸附率開始呈下降趨勢。隨著吸附溫度從40 ℃升至80 ℃,鉻離子吸附率先迅速遞增后緩慢下降,在80 ℃趨于平衡狀態(tài)且略有回落,可能是高溫使吸附基團分解從而降低鉻離子吸附率。因此,吸附溫度60 ℃時較為合理。
圖7 吸附溫度對吸附的影響
2.2.4 鉻離子初始濃度影響及吸附熱力學分析
固定其他條件不變,改變鉻離子初始濃度(20~120 μg/mL),考察初始濃度對吸附的影響。由圖8可知,隨著吸附濃度增加,吸附量增加,初始濃度低于60 μg/mL時吸附量增加較快,隨后趨于平緩。原因是固液濃度差增加,同時接觸碰撞概率增加,使得吸附量增加。
采用Langmuir吸附等溫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溫方程對吸附過程進行熱力學分析,見式(5)和(6)。
式中:q為吸附劑最大單分子層的吸附量,mg/g;b為吸附平衡常數(shù);qe為平衡時吸附量,mg/g;ce為平衡質(zhì)量濃度,mg/L;KF為吸附容量的指示參數(shù);1/n為吸附強度。
由表2可知,Langmuir吸附等溫方程能更好描述乙二胺和三乙醇胺改性甘蔗渣吸附鉻過程,且為單分子層吸附過程。
圖8 初始濃度對吸附的影響
表2 吸附熱力學模型參數(shù)
2.3.1 紅外分析(FT-IR分析)
為研究甘蔗渣通過乙二胺、三乙醇胺改性前后基團變化、分子結(jié)構(gòu),對改性甘蔗渣和未改性甘蔗渣分別進行傅里葉紅外光譜檢測分析,其結(jié)果如圖9所示。
由圖9可知,甘蔗渣改性后,在1 606.77 cm-1處增加了一個峰,為N—H的面內(nèi)彎曲振動吸收峰,1 358cm-1新增一個峰屬于C—N的伸縮振動峰,837.14 cm-1處新增一個峰為N—H的面外彎曲振動吸收峰,在3 325.42 cm-1處是一個大且尖銳的峰,可能為締合峰,N—H的伸縮振動峰可能被O—H伸縮振動峰覆蓋,說明已在甘蔗渣中引入了氨基基團,乙二胺、三乙醇胺改性成功。
圖9 改性前后甘蔗渣紅外光譜圖
2.3.2 電鏡掃描(SEM)
由圖10的改性前后甘蔗渣的表面形貌SEM圖看出,甘蔗渣處理前結(jié)構(gòu)緊實,預(yù)處理后甘蔗渣表面的許多顆粒物和木質(zhì)素等被去除,纖維斷裂較多,改性后的甘蔗渣形成交聯(lián)狀,改性甘蔗渣比表面增大。
圖10 改性前后甘蔗渣表面形態(tài)
結(jié)果表明,甘蔗渣改性最佳工藝條件為乙二胺體積1.5 mL、三乙醇胺體積8.0 mL、環(huán)氧氯丙烷體積6 mL、反應(yīng)溫度90 ℃、超聲功率300 W、超聲時間15 min、超聲溫度30 ℃。通過紅外光譜分析表明甘蔗渣中引入氨基基團,乙二胺、三乙醇胺成功改性。電鏡掃描發(fā)現(xiàn)改性后的甘蔗渣形成交聯(lián)狀,改性甘蔗渣比表面增大。最佳吸附條件為溶液pH 3、吸附時間1.5 h、吸附溫度60 ℃。在最優(yōu)條件下,吸附率可達96.76%。改性甘蔗渣吸附過程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溫方程,為單分子化學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