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常山育才小學 劉 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關于‘寫作’的目標,第一學段定位于‘寫話’,第二學段開始‘寫作’,是為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睂τ谝荒昙墑側雽W的學生來說,培養(yǎng)學生寫的興趣和敢寫的自信心是首要的任務。
學期過半,學校下發(fā)了近三年的期末卷子。我打開三份卷子,花了十來分鐘就做完了。對于我來說很簡單。一年級學生會覺得簡單嗎?我仔細比較了三份卷子,有兩份有看圖寫話,一張試卷是單幅圖,另一張試卷出示的是雙幅圖。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看圖寫話是個新事物,由于識字量有限,會寫的字不多,學習寫話是有難度的;對于我們老師來說這也是個難題。如何讓學生對“看圖寫話”不畏懼?這是我見到三份期末卷子的看圖寫話題目時所想的。只有思行合一,才能有效改進教學效果。下面我就根據(jù)自身的實踐,講講我是如何將“序導”模式運用在看圖寫話中的。
何為“序導”?說白了就是有序引導。我個人覺得有序引導一年級學生學會觀察圖片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幫助學生“有序”寫話。
看圖寫話,重在“圖”。我翻看了不同版本的卷子,黑白印刷的卷子基本上采用簡筆畫形式的圖進行展示。我們引導一年級學生觀察圖,通常用“看圖”一詞,普通導語“請小朋友看圖”或“小朋友,請仔細觀察圖”如果沒有具體的目標導向語言引導如何“看”,學生在老師出示圖片后,會出現(xiàn)圖已看,卻不知道再怎么去觀察圖的情況。其實,“看圖”學問很大,做好“圖”文章是寫好話的前提。
有序導圖,有序寫話,是我們教學寫話最終想要的結果。如何不走彎路?我采用“構圖”式組合圖。老師有序出示圖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有序觀察。
聽過一些低段老師的家常課,教學看圖寫話時,都是直接出示圖片。學生根據(jù)提示語“圖上有什么?什么時間?干什么?”進行交流。仔細聽學生交流的內容其實是“無序”的,有的先交流“誰在干什么”,有的補充“什么時間”,經過多個學生的發(fā)言,才把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完畢。學生結合圖片把所有的提示語回答完畢就是有效的“導圖”嗎?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風景圖,都可以采用“從上到下”的看圖方式。課中我采用“有序構圖”模式,從上到下,依次畫出簡筆畫。學生從景物“出場”的順序進行觀察。
(《動物過橋圖》:教師下筆構圖,從上到下,圖中上部分為白云、藍天,中間是小兔子、小熊、小狗在橋上走,下部分是橋下一條河。)
師:小朋友,你知道嗎?你的眼睛只要盯著黑板,就能給黑板神奇的力量。不信,你們都看著黑板。
(學生盯著黑板看)
師:看,力量來了,它讓老師給大家送來了什么?
生:云。
師:你們覺得神奇的力量還想告訴你們下面有什么?
(學生展開想象,進行猜測)
師:快看,快看!神奇的力量在老師的筆下,給大家?guī)砹苏l?(教師用簡筆畫畫了三種可愛的小動物)
生:小白兔、小熊、小狗。老師真厲害?。▽W生興趣一下就來了)
(師繼續(xù)從上到下構圖,完成動物腳下的橋和小河流。)
依次從上到下構圖,這種形式學生們感覺很有意思:原來我認真了,還真有魔力,可以讓老師的筆下出來這么多有趣的動物。引導學生看老師畫簡筆畫的過程,就是在潛移默化地“有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看圖寫話,學生的讀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級看圖寫話的圖都是簡筆畫形式。既然是圖畫形式的呈現(xiàn),那就有圖畫的特點——主次分明。那么哪一類的寫話可以引導學生從主體事物進行觀察?特寫圖就可以。先抓主要的,再進行“次”的補充,使畫面觀察得有序、完整。
圣誕節(jié)這天,我臨時調整寫話的內容,以圣誕節(jié)為主題,以主體“圣誕老人”為重點進行構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黑板上,老師第一步畫了主要人物:圣誕老人。觀察圖,猜猜是什么節(jié)日?
第二步補充了次要的事物:煙囪、星星、月亮。學生思考時間和地點。
結合主次物體,思考并交流:這是誰?是什么時間?準備干什么?
以構畫主體物圣誕老人,刻意從主體物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再補充次要的景物,學生能完整地、全面地看到圖中內容,為課堂后續(xù)的“說”“寫”做好鋪墊。
圖片中出現(xiàn)多種景物,它們是橫向位置,并列關系。這類的圖,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觀察,更好地組織語言,我通常用左右式構圖。這樣的作用是什么?教師利用簡筆畫依次從左或右邊畫出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方便觀察各個景物的關系。
例如:《打掃衛(wèi)生》
1.教師從左到右構圖。
2.學生從左到右依次觀察、交流:小姑娘拖地,小男生掃地,小女孩擦黑板,另一個小男生擦桌子。
一幅圖片,為什么有的學生看了后能下筆寫點什么,有的學生毫無頭緒呢?我個人認為,第一要解決學生無從下筆的問題,然后步步為營。教師的“有序”導圖是關鍵,一步一個腳印,做好“圖”導,使學生步入寫話的快車道。
教師對圖“有序”指導,學生有序觀察、思考是寫好話的前提。
教師有序畫圖,充分利用簡筆畫的特點,為看圖寫話教學中有效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做了良好的鋪墊。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情境中,觀看圖從粉筆中來,對寫話的語言組織有幫助。
學生在寫前對圖片進行充分感知,對于看圖寫話題目中的提示語能夠有序思考怎么說。
如《熊貓吃竹子》,引導學生利用“從左到右”或“主次結合”進行觀察說話。
左右結構觀察:竹子→熊貓。引導學生思考表達所看到內容:竹林里有只熊貓在吃竹子。
主次結合觀察:主體物是熊貓(誰)吃竹子(干什么);背景圖是竹林。
引導學生思考表達所看到的內容:一只熊貓在竹林里吃竹子。
整體感知圖片,不管是從左到右,還是主次結合引導學生觀察,都會得到以下兩句話:“竹林里有只熊貓在吃竹子?!薄耙恢恍茇堅谥窳掷锍灾褡??!币氚旬嬚f成幾句話,需要進一步仔細看圖,把圖當會動的畫,思考:真實畫面會怎樣?
預設思考:
1.假如你見到真實熊貓,你腦中有什么詞形容它?一只(___)熊貓。
你見到的竹子是什么顏色?(__)的竹子。
你觀察到的熊貓吃竹子的樣子是?(___)地吃。
詞語搭配是一年級課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訓練的一個點,通常這類型的題目就是獨立練習,學生只會機械填空,失去了具體的語境。看圖寫話,正好可以把這個知識點切合實際語境,靈活運用到寫話中。
有思維角度,有序看圖,把圖片的內容說一說,是學生語言訓練的有效途徑。
一年級指導看圖寫話,要經過“看”“說”“寫”三部曲,“說”是“寫”的前提。
看圖要有序,說也要有序。例如《打掃衛(wèi)生》。教師從左到右構圖,學生從左到右依次觀察、交流有哪些內容。老師請學生思考怎么把同學們講的話連成一句話。巧妙引出“有的……有的……還有的……”,以此組織說話的內容,豐富學生交流的語言。
一年級的第一節(jié)看圖寫話指導課,為了降低學生說圖的難度,我采用了圖框架,對每個學生的作業(yè)紙進行圖框架設計。
我的觀察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上有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猜想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干什么?(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
這個環(huán)節(jié)側重于落實“說”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自信地進行交流”??磮D寫話指導課上,我從兩個方面進行引導:一是借助圖片,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說出自己觀察的方法,依照自己的思路說內容。二是展開評議,看誰交流的內容有序、完整。
第一學期語文學習,學生剛接觸標點符號,有的字剛學會寫,老師有法指導,可以減輕學生對“寫”的畏懼感。要讓學生感覺運用標點符號也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生能按照自己的角度觀察圖,有話落筆,都應該被鼓勵,培養(yǎng)學生寫話興趣,讓孩子敢下筆。
“千里莼羹,末下鹽豉”,是陸機對王武子夸贊東吳飲食的典故,雖然對“末下”還是“未下”歷來有著不同的看法,但莼羹之美,鹽豉之需確為大家所公認,也許遠沒有描繪的那么美好,只是因為有了情趣的投入,才使許多普通的飲食和菜肴詩化為美味的藝術和永不消逝的夢。
——趙珩《舊時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