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中學是歷史名校,有過成功的輝煌,也有過痛苦的涅槃。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四會中學辦學業(yè)績十分突出,在肇慶市乃至廣東省都享有盛名。然而在之后的發(fā)展過程中,四會中學雖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與教育發(fā)達地區(qū)優(yōu)質學校的高速發(fā)展相比,差距卻在逐步拉大。面對困境,四會中學挖掘學校內部發(fā)展?jié)撃?,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學校教育,以提振師生精氣神為突破口,將正能量和原動力注入到學校治理、德育、課堂教學、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中,走特色辦學之路,助推學校走上高速發(fā)展之路。
在多年來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特色辦學實踐與探索過程中,四會中學演奏了一曲美麗的“三重奏”:從認知到認同,將積極心理品質在學校教育中內化于心;從繁雜到簡化,將積極心理品質轉化為學校的行動指南;從理論到實踐,將積極心理品質應用到學校教育的各個層面中。四會中學踐行積極教育的行動,受到了同行的關注,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從認知到認同,將積極心理品質內化于心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它采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fā)展。將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應用到教育領域,由此產生了積極教育。
心理學認為,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兩股抗爭的力量:一股是消極的,比如壓抑、悲傷、貪婪、自卑、自私等;另一股是積極的,比如喜悅、謙遜、寬容、仁慈、擔當?shù)?。在自然狀態(tài)下,一個人具備或傾向于哪種心理品質,是自發(fā)的、無意識的。而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學校教育,需要將這些積極的心理品質轉化為師生的自覺意識,讓師生知曉這些積極的心理品質,認同這些積極的心理品質,并能夠審省自身心理品質,從而主動、自覺地培育積極的心理品質,讓積極心理品質內化于心。
1.?學習
一是了解積極心理學有哪些基本觀點,這些觀點對學校教育有哪些啟示。二是學習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成果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情況,探討如何借鑒他人的成果,改善學校的行為,促進師生精氣神的提升。三是通過積極教育課題的深入研究,為學校治理、德育、課堂教學、隊伍建設等找到理論依據(jù)、行為標準和行動路徑。通過學習,師生對積極心理學有了初步認知。
2.?轉化
四會中學在踐行積極教育的過程中,經過摸索、討論,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假設:比如,情緒是會傳染的,生活在積極、樂觀、向上的環(huán)境中,自己也會變得積極、樂觀、向上;相反,生活在消極、陰郁、頹廢的環(huán)境中,自己也會變得消極、陰郁、頹廢,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如,精氣神的提升會帶來工作效率的提升,快樂的情緒會讓自己快樂工作,積極的態(tài)度會讓工作更為主動,精氣神的提升會發(fā)出正能量,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這些對積極心理品質的假設經過研究和討論成為師生的共識,從而為踐行積極教育奠定了基礎。
3.?反思
在學校教師隊伍中,有一些教師常常滿腹牢騷,呈現(xiàn)出負面情緒狀態(tài),雖然本意是為了學校發(fā)展,卻做了阻礙學校發(fā)展之事,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為此,四會中學踐行積極教育重要一環(huán)就是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成果,組織師生自我反思,不僅反思自身的行為,也反思學校的優(yōu)勢與劣勢,從而喚醒自我認知,重振精氣神。
二、從繁雜到簡化,將積極心理品質轉化為學校的行動指南
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和流派眾多,積極教育的內涵十分豐富,讓中小學教師“鉆進去”研究積極心理學顯然不切合實際。為此,四會中學創(chuàng)造性地踐行積極教育行動,將積極心理品質轉化為學校的行動指南。
1.?凝練,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積極教育的“內核”
四會中學在探索積極教育的過程中,對積極心理學和積極教育的豐富理論進行了梳理,對積極的心理品質進行了提煉,提出了積極教育包含一對不可分割的雙因子“內核”,即正能量和原動力,為積極教育的落地找到了衡量的標準和參照物。
正能量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它不僅影響自身,還對周圍的環(huán)境和周邊的人發(fā)出動力和感情,給他人以信心,促他人以追求,予他人以幸福。正能量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正向的價值觀,二是具有積極的能量。
原動力是指一個人自帶的、無需外力推動的內驅力。即指源自內在需求、主動積極進取、持久恒在的自我發(fā)展驅動力。
四會中學踐行積極教育,緊緊圍繞正能量和內驅力,努力把人所固有的積極優(yōu)秀的品質調動起來,以達到最佳的工作狀態(tài)。
2.?簡化,將積極教育的品質轉化為學校的行動指南
踐行積極教育以來,四會中學一直在探索和培育積極的校園文化,比如進取文化、法治文化、人本文化、和諧文化等,但踐行行動不能長篇大論,不能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為此,四會中學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學校的行動指南。
四會中學提出了積極的人格標準,包括:“積極教育十大個性品質”——對師長敬重,對朋友友善,對自己樂觀,對家庭負責,對社會奉獻,對事業(yè)進取,對未知好奇,對挑戰(zhàn)冷靜,對得失坦然,對誤解寬容;“四會中學美德標準”——至善、至純、至尚;“四會中學文明標準”——律己、敬人、向上。簡潔、一目了然的積極教育標準為師生的行為提供了參照系,成為踐行積極文化的指針。
四會中學還提出了積極的行為標準。首先是制訂了積極的規(guī)范制度標準。學校先后修訂了安全管理制度、教師發(fā)展手冊、學生成長手冊等。規(guī)范的制度為學校的規(guī)范治理奠定了基礎。其次是制訂了積極的教師行為標準。學校分別于2015年和2017年兩次修訂了師德師風規(guī)范細則,強調了遵紀守法、依法執(zhí)教、為人師表、行為世范、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關愛學生、尊重個性、嚴謹治學、互學共進等20條,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師德師風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指引,指導師生做積極的人、走積極的路、享積極的福。
三、從理論到實踐,將積極心理品質應用到學校教育中
四會中學探究積極教育,開展了以“積極教育+”為特色的學校三年創(chuàng)新行動(2015-2017年),在廣東省王躍名校長工作室(2018-2020年)的研修中也開展了持續(xù)的研究與探索,將積極教育應用到學校治理、德育、課堂教學等各個領域。
1.?堅持以人為本,在學校治理中踐行積極教育
積極教育的內涵是通過調動人的積極品質來實現(xiàn)積極的生活和工作,為此,學校工作努力做到尊重師生的意愿,發(fā)揮師生所長,傾聽師生心聲,解決師生的困難。堅持以人為本,也需要堅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有剛性的制度,四會中學在踐行“積極教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師生對嚴格執(zhí)行制度并不排斥,關鍵是這些制度的內涵、內容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為此,四會中學在制定制度過程中,廣泛征求師生意見,力爭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科學、合理,制度本身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
2.?弘揚正能量,在學校德育中踐行積極教育
圍繞正能量,四會中學提出了積極教育的十大個性品質、四會中學文明標準、四會中學美德標準等?;诜e極教育的德育,不僅強調受教育者自身品德修養(yǎng)的提升,更強調受教育者能夠通過自己的主動、積極行為,表現(xiàn)出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從而對他人發(fā)出積極的正能量。
3.?激發(fā)原動力,在課堂教學中踐行積極教育
圍繞原動力,四會中學不僅主張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方法,還主張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引導學生從正向思考問題,開啟、激發(fā)、強化、提升積極向上、向善的積極品質,消除影響工作和學習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傾向,增強內驅力,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四會中學推進“積極教育+”踐行活動以來,學校師生精氣神得到了提升,正能量得以弘揚,原動力得到激發(fā),以和諧文化、制度文化、進取文化為代表的積極教育觀念與校園文化持續(xù)發(fā)展進步。四會中學創(chuàng)新了招生方式,優(yōu)化了用人方式,改革了評價方式,建立了解決問題的快速反應機制,辦學機制得到了優(yōu)化創(chuàng)新,工作效率和效益得到了提升,學校治理規(guī)章制度不斷健全,學風、教風、校風“三風”不斷改善,辦學業(yè)績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積極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2017YQJK26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