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遠
師曠,字子野,先秦著名音樂大師,古人稱其為“樂圣”。他尤其擅長彈琴,辨音能力極強,是神話傳說中順風耳的原型,民間附會出許多師曠奏樂的神異故事。鮮為人知的是,師曠的政治業(yè)績并不亞于其藝術成就,他幾乎參與了晉國內政、外交、軍事等一系列事務,輔佐君王治國安邦。
晉平公在70歲的時候,覺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實在是太有限了,依然希望多讀點書,多學點知識??墒?0歲再去學習,困難是很多的,晉平公對自己的想法不自信,于是便去詢問師曠:“你看,我已經(jīng)70歲,的確老了,可是我還很希望再讀些書,長些學問。我總是沒有信心,怕這時候再學習太晚了。”
師曠回答:“您說太晚了,那為什么不把蠟燭點起來呢?”
晉平公不明白師曠在說什么,便說:“我在跟你說正經(jīng)話,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戲弄國君的呢?”
師曠一聽,樂了,連忙說:“大王,您誤會了,我怎么敢戲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認真地和您談學習的事呢?!?/p>
晉平公問:“此話怎講?”
師曠回答:“我聽說,人在少年時好學,就如同獲得了早晨溫暖的陽光一樣,那太陽越照越亮,時間也長。人在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好比獲得了中午明亮的陽光一樣,雖然中午的太陽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強,時間也還有許多。人到老年的時候好學,雖然已日暮,沒有了陽光,可他還可以借助蠟燭啊。蠟燭的光雖然不如太陽那么明亮,可是只要獲得了這點光,總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吧?!?/p>
晉平公恍然大悟,高興地說:“你說得太好了,的確如此!我有信心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