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曉2020 年全國卷Ⅰ數學理科21 題考查導數的應用,將函數與不等式進行了有機結合,打破了常規(guī)解答思路,利用轉化與化歸思想,將目"/>
>>>韓曉曉
2020 年全國卷Ⅰ數學理科21 題考查導數的應用,將函數與不等式進行了有機結合,打破了常規(guī)解答思路,利用轉化與化歸思想,將目標函數轉化為易于處理的新函數,再利用導數進行研究.該題綜合考查了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數學建模能力、運算能力以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考生普遍認為此題雖然常規(guī),但卻不容易完整地解答出來.
【2020 年全國卷I,理科21 題】已知函數f(х)=ex+aх2-х.
(1)當a=1 時,討論f(х)的單調性;(2)當х≥0 時,f(х)≥1—2 х3+1,求a 的取值范圍.
第(1)問已知具體函數,求單調區(qū)間,難度不大,但要運用數學語言準確進行表達.第(2)問乍看很簡單,方法也很多,但每一種方法都有難點需要突破.下面結合考生的作答情況對兩種思路進行分析.
思路一:參變分離法
學生案例1
該考生采用參變分離的方法進行解答,未能完整解出正確答案,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
1.在參變分離時,由于思維不嚴謹,未對х是否為0 進行分類討論;
2.不能對g(х)的單調性進行準確判斷.
針對g(х)單調性的判斷,有的考生做出了如下解答:
學生案例2
該考生想通過多次求導來研究g(х)的單調性,他發(fā)現存在х′O使得h(х′O)=0,g(х)max=g(х′O),但是由于不知道х′O的具體取值,所以他想用“虛設零點”的辦法,通過х′O滿足h(х′O)=eх′O(2-х′O)+ 1—2(х′O)3-х′O-2=0 將g(х′O)代出來,但由于計算復雜、冗長,未能得出結果.事實上,通過試根可知х′O=2,本題得解.
當導函數g(х′O) 的分子含有三次多項式時,就可以試根,不必經過多次求導.由(2-х)eх,
該考生想到近幾年來解決恒成立問題的一個“好”辦法—“端點效應”,即h(O)=0,則要求h′(0)≥0,又h′(0)=0,則要求h′(0)=1+2a ≥0,由 此 得 到這 個 錯 誤 的結果.實際上,只是本題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更不是充要條件.將代回不等式中得到就會發(fā)現不等式并不是恒成立的,因為х=1時不等式就不成立.這反映了學生在學習時一直在模仿套路,邏輯思維并不是很清楚.
如果想直接分類討論,轉化為求函數的最值,這里介紹一種方法—“指數好朋友”,遇到eх時試將eх放到分母上,即e-х是eх的“好朋友”.采用這個辦法解題需要有很強的邏輯推理能力、運算能力、直觀想象能力等,不如第一種解法思路簡單,所以,對題目合理有效的數學建模是解題的關鍵.
1.規(guī)范使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在讀題、審題、作答的過程中,恰當使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進行思維表達,并按需進行適當轉換,這是正確解答數學題目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嚴謹邏輯思維能力的基本功.
2.重視數學運算能力.數學運算能力是其他能力實現的基礎.建議高三學生在數學運算過程中,多反思運算的合理性、邏輯性、選擇性、簡捷性,多積累關于導函數處理的運算技巧,切實提高自己的數學運算能力.
3.深切體會導數在研究函數單調性中的工具性作用.對于一個復雜函數,當我們想知道它的幾何性質時,就可以使用導數.對函數性質的研究,往往從函數的單調性開始.且導數的使用,有需即用,不論次數.
4.突破常規(guī)套路,提高思維能力.解題過程中要多思考為何這樣做,這樣做的合理性、必要性是什么;多反思此類題目有哪些常規(guī)思維方法,這些思維方法有無相通之處.
以上思考、反思的過程,就是提高思維能力的過程.掌握方法,再輔以適當的題目進行訓練,就能達到提高思維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