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霞(寧夏師范學院)
隨著科學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受到大數據環(huán)境影響,工作內容與工作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發(fā)生改變,那么高校內部工作人員如何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更好地應對內部審計工作,從而提高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需要相關人員結合高校具體發(fā)展情況,采取適宜的策略,有效解決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新審計方式,促進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長遠發(fā)展,從而發(fā)揮內部審計工作對高校發(fā)展的作用。
傳統內部審計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方式,通過報送的審計資料獲取相應的審計數據。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通過信息技術將審計數據整理好,審計單位按照相關業(yè)務流程,在校園網絡數據平臺中,獲取審計數據,這樣獲取的審計數據具有針對性,并且減少人工報送環(huán)節(ji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提高工作效率。
傳統審計方式采用人工模式,工作效率低,審計人員需要人工收集相關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并將其按照標準進行詳細分類;在這一系列工作環(huán)節(jié)中,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資源,額外增加審計工作成本。而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審計人員可以發(fā)揮資源共享優(yōu)勢,采取相關信息技術,從這些海量資源中獲取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1]
在傳統工作模式下,審計人員只需要整理出相關審計數據信息,然后報送審計單位即可,對審計工作人員要求相對較低。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審計工作人員需要轉變傳統工作模式,及時學習先進的審計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能力,熟練掌握相關信息技術,熟練使用計算機相關軟件等,熟悉新的工作流程,能夠準確找到審計對象中存在的違法違規(guī)現象,滿足現代高校發(fā)展需求。所以要求審計工作人員根據自己以往工作經驗,結合現代審計工作模式,不斷提高業(yè)務處理能力,才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保質保量完成工作。
在大數據環(huán)境影響下,也給高校審計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zhàn),如果高校審計工作人員不能及時正確認識新的審計工作模式,那么在審計過程中會暴露出一定的問題。數據安全問題必然會產生的,在獲取審計數據時,會摻雜虛假數據,會增加數據處理工作難度,增加風險,影響大數據發(fā)揮使用價值。與此同時,在科技信息快速發(fā)展時代,一些相關數據還有可能面臨遺失、篡改等現象,所以在實際審計工作中,難以保障審計數據的真實可靠性,從而影響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工作質量。
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審計數據標準化,有利于滿足審計工作實踐要求。但在建立共同數據標準時,應以信息安全為主,信息共享也要有一個標準界限。所以審計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要想獲得全面審計數據具有一定難度,在建立數據標準時,會缺少部分信息,導致數據標準不規(guī)范,無法對數據進行科學標準化處理。[2]
在大數據環(huán)境影響下,審計工作不僅僅是財務部門工作,要突破部門限制,應和其他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從而實現良好溝通,發(fā)揮數據共享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高校內部也建立信息系統,卻沒有構建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從而影響高校內部有效溝通。而高校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時,需要收集大量內部信息資源,但由于數據共享問題,導致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無法獲得完整有效的審計數據,從而影響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
要想做好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就需要有大量數據做支撐。所以在高校在進行內部審計工作時,要充分發(fā)揮大數據優(yōu)勢,結合自身發(fā)展情況,建立高校內部大數據管理平臺,統一認證校園網用戶身份,并采用集成系統,將教務、財務以及校園醫(yī)療等多個系統進行整合,促使各個部門進行緊密聯系。[3]與此同時,高校還應合理利用大數據平臺,從而收集完成的高校內部信息,建立完善的內部共享機制,有利于高校內部資源真正得到有效共享,發(fā)揮出信息資源的最大價值。另外,相關工作人員在登錄平臺系統時,應設置驗證方式,從而保障數據安全性,避免不法分子鉆空子。最后,在登錄系統查詢時,應按照信息保密級別設置不同的安全防護,采取多用保護措施保證信息安全。
在大數據環(huán)境影響下,獲取審計數據信息時需要突破部門局限,應利用高校構建的信息化平臺,全面收集高校內部信息,并借助相關信息處理技術,整理分析這些信息;針對數據存在相應風險的,或者數據存在片面性的,都要梳理出來,強化高校日常管理,將其作為審計重點對象,立足于高校實際發(fā)展情況,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高校內部管理水平,保障內部審計工作質量。
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需要有科學的組織管理方式,這就要求高校要做好頂層設計工作,改變傳統審計方式,更新審計理念,促進高校內部審計活動順利開展。因此,高校應利用計算機軟件開發(fā)校園平臺,并建立豐富的資源庫。與此同時,還要對審計對象進行綜合處理與詳細分析,所以審計人員在處理分析過程中應結合高校審計目標,并對分析結果進行科學合理設計。另外,在制訂審計方案或者研發(fā)審計系統時,要建立規(guī)范的審計模型,先對其進行研究與分析,進行必要的操作與審查,這樣有利于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各項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銜接,順利完成審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4]
在大數據環(huán)境影響下,綜合素質較低的審計工作人員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審計工作模式,因此,無法高效完成相關審計工作,降低了審計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所以審計工作人員提高業(yè)務工作能力必不可少,只有提高審計工作能力,才能應對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首先,高校應構建完善的大數據審計人才培養(yǎng)體系,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促使審計人員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滿足審計工作需要。其次,應加強審計工作人員的實訓,有利于審計人員將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促使審計工作人員在扎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審計技能,掌握先進的審計方法,提高審計工作效率。最后,還應注重培養(yǎng)審計工作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促使審計工作人員堅守崗位,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做好本職工作。
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傳統審計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高校發(fā)展需要,所以加強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充分挖掘信息資源,全面掌握高校內部信息,做好風險防控工作。因此,高校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好審計工作事前以及事中控制,對審計過程進行綜合考量,詳細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并做好防控措施。因此,相關審計人員就要深入并全面進行審計工作。事前做好審計準備工作,事中應做好實時調整準備,并結合年度計劃進行內部審計;實時監(jiān)測數據,保證高校內部審計數據的時效性,并準確控制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方向。審計工作不應該只是一年一次的工作,而應該是實時的、持續(xù)性的工作,以便實時監(jiān)控審計對象,提高審計工作成效,做好審計工作事前與事中控制,從而提高審計工作效果。[5]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不斷發(fā)展,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模式也發(fā)生巨大改變,傳統審計工作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高校發(fā)展需要,因此,要求高校內部審計人員應個性審計理念,改變傳統審計方式,促使審計工作人員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高效完成審計工作。首先應建立高校內部大數據管理平臺,抽樣審計轉變?yōu)槿鎸徲?,做好大數據審計模式的頂層設計工作,構建完善的大數據審計人才培養(yǎng)體系,提高審計人員業(yè)務能力,注重審計工作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有利于工作人員全面做好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促進高校長遠發(fā)展。其次,在大數據影響下,高校應進行內部審計工作要注重數據安全問題,數據處理標準化問題以及數據共享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從而提高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