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新魯班工程監(jiān)理有限責任公司,重慶 401420
裝配式混凝土由于建造速度較快、所需勞動力少、不易受到氣候制約等優(yōu)勢,逐漸成為混凝土結構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當前這種結構技術仍處在研究的階段,需要不斷地通過實踐來彌補技術研究中實踐部分的缺失,加大其在整個建筑行業(yè)的影響力度,擴大其發(fā)展空間[1-2]。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與傳統(tǒng)的混凝土結構建筑施工相比,在流程上增加了兩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構件生產以及技術策劃[3]。由于預制構件材料選用新型綠色建筑材料,且預先生產構件的過程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浪費,減少了能源消耗,突出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的綠色環(huán)保特點。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環(huán)節(jié)如圖1所示。
圖1 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環(huán)節(jié)
由圖1可知,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主要通過組裝預制構件完成房屋建筑,因此預制構件的制備環(huán)節(jié)極為重要。在整個混凝土澆筑工程中,預制件制備屬于一項前期工作,應用預制件模具進行房屋預制構件的生產時需注意及時清洗模具中的殘留物質,以保證預制構件的質量。采用劃線機對模具進行自動劃線時,要將3cm厚的堿石子水泥砂漿鋪在澆筑的最底層,以防混凝土石漿漏出模具。將構件與鋼筋進行綁扎,為提高整體建筑剛度,要對構件中的鋼筋預先施加預應力,荷載導致的拉應力一定程度上可被預加壓應力抵消,需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強度為1860MPa、直徑為15mm的7絲模拔鋼絞線對預制構件施加預應力。
固定預埋件與連接件時,需根據(jù)具體要求對其位置進行微調。在模板頂端放置斜模板,將浮漿引到模板頂部,以提高混凝土與翼緣板的結合度,并采用分層澆筑法進行混凝土澆筑,在澆筑過程中需注意根據(jù)實際情況選取輸送管徑、機械設備以及混凝土類型。澆筑的厚度控制在40cm以下,并在澆筑前充分掌握混凝土凝固的時間,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把控澆筑時間,將其控制在凝固時間以內,并利用常壓蒸汽養(yǎng)護法對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避免混凝土出現(xiàn)裂痕。
在完成預制構件的生產后,需將其運到施工場地。在運輸過程中,需根據(jù)不同預制構件的材質特點選擇適合的運輸方式,以保證預制構件的質量??筛鶕?jù)裝配式混凝土構件的形狀與體積特點,在運輸過程中選用平板拖車,并根據(jù)構件的具體形狀進一步改裝拖車,或根據(jù)構件形狀定制臨時固定支架。在運輸過程中利用臨時固定支架對預制構件進行綁扎和固定,可有效避免發(fā)生預制構件移動、翻轉、受撞等情況。
PC施工技術可減少工程的后期修理成本,節(jié)約人工和材料成本,提高工程效率。利用固定支架作為臨時支撐直至將PC板移入場地,將其放置到堆放架內,對預制構件的位置進行初步校正。通過預留吊環(huán)將其吊裝至指定位置,在臨時支撐設備或者其他專業(yè)工具的輔助下對預制構件的水平以及垂直位置進行進一步精確調整,保證吊裝后的預制構件位置的立面平整度和準確性滿足工程要求,以此完成吊裝施工。但需注意在施工過程中預制板與PC板之間必須緊密貼合,拼接過程中不能將其分離,并且要避免觸碰到預制板。完成拼接工作之后對PC板的位置進行校正,最后澆筑混凝土,澆筑時需注意避免大量混凝土沖撞預制板,以保持預制板位置準確,并且需將埋設物、模板以及鋼筋等填滿,以防混凝土中出現(xiàn)殘留氣泡以及混合不均的情況。采用混凝土點振法進行振搗,將振搗持續(xù)時間控制在15s以內,這樣可進一步消除混凝土中殘存的氣泡,增強結構的穩(wěn)定性。
采用混凝土剪力墻技術可降低工程難度,節(jié)約工程耗材,以符合綠色環(huán)保理念。混凝土剪力墻的主要結構是鋼筋和底板。在現(xiàn)場施工過程中,單層預制件安裝完畢后,可對雙層預制板進行澆筑。在設置混凝土剪力墻的過程中,應盡量保持混凝土剪力墻的墻體結構為規(guī)則形狀,按列平均安放門窗,分散應力,提高墻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在預制構件下表面距離預定位置4m時,減緩預制構件的下放速度,留出修正與調整的空間。通過剪力墻連接件,對混凝土剪力墻板吊裝位置進行微調。對其結構進行雙向設置,控制兩個不同方向的側向剛度差值。若混凝土剪力墻體結構較長,則需設置洞口,設置洞口時需控制墻肢的剛度偏差值以及平面外的彎矩。根據(jù)墻體結構長度劃分墻段,通過弱連梁連接各個墻段,將每個墻段的高度與橫截面高度比值控制在2以上,橫截面高度與厚度比值控制在4以上,最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脆度。為增加墻體結構的剛度,需根據(jù)實際施工高度調整混凝土的強度以及墻體厚度,若無法滿足實際施工需要的墻體厚度,則需按照規(guī)定重新計算,或減少墻肢的數(shù)量,以此提高混凝土剪力墻的抗震性。根據(jù)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的實際抗震需要,提出預構件部分的高厚比如表1所示。
表1 預構件部分的高厚比
為提高混凝土剪力墻的荷載力,避免集中,在空間面積上擴大墻體結構的可利用范圍,減少墻體結構重量,提高墻體側向剛度。在第一層結構組裝施工完畢后,測量二層結構尺寸,設置混凝土剪力墻上柱,依據(jù)剪力墻上柱的受力和剛度,剪力墻上柱的混凝土強度需達到預設計強度的75%。第二層結構的荷載通過柱子傳到下層剪力墻上,下層剪力墻可將荷載分散給承重墻或柱,最終將荷載力傳遞給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礎。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應用該技術時,工作人員要考慮設計方面的主體需要,還需考慮施工狀況以及兩段預制板的主體設計數(shù)值,以達到更好的施工效果,提高墻體剛度及施工效率與抗震性能。
總體而言,預制混凝土結構的具體施工技術充分地體現(xiàn)了綠色建筑施工的相關施工要求,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的目標。與此同時,建設單位必須對預制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深入研究,根據(jù)實際施工狀況選擇合理的施工工藝,從而為更好地實現(xiàn)綠色建筑施工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