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燕 莊宜君
摘 要:海南椰雕藝術作為海南地區(qū)獨特的民間工藝,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文從海南椰雕藝術的發(fā)展進行梳理,通過對目前傳承情況、工藝和藝術美學價值三個方面分析,探尋椰雕藝術其中包含的精神情趣和美學價值,為其探索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海南;椰雕藝術;形式;美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8.071
0 引言
海南椰雕歷史悠久,由于椰子殼具有耐酸耐堿,質地堅硬,外形圓潤,中空如球,所以它很早就被古人用于生活器物。椰雕主要是以椰殼、椰棕、椰木也原料,通過手工或者機器雕刻成實用器具和具有裝飾性的工藝品。它是海南重要的旅游紀念品之一,也是海南重要的文化象征,關注椰雕的發(fā)展與形式美對于椰雕的發(fā)展是十分有意義的。
1 海南椰雕藝術的歷史文化起源
1.1 海南椰雕的歷史起源
椰雕既是人間煙火,也風雅了生活。由于椰子樹是常綠喬木,多生于熱帶地區(qū),海南位于我國低緯度地區(qū),椰子產量大。椰果殼的雕刻,起初用作生活中的炊具和度量衡上,如椰殼碗、椰殼杯、椰殼勺、椰殼米升等。
關于椰雕制作的歷史記載,最早是在中唐宣宗元年(847年)。文人劉恂在《嶺表錄異》介紹了椰子的外形特征,質地堅硬,可以用做器物??梢娨託ぴ诤芫弥熬瓦M入了人們的生活視野。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黃庭堅也曾對此留有文字記載,“自漉疏中邀醉客,更將空殼付冠師”,蘇東坡亦將椰雕帽子稱之為“椰子冠”。明清時期,海南椰雕達到了更高的水平,享有“天南貢品”之稱。民國時期,椰雕對外出口,深受南洋群島和歐洲各國的喜愛。后期由于社會動蕩戰(zhàn)亂不停,海南椰雕經歷了一段沉寂期。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恢復生機,繼而再次發(fā)展。此后,椰雕工藝不斷地被繼承與推陳出新,但是同時也面臨一些困境。
1.2 海南椰雕的現(xiàn)狀
近年,比較有影響力的傳承人有文傳述、吳名駒和朱凡等人,他們在椰雕工藝上有著各自的特點。吳名駒生于上世紀70年代,現(xiàn)在是海南椰雕代表性的傳承人之一,傳統(tǒng)的椰雕以沉雕、浮雕、鏤空雕為主,他攻克了椰雕中的圓雕技法;傳統(tǒng)工藝嫁接現(xiàn)代科技產品。常見的作品有香爐、茶壺、酒壺、文玩手把件、花瓶等。他的代表作有《蓬勃》《鼓蛙》《三月三的贊禮》等,現(xiàn)今他的工作坊在??隍T樓老街,其作品題材多來自于生活,構思奇妙、技藝精湛、紋飾精美充滿美學意義。生活在海口市美蘭區(qū)大致坡鎮(zhèn)美貼村的傳承人朱凡創(chuàng)有“美貼凡刻”工坊,發(fā)揚了“榫卯”雕刻技藝,將中國傳統(tǒng)的榫卯工藝與天然樸拙的椰殼相結合。同時也用平面浮雕、立體浮雕、沉雕、透雕等。其作品玲瓏生動,或磅礴大氣。雖然現(xiàn)在愿意學習椰雕技術的年輕人很少,但是像他們這樣執(zhí)著于堅守的藝人還是有的,他們用自己的力量推動著椰雕工藝的繼承與發(fā)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許多傳統(tǒng)工藝由于沒有合理的保護及適應新的社會環(huán)境而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野。椰雕至今在海南傳統(tǒng)手工藝中仍占有重要地位,非常值得研究和推廣。
2 海南椰雕藝術的制作工藝
2.1 海南椰雕藝術的工藝流程
傳統(tǒng)椰雕工藝十分復雜,雖然現(xiàn)在很多工廠已經將椰雕制作和現(xiàn)代機器相結合,即便如此也要經過不少制作步驟。通常選料可以從椰殼的厚度、形狀、顏色等幾個方面觀察,一般挑選顏色偏黑的老椰殼,其水分流失,不易變形,而嫩的椰殼顏色偏黃水分大,質地松散,并不適用于雕刻。選料后還需要去掉毛躁的椰棕對其拋光,接下來就是畫稿,這是雕刻前的保險措施,也是對構圖前的最后確認。再雕刻、通花、鑲嵌、拋光,最后,進行二次打磨拋光。椰雕藝人根據不同形狀的椰殼,物盡其用,“因殼賦形”。椰雕制作的主要工具有拼刀、左斜刀、右斜刀、平刀等,雕刻手法分為刮、挑、平推三種,根據椰雕作品表達的意境,選擇椰雕的雕刻手法,這些工具由雕刻者的志趣和創(chuàng)意靈活運用。
2.2 海南椰雕的工藝表現(xiàn)手法
海南椰雕較之其他雕刻較之有更強的地域文化,主要圍繞實用性和裝飾性,其裝飾內容有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以及幾何形等,也有具有海南元素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故事,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例如,我們常見的生活器物有茶葉盒、碗、燈照等。它們大多是以傳統(tǒng)的椰雕的形式來表現(xiàn),表現(xiàn)手法為粘粘、拼切,多用貝殼作為裝飾點綴。另外一種創(chuàng)造技法“塑胎成型”,將椰殼打碎,每一片椰殼都要進行打磨,將其邊緣打磨,可以將椰殼片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然后再將其粘連覆蓋在別的胎體上,經過無數(shù)的對比打磨雕刻、拼接。這種方法拓展了椰雕作品的表現(xiàn)空間,打破了椰殼原有的形狀,創(chuàng)造出新的可能。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對若干個椰殼片粘連疊加,使其更加立體與厚實,它沒有既定的胎體,其形狀由雕刻著主題來定。椰殼片與椰殼片之間粘連的紋路清晰可見,為了追求真實精細的效果雕刻者需要反復的打磨雕琢,或刻,或刮,或雕。
除了傳統(tǒng)椰雕技法,近年來椰雕傳承人還有一手自創(chuàng)的“榫卯”雕刻技藝令人驚嘆?!伴久f年牢”,“榫”與“卯”之間是不需要鐵釘和膠水粘粘的,就可以做到口和緊密,同時避免了材料熱脹冷縮的問題。他們天馬行空地將中國傳統(tǒng)的榫卯工藝與天然樸拙的椰殼相結合,從選材、制圖、雕刻、拼接、拋光,做成植物、動物、人物的各個部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經過精心的設計,作品結構頗有些“天衣無縫”的觀感。
3 海南椰雕的藝術美
3.1 椰雕基本形體的解構和重組
椰雕的基本形體就是一個空心球體,在不破壞基本球體的情況下進行雕刻,其作品大多運用鏤空、浮雕等手法,該類型器物除了具有裝飾作用,常見的還有作為實用性的燈具、音響盒等。根據椰雕表現(xiàn)的主題與形式的需要,單純的不破壞球體進行創(chuàng)作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對椰雕進行一次或多次的切割分塊是屬于解構后的重新組合。這些被解構的椰片可以是大小相等,也可以形態(tài)各異,這主要取決于椰雕藝人在創(chuàng)作前的精心設計。如椰雕傳承人吳名駒的作品《菱花內漆椰碗》,椰殼被分解成單位形體后,經過連續(xù)排列,呈現(xiàn)出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變化。吳名駒的《佳偶天成》也是通過多次切割椰殼,再重構組合成蓮藕和螃蟹的仿生形態(tài),這種解構和重組完全改變了椰殼原有的球體,重新賦予了它新的生命。
3.2 椰雕的對比與和諧美
椰雕的形式美還體現(xiàn)在對比與和諧,一件作品的各要素之間合理的曲直、繁簡、虛實、動靜的對比,會讓作品呈現(xiàn)活潑生動的效果。椰雕藝人吳名駒的《自律》以椰殼為材料,運用圓雕的手法,雕刻出兩根香蕉,在香蕉上停有一只惟妙惟肖的蝗蟲。通過調節(jié)畫面各個要素的動與靜、大與小、讓整個雕刻作品在視覺上有沖突性卻不失控?;认x顏色的深與香蕉的淺色作對比,更加活躍了氛圍。其作品寓意為:蝗蟲這樣的害蟲,若是能懂得自己創(chuàng)造勞動果實,不去吃人類的勞動果實,將是十分美好的事情,以此來表達作者的志趣。
通過調整畫面中各種元素的夸張對比,使畫面的視覺沖突不失控,在對比中呈現(xiàn)出和諧的一面,使畫面更加完整統(tǒng)一。畫面的比例和重心都強調了物體的位置和面積,這直接影響了物體與畫面的關系,即畫面的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由于物象位置的變化,也會在視覺上產生重量變化和視覺中心的變化。例如,吳名駒的《青蛙三部曲》中每只青蛙所在的畫面位置都不一樣。如圖1,最左邊的椰雕,是一只船型椰殼,它的一端顯得輕盈,而另一端由于青蛙的攀爬,整個青蛙與地面呈現(xiàn)90°角,使之產生沉重的感覺,四條腿用力地抓住頂端,以此來造成視覺沖撞。視覺上讓人覺得搖搖欲墜,吸引眼球?!昂玫淖髌芬欢ㄊ莿忧榈模駝t沒有感染力?!弊畹撞坑袀€半圓形的切面,讓失去重心的兩端得以險種求穩(wěn),形成對比,活躍了畫面,使畫面在視覺上更具有平衡感和節(jié)奏感?!肚嗤苋壳坊铎`活現(xiàn)的形態(tài),入木三分的細節(jié),盡顯作品的靈動。
3.3 椰雕藝術的裝飾美
椰雕上常見的裝飾圖案有人物、植物、動物、幾何體等紋樣進行運用。其點、線、面等基本元素也是十分常見,其疏密變化的對比運用是十分重要的。常見的“拉布紋”就是在留白的地方,刻出一道道細密交錯的直線,讓其呈現(xiàn)粗布般的古樸質感。由于椰殼質地堅硬,表面光滑容易打滑,用力過度容易劃傷手,在球面體上進行雕刻,椰雕藝人每一刀都需謹慎,即使是在很小的面積下,每一條線都不能交叉。
一件成熟椰雕作品的藝術形式,它展現(xiàn)的一般是綜合性的視覺效果。例如,雕刻藝人朱凡的一件香爐作品,如圖2。照壁中編織紋在畫面中形成鏤空的三角形、長方形等,然后再把鏤空的人邊緣打磨光滑,讓他們互為邊角,形成共生關系。從而產生富有節(jié)奏對比的負空間,整個香爐由負空間與正空間的輪廓線相互轉換而來,從而更加突出主題。其斜線條在畫面中整齊排列,有并有條。整個畫面是由線條的不斷交錯,形成有趣的鏤空圖案。其頂部還有浮雕花紋做裝飾,完美地將鏤空、淺浮雕、榫卯相結合。在不改變椰殼基本形體上,對其進行雕刻裝飾,其常見的裝飾圖案有海南地域特色風貌及風土人情,也有各種吉祥圖案,寓意美好等。其中對于基本形體結構的裝飾,對于椰雕基本形體的雕刻既是制作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體現(xiàn)出椰雕藝術豐富多彩的形式美。
3.4 海南椰雕藝術的哲思美
海南椰雕出自民間,是勞動生產中所誕生的藝術,自身帶有田間野趣,是勞動人民淳樸的藝術審美與藝術價值的體現(xiàn)。馬克思認為人與動物的區(qū)別還在于人對有機世界的改造不局限于肉體的需要,人可以按照美的規(guī)律生產。通過勞動實踐對自然加工改造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對象世界的這條原則,亦可用在精神生產上。海南椰雕的誕生是按照“人的生產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都與美有聯(lián)系”這一準則,這是人特有的。海南椰雕身上所承載著的勞動人民面對生活的集體意識和美好憧憬本身就是藝術誕生的沃土。所以對于藝術美的規(guī)律的探索不可固化或流于表面,其范圍是非常廣泛的。
4 結語
海南椰雕充分顯示了椰雕藝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制作技藝,其形式美的特點,對于椰雕工藝的傳承、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海南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自貿區(qū)自貿港,在海南較強的地域和經濟文化的優(yōu)勢下,海南椰雕工藝作為海南特色傳統(tǒng)工藝,是海南文化的重要名片之一。椰雕藝術形式美的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突破,有助于陶冶人們的情操,進而促進人們的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毛彧.海南椰子資源經濟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10:72-80.
[2]高虹.“天南貢品”的美麗背影[N].海南日報,2005-09-06.
[3]王玉平.黎族與椰子文化[J].中國民族,1996,(04):43.
[4]林鴻民,郭瑛.椰子生態(tài)文化:構造海南旅游亮點[C].第二屆中國(海南)生態(tài)文化論壇論文集,2005:181-184.
[5]張祥永,于鯨.基于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海南椰雕旅游工藝品設計與開發(fā)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7,(7):68-69.
[6]吳圣彪,邢伯壯,鄧寄平,等.椰雕:絕技需要活態(tài)傳承[J].今日海南,2013,(6):32-33.
[7]鄭有進.為建設國際旅游島培養(yǎng)人才——海南文昌椰雕傳統(tǒng)工藝發(fā)展的思考[J].新教育,2013,(8):36-37.
[8]蔡佳倩.椰雕傳承人吳名駒:傳揚海南椰雕榮光[N/OL].海南報,(2013-12-23)[2018-02-01].http://hnrb.hinews.cn/html/2013-12/23/content_22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