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 勞倫斯·艾莉森 利物浦大學心理學教授 [ 英] 艾米麗·艾莉森 審訊心理專家
[ 英] 勞倫斯·艾莉森 [ 英] 艾米麗·艾莉森 著
侯奕茜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1 年4 月
與世隔絕并不是一種解脫,相反,它對人類的破壞力極強。當我們出于內因或外因失去與他人的聯(lián)系后,孤獨和抑郁會潛入我們的身體并且占領它。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重新和他人建立聯(lián)系將會變得更加困難。有時候,人們會陷入孤獨和抑郁的惡性循環(huán)。他們掙扎著、孤獨著、痛苦著,隨后發(fā)現(xiàn)自己掉入了更深的黑洞,根本無法與人交流。此刻,孤獨和抑郁不斷放大,自己不斷下墜,卻又無計可施。
孤獨與獨處是兩個不同概念。當你感到孤獨時,你發(fā)現(xiàn)自己遠離了一切有意義的人際關系。你感覺自己不被身邊的人理解,你感受不到一絲親密。或許你有家人,或許你有同事,或許每天你會遇見幾十個人,但你依然感到異常孤獨,因為這些人似乎都不認識或了解真實的你。
在忙碌的現(xiàn)代生活中,建立或維持親密關系并非易事,因為我們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去理解他人。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國際化,我們的收件箱堆滿郵件,手機上裝滿了社交軟件,日程表上全是待做事項,因此我們很可能與社會脫節(jié),很可能失去寶貴的人際關系。當我們將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時,當我們全神貫注過自己的生活時,我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別人的悲歡。
我們總覺得只有老年人才會有孤獨感。實際上,孤獨與年齡無關。2018 年,BBC 第四電臺與惠康基金會合作展開了一項調查,涉及5.5 萬名受訪者。他們發(fā)現(xiàn),在75 歲以上的受訪者中,約25%的人經(jīng)?;蚩偸歉械焦陋?在16—24 歲的受訪者中,這一比例出人意料地達到了40% 左右。人們與家人的聯(lián)系在不斷減少,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獨居。過去50 年,英國單身家庭的數(shù)量翻了一倍,而美國則幾乎翻了三倍。在全球范圍內,重要城市的單身家庭數(shù)量都比較驚人,如巴黎(50%)、斯德哥爾摩(58%)和曼哈頓部分地區(qū)(遠超80%)。
可悲的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低估了孤獨對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的危害。楊百翰大學的朱莉安·霍爾特– 倫斯塔德(Julianne Holt-Lundstad)及其同事回顧了148 項研究,這些研究共涉及30 萬人。他們發(fā)現(xiàn),孤獨是導致過早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經(jīng)超過了飲食、運動甚至吸煙。無論參與者的年齡、性別或初始健康狀況怎樣,得出的研究結果都驚人一致。
孤獨不僅會造成情感上的痛苦,它更是一個沉默的殺手。心理學家約翰·卡喬波發(fā)現(xiàn),孤獨讓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了20%。在對人類和猴子的研究中,他發(fā)現(xiàn)孤獨會明顯導致白細胞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引起炎癥的白細胞數(shù)量增加,抵抗疾病的白細胞數(shù)量減少。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生理變化,因此我們將面對更多的健康風險,如高血壓、代謝紊亂、睡眠不足和免疫力降低。
盡管已經(jīng)有了這個引人注目的結論,可昆士蘭大學的凱瑟琳·哈斯拉姆教授發(fā)現(xiàn),公眾還是大大低估了“社會支持”(“你有多少重要的人際關系?”)和“社會融合”(“你與社區(qū)和社會的聯(lián)系是否緊密?”)這兩個指標對壽命的影響。在所有影響因素中,以上兩項排名墊底。哈斯拉姆在其著作中寫道:究其原因,一是因于我們過于依賴現(xiàn)代醫(yī)學,身體不舒服就去醫(yī)院;二是因為醫(yī)生和健康專家很少告訴我們人際關系對健康的重要性。
通常,人們認為社交“健康”是一個比較私人的問題,和身體健康沒什么關聯(lián)?,F(xiàn)代社會中的我們面臨太多壓力,我們不愿意像以前那樣去陪伴家人和朋友。然而,科學研究清楚地告訴我們,健康的社交關系其實是針對疾病和過早死亡的一劑預防針。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醫(yī)學領域的專家,都低估了社交健康的“醫(yī)學”意義。親密關系并非可有可無。相反,它與我們的幸福和壽命緊密相關。膚淺的社會關系并不能滿足我們對親密關系的需求。同樣,如果一段關系里充滿焦慮、緊張和壓力,它也不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說到身體健康,我們最擔心的便是腰圍大小,其次是心血管疾病。然而,我們是否被人愛、是否被人珍惜、是否處于親密關系之中,是決定我們心理和生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我們像重視飲食和運動那樣重視我們的社交關系,我們可能會變得更快樂、更健康,同時,生病、患老年癡呆和過早死亡的風險也會降低。
當你在維護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時,你做了什么?在工作面前,和朋友約會、給家人打電話、帶孩子出去玩等活動,是否都得往后靠?當你忙著完成一個又一個工作任務時,你是否發(fā)現(xiàn)自己都沒有時間和同事聊聊天、喝杯咖啡呢?是否發(fā)現(xiàn)自己無力和同事建立友誼或親密關系呢?當你休息在家時,你是否感到筋疲力盡,只想窩在沙發(fā)里看電視,不想說話呢?經(jīng)營人際關系也是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它不僅影響著你每天的生活質量,從長遠看,也影響著你的健康和幸福。無論是個人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的人際關系,都是這個規(guī)律。
丹·比特納在《藍色地帶》一書中指出,日本沖繩島居民的預期壽命是世界范圍內最高的。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4 歲,而女性則將近90 歲,這比大多數(shù)國家的平均預期壽命高出5 ~ 10 歲,具體差距取決于你的居住地。同時,沖繩居民罹患老年癡呆的概率也低于平均水平50%。
生活在沖繩的人不僅壽命更長,身體也更好。他們較少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癥,這些藍色地帶存在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建立了牢固、積極的社會關系。在藍色地帶,各個年齡段的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積極融入社區(qū)。
英國也曾實施一些類似的方案,以加強老年公民的社會聯(lián)系,例如倫敦的“老年女性生活互助組織”。該組織鼓勵原本獨居的女性在獨立生活的同時,加強彼此的社會聯(lián)系。據(jù)報道,加入該組織的女性在情緒健康、日?;顒雍蜕顫M意度方面均有所改善。
顯然,人類生來就是社會動物。我們的健康、幸福和成就感源于我們與他人的互動。但是,許多人卻難以與他人進行溝通,難以建立積極的、有意義的人際關系。對他們而言,人際關系不但沒有成為正能量生活的基石,反倒變成了壓力、憤怒、悲傷和恐懼的培養(yǎng)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