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珍,陳森明,邱文純,丁秀華
(潮州市人民醫(yī)院腫瘤三科 廣東 潮州 521000)
肺癌是嚴重威脅現(xiàn)代人身心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展快,死亡率高,是現(xiàn)階段需解決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若救治不及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該疾病治療目的在于緩解臨床癥狀、控制病情發(fā)展,改善預后。程序性死亡受體(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抗體可在抗PD-1 受體上發(fā)揮作用,可刺激特異性T 細胞因子釋放,在此基礎上發(fā)揮明顯的抗癌作用[2]?,F(xiàn)階段,抗PD-1 抗體在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發(fā)揮作用,然而該方式會增加藥物所致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故我院在晚期肺癌患者抗PD-1 單克隆抗體治療中實施綜合護理,將其與常規(guī)護理的對比展開如下報道。
本次研究對象為20 例晚期肺癌患者,研究時間為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所有患者均行單克隆抗體治療。采用隨機圖表法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為10例。對照組6 例男性,4 例女性,年齡50 ~80 歲,平均(65.32±4.54)歲。觀察組中男女各為5 例,患者年齡48 ~82 歲,平均(65.52±3.48)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行抗PD-1 單克隆抗體治療,治療前完善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甲狀腺功能、肝腎功能等檢查,每次劑量為2 mg/kg,靜脈滴注,每3 周治療1 次,共治療6 次。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流程護理,做好用藥所致異常情況防范與處理工作,保證用藥效果。予以觀察組綜合護理,操作如下。
1.2.1 知識宣傳
護理人員應主動評估患者理解能力。結合不同患者文化背景開展疾病健康知識宣傳,幫助患者理解肺癌病因、表現(xiàn)和護理要點;主動為患者講解抗PD-1 單克隆抗體治療方式和優(yōu)勢,以提高患者配合度,提高臨床治療可行性;鼓勵患者主動提出問題,及時為患者答疑解惑,促使患者主動養(yǎng)成益于病情好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1.2.2 心理疏導
晚期肺癌患者在遭受疾病折磨的同時,也可因為擔心疾病治療效果滋生出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在護理治療過程中信心不足。此時,護理人員應在不影響疾病治療效果的條件下。加強與患者的交流。以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波動,根據患者個人需求予以相應的疏導干預措施,促進負面情緒的緩解與消除。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主動說出個人想法,耐心傾聽,使患者感受到鼓勵、支持與尊重,促使患者以飽滿的熱情應對疾病救治工作。
1.2.3 不良反應護理
甲狀腺功能減退、免疫相關性肺炎和皮膚血管瘤是抗PD-1 單克隆抗體治療中常見的并發(fā)癥,護理人員給藥時,不可隨意調整劑量,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藥物所致不良反應,主動講解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降糖的原因,告知家屬監(jiān)測甲狀腺功能指標和電解質水平的重要性;注意觀察患者與甲狀腺功能減退相關的癥狀,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為減少免疫相關性肺炎,護理人員應實時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及時處理咳嗽或呼吸困難等癥狀,評估患者肺部功能,必要時可予以糖皮質激素。皮膚毒性護理:護理人員給藥前,應將藥物所致皮膚不良反應癥狀表現(xiàn)告知患者,以緩解患者面對不良反應時的不安感;嚴格遵照醫(yī)囑使用西咪替丁和地塞米松等藥物,注意觀察患者皮膚變化情況,記錄不良反應發(fā)生時間、部位、癥狀,保持周圍皮膚干燥整潔;體質過敏者,盡量不食用海鮮、牛羊肉等食品;告知患者皮膚不良反應多為自限性反應,遵照醫(yī)囑即可治愈,無需擔憂。
1.3.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
以Zung 氏焦慮自評量表(SAS)和Zung 氏抑郁自評量表(SDS)為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的判定[3]。SAS 評分以50 分為界限,SDS 評分界限為53 分,最終得分越高證實患者負面情緒越明顯。
1.3.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減退、免疫相關性肺炎和皮膚毒性發(fā)生率。
兩組接受護理服務前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經護理,患者上述評分下降明顯,組間數(shù)據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結果(± 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結果(± s,分)
組別 例數(shù)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10 69.78±3.42 55.63±1.96 70.84±2.32 56.27±2.75對照組 10 70.12±3.54 63.81±2.15 71.21±2.78 64.66±3.12 t 0.218 8.891 0.323 6.379 P 0.830 0.000 0.750 0.000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于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免疫治療指的是對免疫功能異常者,人為地增強或抑制免疫功能以獲得理想的疾病治療效果,可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PD-1 應用時,可在T 細胞膜抗PD-1 分子上發(fā)揮作用,阻斷其結合PD-L1 和PD-L2 配體,促進特異性T 細胞增殖和細胞因子釋放,可使抗體抗癌活性更好地發(fā)揮[4-5]。然而該方案同時也會導致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影響疾病治療效果。
免疫相關不良反應指的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激活機體免疫系統(tǒng)后,在對腫瘤進行治療的同時,也損害正常細胞、組織、臟器,由此導致的不良事件。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療的任何過程中均可出現(xiàn)免疫相關不良反應,累及患者多個組織系統(tǒng)[6]。為此,在晚期肺癌患者抗PD-1 單克隆抗體治療過程中應做好不良反應觀察與護理工作,以減少不良反應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文中在抗PD-1 單克隆抗體治療中實施綜合性護理,具體內容包括知識宣傳、心理疏導、不良反應防范與處理,知識宣傳可深化患者對疾病和治療方式的了解程度,積極主動采取利于病情好轉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心理疏導可對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起到緩解作用,促使患者在醫(yī)護工作中保持良好心態(tài),主動與病魔抗爭。上述研究表明,兩組負面情緒得分對比間有數(shù)據差異(P<0.05),提示綜合護理可緩解晚期肺癌患者負面情緒??筆D-1 單克隆抗體治療可使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免疫相關性內分泌癥,甲狀腺功能減退是常見的一種,發(fā)病率約為11%,中位時間約3 個月?;颊呖沙霈F(xiàn)疲乏、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惡心嘔吐等癥狀,可口服優(yōu)甲樂緩解。皮膚毒性多為輕度,以皮疹為主,銀屑病和紅斑相對少見,多發(fā)于四肢和軀干,此類不良反應發(fā)生原因主要是因為腫瘤和皮膚表面的抗原被阻斷;根據患者皮膚毒性嚴重性予以相應的防范處理措施,以減少皮膚毒性發(fā)生風險。免疫治療相關性肺炎以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為主,中位發(fā)病時間約為2.6 個月,多表現(xiàn)為咳嗽、呼吸困難,經CT 檢查可見肺部陰影,可予以糖皮質激素緩解[7]。文中數(shù)據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下降,提示綜合護理可減少抗PD-1 單克隆抗體治療所致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在晚期肺癌患者抗PD-1 單克隆抗體治療中實施綜合護理,可對負面情緒起到緩解作用,防范并發(fā)癥作用明顯,值得應用。但本次觀察例數(shù)較少,還需加大樣本量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