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慧
(鶴壁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yī)院,河南 鶴壁 458030)
隱匿性骨折是因受外力影響而發(fā)生的骨折斷、斷裂等損傷,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骨折程度較低的骨損傷類型,又稱為骨挫傷或微骨折[1-2]。胸部受損時,肋骨骨折極為常見,通過常規(guī)X線檢查即可明確病情,但肋骨隱匿性骨折由于損傷較輕,無明顯錯位,故使用常規(guī)X線檢查很難被檢出,易出現誤診、漏診現象,進而延誤治療[3-4]。64層螺旋CT(64-MSCT)檢查是近年來應用較為普遍的影像學檢查方式,其具有分辨率較高、掃描范圍較廣、輻射量較低等優(yōu)勢,可將肋骨三維形態(tài)及空間結構多角度、全方位清晰顯示,便于臨床醫(yī)師觀察,應用于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具有較好的效果[5]。本研究探究64-MSCT檢查在隱匿性骨折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鶴壁煤業(yè)集團總醫(yī)院接診的100例胸部外傷后經X線檢查為陰性但具有明顯疼痛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66例,女34例;年齡17~53歲,平均(31.8±6.8)歲;病程2 h~3 d,平均(1.5±0.5)d;體質量指數18.6~26.8 kg/m2,平均(22.4±1.6)kg/m2;按致病原因分類,高空墜落11例,摔傷35例,車禍21例,打架斗毆18例,鈍器損傷9例,其他6例。本研究經鶴壁煤業(yè)集團總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存在胸部外傷史;伴有外傷部位疼痛、局部壓痛、咳嗽或呼吸時疼痛加重等癥狀;經X線檢查未見肋骨存在明顯骨折。
排除標準:肋骨手術史;合并腎、肝、心功能障礙;免疫系統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精神異常、認知功能障礙;伴惡性腫瘤;CT檢查禁忌證。
1.2.1 X線檢查 使用數字化X線機(飛利浦,Digital Diagnost),調至自動控制模式,并調節(jié)合適管電流、曝光時間,60~100 kV管電壓,于安靜狀態(tài)下進行胸部斜位及正位拍攝。
1.2.2 64-MSCT檢查 使用64排螺旋CT機(飛利浦,Brilliance),實施常規(guī)胸部薄層容積掃描,掃描范圍為鎖骨上緣至第12肋弓下緣,若部位明確可進行局部掃描,檢查時囑咐患者屏氣5~10 s。參數設定成管電壓120 kV,層厚2 mm,管電流150~200 mA,準直寬度16×0.75 mm,旋轉速度0.5 s,螺距0.938,重建間隔0.6~0.8 mm,重建層厚0.5~1.0 mm,窗位500 Hu,窗寬1 800 Hu。掃描結束后,將原始數據進行骨算法重建、標準算法重建,重建間隔0.625 mm,重建層厚0.625 mm,將重建數據傳送至工作站,以容積再現(VR)、曲面重建(CPR)、二維多層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得到重點部位圖像。選取合適閾值(110~600 Hu),且分別攝軸位,根據重點部位調整角度觀察。工作站界面點擊數據序列在Applications菜單中選取Reformat模式,即可獲取MPR圖像,并對比觀察矢狀位、冠狀位、軸位圖像;將所得圖像朝足側傾斜15°~35°,可獲取和肋骨長軸平行圖像,仔細觀察;在Review Steps菜單中選取3D MIP選項,即可獲取MIP圖像,選取合適閾值,旋轉圖像,多角度進行觀察;在Review Steps菜單中選取Volume Rendering選項,即可獲取VR圖像,為避免鎖骨、肩胛骨遮蓋肋骨而影響對肋骨的觀察,可點擊Bones選項,將遮蓋部分骨骼去除,對重點區(qū)域實施內外雙向觀察,并通過調整閾值,對軟骨形態(tài)是否異常進行觀察;比擬血管強化密度值,在VR圖像顯示可疑骨折兩端選取Two Click AVA選項,可獲取CPR圖像。以上所有圖像均由2名高年資影像學醫(yī)師共同判定得出檢查結果。觀察內容包括肋骨損傷的程度、部位、類型、胸部其他損傷情況。
隱匿性骨折判定標準:橫軸位圖像可見中斷骨小梁或其中一側骨皮質凹陷、凸起、斷裂等,但未看到明顯成角。檢出率包括64-MSCT檢出率、不同重建方式檢出率。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0例胸部外傷患者,經X線檢查為陰性,但具有明顯疼痛的患者經手術或隨訪復查,結果90例為肋骨隱匿性骨折,10例為非肋骨隱匿性骨折。經64-MSCT檢查檢出90例為肋骨隱匿性骨折,10例為非肋骨隱匿性骨折,檢出率為100%。
90例肋骨隱匿性骨折患者經64-MSCT檢查,檢出98處隱匿性肋骨骨折,其中16處完全線性骨折,82處不完全線性骨折(51處內緣性骨折、31處外緣性骨折);11處位于第1、2肋,61處位于肋骨角,6處位于前肋,20處位于后肋。
CPR重建的肋骨隱匿性骨折檢出率高于VR、MIP重建,MPR重建的肋骨隱匿性骨折檢出率高于MIP重建,VR重建的肋骨隱匿性骨折檢出率高于MIP重建(P<0.05)。見表1。
表1 不同重建方式對肋骨隱匿性骨折的檢出率比較(n,%)
肋骨隱匿性骨折初期多表現為肋骨外緣或內緣骨皮質斷裂,診斷難度較大,在15~30 d時骨痂開始生長,在3~4個月后骨折線被骨痂完全覆蓋,此時易于診斷,但這時骨質已發(fā)生鈣化,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可能增加2次傷害風險[6-7]。因此,對于肋骨隱匿性骨折早期診斷并實施治療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胸部外傷后通過X線檢查,常因設施、投照角度、肋骨特殊走向及形狀等因素,導致圖像發(fā)生重疊,不能完全顯示骨折線,更無法顯示隱匿性骨折、胸肋關節(jié)處肋骨、膈下肋骨骨折,導致漏診,延誤治療。常規(guī)胸部CT檢查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可避免X線檢查重疊的影響,更容易發(fā)現隱匿性骨折,但由于肋骨形狀彎曲,通過常規(guī)掃描無法顯示肋骨長軸,不利于臨床判斷。64-MSCT檢查,通過快速掃描可減少移動偽影,分多層檢查,空間立體感較強,同時可多角度旋轉,全面顯示肋骨情況及細微損傷,因此,能準確定位,判斷病情[8-10]。本研究結果顯示,100例胸部外傷后經X線檢查為陰性,但有明顯疼痛的患者,經手術或隨訪復查,90例為肋骨隱匿性骨折,10例為非肋骨隱匿性骨折。經64-MSCT檢查,檢出90例為肋骨隱匿性骨折,檢出率為100%(90/90),可見肋骨隱匿性骨折通過64-MSCT可準確檢出,檢出率高。此外,本研究中,90例肋骨隱匿性骨折患者經64-MSCT檢查檢出98處隱匿性肋骨骨折;CPR重建肋骨隱匿性骨折檢出率高于VR、MIP重建,MPR重建肋骨隱匿性骨折檢出率高于MIP重建,VR重建肋骨隱匿性骨折檢出率高于MIP重建,可見64-MSCT檢查通過不同方式處理后效果不同,因此在檢查時需選擇合適的后期處理方式。MIP可反映組織密度差異,對比度較高,可清晰顯示移位明顯骨折,但對于隱匿性骨折,其骨折線往往被掩蓋,故不能很好檢出,因此MIP多用于移位骨折、完全骨折[11]。VR對三維容積所有像素實施投影,可產生形態(tài)外觀、密度層次良好的圖像,還可任意角度軸向旋轉,能夠清晰顯示骨折全貌,具有較強三維立體感,同時所得圖像骨邊緣光滑,與解剖圖相似,便于醫(yī)師觀察診斷,但其只可顯示骨性胸廓,對軟組織顯示情況較差,因此,會造成漏診現象[12]。MPR是將容積掃描得到的數據重建冠狀、矢狀、斜面、橫軸的二維圖像后處理方法,所得重建圖像與橫斷面圖像最接近,其骨性結構、密度層次顯示具有較好一致性,可觀察骨折每一處細節(jié),對隱匿性骨折,具有極高分辨力,但顯示骨折改變是不完整、不連續(xù)、不全面的,因此還需與三維立體成像結合[13]。CPR為MPR的特殊形式,能重建不在同一平面弧形肋骨,并能在同一幅平面圖像展現,優(yōu)于MPR顯示骨折形態(tài)、移位程度,以往CPR技術對操作要求較高,可能由于操作不當出現骨折假象,工作站通過全新智能化軟件,可快速準確描繪CPR圖像,大大降低操作不當問題;但CPR會導致軟組織變形失真,難以顯示復雜空間結構,需要逐根觀察,不利于臨床指導[14-15]。因此,在后期處理方法中應以MPR為主,并采用VR進行定位,CPR進行詳細觀察,以提高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64-MSCT檢查通過多種重建方式準確診斷肋骨隱匿性骨折,三維重建后可將肋骨細微損傷清晰顯示,可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