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
向晚幽林獨自尋,枝頭落日隱馀金。
漸看飛鳥歸巢盡,誰與安排去住心。
1978 年
莊惠濠梁俞氏琴,人間難得是知音。
潺湲一脈靈谿水,要共詞心證古今。
1988 年
余年老去始能狂,一世飄零敢自傷。
已是故家平毀后,卻來萬里覓原鄉(xiāng)。
2005 年
剩將書卷解沉哀,弱德持身往不回。
一握臨歧恩怨泯,海天明月凈塵埃。
2008 年
依舊寒云凍不開,樓居仍是鎖塵霾。
相思一夜歸何處,夢到蓮花碧水涯。
2013 年
少年慣做空花夢,篆字香薰。心字香溫,作對輕煙寫夢痕。
而今夢也無從做,世界微塵。事業(yè)浮云,飛盡楊花又一春。
1945 年
倚竹誰憐衫袖薄,斗草尋春,芳事都閑卻。莫問新來哀與樂,眼前何事容斟酌。
雨重風多花易落,有限年華,無據(jù)年時約。待屏相思歸少作,背人劃地思量著。
1952 年
寒人新霜夜夜華,艷添秋樹作春花。眼前節(jié)物如相識,夢里鄉(xiāng)關路正賒。
從去國,倍思家,歸耕何地植桑麻。廿年我已飄零慣,如此生涯未有涯。
1967 年哈佛作
惆悵當年風雨,花時橫被摧殘。平生幽怨幾多般。從來天壤恨,不肯對人言。
葉落漫隨流水,新詞寫付誰看。惟余鄉(xiāng)夢未全刪。故園千里外,休戚總相關。
1978 年
愛向高樓凝望眼,海闊天遙,一片滄波遠。仿佛神山如可見,孤帆便擬,尋遍。
明月多情來枕畔,九畹滋蘭,難忘芳菲愿。消息故園春意晚,花期日日心頭算。
1983 年
死有泰山重,亦有羽毛輕。開緘對子圖畫,百感一時并。幾筆線條勾勒,繪出英魂毅魄,悲憤透雙睛。楚鬼國殤厲,氣壯動蒼冥。
挾秦弓,帶長劍,意縱橫。槍林彈雨經(jīng)遍,血染戰(zhàn)袍腥。自古無人曾免,偏是江淹留賦,寫恨暗吞聲。何日再相見,重與話平生。
1979 年
玉宇瓊樓云外影,也識高寒,偏愛高寒境。滄海月明霜露冷,姮娥自古原孤另。
誰遣焦桐燒未竟,斫作瑤琴,細把朱弦整。莫道無人能解聽,恍聞天籟聲相應。
1980 年
死別生離久慣諳,艱辛歷盡幾波瀾。挈家去國當年事,滄海沉珠竟不還。
樓影外,碧云天,康橋景物尚依然。漫夸客子身猶健,誰識心頭此夕寒。
1982 年
戊辰荷月初吉,趙樸初先生于廣濟寺以素齋折簡相邀。此地適為40 余年前嘉瑩聽講《妙法蓮華經(jīng)》之地,而此日又適值賤辰初度之曰。以茲巧合,棖觸前塵,因賦此闋。
當年此剎,妙法初聆,有夢塵仍記。風鈴微動,細聽取、花落菩提真諦。相招一簡,喚遼鶴、歸來前地?;厥滋?,紅衣凋盡,點檢青房馀幾。
因思葉葉生時,有多少田田,綽約臨水。猶存翠蓋,剩貯得、月夜一盤清淚。西風幾度,已換了微塵人世。忽聞道,九品蓮開,頓覺癡魂驚起。
1988 年
又到長空過雁時,云天字字寫相思。荷花凋盡我來遲。
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癡。千春猶待發(fā)華滋。
2002 年
嘉瑩幼長于北京,于1941 年考入輔仁大學,在女院恭王府舊址讀書,府邸之后花園內有海棠極茂,號稱西府海棠。每年清明前后,自校長陳援庵先生以下,與文史各系教師往往聚會其中,各題詩詠。而當時正值盧溝橋事變之后,北京處于淪陷區(qū)內,是以諸師之作常有“傷時例托傷春”之句。于今回思,歷時蓋已有72 年之久矣。嘉瑩一生飄泊海外,近日接獲恭王府管理中心之函件聯(lián)系,獲知在去歲壬辰之春,恭王府中曾有西府海棠之會,囑為題味。值茲盛世,與72 年前相較,中心感慨,欣幸不能自已。爰題金縷一曲,以志其盛。
事往如流水。憶昔年、黌宮初入,青春年紀。學舍正當西海側,草樹波光明媚。有小院、天香題記。艷說紅樓留夢影,覓遺蹤、原是前王邸。府院內,園林美。
古城當日煙塵里。每花開、詩人題詠,因花寄意。把酒行吟游賞處,多少滄桑涕淚。都寫入、傷春文字。七十二年彈指過,我雖衰、國運今興起。恣宴賞,海棠底。
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