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種子”教學模式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主題拓展,這環(huán)節(jié)是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的基礎上,依托單元主題創(chuàng)設任務式拓展活動,學生自我或合作進行閱讀和作品創(chuàng)編活動,并在作品展演中開展互評互學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文化涵養(yǎng)能力?;诖?,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探討主題拓展課堂中如何開展閱讀與作品創(chuàng)編的有效實施策略,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愛種子”教學模式;主題拓展;閱讀;創(chuàng)編;策略
【作者簡介】程淑嬡,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河濱小學。
為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廣東省基礎教育與信息化研究院圍繞基礎教育與信息化融合新項目——“愛種子”教育改革項目開展工作,創(chuàng)建了“愛種子”教學模式?!皭鄯N子”教學模式主要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大平臺,設有自主學習、互動探究與主題拓展三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輔以“學得、習得、評得、教得”的四維教學策略,深入開展“課堂革命”。
“主題拓展”是“愛種子”教學模式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如圖1所示),是教師根據(jù)編制的單元主題(模塊)來創(chuàng)設任務式或項目式主題活動,目的是拓展學生的學科知識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為了進一步推進“愛種子”教學模式主題拓展環(huán)節(jié)的實驗工作,筆者在廣州市名師團隊主題拓展的設計基礎上,結合當?shù)貙W生實際情況,在高年級開展了關于主題拓展課堂的研究工作。主題拓展課堂基于“愛種子”教學平臺資源,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整合、拓展和補充,結合課內(nèi)知識和課外活動途徑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輸出和輸入。下面筆者以教科版小學英語課本六年級下冊Module 2 “Animals”為例,談談“愛種子”教學模式下主題拓展課堂的有效實施策略。
一、基于單元構建,明確活動框架,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廣州市名師團隊關于主題拓展的設計,分為兩個課時A課和B課:A課為拓展課,即拓展閱讀課,創(chuàng)設主題拓展閱讀活動;B課為創(chuàng)作課,即創(chuàng)編創(chuàng)演課,創(chuàng)設主題拓展創(chuàng)作活動。但在開展主題拓展課堂的研究時,筆者發(fā)現(xiàn)教學課時緊張,難以安排兩個課時,而且發(fā)現(xiàn)整合兩個課時的內(nèi)容讓學生一節(jié)課完成,更有利于學生的整體輸出和輸入。通過課例研究,初步形成“愛種子”主題拓展課堂的教學流程(如圖2所示)。
在本節(jié)課例中,教師基于單元主題設計的教學目標有如下四點:1.學生能自主系統(tǒng)梳理本模塊的語言知識點,并回顧、反思;2.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正確理解拓展的故事,并能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互動任務,提高閱讀能力;3.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本模塊的主題內(nèi)容,提高寫話能力,并通過互評、互享等小組活動促學習、促反思;4.學生能養(yǎng)成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良好習慣。教師以主題單元“Animals”為主線,創(chuàng)設項目式主題活動“How to save animals”,以 “introduc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為主線貫穿主題拓展課堂教學,按照主題拓展課堂的四個環(huán)節(jié)“Let's build,”“l(fā)et's read”“ let's create”“l(fā)et's share”展開,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基于思維導圖,進行單元知識整理,形成整體的語言認知
主題拓展課堂中,思維導圖是支架。思維導圖喚醒學生對于整個單元主題的經(jīng)驗,同時給予學生單元話題的框架內(nèi)容,在思維導圖的支架下,學生自主加工文本信息和構建知識,并在場景中交流拓展,思維品質(zhì)也得到潛移默化的發(fā)展。
“Let's build”是第一個學習任務,該任務用于引導學生系統(tǒng)梳理有關本單元主題“Animals”的語言知識,再次形成關于動物的整體語言認知。在本節(jié)課例中,讓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復述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教師整合了Unit3 和Unit4 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圍繞關于動物的introduction (appearance 、ability、food、habitat)、problems和solutions三條主線的內(nèi)容,自己畫一畫本模塊知識的思維導圖,引出相關的詞匯和句型,通過圖形、線條和文字組成可視化的表達,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網(wǎng)絡結構。學生設計的Module 2 思維導圖見圖3。課堂上,小組長組織組員根據(jù)思維導圖領取交流任務,輪流運用句型“It's... It has...It looks like...”介紹外形,以“It's from... It lives in...”介紹聚居地,以“It eats... It loves eating…”介紹食物,以“People cut down...People pollute...”介紹面臨的問題,以“Plant... Don't... ?Never...”提出一些解決的建議,從而充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合作、交流、互助和幫扶,共同鞏固復習本模塊的語言知識。
三、基于平臺和故事資源,創(chuàng)設文本任務,提升閱讀策略能力
主題拓展課堂中,故事資源是載體。題材豐富的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如動畫、數(shù)字繪本、故事等),將語言從課文的語境遷移和拓展到歷史文化背景,使學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用文化涵養(yǎng)學生的品格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和國家意識,并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Let's read”是第二個學習任務,該任務提供包含不同主題社會風俗的故事資源(如動畫、數(shù)字繪本、文本閱讀材料等),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開展閱讀活動,將語言從課文的語境遷移和拓展到歷史文化背景。本課選取了《拓展讀與寫》中的一個文本故事“ The elephants”并進行了改編,改編的內(nèi)容圍繞“introduction of elephants, problems and solutions”展開。 設計的教學活動如下:
1.Watch the video.
學生自主學習任務:自主觀看故事資源微課(教師自己錄制),帶著問題“What is the story about?”整體感知故事。
2. Answer the questions.
學生自主學習任務:自主閱讀故事文本并回答問題,學會提取重要信息。
What colour is the elephant?
How tall can a male elephant be?
What do elephants eat?
How many elephants are there in a family group?
3. Take notes.
小組任務:每個小組合作,再次邊看邊在表格中記錄,在合作學習中學會提取細節(jié)信息,形成閱讀策略。
Name: ?Elephant
Colou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ight: ?up to 6.5 tons
Fo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ve 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roblems: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lutions: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Sum up.
小結環(huán)節(jié),教師結合教學內(nèi)容自制了兩個微課:“Introduction of animals, problems and solutions”,給學生提供豐富學習資源的同時,并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給予學生關于“introduction of elephants, problems and solutions”清晰的文本示范,為下一部作品創(chuàng)編作好鋪墊。
四、基于支架示范,提供創(chuàng)作工具,形成創(chuàng)造性成果
主題拓展課堂中,支架示范是關鍵。通過引導學生結合本單元學習的故事資源,參考教師提供的支架自我或者合作進行故事再創(chuàng)作,如設計制作繪本、海報、調(diào)查報告表,形成創(chuàng)造性學習成果。
“l(fā)et's create”是第三個學習任務,該任務是引導學生結合文本閱讀材料,參考教師提供的支架,由小組合作完成海報的創(chuàng)編,主題是“Let's save tigers”。制作海報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提供了作品范例(如圖4所示),圍繞“introduction of elephants, problems and solutions”三方面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編,給予學生清晰的作品創(chuàng)編指引和充分的語言輸入。
接著,教師出示制作海報作品的框架(如表1所示)和步驟,提供語言支架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將拓展閱讀課的閱讀材料進行加工、整理并創(chuàng)編出海報作品。按照“任務-分工-創(chuàng)編”開展多層次的小組合作學習主題活動,進一步探究“Introduc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制作海報步驟如下:
I. Choose and stick the animal.
II. Talk about appearance ,habitat, food, problems and solutions.Make a paster.
III. Write something about the animal.
五、基于作品展示/多元評價,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主題拓展課堂中,多元評價是動力。作品展示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鍛煉學生膽量,提高交際能力;在作品展示過程中,通過多元化評價激發(fā)學生在互評互學中產(chǎn)生認知碰撞,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l(fā)et's share”是第四個學習任務,該任務引導組織學生展示小組創(chuàng)作的作品,并開展互評互學活動,通過組內(nèi)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在習得和評價中促學習、促反思。小組長組織組員按照“演練-展示-點評”開展作品展示和點評活動。本課例設計的兩個教學活動是“Role-play in group”和“Let's share”,具體的教學活動如下:
Role-play in group.
該任務是小組內(nèi)分工合作,組員輪流匯報展示海報作品,組內(nèi)點評。小組長組織組內(nèi)學生輪流發(fā)言,人人都有表達的機會,彌補一位老師面對幾十個學生而無法讓每個學生開口的不足;同時激勵學生協(xié)同發(fā)展,優(yōu)秀學生幫助其他學生,做到“兵教兵,兵帶兵”。
Let's share. 該任務是小組合作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班級展示,小組間點評。主題拓展課堂的關鍵是在小組合作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的過程中開展“互評互學”活動,主要采用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多元化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在互評過程中產(chǎn)生認知的碰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1)小組互評主要做好兩方面的即時評價。一是開展“口頭評價”。一個小組合作展示作品后,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教師設計了評價表(如表2所示),包括有創(chuàng)意、語言豐富、表達準確清晰和設計四個維度,即要關注到作品中包含的語言點、內(nèi)容、表現(xiàn)形式以及合作等,引導學生說出評價的理由和事實,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欣賞意識和能力,從而強化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分享、學會協(xié)同探究。二是利用平臺評價。教師利用平臺展示所有小組創(chuàng)作的作品,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評價量規(guī),利用互動答題器進行評價,投票選出最喜歡的作品,說出最喜歡它的原因并提出改進的意見。
(2)教師評價能激發(fā)教師評價學生。除了用“Good!Wonderful!Excellent! Good job! You are the best!”等話語來口頭表揚學生, 還可以利用教學平臺的評價工具,選擇積極、團隊合作、表揚、主動、遵守紀律等選項對學生個人或者小組進行評價,進行學生表現(xiàn)的數(shù)據(jù)采集,從而通過平臺直接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數(shù)據(jù),促進小組成員自我反思、組內(nèi)反思。
“愛種子”教學模式下的主題拓展課堂打破了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通過平臺的海量資源開展自我或者合作項目的建構,并在作品的互評互學中促進自我反思,提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吳海飛.“主題閱讀整合”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實踐與研究,2006 (1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