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芳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環(huán)境之下,復學高潮之時頻發(fā)的悲劇引起了筆者對生命教育的思考。在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的視域之下,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素材,利用語文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體驗生活的樂趣,樹立文化自信,讓語文教學溫暖學生的心靈。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 生命教育? 文化自信
一、白色疫情之下,生命教育至上
學生一直都是教育的主體,同時學生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然人”與“社會人”的綜合體。中小學生因其年齡小、心理與身體處于發(fā)育的不成熟階段,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之一,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一些嬌艷的“花骨朵兒”尚未恣意開放便頹然凋零。2020年初始,一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陰霾籠罩著中國的大江南北,在這場白色疫情之下,很多勇士為了打贏這場戰(zhàn)役,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下,4月伊始各省各地迎來了復學高潮。本該是重返校園的歡樂時刻,多地卻頻頻發(fā)生學生自殺事件。在復學季,各種矛盾交織,中小學生在無形的壓力之下,在對生命的漠視之下,在缺乏理智的沖動之下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震驚之余不禁反思:“生命教育將何去何從?”
所謂生命教育,不僅是字面上有關人類生命的教育,而且是對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事物的關注與熱愛的教育。教育的源頭是生命,教育的使命在于喚醒生命,潤色生命,激發(fā)生命的潛能。作為銅陵市教學薄弱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更要在小學語文課程中不斷豐富生命教育的內涵:認識生命的寶貴,體驗生活的美好,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命的情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繞不開文本的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教材中經典適宜的文本是生命教育的資源寶庫。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細品字詞句段,更要挖掘字里行間體現(xiàn)的作者思想和生命元素。
二、挖掘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細拾生命教育珍寶
統(tǒng)編教材是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集全國之力統(tǒng)一編輯的新版教材,學者和一線教師們歷時五年,對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進行了重新編訂,這套優(yōu)質的教材在2019年成為全國使用統(tǒng)編教材。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采取雙線模式,即“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雙線并重。教材共計12冊,每一冊幾乎都包含生命教育有關的主題,如一年級下冊中任溶溶的兒童詩《怎么都快樂》,貼近少年兒童生活,語言生動有趣,童趣盎然,使學生體會到獨自一個人很快樂,與別人交往也很快樂,幫助他人更是一種快樂;玩耍是快樂,學習也是快樂,初步樹立積極樂觀的生命觀。二年級下冊中課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童真童趣的詩歌語言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為孩子介紹了要是在野外迷了路可以利用的四種天然的“指南針”,這是一種生存技能的教育。比如教材中《帶刺的朋友》《小蝌蚪找媽媽》《植物媽媽有辦法》等,這些文章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生命的誕生和生命的延續(xù),并且告訴我們生命不是人類獨有的,生命存乎于自然界萬物之中,教育學生在珍惜自我寶貴生命的同時,不能漠視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再如經典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落花生》《父愛之舟》《少年中國說》《宇宙生命之謎》《為人民服務》等向學生展示了生命的無限精彩,生命是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樣樣皆有,生活中時常伴隨著幸運與不幸,這都是生命的真諦。只有正視生命的本質,才能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從而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與價值。
遍覽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關于生命教育的文章和內容隨處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價值觀教育等都是生命教育的豐富內涵。教師必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元素,這些文字如生命的廣袤沙灘上熠熠生輝的珍珠,細拾這些珍寶,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光芒,觸摸生命的脈搏,在生命教育的長河中滿載一船星輝。
三、讓語文教學打好學生的生命底色
北京史家小學校長王歡說:“我們要為孩子打好生命的底色,讓種子飽滿,更要可持續(xù)發(fā)展。”何謂“生命的底色”?每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之日起,他的生命就是一張白紙,是單純的,是潔白的,而父母和老師就是為這張白紙涂抹上第一道顏色的人。作為小學教師,為孩子打好生命的底色就是為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提供優(yōu)良的土壤,語文課堂教學不僅是溝通師生情感的紐帶,更是為學生成長的土壤注入豐沛養(yǎng)分的重要途徑。
讓溫情灑滿語文課堂。生命教育的落實離不開課堂上師生以平等身份進行對話交流。學生處于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是課堂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教師想要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積極的生命引導,首先需要營造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氛圍。教師是打開學生心靈世界的一把鑰匙,要走下權威的高臺,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真話表真心,貼近學生的心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忽視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應當成為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教師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內容,全面深度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理念。小學語文教學不再是冰冷的字詞句教學,而是有溫度的閱讀體驗,課堂上收獲的不僅是語文知識,更是對生活、對生命的溫暖感知,讓溫情灑滿語文教學的課堂。
讓文本浸潤生命體驗。生命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潤物細無聲”,若想達到這種境界,就離不開對語文教材中文本的深度挖掘,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過程中體驗生命。學生的發(fā)展具有個性化的特點,不同的學生由于家庭環(huán)境、成長環(huán)境和個體發(fā)展特殊性的不同,往往出現(xiàn)“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的現(xiàn)象。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他們平等自由地表達自己最真誠的生命體驗,讀生命之書,說生命之語,聽生命之聲,寫生命之文,“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語文技能在得到提升的同時,對生命有了真正的感悟,尊重、熱愛生命。
讓文化自信綻放生命教育之花。古人云:“童蒙養(yǎng)正”,小學階段的孩子具有極高的可塑性,小學階段樹立的文化自信顯得尤為重要。在樹立文化自信、傳遞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容的體悟和學習。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文言文和古詩詞的比例大幅度提升,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二者都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活化石”,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叭∑渚A,去其糟粕”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讓中國式教育不再是古板教條的代名詞,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統(tǒng)編教材的巧妙之處不僅體現(xiàn)在選材上,也體現(xiàn)在令人眼前一亮的彩色印刷上。每一篇課文都配有插圖,插圖風格包含中國元素,畫風和內容體現(xiàn)中國特色,富含濃郁的傳統(tǒng)氣息。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插圖成為一種重要的課程教學資源??傊挥凶屔逃灿趥鹘y(tǒng)文化的土壤之上,讓文化自信灌溉生命教育,才能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黃漢地.讓小學語文教學綻放生命教育的光彩[J].小學教學參考,2011(6):48.
[2]黃學芹.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思考[J].新課程(上),2017(11):230.
[3]李云飛.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華夏教師,2018(3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