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嫻敏
盧梭說:“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庇變簣@一日生活是幼兒在園進行的所有活動,是以幼兒及幼兒群體為主體的、有計劃的生活,又是由教師根據(jù)教育目的而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并滲透一定目的的生活。現(xiàn)代課程理念強調(diào)一日生活皆課程,這種課程與生活的融合性要求教師將課程生活化,通過課程活動,充分刺激幼兒的感官,激發(fā)幼兒的潛能,使他們真正處在一個自己的需要、興趣、潛能都可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世界里,使其生命更具活力,更有生長力。
幼兒園一日生活皆課程,但一日生活的很多時刻,卻常常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流逝。這就需要我們慢下心來,用心體悟,用凝視的目光去追尋、去聚焦那一個個生活中的時刻,通過師幼共同編織生活,調(diào)動幼兒多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和行動。
江南生活中有關雨的景象,在幼兒眼中都是很美的時刻。那我們?nèi)绾魏秃⒆右黄痍P注雨,探尋雨的奧秘,讓平凡生活中的雨成為生動有趣又有意義的活動呢?在思考中課程活動“下雨的時刻”誕生了。
觀云說雨。游戲時,孩子們發(fā)現(xiàn)教室突然變暗了,不少孩子探頭窗外去看天空,發(fā)現(xiàn)烏云壓了過來,七嘴八舌地說:“要下雨啦?!焙芸欤炜障缕鹆艘粓龃笥?,孩子們聽到外面“嘩啦啦”的大雨聲,都忍不住趴在窗臺上往外看,還興奮地討論著:“雨水是不是在給樹葉們洗澡?”“雨是什么味道呢?”“我們能不能出去玩一玩???”不難看出,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引發(fā)了孩子們親近自然的愿望。
找點觀雨。孩子們提出想到幼兒園里的其他地方觀雨,想在不同的地方感受雨。于是,老師支持了他們的想法,讓孩子們自己分組,選擇去喜歡的地方觀雨。最終孩子們分成了兩組,一組來到了幼兒園二樓的半敞開式觀景臺上,另一組來到了四樓“奇樂兒”處。
觀雨說雨。在幼兒園二樓的半敞開式觀景臺上,孩子們發(fā)現(xiàn)下雨時雨量的不同以及下雨時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我發(fā)現(xiàn)雨一會兒大,一會小?!薄袄蠋熌憧?,雨大的時候,地上的水渦很多,雨小的時候就少!”“遮陽傘上的雨滴在旋轉(zhuǎn)中飛濺了出來?!薄澳銈兛矗賵錾隙际撬?,有的大,有的小?!?/p>
在四樓“奇樂兒”處,孩子們幾乎到達了幼兒園的最高處。視角的改變又讓他們有了更多的發(fā)現(xiàn),對雨的表達也更加豐富多樣了:“雨可真大呀,落在操場上,滴在樹葉上?!薄坝晁粫菏蔷€,一會兒是透明的小珠子?!薄安A系挠甑危瑥囊坏我坏巫兂闪艘粭l線。”“雨滴從烏云上掉下來,還會馬上彈起來。”“看!雨水沿著屋檐嘩啦啦地流下來了!”“你們看,雨水落在瓦片上,順著瓦片像瀑布一樣往下流?!薄巴咂癫ɡ艘粯?,雨水流進了排水管里?!薄斑@么多雨水收集起來該多好呀!”“都流進下水道了,可能要凈化一下變成我們用的水。”在這里,孩子們看到了雨水落在房頂上從上向下流的現(xiàn)象,還關注到雨水的循環(huán)與利用。
雨漸漸變小了,有孩子說:“老師,我好想在雨里跑一跑呀!”看著他們期盼的眼神,老師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穿著雨衣,來到操場上,孩子們張開雙臂,開始了自己對雨的探索?!坝挈c小小的,打在我身上,像按摩一樣?!薄疤娣?,我感覺我就是一只小鳥,都要飛起來了?!?/p>
集雨比雨。在與雨水親密接觸時,孩子們?nèi)滩蛔∩斐鲂∈秩ソ佑甑危€有孩子用自己的雨衣來接雨。發(fā)現(xiàn)大家都很喜歡接雨,老師提出了問題:“除了小手和雨衣,我們是否可以去找一些接雨的工具呢?”孩子們很快從游戲區(qū)找來了各種各樣的接水工具,有小罐子、小桶、小杯子、小碗、小瓶子、塑料袋……接雨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孩子把容器放在操場上坐等收獲;有的孩子拿著容器走來走去,舉得高高的,希望能接到更多的雨水;還有一些愛觀察的孩子發(fā)現(xiàn)屋檐下、傘的邊緣流下來的雨水似乎比天上下下來的更多,他們便開始從這些地方接雨水。
雨快停的時候,孩子們把容器放在一起,自發(fā)地開始比比誰接的雨水多,誰接的雨水少。兜兜看到自己快要裝滿的容器,開心地喊道:“我接的最多!我有滿滿的一瓶!”“你的瓶子太小了,我的多,你看我的桶這么大!”一旁的朗朗不服氣地說道。順順大喊道:“不對,大家裝雨水的容器不一樣,這樣比不公平!”
容器有的大、有的小,到底誰的容器收集的雨水最多呢?怎樣才能公平地比出誰接的雨水多呢?帶著這樣的問題,孩子們回到教室,開始思考怎樣比出誰接的雨水最多:“這兩個瓶子差不多大,這個瓶子里的水高一些?!薄拔覀儼堰@個瓶子里的雨水做一個標記,然后倒掉,再把別的瓶子里的雨水倒進來比一比?!薄安恍胁恍校∥液貌蝗菀捉拥挠?,不能倒掉!”“我們可以找同樣的一個瓶子,大家分別把雨水倒進去,就知道誰多了?!庇谑牵⒆觽冊诮淌依镎襾砹嗽S多果汁店的杯子,這些杯子大小一樣,而且還是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水位線在哪里。有了測量的工具,孩子們依次把自己收集的雨水倒進杯子里,并把杯子排成一排來比較。結果終于出來了,原來收集雨水最多的人是仔仔?!白凶姓鎱柡Γ 贝蠹叶己芟胫罏槭裁此芙拥竭@么多雨水,紛紛邀請他介紹方法。仔仔驕傲地說:“哈哈,我的接雨器又大又深,而且我還找到了一個好地方——屋檐下面可以接到好多雨水。”
集雨測雨:第二天還在下雨,孩子們繼續(xù)玩起了接雨的游戲。接雨中,有孩子說:“有時雨下得大,有時雨下得小?!薄拔覀兛梢钥从甑?,如果連成一條線就是大雨,一滴一滴的就是小雨。”“水花大的時候就是大雨,水花小就是小雨?!薄按笥杲拥枚?,小雨接得少?!睘榱送七M孩子的學習,老師提出了新的問題:除了通過觀察可以知道雨的大小外,我們還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用來比較雨量的大小呢?經(jīng)過討論,孩子們決定來做一次實驗。
借鑒之前仔仔的經(jīng)驗,孩子們選擇了一個又大又深的水桶放在操場上,并約定十分鐘后量一次水位,還要求老師用手機進行倒計時。十分鐘以后,孩子們飛快地跑到水桶邊,發(fā)現(xiàn)桶里的水只有一點點。于是,大家決定延長時間,等到了半個小時后再來看看收集了多少雨水。
半小時后,孩子們把水桶搬回教室,把桶里的水倒進了一個透明的有刻度線的瓶子里。兜兜蹲下來,用小手指一格一格地往上數(shù):“1、2、3、4、5……比5多一點,比6少一點?!必撠熡涗浀暮谟涗浖埳嫌涗浵铝恕?+”,用“+”號代表多一點點。AAB27C9B-372A-463D-873F-73948A0DBD64
實驗再次進行:孩子們把剛才的水桶再次放在操場上接雨。又過了半個小時,孩子們用同樣的方法來測量雨水:“1、2、3……比3多,比4少。”涵涵在記錄紙上記錄下“3+”。第三次同樣的實驗,孩子們發(fā)現(xiàn):“雨水連一格都沒有?!币慌缘暮Φ溃骸澳俏揖蛯憘€0吧!”
三次實驗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開始了新一輪的討論:“第一次接的雨水最多,第二次的少點?!薄暗谌巫钌??!薄坝暝絹碓叫±?!所以接的水也越來越少了?!薄皩ρ?,外面的雨都要停了。”就這樣,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方式發(fā)現(xiàn)了降雨量的不同,也知道了在天氣預報中我們可以用降雨量來表示雨的大小。
雨后,孩子們來到小花園里,他們在小花園里發(fā)現(xiàn)了許多雨后有趣的現(xiàn)象:地面濕漉漉的,屋檐上還滴著水;葉子上聚集著雨水,花瓣上掛滿了圓圓的雨滴;爬山虎被“洗”干凈了,變得更鮮綠了;小蝸牛也爬出來玩了……
回到教室,孩子們用畫筆將自己對雨的感受畫了出來。從孩子的繪畫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雨的認識更加豐富多樣了,還注意到了許多細節(jié),如下雨之前烏云的形狀,雨水落地形成的水渦等,還遷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想象,如各種各樣的雨傘、雨中躲雨的小動物……這是孩子們對于雨的童趣的表達,也是關于雨的真切的感受與想象。
孩子們還你一言我一語地創(chuàng)作起了小詩:下雨了,操場上合歡樹的花全部被吹落了,落在了我們的向日葵上;我們種的向日葵上面落滿了小花;爬山虎的葉子纏繞在一起,葡萄葉子上有很多漂亮的雨滴;雨水快快地沖下水坑時,濺起了很多水花,我的鞋子襪子都濕了;雨水落在我的膀子上,感覺很冷很冷……
大自然的美好常常出現(xiàn)在不經(jīng)意間,看似平常的下雨現(xiàn)象在孩子們的眼中是那么美好又有趣。孩子們充滿對雨的好奇,渴望走進雨中輕松自然地看雨、聽雨、摸雨,用最原始最自然的方式去親身感受。面對孩子們期待的眼神,基于對他們的尊重,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親密接觸、充分感受雨的機會和條件,而這機會和條件正是孩子們在生活中成長的途徑。
在賞雨、觀雨、接雨、測雨中,老師的角色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老師不再是那個安排一個又一個活動的主導者,而更像是一位好朋友,跟隨孩子們的腳步,聆聽他們對雨的多種感受和想法,和他們一起討論其中的新發(fā)現(xiàn),通過持續(xù)的對話鼓勵他們嘗試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支持他們的想象和探究,讓他們學會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記錄、自我表達。孩子們就這樣在親自然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建構和發(fā)展著自己的經(jīng)驗。
類似的、基于生活的課程活動還有很多。比如,幼兒園都有下午點心環(huán)節(jié),每每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孩子們起床后吃些小點心。但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們才起床,很多時候并沒有胃口,于是就思考:何不把幼兒園點心搬到戶外吃?如何和孩子們共同探索,使其變成有趣有味的活動時刻?由此,在課程活動“下午茶的時刻”中,孩子們經(jīng)歷了討論時刻、用餐時刻、小結時刻。一個很平常的時刻,成了幼兒自主活動、自主游戲的重要時刻。泰戈爾曾說:“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的?!惫磐駚淼挠變憾加兄叨纫恢碌奶煨裕褐杂螒颉敉庥螒蜃詈诵牡膬r值之一,就是滿足了幼兒生理、心理的需求,回應了游戲是釋放幼兒天性的有效途徑。我園的運動器械需要改造,老師們有許多創(chuàng)意的構思和巧妙的設計:以高大的樹木作為中心,四周架上繩索通道或者架上梯子,供幼兒冒險、攀爬、藏寶;彎彎的小徑,兩邊是各類植物,可供幼兒隨時觀察探究;高高的土坡,可設置水泥澆筑的長長隧道……討論中,有老師提出:戶外運動器械的改造不能只停留在老師的探討和書面設計上,要讓幼兒參與進來。由此,課程活動“運動器械的改造時刻”產(chǎn)生了。孩子們在活動中經(jīng)歷了好奇猜測時刻、驗收探險時刻后,東草坪的“大怪獸”終于在幼兒園里安家落戶了!無限歡欣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我們,一群已經(jīng)長大的“大孩子”。由此,孩子們無盡的戶外活動時光,充滿了更多的幻想和冒險,也讓童年充滿了不一樣的味道。一個很平常的時刻,成了幼兒自主規(guī)劃、設計、驗收的創(chuàng)造時刻。
下雨的時刻,下午茶的時刻,運動器械的改造時刻……都是老師和幼兒一日生活中共同生活、學習的平常時刻。但就是這樣的尋常時刻,需要老師用凝視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幼兒生活中的課程價值,尊重幼兒的生活,珍視幼兒的自主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設具有挑戰(zhàn)性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共同編織有趣的生活,陪伴幼兒共同生活,讓幼兒在基于生活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獲得愉悅和有成就感的體驗,讓師幼共同成長。AAB27C9B-372A-463D-873F-73948A0DBD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