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麗新 宋純艷 王蕾
摘要:隨著整個社會經濟建設的持續(xù)發(fā)展,人類在享受到越來越高的物質生活水準的同時,食品安全與健康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各類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則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直接影響。本文以大豆油為實驗樣本,對其中脂肪酸含量檢測的方法進行驗證分析。
關鍵詞:大豆油;脂肪酸;含量檢測;方法驗證
人每日都會攝入一定量的食用油,而食用油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酸,用以為人體活動提供能量與熱量,然而脂肪酸的攝入并非越多對身體越有益。由于脂肪酸本身關系到人體內脂肪的合成,而人體脂肪含量越高,越容易導致肥胖,并使人患上脂肪肝、糖尿病等。大豆油富含油酸、亞油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占油脂總量的90%以上,是亞油酸含量較高的油料作物。
以大豆油為首的各類食用油生產商在生產食用油的過程中,需要對其中脂肪酸的含量進行精密測量控制,但由于脂肪酸本身是以分子態(tài)存在的,因而始終處于無規(guī)律運動的狀態(tài)下,這就使得大豆油脂肪酸含量檢測往往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
本次大豆油脂肪酸含量檢測所采用的樣品為精煉一級大豆油,在檢驗依據(jù)的應用上采用GB5009.168-2016標準,實驗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20℃-25℃,主要儀器設備包括氣相色譜及電子天平兩種。其中,氣相色譜的型號為Trace1300,電子天平所選型號為TE214S,其精度控制在±0.1mg,儀器均能夠滿足大豆油脂肪酸含量檢測的分析及不確定度要求。
檢測的標準物質包括質量25mg的脂肪酸甲酯混合標準品、質量1g的十六烷酸甲酯(批號為CDDE-N-16-M- 1GM)以及質量為100mg的十一碳酸甘油三酯(批號CDAA-256304-100mg)。
3.1大豆油脂肪酸甲酯系統(tǒng)適用性檢測與空白檢測
在對大豆油脂肪酸甲酯系統(tǒng)適用性進行檢測時,采用了濃度為0.6575mg/ mL的脂肪酸甲酯(棕櫚酸甲酯濃度1.315mg/mL)作為對照品溶液,并嚴格按照上述色相色譜條件進行檢測。
本次驗證實驗為精煉一級大豆油,符合標準中對食品的分類。一級大豆油游離脂肪酸﹤2%,前處理選擇酯交換法符合標準要求,檢測項目為一級大豆油中的20種脂肪酸占總脂肪酸的百分比。本次驗證實驗為系統(tǒng)適用性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豆蔻酸、棕櫚油酸(棕櫚一烯酸)、十七烷酸、十七烷一烯酸、亞麻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芥酸、木焦油酸、二十四碳一烯酸對應的甲酯化合物分離度、塔板數(shù)符合標準(塔板數(shù)2000/m,分離度不小于1.25)要求。
經檢測試劑空白檢測發(fā)現(xiàn),上述脂肪酸空白,檢測結果均為未檢出,小于定量限。
3.2定量限與回收率
定量限檢測中選擇棕櫚酸作為驗證項目,在驗證方法上采用了內標法,并將十一碳酸甘油三酯作為內標,內標添加量為5mg/ml添加45uL,添加100ug/ml棕櫚酸甲酯15uL使其棕櫚酸理論含量為0.00237g/100g。根據(jù)標準譜圖,得棕櫚酸甲酯的響應因子Fi為0.992,由此可知當棕櫚酸標準添加量為0.00237g/100g時,回收率101%及RSD8.8%均符合要求。
3.3準確度
在選擇同一樣品進樣6次之后的檢測結果中發(fā)現(xiàn)豆蔻酸(RSD4.0)、棕櫚酸(RSD1.4)、棕櫚油酸(RSD5.1)、十七烷酸(R S D 3 . 9)、硬脂酸(RSD0.4)、油酸(RSD1.8)、亞油酸(RSD0.5)、花生酸(RSD0.7)、亞麻酸(RSD0.8)。從結果上看,各脂肪酸RSD均小于5%,符合檢驗要求。
結合上述檢測內容來看,此檢驗方法下,各目標化合物、各濃度點的各項數(shù)值及統(tǒng)計數(shù)值均符合標準及作業(yè)指導書相關要求,因而可以用在大豆油脂肪酸含量檢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