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毛思凝 韓東全 劉睿琪
[摘 ? ? ? ? ? 要] ?提升基層團組織活力是共青團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團支部作為高校基層團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大青年團員中起著思想引領、凝聚、服務青年團員的作用,不斷激發(fā)團支部活力對高?;鶎訄F組織活力的提升至關重要。以吉林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為例,調查基層團組織活力的現(xiàn)狀,剖析其成因,并深入挖掘以志愿服務為載體提升高?;鶎訄F組織活力的路徑,達到高?;鶎訄F組織活力提升的目的。
[關 ? ?鍵 ? 詞] ?團組織活力;志愿服務;“第二課堂成績單”
[中圖分類號] ?D297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09-0106-02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高校共青團組織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學生政治理論學習的重要陣地,在培養(yǎng)大學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方面,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勢下,要想充分發(fā)揮高校共青團的作用,必須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提升基層團組織的活力,本文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研究團組織活力提升路徑,旨在讓青年團員在志愿精神的踐行中,培養(yǎng)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揮團組織對青年團員思想引領、凝聚和服務的作用。
一、高?;鶎訄F組織活力現(xiàn)狀調查
筆者以吉林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的青年團員為對象,從團員參與團支部活動的積極性、團干部在團組織建設中發(fā)揮的作用、團支部開展團日活動的頻率和類型、以志愿服務為載體開展團日活動的評價及其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共發(fā)出980份問卷,回收980份,回收率100%(問卷星線上問卷)。
從表1可以看出,參與團支部活動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大部分團干部能發(fā)揮他們在團組織建設中的作用,但仍有少部分團干部存在沒有充分發(fā)揮其職能,甚至不作為的現(xiàn)象;大部分團支部能夠積極地開展一些活動,相對較少的團支部僅僅是按照學院團委的要求去完成最基本的任務而已;主要的團支部活動都是以理論學習類為主的,志愿服務類僅占比一半,還未全面覆蓋;以志愿服務為載體開展團日活動既能激發(fā)廣大團員的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廣大團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提升團組織活力。
二、高校基層團組織活力存在的問題剖析
結合上述調查結果與現(xiàn)有文獻研究成果,高校基層團組織中現(xiàn)存的問題及剖析如下。
(一)團員組織意識淡薄,責任意識缺乏
目前,高校團支部以“98后”青年團員為主體,團員在學生中的占比很高,這使團員根本沒有充分意識到共青團員這一政治面貌背后的深意,其積極性和先進性沒有充分體現(xiàn)。另外,高中階段團支部活動開展得較少,會導致團員對團組織的認識不夠,團支部凝聚力有待提升。然而,進入大學之后,團支部組織構建完整,團支部“三會兩制一課”和團日活動開展得較多、較為系統(tǒng),團員一時之間難以適應,從而導致團員組織意識淡薄,缺乏責任意識。
(二)基層團支部組織構建不完善,學生團干部角色定位模糊
基層團支部組織構建完整,但職責有待進一步明確,主要體現(xiàn)為雖有完整的組織結構,但沒有明確的職責制度。在工作中,常常是團支書大包大攬地完成團建工作,而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則較少參與其中,所以,團干部角色定位較為模糊,并不能完全各司其職。因此,難以實現(xiàn)學生團干部的均衡培養(yǎng)和鍛煉,難以充分發(fā)揮團干部在團組織建設中的作用。
(三)基層團支部制度建設不健全,團員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目前,高校團支部中僅有組織機構構架,但是相關評比和考核等支部制度不健全,如:開展“三會兩制一課”時,團員參與的熱度不夠,僅流于形式,如果有相關的制度約束和考核辦法,團支部在開展工作時就會有“標尺”,易于調動團員的積極性。
(四)主題團日活動缺乏創(chuàng)新,活動內涵需深入挖掘
團日活動“形式主義”較為明顯,僅是理論知識的學習,形式單一,學習效果不佳,大部分參與學習的團員也僅僅停留在“應付”學習的狀態(tài),難以真正發(fā)揮團日活動在政治思想和特色方面對青年團員的引領作用。另外,團日活動缺少足夠的文化內涵,吸引力較弱,創(chuàng)新思維不足,導致青年團員會有一些“抱怨”或者不積極的心態(tài)。
三、以志愿服務為載體提升高?;鶎訄F組織活力的路徑
(一)加強基層團組織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激發(fā)青年團員的積極性
加強基層團組織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是充分發(fā)揮學生團干部作用和激發(fā)青年團員積極性的重要保障。一是要選好、用好團干部。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選聘團干部,選人標準要全面,以品學兼優(yōu)為目標;開展“團干部工作能力提升工程”,對團干部進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yè)務能力等培訓;秉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理念用好團干部。二是要形成制度化管理。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組織建設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制度”為風向標,激發(fā)青年團員參與團日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引領廣大青年團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創(chuàng)新團日活動內容,提升高?;鶎訄F組織的活力
開啟“三位一體”志愿服務模式,培育青年團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高?;鶎訄F組織的活力。一是開啟助老模式小分隊。以團支部為單位,利用第二課堂時間深入社區(qū)、敬老院開展助老志愿服務,如:陪老人聊聊天、教授老人上網技能、送文藝活動進社區(qū)等,通過青年團員實際行動幫助老人解決孤獨等問題,從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提升。二是建立助教模式小分隊。以高校學院基層團委為單位,招募學習優(yōu)秀的青年團員作為志愿者,深入社區(qū)經濟困難的學生家庭、小學校等開展學業(yè)輔導、小學第二課堂開拓等,幫助小學生開闊視野,為他們成長成才貢獻力量,進而在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同時,奉獻社會。三是建立環(huán)境保護小分隊。以團支部為單位,在校園內和校園周邊社區(qū),開展環(huán)保宣傳、撿拾垃圾大行動,以實際行動為環(huán)境保護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三)以“第二課堂成績單”促進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團日活動的常態(tài)化
“第二課堂成績單”能夠將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中的經歷和所獲榮譽融合到第一課堂教學評價中,促進學生更加重視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升,使學生更樂于通過第二課堂汲取知識,提升能力,進而實現(xiàn)我國的素質教育。將“第二課堂成績單”、志愿服務、團日活動有機融于一體,以“第二課堂成績單”為激勵,以志愿服務為社會實踐途徑,實現(xiàn)團日活動從理論學習到社會實踐、從校園內學習到社會體驗,吸引廣大青年團員積極投身于志愿服務中,實現(xiàn)服務社會、貢獻力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提升團組織的活力,促進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團日活動的常態(tài)化。最終,實現(xiàn)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用實際行動踐行和弘揚志愿服務精神,不斷提升團組織的活力。
(四)建立“表彰先進”鼓勵機制,促進高校基層團組織的活力持續(xù)提升
建立“表彰先進”的鼓勵機制,以新媒體為手段建立“智慧化”團組織考評體系,實施“三會兩制一課”和團日活動的實時考核,并將其效果進行量化。此外,設置團內的更多獎項,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團員、團干部和團支部進行年終表彰與典型選樹,同時,對典型的工作事跡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校園廣播等途徑進行宣傳,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不斷促進高?;鶎訄F組織活力的持續(xù)提升,進而實現(xiàn)共青團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lián)系服務青年的職責。
四、結語
高?;鶎訄F組織活力提升工程,要始終把團支部建設工作放在首位,從團日活動的活動載體創(chuàng)新、內容創(chuàng)新、形式創(chuàng)新等方面,吸引青年團員,凝聚青年團員;從團組織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方面完善,打造一個具有影響力和戰(zhàn)斗力的基層團組織,從而感染青年團員,引領青年團員;從鼓勵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促進高?;鶎訄F組織的活力持續(xù)提升。
參考文獻:
[1]楊磊.高?;鶎訄F組織活力提升建設路徑研究[J].決策探索(下),2019(10):38-40.
[2]王彩芳,唐龍,劉昕雨.班團一體化下高校基層團組織活力提升的探索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4):97-99.
[3]張瀟瀟.新媒體背景下高?;鶎訄F組織活力提升路徑研究與實踐: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J].祖國,2019(19):110-111.
[4]王柯,張瑞雪,陸皆安,等.供給側改革視域下提升團組織活力的調查研究:以團日活動為切入點[J].青年與社會,2020(16):54-55.
編輯 馬燕萍
①基金項目:2020年度吉林省青少年發(fā)展研究計劃立項課題“以志愿服務為載體提升高校基層團組織活力實證研究——以吉林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為例”(課題編號:2020jqy-w5)。
作者簡介:李丹,女,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