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來,詩人郭曰方一直在用他那特有的執(zhí)著和詩情,為我們講述中國當代優(yōu)秀科學家的故事,并因而獲得中國“科學詩人”的殊榮。2020年春,他密切關注全國抗擊新冠病毒的“戰(zhàn)疫”動態(tài),追蹤湖北戰(zhàn)疫斗爭中涌現(xiàn)出的英雄事跡,用15首高昂的詩歌為共和國的抗疫之戰(zhàn)留下了歷史的剪影,在全國被廣泛朗誦,引起巨大轟動。由于他在科普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的杰出成就,近日獲“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榮譽院士”稱號。
新近出版的詩集《脊梁》,可以說是他在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讀后給人以全新的審美感受和深刻的思想啟迪。
《脊梁》藝術地再現(xiàn)了我國當代眾多杰出的科學技術家的精彩人生。他(她)們大多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或美國、法國等國家科學院、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以及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她)們中,有袁隆平、錢七虎、趙忠賢、王選等中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有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周光召、于敏等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有“全軍掛像英模”林俊德、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有被譽為“中國光學之父”的王大珩、被譽為“中國稀土之父”的徐光憲、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吳文俊;有“向著哥德巴赫猜想的峰巔奮勇登攀”而不幸早逝的天才數學家陳景潤、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吳孟超、中國猿人第一個頭蓋骨的發(fā)現(xiàn)者裴文中、中國現(xiàn)代婦產學主要開拓著和奠基人之一林巧稚等百余人??芍^精英薈萃,群星燦爛,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新中國70年來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光輝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脊梁》也是一部氣勢恢宏的科學美的交響樂。
在詩人的筆下,科學家們的“精彩人生”,被賦予了鮮明的科學美的特征,二者表里一體、和諧融合,極大地提升了詩的藝術品位和獨特的藝術感染力?!都沽骸肥强茖W家的贊歌,也是科學美的贊歌。
一、謳歌科學家赤誠的愛國情懷、
高尚的人格力量和拼博奮斗的創(chuàng)造精神
這是我們在每一篇詩中都可以深深感受到的,成為《脊梁》科學美的主旋律。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
讓我們看看楊承宗吧!對于這位為中國“兩彈一星”研制工程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詩中寫道:
此刻? 你想起了巴黎大學
想起塞納河那迷人的月光
搖蕩著你赤心報國的憧憬
約里奧。居里夫婦的挽留
年薪50萬法郎的聘請
都沒有動搖你回國的決心
當年途經香港? 甚至蒙受過
港英警察的胯下之辱
但是? 祖國在你心中
故鄉(xiāng)在你心中
沒有任何邪惡的威脅恐嚇
能夠撲滅你對母親的忠誠
在這里? 在馬蘭基地
你用自己的滿腔熱血
澆灌著青春的理想
你用精忠報國的火種
點燃了荒漠的黎明
這種對祖國母親深深的思念和熱愛,決心把自己的青春和知識奉獻給祖國的科學家,在詩集中還有很多:錢學森的“歸心似箭”、錢三強的“憂心如焚”、李四光《一個新華夏海的誕生》、鄧稼先“彌留之際“的遺言、郭永懷空難后緊緊抱在懷里的“沉甸甸的文件包”、90多歲的黃旭華“心中牽掛的 依然是祖國的潛艇發(fā)展”,等等。他們的故事感人至深,祖國和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在這種愛國情懷的背后,是他們崇高的人格力量。例如,關于嚴濟慈,這位中國科學界“德高望重的世紀老人”,詩中這樣寫道:
然而? 對于自己的成就
你從來都看得很輕? 很輕
而對于祖國的榮譽
你卻看得很重? 很重
你說? 你的一生
只有一個最大愿望
就是為祖國的年輕人開路
讓科學之樹
在中國的土地上
深深扎根? 欣欣向榮
的確,在他們的心中,“獎金獎章? 名利榮譽? 那不是科學家的追求? 值得永遠驕傲和自豪的? 是為祖國? 為民族貢獻一點? 綿薄之力”(彭桓武)。這是多么崇高的品格,多么無私的情懷??!
在這種愛國情懷的背后,我們還看到了他們在科學上勤奮拼搏、勇于創(chuàng)新的身影——
是的? 那就是我們的數學家陳景潤
正懷著一覽眾山小的氣概
向著哥德巴赫猜想的峰巔
奮勇登攀
張彌漫,這位古脊椎動物學家,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
為了尋找那快碎片
一塊隱藏著四足動物
祖先密碼的化石碎片
你背著沉重的行囊
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
踏過荒野? 走進深山
冒著炎熱酷暑
頂著風雪嚴寒
不停地? 走啊走啊
這一走? 就是整整62年
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蔽覀兊目茖W家,都是這樣的攀登者!
二、展現(xiàn)科學理論的內在美和形式美
科學美,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支撐。這方面雖不是詩人的專業(yè),也不是詩集抒寫的重點,但在一些詩中還不時閃爍出雖然簡約朦朧,卻依然美麗動人的理論光環(huán)。如,在謳歌“中國的天眼之父”南仁東一詩中,詩人用豐富的想象,將深空探測的理論,作出了“天問”式的浪漫主義的闡釋——
地球? 究竟是怎樣形成演變的
它與太陽的運動? 是什么關系
茫茫宇宙? 究竟有沒有終極邊界
深層空間? 究竟有多少星系組成
星系間? 究竟還有多少未知天體
那天體上? 究竟有沒有智慧生命
白洞黑洞暗物質? 又是怎么回事呢
中子星脈沖星引力波? 又是如何生成
日冕的膨脹加熱? 與太陽風什么關系
為什么總會有流星彗星? 劃破長空
小行星的碰撞? 會給地球造成什么后果
是什么力量? 主宰者星系的有序運行
環(huán)境的變遷? 又怎樣影響人類的命運
有什么辦法? 永葆我們的家園欣欣向榮
什么時候? 人類可以移居其他星球
實現(xiàn)星際穿越? 需要什么樣的交通
……
這些詩的追問,詩的質疑,既揭示了深空探測理論的深奧和豐富內涵,又給讀者以不盡的美的遐想和享受??上н@樣的詩篇,在詩集中并不很多。
三、描繪科學創(chuàng)造的物質產品的美
科學創(chuàng)造的物質產品,是科學技術所創(chuàng)造的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相結合的具體實物,是科學家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實踐的具體成果。謳歌科學、謳歌科學家,是不能忽視科學創(chuàng)造的物質產品的美的。在詩集《脊梁》中,我們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詩人在這方面的努力。如,在《生命,因她的微笑而充滿歡樂》中,為了充分展示青蒿素的重要價值,詩人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對青蒿素這個產品,作了歷史的、具體而生動的描寫:
食野之蒿
呦呦鹿鳴
2500年前的
那棵青蒿
那部《詩經》
此刻? 竟與當代中國的
一位杰出女性
屠呦呦的名字
協(xié)奏出
如此悅耳動聽的和聲
……
青蒿素? 是怎樣
在我們中國醫(yī)學家的手中
提煉成功
小草? 一棵無名小草
一棵散發(fā)著淡淡清香的
青蒿野草
居然? 在人類與疾病
生死斗爭的戰(zhàn)場
沖鋒陷陣
克敵制勝
一舉天下?lián)P名
在這里,詩人聯(lián)想到了2500年前《詩經》中的《鹿鳴》,以及中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從而把那棵“無名小草”,描寫得如此多彩而神奇,把青蒿素這個具有世界意義的醫(yī)療科研產品,表現(xiàn)得如此厚重而優(yōu)美!在詩集《脊梁》中,這樣下力氣表現(xiàn)科學創(chuàng)造的物質產品的美的作品,還是太少了。這多少令人感到遺憾。
科學美,“由于它揭示了自然的規(guī)律,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xiàn)了人的本質力量,并呈現(xiàn)為感性的形式,能喚起人的情感愉悅、信服、驚嘆,所以有特殊的審美價值”(《美學小辭典》)。任何寫科學和科學家的文藝作品,包括詩歌,要避免枯燥乏味,就離不開科學美的滋潤,科學美的支撐。詩集《脊梁》的創(chuàng)作實踐,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現(xiàn)代中國,最早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謳歌科學和科學美的,是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他原本是科學家,由于健康的原因轉而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他的代表作品如《菌兒自傳》《我們的抗敵英雄》《細菌的大菜館》《抗戰(zhàn)與防疫》等,都是科學、文藝與政治的結晶,受到廣大群眾,特別是少年兒童的歡迎。不過他側重表現(xiàn)的,還是科學知識、科學理論方面的美,而少有對愛國科學家、科技工作者的贊頌。高士其生前曾和郭曰方有過親密的交往,郭曰方從中受益匪淺,更堅定了他為科學和科學家歌唱的決心。郭曰方長期在中國科學院工作,為院士級科學家服務,因而對他們的科研工作、生活和思想,是非常熟悉的。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之他那深厚的藝術功底,使他那些歌唱科學和科學家的詩歌作品,達到了別人難以逾越的高品位。他的詩集《脊梁》,以及其他許多歌頌科學和科學家的詩作,不但填補了前輩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不足,也在中國現(xiàn)代詩壇上獨放光彩。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fā)展,科學技術領域的創(chuàng)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科學技術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為科學文藝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空前廣闊的空間。我們期待著有更多的謳歌科學美、謳歌科學家的的作家、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展露才華,有更多的謳歌科學美、謳歌科學家的優(yōu)秀作品問世。
作者簡介:紀桂平,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