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惠
假期,我回了一趟老家。又看到江漢平原一望無際的棉田,朵朵雪白的棉花在秋日暖暖的陽光下笑逐顏開,我的思緒飄到三十多年前。
小時候,每到這個時節(jié),稻浪涌金、棉桃吐銀,一派豐收景象。棉花是我們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從打營養(yǎng)缽到收完棉花,爸媽前后要勞作八個月。其間澆水、施肥、除草、捉蟲、噴灑農藥、打老葉、折公枝……耗神費力。而摘棉花是他們最忙碌最幸福的時光。
秋高氣爽,艷陽高照。蓊蓊郁郁的棉林里,枝枝節(jié)節(jié)都擠滿碩大的棉桃。棉桃咧開嘴,吐出白燦燦的花蕊,放眼望去,宛如大雪壓枝,又仿佛天上的白云來到了凡塵。
一大早,趁露水未干,爸媽就去田里摘棉花。他們各戴一頂草帽,腰間各系一個布兜,在齊胸高的棉林里,左右開弓,十指并用,一朵朵棉花就乖乖地被收歸囊中。幾只布兜裝滿,他們就用板車拖回家,倒在簸箕里。我和弟弟,還有奶奶,就圍著簸箕掰起棉花來。棉花很好掰,只要抓住棉朵的根部輕輕一拉,一團潔白的花絮就出來了,摘掉花絮上的碎葉,然后放進篾簍里。
我不喜歡白天跟弟弟和奶奶一起掰棉花。爸媽本來是給我們分了工的。弟弟總是趁奶奶不注意,將簸箕里自己面前的棉桃撥弄到奶奶面前,又把奶奶篾簍里的棉花撈到自己篾簍里。奶奶眼花又耳背,篾簍里的棉花快被弟弟偷完了也沒發(fā)覺。我扯著嗓門告訴她,她也聽不見。
晚上和爸媽一起掰棉花要有趣得多。爸爸很會講故事,《封神榜》和《楊家將》他講得津津有味,我們也百聽不厭。媽媽還擅長調動我們掰棉花的積極性,比如提前告訴我們灶膛里埋著幾個紅薯,誰先掰滿一篾簍誰先吃。我的手不由得越掰越快。而弟弟堅持不了多久,頭就開始小雞啄米亂點起來。媽媽有時用花戳子把他戳醒,有時用烤紅薯把他熏醒,有時干脆就把他抱到床上,由他睡去。我瞌睡也多,但看到勞累一天的爸媽還在熬夜,于心不忍,就陪著他們一直掰。爸爸夸我耐性好,說耐性好的人一生不愁吃穿。
如今,又到棉桃吐蕊時,棉田里卻再也找不到我的奶奶和爸爸媽媽的身影,只有家里的棉絮,還散發(fā)著他們汗水的芬芳,在一個個輾轉難眠的寒夜,傳遞給我綿綿的溫暖。
編輯 溫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