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蓮
【內容提要】小學語文教學要精心導入,用實物、視頻、圖畫、動作、表情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多樣地朗讀(齊讀、個別讀,范讀,輕聲讀,表演讀,賽讀,輪讀,接讀,分角色讀),投入激情,創(chuàng)造和諧、民主的探究氛圍,用“四讀”、游戲,學生參與,從審題、小事等角度質疑、問難,多樣評價(師生互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抓細節(jié)、品語言,背誦、復述課文,合理安排40分鐘,讀寫結合。教師要讓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活起來,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 教學 活起來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8-417
小學語文教學要精心導入,用實物、視頻、圖畫、動作、表情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多樣地朗讀,投入激情,創(chuàng)造和諧、民主的探究氛圍,用“四讀”、游戲,學生參與,從審題、小事等角度質疑、問難,多樣評價,抓細節(jié)、品語言,背誦、復述課文,合理安排40分鐘,讀寫結合。教師要讓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活起來,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1、精心導入。
導入能激發(fā)學生樂知、樂學的欲望,叩開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悄然動容,神思飛越,滿懷期待。教《富饒的西沙群島》,可以用介紹西沙群島的物產、風光的視頻導入,讓學生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產生走進文本的欲望。
2、用實物、視頻、圖畫、動作、表情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
教《富饒的西沙群島》,播放能展示海底的珊瑚、海參、大龍蝦活動的視頻,引導學生邊帶著表情、動作朗讀課文,邊想象著自己來到海底,看到珊瑚、海參、大龍蝦活動的情景,并把珊瑚、海參、大龍蝦的動作表演出來,師生同興奮、同質疑、同探求。
3、多樣地朗讀。
教《誰的本領大》、《陶罐和鐵罐》用分角色朗讀;《牧場之國》用范讀;《狐假虎威》,用表演朗讀。讓學生聽教師的范讀錄音帶,學會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停頓、重音、兒化。
4、投入激情。
教師要把自己的激情、形體語言融入授課內容中,要把學生的情緒引入教師的激情狀態(tài)中。
5、創(chuàng)造和諧、民主的探究氛圍。
教《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可以準備幾個大小不一的鐵球,讓學生分組做實驗。學生們得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結論時,紛紛興奮地舉手回答,平等地交流。教師問學生“這個結論,你們有疑問嗎?”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登臺講解伽利略的推理過程。讓沒有舉手的學生朗讀課文,他讀完教師指定的課文段落后,教師問“你對自己的朗讀滿意嗎?“為什么?”“因為我沒有讀出責備的語氣”“你推薦一位能讀出責備語氣的同學嗎?”教師用微笑的面容、和藹的語言、飽滿的激情,親近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學習。稱贊問題回答得好的學生,激勵問題回答得不夠完整的學生,鼓勵偶爾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耐心引導出錯的學生。
6、用“四讀”、游戲。
教《曹沖稱象》,“一讀”:觀看動畫,朗讀,激發(fā)學習興趣,了解課文大意,思考“誰想出了稱象的好辦法?”“二讀”:自由朗讀課文,讀通、讀順課文,借助拼音,把不會讀的字多拼讀幾遍,思考“曹沖用什么辦法稱象的?”“三讀”:只讀有生字的句子,讀通難讀的句子,隨文識字。“四讀”:有生字的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官員們一邊看一邊議論:象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教師出示識字卡片并歸類。
7、學生參與。
鼓勵學生帶著已知知識、經(jīng)驗參與到自主學習的活動中。教《雨點兒》,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然后引導學生分小組理解 “奔跑”、“跳躍” 等詞語,再組織學生表演 “奔跑”、“跳躍” 等動作。
8、從審題、小事等角度質疑、問難、
教《富饒的西沙群島》,可設計這些疑問:島是什么意思?群島是什么意思? 西沙群島在什么地方?富饒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是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樣引導學生分析課題“富饒的西沙群島”,抓住課文的線索、內容。鼓勵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9、多樣地評價。
一個微笑、一個眼神等形式的鼓勵、贊美去多樣地評價學生的朗讀表現(xiàn)。
10、 抓細節(jié),品語言。
教《青山處處埋忠骨》,抓住細節(jié)(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品味語言(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
11、背誦、復述課文。
低年級教材要求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先讓學生復述一句話的意思,使學生認識到一句話的意思能用不同的語句表達。有了復述一句話的意思的基礎后,再讓學生復述一段話的意思。有了復述一段話的意思的基礎后,再讓學生復述整篇課文的意思。
12、合理安排40分鐘。
在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要合理安排40分鐘,按文體特點精講課文。40分鐘的一節(jié)課,時間分配為3+15+20+2=40:3分鐘導入,15分鐘精解,20分鐘學生動筆,2分鐘總結。
13、讀寫結合。
教完《假如》后,學生朗讀、背誦這首詩,教師在黑板上擬題“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想法,然后選出代表比賽。
參考文獻
[1]強雅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探析[J].考試周刊,2021(38):37-38.
[2]黃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情感的作用[J].小學生(中旬刊),2021(05):18.
湖北省丹江口市太山廟小學 湖北 十堰 4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