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瑜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表現,關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需要教師予以高度重視,并精心組織各種教學實踐活動。為在化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立足微觀探析、組織積極思考,立足平衡思想、組織合作交流,立足證據推理、組織自主探究,立足實驗探究、組織動手實踐,立足科學精神、組織情境教學。
關鍵詞:化學教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質量;教學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3-0052-02
化學學科在素質教育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應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側重于滲透核心素養(yǎng),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如何滲透核心素養(yǎng)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一、立足微觀探析,組織積極思考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用心滲透微觀探析核心素養(yǎng),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積極思考的機會,使他們通過積極思考理解物質微觀層面的組成、結構、性質,對物質及其變化有較深刻的認識,高效獲取知識。教師還要把握好基礎知識教學,使學生積極分析問題本質,并循序漸進地理解物質的相關性質。課堂上,教師應注意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向學生提出一些生活問題,鼓勵學生針對生活問題展開積極合理的微觀猜想,并對其展開驗證,進而高效吸收相關知識,高效率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例如,在“粗鹽的初步提純”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生活中烹飪魚肉前的一般處理方法——腌漬魚肉,向學生提出問題:你知道腌漬魚肉都需要哪些調料嗎?在學生說出“食鹽”這個調料之后,教師可繼續(xù)發(fā)問:怎樣獲取食鹽呢?通過海水曬鹽得到的鹽是混合物還是純凈物?如何提高海水曬鹽得到的粗鹽中氯化鈉的純度呢?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展開積極思考,鼓勵他們大膽分析粗鹽物質本質,深層次探究分離混合物的方法。設計與生活相關的問題,不僅能使學生在問題思考中學會分析物質本質,從微觀層面理解其性質,形成微觀探析核心素養(yǎng),而且能對過濾法分離混合物的化學原理形成透徹理解,提高知識學習質量。
二、立足平衡思想,組織合作交流
物質是在不斷運動的,而運動中存在能量之間的轉化?;瘜W課堂上,教師要向學生滲透平衡思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重視為他們搭建交流分享平臺,并在交流分享平臺上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平衡思想解決相關化學問題,使學生打破以往的思維定式,深入探究平衡思想的靈活應用。教師在合作交流中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討論的內容進行查缺補漏,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平衡思想。同時,教師要遵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應用化學平衡思想的機會,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現高質量教學。例如,在教學“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應用”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復習質量守恒定律,接著為學生演示“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鼓勵他們結合演示實驗討論:這個實驗是否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在分享交流平臺上,有的學生提到:實驗中發(fā)生了炭和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有的學生提到:這個實驗中的反應遵守了質量守恒定律。學生交流討論結束以后,教師可順勢引出C+O2CO2這個化學反應式,配平化學方程式。然后,教師可要求學生自主寫出氯酸鉀分解反應式,并合作討論怎樣進行化學方程式的配平。通過合作交流,學生運用質量守恒定律正確書寫出2KClO32KCl+3O2↑這個化學方程式。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應用質量守恒定律形成良好的平衡思想,并能正確書寫出相對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提高了課堂學習質量。
三、立足證據推理,組織自主探究
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發(fā)展的生命線。為實現這個目標,教師要積極滲透證據推理核心素養(yǎng),組織學生積極展開自主探究學習活動。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證據概念,再在日常教學中與學生展開積極對話,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科學推理出相關化學知識。同時,教師要積極向學生灌輸“實踐出真知”這個道理,使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積極展開證據推理。例如,在教學“金屬的性質和利用”時,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深化學生對金屬主要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理解,教師可先以PPT形式為學生出示金銀首飾、汽車、高壓鍋、電飯鍋、電腦等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圖片,要求學生結合生活中常見的金屬自主探究金屬的顏色、密度、硬度、導電性、熔點等物理性質。在自主探究階段,教師可提示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金屬反應。在學生自主探究出部分金屬相關物質性質以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進行鎂、鋁、鐵、銅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的實驗操作,探究不同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條件有何不同,總結金屬的一些化學性質。
四、立足實驗探究,組織動手實踐
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向學生滲透實驗探究素養(yǎng),為學生搭建動手操作平臺,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高效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教師要先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向學生闡明實驗觀察的重要性,再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實驗探究空間,利用探究性較強的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學生動手操作時,教師要精心營造問題情境,重視設計豐富多彩的家庭小實驗,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實驗探究活動中。例如,在教學“溶液的酸堿性”時,教師可設疑:如何判斷物質的酸堿性呢?白醋、酸果汁、稀鹽酸能否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呢?接著,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實驗,并提示學生將酸味物質分別滴入到白色點滴板空穴中,再向空穴中滴入1滴~2滴紫色石蕊試液,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然后用酸堿指示劑自主檢驗、測定溶液酸堿性。通過自主動手實踐探究實驗,學生總結出“使紫色石蕊變紅的溶液是酸性溶液”這個結論。實驗探究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肥皂水、純堿溶液、石灰水與紫色石蕊試劑反應的實驗。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形成良好的實驗探究核心素養(yǎng),而且能加深對溶液酸堿性知識的理解,實現高效學習。
五、立足科學精神,組織情境教學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積極開展情境教學,在情境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運用歸納、演繹、推理、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精心安排情境教學內容,以取得良好的科學精神培養(yǎng)效果,提升整體教學水平。例如,在教學“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先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兩段視頻,分別為火箭升空視頻和森林火災視頻。結合生活中燃燒現象,教師可要求學生運用歸納、分析科學研究方法自主總結燃燒特征。通過觀看視頻,學生能輕松總結出燃燒中發(fā)光、發(fā)熱且伴隨化學反應的顯著特征。接著,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生活中感興趣的燃燒事例,再結合燃燒事例運用科學研究方法定義燃燒概念。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木材燃燒、煤炭燃燒、天然氣燃燒、蠟燭燃燒、酒精燈燃燒等事例,并運用科學研究方法準確定義“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氧化反應”的化學概念。生活化教學情境下,運用科學研究方法定義概念,總結燃燒特征,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實現高質量的教學。
總之,為改善教育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化學教師要積極滲透微觀探析、平衡思想、證據推理、實驗探究、科學精神核心素養(yǎng),在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積極思考的機會,引導他們合作交流,使他們學會自主探究、動手實踐,以高質量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周麗.基于初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8(06).
[2]李晶.立足思維方式,培養(yǎng)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J].中學生數理化,2019(03).
[3]王偉,王后雄.發(fā)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三個基本問題[J].教學與管理,2019(01).
[4]萬延嵐,薛瑞卿,劉會巒.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中學化學教學設計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9(01).
[5]饒慧伶,王鋒,胡志剛.對我國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研究的梳理與淺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11).
Paying Attention to Infiltrate the Core Compete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emistry Teaching
Wu Yanyu
(Baolian Middle School, Nan'an City, Fujian Province, Quanzhou 362302,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competence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lifelong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t and carefully organize various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ies. In order to infiltrate the core competence into chemistry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base on micro analysis, organize positive thinking, balance thinking, organiz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evidence reasoning, organize independent inquiry, experimental inquiry, practice, scientific spirit and situational teaching.
Key words: chemistry teaching; core competence;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