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書磊
[摘 ? ? ? ? ? 要] ?導生制創(chuàng)始人約瑟夫·蘭開斯特是英國國民教育的先驅(qū)。他創(chuàng)辦巴勒小學,做慈善教育表率;興辦巴勒師范學校,開啟初等教育師資培訓;創(chuàng)建“皇家蘭開斯特協(xié)會”,引領(lǐng)教育志愿社團。教育家應像蘭開斯特一樣思想敏銳、敢為人先、胸懷仁愛。
[關(guān) ? ?鍵 ? 詞] ?約瑟夫·蘭開斯特;初等教育;英國
[中圖分類號] ?G529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09-0192-02
約瑟夫·蘭開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是英國國民教育的先行者。他不僅與安德魯·貝爾一起開創(chuàng)了導生制教學法,提出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如實施強迫教育與免費教育,關(guān)注體育教育和女子教育;還積極投身于英國初等教育實踐,在創(chuàng)辦巴勒小學、興辦巴勒師范學校和創(chuàng)建“皇家蘭開斯斯特協(xié)會”等方面具有開創(chuàng)性。
一、創(chuàng)辦巴勒小學,做慈善教育表率
工業(yè)革命帶來英國教育巨變。首先,工業(yè)革命導致人口劇增,新增人口有龐大的教育需求。其次,政府長期奉行自由放任政策,1833年議會首次撥款2萬鎊資助初等教育,直到1870年才頒布歷史上第一部《初等教育法》,資金投入有限。最后,數(shù)量眾多的底層家庭在較長的時間里,并未享受到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工資收入較低。在政府介入有限、底層家庭相對貧窮的情況下,各類志愿社團、慈善人士勇?lián)厝危娂娡渡沓醯冉逃聵I(yè)。
蘭開斯特決定創(chuàng)辦學校,教育底層民眾的孩童。1778年11月25日,蘭氏出生在倫敦南沃克肯特街一個貧窮家庭,所受教育一般;1796年他在父親的房子里開辦小學,每周僅收取4便士學費,后來招收30個左右免費生;1798年學校搬遷到巴勒路。由于學生越來越多,蘭氏又無錢聘請助教,逐漸發(fā)明導生制教學法,即蘭氏教年長或聰明伶俐的導生,然后導生教其他學生的辦法。導生制教學經(jīng)濟、便捷,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大規(guī)模地對社會下層兒童進行基本的初等教育,受到普遍歡迎。導生制教學法被推廣到俄國、法國、葡萄牙、美國等國家,1818年蘭開斯特初到紐約時受到民眾皇室般接待。[1]蘭氏常常在不同場合,通過講座、出書等方式擴大影響,又得到貝德福德公爵和草帽商威廉·克斯頓等人支持,導生制很快家喻戶曉。1805年,國王喬治三世召見蘭氏并當場捐款予以支持,允許使用“皇家”稱號,巴勒皇家小學一時成為歐洲旅游勝地。
蘭氏還在全國各地建立或引導建立了很多以蘭氏命名的導生制學校。在1807—1810年間他旅行7000英里,做了140場講座,新建100所能容納2500個孩子的學校。[2]例如,蘭氏在諾??丝さ牧侄鳛楫?shù)丶澥孔隽艘粓鲋v座,講座結(jié)束后募捐籌建一所小學,當場募捐超過100鎊,隨后成立的學校管理委員會選出校長并派其去巴勒師范學校去培訓。[3]蘭氏興辦的巴勒師范學校,已成為師資培訓的一座燈塔。
二、興辦巴勒師范學校,開啟初等教育師資培訓
當時英國發(fā)展初等教育面臨兩大瓶頸——資金不足和教師匱乏,蘭氏著手師資培訓工作。1805年蘭氏募捐400鎊,對巴勒小學的部分導生進行培訓,為他們提供免費食宿和教育,將其培訓成教師?!霸谖业慕虒Ш捅O(jiān)督下,通過已改進的教學方法,傳授實踐知識,把小伙子和年輕人培訓成教師?!贝送?,10鎊以上的捐款者可推薦一個培訓名額。[4]蘭卡斯特挑選培訓學員的方式,不僅增加了巴勒師范學校的捐款,還進一步提高了學校的聲望。巴勒師范學校的學員培訓時間大約6個月,除培訓導生制教學技能外,還傳授管理學校技巧(當時一所小學大都只有一位教師),如收取學費、約束紀律以及與家長溝通等,截止到1811年已有50名學員畢業(yè)。蘭氏將導生培養(yǎng)成教師的做法,后來被樞密院教育委員會第一任秘書凱·沙圖華茲爵士借鑒并發(fā)揚光大[5],用于提高師范學院的生源質(zhì)量。
英國系統(tǒng)的師資培訓開始于19世紀,蘭氏1805年興辦的巴勒師范學校是開創(chuàng)者。首先,學校師資培訓長期堅持下去。其次,1842年,學校成功更名為巴勒師范學院,完成了從師資的簡單培訓到正規(guī)培養(yǎng)的華麗轉(zhuǎn)身。最后,自巴勒師范學校培訓師資后,一大批師資培訓機構(gòu)紛紛建立,形成英國師資培訓的規(guī)模效應。1812年,國教的鮑德溫師范學校建立;1842年,國教的巴特西師范學院建立;1851年,衛(wèi)斯理宗的威斯敏斯特師范學院建立;1850年,天主教的漢默斯密斯師范學院成立;1852年,公理會的霍默頓師范學院建立。樞密院教育委員會評價巴勒師范學校是“英格蘭建立的第一所師范學校”[6],英國現(xiàn)代教育家亨利·鄧特認為它是“聯(lián)合王國第一所師資培訓學院”[7]。巴勒師范學校發(fā)展到師范學院,一直離不開當時志愿社團——英海會的支持。
三、創(chuàng)建“皇家蘭開斯特協(xié)會”,引領(lǐng)教育志愿社團
蘭氏盲目擴大教育事業(yè)規(guī)模,導致欠債入獄。在約瑟夫·??怂沟热说膸椭拢m氏出獄,但是還有接近4000鎊的債務。1808年1月22日,貴格派教徒蘭氏、浸禮派教徒約瑟夫·??怂购湍S亞派教徒威廉·克斯頓成立社團。“為使不列顛帝國受益,在場的人決定成立一個協(xié)會,提供教育”,“為保證執(zhí)行上述宏大計劃,三人為社團的管理者,計劃、準備和指導將來的所有事務”。此后,享有國際威望的社會活動家、化學界巨頭威廉·艾倫和議員塞繆爾·惠特布雷德等人先后加入社團。[2]社團通過捐款、捐贈和遺贈等形式籌集善款,主要用來宣傳初等教育,創(chuàng)辦示范性學校,資助并指導其他學校,推動初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盡管加入社團的成員越來越多,但是組織名稱一直沒有確定下來,一般稱“皇家蘭開斯特協(xié)會”,1814年協(xié)會更名為“英國與海外學校協(xié)會”(簡稱英海會)。
蘭氏引領(lǐng)教育社團。部分出于競爭的需要,國教徒于1811年成立了以坎特伯雷大主教為首的國教志愿社團——“國民教育協(xié)會”(簡稱國民會)。國民會和英海會是英國19世紀中前期最重要的教育志愿社團,1833—1838年政府資助全國初等教育的撥款,就是通過上述兩大社團分發(fā)的。在它們的引領(lǐng)下,國教徒的其他師范學院紛紛成立;不從非國教徒也不甘人后,先后成立各自教派的教育志愿社團,1837年衛(wèi)斯理教育委員會成立,1843年公理會教育委員會成立,1843年羅馬天主教窮人學校委員會成立,1849年浸禮會志愿學校聯(lián)合會成立。在19世紀初到1870年間,英國政府對初等教育奉行從自由放任到有限介入的政策,這一時期志愿社團主導了英國初等教育,對于英海會和國民會的貢獻,埃里克·伊文思認為“兩大社團奠定了英格蘭教育的基礎(chǔ)”。[8]此外,這些志愿社團的自治、自律、開放、民主特性還促進了英國社會民主化、政治寬容化[9],利于多元漸進的英國歷史傳統(tǒng)的形成。
四、結(jié)語
作為英國國民教育先驅(qū),蘭氏的初等教育實踐具有鮮明的當代價值。首先,教育家要思想敏銳。盡管蘭氏出身社會下層,所受教育一般,但是他敏銳地認識到,教育可以改變命運,創(chuàng)立導生制教學法,使巴勒小學獲得“皇家”稱號,具有引領(lǐng)當時初等教育的作用。其次,教育家要敢為人先。蘭氏創(chuàng)辦巴勒師范學校和“皇家蘭開斯特協(xié)會”,在師資培訓和創(chuàng)建志愿社團方面披荊斬棘,為國民教育先鋒。最后,教育家要胸懷仁愛。蘭氏一直處于缺錢的狀態(tài)。1796年,父親免費為他提供房屋做教室;1798年學校搬遷到巴勒路后,由于免費教育學生并為部分學生提供膳食等,他很快陷入債務;1807年他為教育事業(yè)欠債入獄;1818年去美國前他身無分文,靠朋友的捐款才得以成行。蘭氏在文化水平不高、長期缺乏資金的情況下,仍能取得上述成就是難能可貴的,他是衣衫襤褸的教育慈善家,心中有大愛。
參考文獻:
[1]KOMLINE D. The Common School Awaken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2]Binns H B. A Century of Education: Being the Centenary History of the British & Foreign School Society[M]. London: J. M. Dent & CO., 1908.
[3]JOSEPH L. The British System of Education[M]. Washington:Georgetown: Joseph Milligan and William Cooper,1812.
[4]JOSEPH L. Improvement in Education[M]. London: Printed by Darton and Harvey, Gracechurch-Street, 1805.
[5]朱鏡人,湯雪花.英國“教生制”及“教生中心”興衰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
[6]Minutes of the Committee of Council on Education, with Appendices[M].London:HMSO,1847.
[7]HENRY D. The Training of the Teachers in England and Wales[M].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1977.
[8]EVANS R J. The Victorian Age[M].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62.
[9]袁戈胭.19世紀英國中產(chǎn)階級自愿社團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