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獻聰
【摘? ?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與城里小學生相比,農村小學生沒有優(yōu)越的教育環(huán)境,家庭的生活條件較差,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諸多因素導致農村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現(xiàn)狀令人擔憂。本文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初步探索農村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6?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2-0183-02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 and Habit Formation Education
(Zhengguo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China) LIU Xiancong
【Abstract】Primary school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behaviors and habits. Compared with urba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do not have a superior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eir families living conditions are poor, and their parents educational level is generally lower. Many factors cau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 and habits to be worrying. This article combines year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to initially explore the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 and habits.
【Keywords】Rural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 hab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一、農村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表現(xiàn)
學生的行為習慣大致可分五類,分別是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衛(wèi)生習慣、文明習慣和勞動習慣。農村小學生生活方面表現(xiàn)為上學不按時到校、遲到現(xiàn)象經常發(fā)生、做人不講誠信、喜歡貪小便宜等。學習行為方面表現(xiàn)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不按時完成作業(yè)、不喜歡閱讀課外書、學習上沒有鉆研的精神等。衛(wèi)生行為方面表現(xiàn)在亂丟亂扔垃圾的現(xiàn)象嚴重、在日常生活中不講究衛(wèi)生。文明禮貌方面,農村小學生課間休息時喜歡在課室、走廊追逐打鬧、缺乏愛護公物的意識;在校外不主動向教師問好、在校內隨意進出教師辦公室。勞動行為方面,怕苦怕累的小學生居多,他們在校勞動不積極、在家不愿做家務,養(yǎng)成懶惰的行為習慣。
二、影響農村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農村小學生的家長文化層次較低,教育觀念比較落后,平時不注意言行舉止,家長的不良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農村小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由爺爺奶奶照顧,老一輩人的不良行為習慣也對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
(二)學校教育
雖然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但是許多農村小學教師還是把工作重點放在抓學生成績上,忽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沒有與時俱進,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急功近利,認為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是浪費時間,不如把時間花在輔導作業(yè)上。還有部分教師認為培養(yǎng)學生行為習慣是學校德育處和班主任的工作,導致育人工作沒有落到實處。
(三)社會因素
農村學校學生小學生天生好玩,自制能力較差,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面對農村小學周邊出現(xiàn)的游戲廳、臺球室、網吧等場所禁不起誘惑,養(yǎng)成不好好學習的行為習慣,沉迷電腦游戲現(xiàn)象嚴重。手機游戲對學生的行為習慣也產生嚴重影響,學生著迷電子游戲,甚至常聚在一起玩電子游戲。
三、農村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策略
(一)開展主題活動,幫助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
多年的工作實踐證明,在校內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對農村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幫助作用。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每周一節(jié)的班會課,做到精心設計,主題鮮明。班會的形式可以多樣化,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參與班會課活動,使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加深其對良好行為習慣的認識,懂得從小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學校少先隊大隊部也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營造育人環(huán)境,促進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
好的校園環(huán)境,濃厚的文化氛圍對農村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能產生促進作用。農村小學和城區(qū)小學相比,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對此,學校領導要開動腦筋,多去名校參觀學習,結合本校的實際,充分利用好學校每一個角落,可以在學校樓梯、墻面和走廊上做文章。如在教學樓墻面張貼一些標語“寫規(guī)范字,說普通話”,讓學生進出校門能看到這些大字標語,提醒學生在學校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行為習慣。學校的操場的圍墻可以根據孔子《論語》中經典語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碑嬌弦环鶊D畫,提醒學生要養(yǎng)成“勤學習,不恥下問”的行為習慣。班主任教師要利用教室的墻面做好班容班貌的布置工作,為小學生營造一種好的班級氛圍,在教室布置“學習之星”“文明之星”“衛(wèi)生之星”等表揚欄,這些表揚欄的布置都是促進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的有效做法。
(三)加強家?;?,督促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
曾經在教育界有過這樣一個公式:5+2=0?!?”代表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5天時間;“2”是學生周末在家接受教育的2天時間;“0”代表教育效果。小學生通常周一到周五這五天時間在學校學習期間,因為有學校制度的約束和教師的看管,學生比較容易慢慢糾正不良行為習慣,并一步一步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但周末兩天時間和每天晚上在家的時間又“打回原形”,這些時間就需要家長發(fā)揮家庭教育的監(jiān)管與督促功能,促使學生在家庭教育中鞏固和強化在學校中養(yǎng)成的好習慣,全面培養(yǎng)學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要求學生的家長要約束自己的行為,為孩子樹立榜樣。但現(xiàn)實生活中卻像有部分家長整天“手機不離手”,還有的家長在玩手機游戲的同時去教育自己孩子要認識學習,認真完成作業(yè),別玩手機,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班主任要通過各種方式多與家長聯(lián)絡,如定時與家長打電話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情況;利用“校迅通”等家校平臺經常發(fā)手機短信給家長;定期召開家長會等,把工作做實做細,真正做到家校互動,督促學生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
(四)完善評價機制,激勵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
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難,但養(yǎng)成一個不良習慣很容易。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人的行為要至少重復21次,才能慢慢轉化成一個行為習慣。小學生由于自制力差,自我約束能力弱,要使他們養(yǎng)成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對此,教師可建立一個完善的評價機制,不斷肯定、表揚學生,以達到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學校應該完善每學期“三好學生”“美德少年”的評選機制,嚴格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去評選優(yōu)秀學生,要將學生的品行、行為習慣放在評優(yōu)標準的首位,不能只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通過教師、少先隊、學校三方共同努力,形成一個完善的評價機制,不斷激勵學生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以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五)嚴格規(guī)范訓練,強化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
對農村小學生的教育,應從一年級開始。進行嚴格規(guī)范的行為訓練,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習慣意識,嚴格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教師可利用班會課、早讀課引導學生熟讀《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小學生守則》和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使孩子從小樹立“守規(guī)矩”的意識。教師要經常提醒小學生要嚴格對照《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小學生守則》和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來反思自己言行舉止,使學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做。比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第三條:尊敬師長,見面行禮主動問好,要用尊稱,不直呼姓名。教師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要時刻提醒學生按著這條規(guī)范去做,不管在校內還是校外,遇到教師都要主動問好,這是有禮貌的體現(xiàn)。此外,教師還可在班級中樹立榜樣,對那些會主動向教師問好的同學進行表揚,為全班同學樹立一個懂得尊敬教師的榜樣,然后利用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全班同學。教師要多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良行為習慣,要及時制止,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只要教師持之以恒地開展德育,學生慢慢就會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農村小學而言,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但促使農村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家庭、學校、教師的密切合作,并形成合力去完成,三者要不斷提升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將習慣養(yǎng)成教育工作做足、做實,從而為學生的成長和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邵輝.如何抓好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教育[J].新課程,2020(02).
[2]蔡淑真.淺談農村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8).
[3]王彩霞.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之我見[J].新課程,2020(08).
[4]陳明周.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對策研究[J].教育界,2020(04).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