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張?zhí)忑R 唐眾 王超 閆斌
[摘 ? ? ? ? ? 要] ?伴隨著對外開放國家政策的深入推進,國內(nèi)外高等院校教育合作日益頻繁,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環(huán)境下,愈來愈多的留學生選擇到中國學習深造。國家文化背景的獨特性使得來華留學生在文化習慣方面同國內(nèi)學生存在較大差異,針對留學生在跨文化適應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分析了引導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必要性,以尋求留學生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并在理解尊重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宣傳中國優(yōu)秀文化。
[關 ? ?鍵 ? 詞] ?留學生;跨文化過程;引導管理;宣傳文化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09-0038-02
一、引言
“一帶一路”倡議的施行和“海上新絲綢之路”的興起,使中國高等教育對外開放政策呈現(xiàn)深層次和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現(xiàn)階段中國已稱得上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留學生人數(shù)比例是高校國際化發(fā)展程度的標準,也是評定高校綜合實力極為重要的指標之一,但隨著教育全球化發(fā)展進程的逐步推進,中國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開始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與挑戰(zhàn)。
作為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薄心洗髮W吸引了許多國家的學生前來交流學習,在長期的教育管理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留學生原本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人文習俗、教育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等與國內(nèi)學生存在較大差異,在跨文化過程中部分適應能力較弱的學生會出現(xiàn)心理上、學業(yè)上的一系列問題,因此有必要從文化適應角度對留學生進行引導和管理,完善跨文化教育管理模式,同時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生活中展現(xiàn)的中國文化,提高國外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二、對留學生跨文化過程進行引導管理的必要性
(一)留學生教育是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得到了沿線各個國家的積極響應,這凸顯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同時也是國內(nèi)高等教育邁向深層次與國際化的標志[1]。在這一背景下,跨文化引導與管理作為留學教育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與教學質(zhì)量、國際認可度高度相關。各國年輕學者慕名來到中國深造,其文化學習是他們對中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引導他們更快更好地適應在中國的生活,不僅可以促進文化交流合作,還可以增加留學生對中國的親切感,增進中國與各國之間的友誼。
(二)中外文化差異性使跨文化適應過程難度增大
中南大學的留學生來自亞非歐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他們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來到陌生的東方首先面臨的就是語言障礙。漢語言歷史悠久,經(jīng)過幾千年的演變形成了復雜的文化內(nèi)核與表達方式,國內(nèi)學生尚不能完全精通,更不用說初來乍到的來華學生,聽不懂、不會說成了普遍現(xiàn)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日常交際,對學業(yè)逐漸失去興趣和信心,甚至可能產(chǎn)生心理問題。飲食習慣和社會習俗也會給留學生的文化適應帶來不小的波動,部分留學生擁有復雜的文化信仰,這些習俗差別勢必會加深留學生適應中國文化生活的難度。
(三)引導管理過程也是高校完善教育管理模式的過程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采用的依舊是傳統(tǒng)教育管理模式,缺乏留學生教育管理人員[2]。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對留學生進行跨文化引導與管理,可以為各高校培養(yǎng)專業(yè)的留學生教育管理人才,使高校真正認識到文化差異給留學生帶來的諸多問題,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體系,在摸索中積累經(jīng)驗不斷前進,促進我國留學教育管理體制的創(chuàng)新,適應新時代發(fā)展。
三、留學生跨文化適應過程的引導與管理方法
(一)正視文化差異,實現(xiàn)科學管理
正視差異就是把理解、尊重作為主要原則,具體實施到留學生跨文化管理方面,就是以留學生群體為工作中的著重點,理解尊重其文化差異,這不僅要從教育管理人員的視角考慮,也要從被教育管理人員的視角考慮,依據(jù)各種地域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制定靈活多變的管理方式。留學生要融入另一個陌生的文化就預示著自身的行為習慣、人際交往、思維方式等都需改變,是一個“接觸—沖突—適應”動態(tài)的過程,也就是跨文化適應階段[3]?;诟鞣N社會背景的跨文化管理工作意味著需要面對擁有不同文化習慣的留學生,在跨文化適應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時,管理者應從跨文化的視角去了解產(chǎn)生沖突的每個個體并找到源頭,采取某些相應的文化整合政策,進而合理有效地解決這些由于文化差異造成的矛盾和沖突,維持正常的留學生教育培養(yǎng)秩序。
(二)分析各國文化情況,實行專人負責制度
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風俗等差別較大,對于高校而言,要深入分析留學生的文化背景,譬如各個民族擁有不同的文化、宗教信仰、行為習慣等,管理人員要對留學生的文化適應狀況有清晰的了解,要理清其每個人的基本信息。另外,要在留學生教學管理團隊中設置專門負責管理留學生思想工作的崗位,及時掌握留學生的日常動態(tài),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這些老師需具備教育管理知識,熟知文化相關問題的正確處理方法并具備外事理念,并且由于崗位的獨特性,老師長期接觸和負責留學生的跨文化引導工作,過程中會自主或被動地掌握許多跨文化引導與管理的相關理論,可為其發(fā)展為現(xiàn)代化的教育管理人才奠定較好的基礎。
(三)成立學生社團,強化感情引導
學生社團是由學生創(chuàng)立的高校團體組織,它直接服務于學生,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在文化適應過程中,來華留學生希望更多的中國學生能尊重他們,尤其是理解他們在語言、生活習慣、行為方面的不同,此時學生社團可變成中外學生交流溝通的服務平臺。社團舉辦的活動可增加中國學生與留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有助于中國學生正確認識文化差異,理解留學生生活中的言行舉止,能做到對文化差異持平等認同的態(tài)度。對留學生來說,通過學生社團可以與中國學生建立友誼,良好的人際關系除了能使他們在留學期間保持輕松的心態(tài)外,還能給他們帶來信任感和歸屬感,減少因文化距離產(chǎn)生的隔閡。
(四)加強思想引導,重視人文關懷
在跨文化引導過程中,要重視思想方面的引導,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許多留學新生不敢主動和老師、同學溝通,容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的心理,這個時候身邊的人就需要主動熱情地和他們多溝通交流,適當?shù)亟o予鼓勵與贊揚,以平等認同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完成思想上的過渡,使引導過程不再是冰冷的條例制度,而是充滿了關懷與溫暖。學生黨員等也需要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對部分因心理問題而不能融入高校生活的留學生給予重視,調(diào)查了解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產(chǎn)生的真正根源并解決困難,既可以提高留學生主動適應中國文化的積極性,也可以縮短國內(nèi)學生與留學生的心理距離,建立友好的人際關系。
四、跨文化引導過程中的中國文化宣傳
通常情況下,留學生來華之前對中國文化還沒有清晰的認識,這也是導致文化適應困難的重要原因,擁有不同文化的群體如果不能彼此了解,明晰文化差異性,可能會出現(xiàn)不必要的文化沖突[4],因此我們在幫助他們適應學習生活的同時,也要向他們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增加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認知程度,提升對中國高等教育的認同感。
(一)增加漢語學習課程,提升文化掌握程度
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在各個國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要想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情況,必須先學習這個國家通用性的語言。為了能讓留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中國文化,學??梢蚤_設相關課程為其介紹中國語言,幫助來華學生在漢字語言文化方面有更深的了解。老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授課形式,在課程講述中融入中國文化知識,有利于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掌握了專業(yè)技能,又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當然還可以借助專題講座等方式介紹中國的文化習俗,比如酒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以及社會的價值觀、道德觀等,并編撰詳細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手冊,營造文化學習氛圍。
(二)舉辦特色文化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校園生活是留學生對高校的直觀印象,也是成長過程中最值得回憶的部分。學校內(nèi)部要經(jīng)常舉辦一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活動,鼓勵留學生參加,打開心扉,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與風采,活動可以涵蓋書法繪畫展覽、手工藝品制作等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也可以在傳統(tǒng)佳節(jié)期間圍繞典故開展文化知識競賽、京劇演出等,通過競賽內(nèi)容傳授佳節(jié)故事,讓留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與韻味。此外還可開展特色美食品鑒展覽會,通過品鑒各色各樣的美食讓更多的來華留學生擁有介紹自己國家文化的機會,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美食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多樣性與包容性,幫助他們更快適應校園文化,產(chǎn)生歸屬感和眷戀感。
(三)打造文化信息平臺,加大網(wǎng)絡宣傳力度
來華留學生初到陌生的校園環(huán)境,身邊的朋友都是來自不同的國家或者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qū),基本還沒有交過中國朋友,因此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很大程度依靠網(wǎng)絡媒介。但由于語言溝通較為煩瑣,在網(wǎng)絡上主動瀏覽有關中國文化信息的次數(shù)也是屈指可數(shù)。創(chuàng)建多種語言的文字環(huán)境有益于他們了解中國文化,為此學校應該加強網(wǎng)絡建設,打造文化信息平臺,利用學校網(wǎng)站、學校官微等校媒體傳播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加大中國文化的傳播力度,網(wǎng)絡文宣既可以詳細描述中國文化的典故和來源,也可讓留學生主動關注中國特色傳統(tǒng),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而熱愛中國文化,愿意在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向親朋好友宣揚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
五、結語
來華留學生的教育管理一直都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國家總體外交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需要以積極的姿態(tài)明晰留學生跨文化過程的實際情況,理解尊重文化差異并引導他們逐步適應在中國的學習生活。同時,跨文化管理與引導過程也是宣傳中國形象、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留學生作為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中起橋梁作用,幫助他們理解中國文化,既可以減少各國文化與本土文化的沖突,也能讓他們感受到中國文化中蘊含的開放、包容等思想,增加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
總之,隨著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逐步完善與創(chuàng)新,我國對留學生的吸引力將不斷提高。對需要學習深造的學生而言,到中國留學將成為一個優(yōu)勢選項,這也直接提高了我國高等國際化教育的質(zhì)量和水平,進而提升了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在國際社會上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李曉哲.留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20(43):27-28.
[2]李志剛.跨文化適應理論對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的啟示[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10):79-80.
[3]安然.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模式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09(18):61-62.
[4]趙林.趙林談文明沖突與文化演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11
編輯 司 楠
①基金項目:湖南省研究生優(yōu)秀教學團隊(鐵道工程教學團隊);中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資助項目(2020jy062-4);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020-JG037)。
作者簡介:陳偉(1985—),男,湖南益陽人,副教授,就職于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通訊作者:唐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