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復現(xiàn)中國史分期本真

    2021-05-20 03:00:05馮天瑜
    江漢論壇 2021年3期
    關鍵詞:馬克思歷史

    摘要:《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五種社會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假唯物史觀名義,曾導致中國歷史分期陷入混亂,束縛人文社會科學健康發(fā)展。而此種僵化模式論實則背離馬克思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tǒng)一的網(wǎng)狀進路的社會形態(tài)學說,尤其背離馬克思的“封建”原論,扭曲了中國歷史進程,有悖中國歷史實態(tài)。中國史記述復歸正途,要在揚棄單線模式,認識以宗法封建的周制與皇權一統(tǒng)的秦制相遞嬗、相交織的中國古史真相。

    關鍵詞:歷史分期;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社會形態(tài);封建社會;周制;秦制

    中圖分類號:K0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21)03-0097-14

    現(xiàn)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曾受前蘇聯(lián)意識形態(tài)的強力制約,其突出表現(xiàn)有二:一為哲學及哲學史領域,聯(lián)共(布)主管意識形態(tài)的日丹諾夫(1896—1948)規(guī)定的“哲學史即唯物—唯心斗爭史”模式;二為歷史學領域,《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以下簡稱《教程》)提出的“五種社會形態(tài)單線直進”模式。上述兩說一度風靡中國,被視作須臾不可違背的鐵律,嚴重束縛哲學、歷史等學科的健康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哲學及哲學史界對“日丹諾夫教條”作系統(tǒng)反撥,其影響已大體排除;但對“五種社會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雖有拷問,但某些似是而非的條令還在發(fā)揮作用,例如,為了服從“歷史共性”(實為西歐歷史模式),把秦漢以后“非封建”的君主集權社會稱之“封建社會”,背離歷史網(wǎng)狀進路實態(tài),扭曲中國古史和近代史的宏大敘事?!督坛獭返谒恼碌诙?jié),規(guī)定了該書的歷史觀要旨。其文曰:

    隨著社會生產力在歷史上的變化和發(fā)展,人們的生產關系、人們的經濟關系也相應地變化和發(fā)展。

    社會發(fā)展首先便是生產發(fā)展史,數(shù)千年來新陳代謝的生產方式的歷史,生產力和人們生產關系發(fā)展史,……是原始公社制的,奴隸制的,封建制的,資本主義制的,社會主義的這樣五種基本生產關系更迭的歷史。①

    《教程》對原始公社制度、奴隸占有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等“五種基本類型的生產關系”逐一作具體描述,然后概括道:“這就是人類史上人們生產關系發(fā)展的情景。”② 《教程》宣稱,這種發(fā)展序列是普世性的,絕無例外。

    《教程》闡發(fā)的“五種社會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長期制約國人的歷史觀(筆者在1990年以前也一直信從此說),導致中國歷史分期說長期陷入混亂,一系列史學論題禁錮在《教程》劃定的軌范之內,稍越雷池即遭厲斥。時至當下,“五種社會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雖已失卻絕對權威,但其影響力仍舊存在,歷史分期問題上《教程》框定的格局有待繼續(xù)突破。

    一、中國歷史分期說回顧及《教程》導致的紊亂

    歷史學是一門時間科學,其基本使命之一,是對歷史作時間向度的階段劃分。歷史分期是從總體上把握歷史體系的必要方法,史學的各項具體研究均須據(jù)此獲得坐標系。

    中國有著悠久深厚的史學傳統(tǒng),于歷史分期早有探究。古代史書多以王朝斷代,據(jù)王室世系,部勒歷史階段。也有從歷史進化眼光劃分段落,如先秦商鞅學派對歷史進程作“上世—中世—近世”三段分野,所謂“上世親親而愛私,中世上賢而說仁,下世貴貴而尊官”③,勾劃“血親政治—賢人政治—貴族政治”三大遞進序列。韓非有“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當今之世”四級劃分,每一階段有主要矛盾及解決矛盾的辦法:“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雹?這種線性歷史觀為近代史家夏曾佑、梁啟超等人所襲用,并與從西方引進的進化史觀相對接,成為中國近代新史學普用的歷史分期法。

    此外,兩漢今文家將春秋史分為“有見—有聞—有傳聞”三世⑤,作“據(jù)亂世—升平世—太平世”治亂三分⑥,近代公羊家康有為等將此“公羊三世”說與《禮記·禮運》的“大同”“小康”說相結合⑦。

    近代歐洲史學界多將歷史作古代、中世紀、近代三段劃分;或將西方歷史分為四期:古典以前時期、古典時期、中世紀、近代。按宗教觀分野,上述四期稱為:泛神時代以前時代—泛神時代—神教時代—世俗化時代。按生產力分野,則有前文明—農業(yè)文明—工業(yè)文明—后工業(yè)文明的時序。西方史學雖眾說紛紜,但大體認定西歐中世紀是封建社會。

    中國近代“新史學”(梁啟超命名)承繼先秦進化史觀和兩漢公羊說史觀,又汲納西方近代史學的歷史分期法,對中國史作出階段劃分。夏曾佑(1863—1924)上世紀初編寫《最新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后更名《中國古代史》),將中國史劃分為三階段:上古世(草昧傳疑時代至周末)、中古世(秦漢至于唐),近古世(宋至于當下)。又汲納西史分期法,從生產方式角度,將古史區(qū)劃為“漁獵社會—游牧社會—耕稼社會”。梁啟超(1873—1929)以公羊學“據(jù)亂世—升平世—太平世”對應從西洋傳來的“野蠻—半開—文明”歷史三段式⑧,給進化史觀注入生產力嬗遞的內容。梁氏《中國史敘論》將中國史分為上世史、中世史和近世史三段,分別為“中國之中國”時期—“亞洲之中國”時期—“世界之中國”時期,從而將中國史分期納入世界史視野。日本漢學家內藤湖南(1866—1934)也提出中國史三期說:上古時期(從商人遷殷到東漢,是中國文化幼年期,形成并向四方擴展期,極富原創(chuàng)性);中古時期(東晉至唐末,是中國文化青年期,建功立業(yè));近世時期(宋元為近世前期,發(fā)生城市革命,明清為近世后期,平民出現(xiàn),與君主獨裁政治對應,中國文化進入老年期)。上述諸說雖各有差異,但都把“封建制”定位于商周,尤其是西周,秦漢以下雖部分保留封建要素,但主體則是非封建的郡縣社會(或稱皇權一統(tǒng)社會)。

    伴隨西學東漸,西方歷史分期說對近代中國史學界有所啟發(fā),前述夏曾佑、梁啟超等人的中國歷史分期說都參考了西方史學。綜觀全部近代新史學論著,并未將西歐歷史分期模式套用于中國歷史。中國許多近現(xiàn)代史家都認識到秦漢至明清的中古、近古社會制度,與時間大體對應的西歐中世紀社會制度存在明顯差異,中國此間是“非封建”的皇權一統(tǒng)的郡縣社會,實行官僚政治和地主經濟;而西歐此間是“封建”的分權社會,實行貴族政治和領主經濟。清民之際的嚴復、黃遵憲、章太炎、孫中山、梁啟超等皆明確指出中西歷史的此一差異。⑨ 晚近的胡適、錢穆、瞿同祖、張蔭麟、李劍農、雷海宗、費孝通、吳于廑等對此續(xù)有議論。⑩ 吳于廑(1913—1993)著于1941年的《士與封建制度之解體》及稍晚的《封建中國的王權與法律》,對中西封建制的共性和特性有相當精辟的論說,并將中國封建制度明確定位于西周,秦以后是非封建的“統(tǒng)一帝國”時期。{11} 不過,照搬西歐模式,套用于中國古史分期,在20世紀20年代以下已有表現(xiàn),并且與日俱增。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降,“社會形態(tài)”學說漸次傳入中國,使中國學界關于歷史分期的討論獲得理論支持,人們不再僅以王朝更迭、政制變遷作分期標準,而從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統(tǒng)合而成的總體格局考析歷史分期,這是史學理論的一大拓展。但初習唯物史觀的中國左翼學人又不同程度地陷入“歐洲中心論”,以從西歐史概括出的史序套用中國歷史分期。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五種社會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傳入中國,左翼學界不乏信從者,如郭沫若(1892—1978)1929年著《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羅列“中國社會之歷史的發(fā)達階段”:(一)西周以前,原始公社制;(二)西周時代,奴隸制;(三)春秋以后,封建制;(四)最近百年,資本制。{12} 郭氏強調歷史“共性”,否認“個性”存在,他宣稱:“只要是一個人體,他的發(fā)展,無論是紅黃黑白,大抵相同?!薄坝扇私M織成的社會也正是一樣?!眥13} 為與西歐中世紀相對應,郭氏將中國的中古—近古納入“封建社會”,稱“廢封建,立郡縣”的秦始皇為“中國社會史上完成了封建制的元勛”{14}。

    如果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社會史論戰(zhàn)”期間郭氏說還只是一家言,學界多有持反論者{15},而至30年代后期,隨著《教程》傳入,“五種社會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影響大為擴張,1949年以后其說更雄踞主導地位。翻閱那一時期的歷史教科書和各類論著及文宣材料,幾乎無出“五種社會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之外。而撥開迷霧,揭示《教程》的歷史“單線直進說”的謬誤,一須了解馬克思社會形態(tài)學說的真實內容,二須復原中國古史的真實狀態(tài)。

    二、馬克思的“社會形態(tài)”學說及歷史分期觀

    《教程》多處援引馬克思、恩格斯論述,制造一種其歷史觀根源于馬克思學說的外貌,由此宣稱“五種社會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是置之世界皆準的歷史發(fā)展模式。故我們需要認真探討馬克思的“社會形態(tài)”學說的真實內容,進而辨析《教程》的史觀如何背離馬克思史觀的精髄。

    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唯物史觀是關于歷史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它提供的是一種說明歷史的方法,而決非剪裁歷史的模式。恩格斯指出:

    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作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作現(xiàn)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么它就會轉變?yōu)樽约旱膶α⑽?。{16}

    《教程》史觀便是那種“對立物”。唯物史觀的“社會形態(tài)”,指與生產力在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歷史的統(tǒng)合,是社會經濟結構、政治結構、文化結構的統(tǒng)一體。社會形態(tài)學說是一種全球視野的歷史哲學,它整合社會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對人類歷史作出分期。

    19世紀40年代中期,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幾種“社會形態(tài)”依序推演的論說初現(xiàn)端倪。馬克思(1818—1883)、恩格斯(1820—1895)曾提出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產品經濟社會等三種社會遞進的構想。1848年,馬克思與恩格斯合著《共產黨宣言》,陳列“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序列。后來,恩格斯讀到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1818—1881)的《古代社會》(1877年出版),認識到國家產生以前有一漫長的無階級社會,遂在奴隸制社會之前加上原始共產主義社會。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五階段:“原始氏族社會—古代奴隸制社會—中世紀農奴制社會—近代雇傭勞動制(資本主義)社會—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這已是“五種社會形態(tài)說”的完整表述。列寧承襲其說,1897年在為波格丹洛夫《經濟學簡明教程》寫的書評中說:“政治經濟學應該這樣來敘述經濟發(fā)展的各個時期,即原始氏族共產主義時期、奴隸制時期、封建主義和行會時期、資本主義時期?!笔赂锩院?,列寧論著及演講中多次申述,人類歷史沿著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線路發(fā)展。

    中國初學唯物史觀的左翼文化人,把“五形態(tài)說”當作一種僵硬的公式加以套用,忽略了馬克思關于歷史發(fā)展普遍性與多樣性相統(tǒng)一的學術理路。

    馬克思致力于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前期著重闡述歷史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共產黨宣言》等論著主要進行歷史線性進路的表述;而后期則著力揭示歷史演化的多樣性,展現(xiàn)歷史網(wǎng)狀演化圖景,從而在更深刻的意義上、更高的層級上探求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

    馬克思從未規(guī)定社會形態(tài)諸階段的固定模型,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已對將歐洲史的發(fā)展軌跡泛化為普世性規(guī)則的做法持批評態(tài)度,1859年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

    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xiàn)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做是社會經濟形態(tài)演進的幾個時代。{17}

    在此四段劃分中,專設“亞細亞的”一目,以區(qū)別西歐與非歐地區(qū)歷史進程的各自特殊性。而且,“亞細亞的”還有印度、波斯、中國、日本等各種類型分野。在陳述世界歷史發(fā)展序列時,馬克思特別加上“大體說來”的限定語,以預留討論空間。《資本論》第一卷在論及資本主義形成過程時指出:這種剝奪的歷史在不同的國家?guī)в胁煌纳?,按不同的順序、在不同的歷史時代通過不同的階段。{18}

    通過若干“不同”,揭示各國各民族歷史進程的多樣性,絕不像后來《教程》所做的那樣為各國各民族的歷史進程給定一種廣泛套用的固定公式。

    19世紀70年代以降,馬克思對歷史發(fā)展的單線模式論的批評更為尖銳。1877年11月,馬克思在《給〈祖國紀事〉編輯部的信》中,針對俄國民粹主義者米海洛夫斯基(1842—1904)對《資本論》的曲解,尤其是米海洛夫斯基把西歐社會發(fā)展道路套用于俄羅斯等東方社會的做法,闡述道:

    關于原始積累的那一章只不過想描述西歐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從封建主義經濟制度內部產生出來的途徑……

    他一定要把我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徹底變成一般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一切民族,不管它們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如何,都注定要走這條道路,——以便最后都達到在保證社會勞動生產力極高度發(fā)展的同時又保證每個生產者個人最全面的發(fā)展的這樣一種經濟形態(tài)。但是我要請他原諒。他這樣做,會給我過多的榮譽,同時也會給我過多的侮辱。{19}

    馬克思在這里明示了與歷史發(fā)展單線論者的原則區(qū)別:反對把西歐史所呈現(xiàn)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從封建主義經濟制度內部產生出來的途徑”看作“一般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認為西歐式的歷史進化路線(即由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演變)并不是人類各民族必然經歷的道路。以俄羅斯為例,其前近代社會與西歐中世紀封建社會大相徑庭,故不能將西歐歷史模式照搬到俄羅斯。

    1881年3月,馬克思在給俄國女革命者維拉·伊萬諾夫娜·查蘇利奇的回信中強調,他在《資本論》中關于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必然性”的理論“明確地限于西歐各國”,并強調農村公社是俄國社會新生的“直接出發(fā)點”{20}。故東方國家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只能根據(jù)各國的歷史特點作出判斷。這就為探索世界各地區(qū)的多元發(fā)展路徑保留了廣闊空間。

    在討論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民族的歷史進程時,我們尤須重視馬克思批評俄國民粹派時發(fā)表的鄭重申明,重視馬克思研究歷史問題所表現(xiàn)的注意特殊性的謹嚴態(tài)度。而《教程》恰恰背離馬克思的這一重要提示,陷入與米海洛夫斯基同樣的單線直進史觀的誤區(qū)。

    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從未將中國、印度等大多數(shù)東方國家的前近代稱為“封建社會”。只有日本是一個例外:其中世、近世與西歐中世紀封建社會“酷似”。

    馬克思、恩格斯對前近代中國等東方國家不以“封建”相稱,而冠以下列名目:與外界隔絕的“天朝帝國”;“亞洲式專制”、“東方專制制度”;中華帝國”;“半文明制度”、“世界上最古老國家”;“官僚體系”、“宗法制度”;“搖搖欲墜的亞洲帝國”;“依靠小農業(yè)與家庭工業(yè)相結合”的“天朝帝國”。{21}

    時至19世紀末,恩格斯在論及甲午戰(zhàn)爭后的中國社會變化時,提法仍是“古老的中國”、“舊有的小農經濟的經濟制度(在這種制度下,農戶自己也制造自己使用的工業(yè)品),以及可以容納比較稠密的人口的整個陳舊的社會制度”,而決不以“封建社會”相稱。

    馬克思、恩格斯拒絕以“封建社會”稱前近代的印度、中國,絕非偶然,這是因為在他們看來,“氏族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此一西歐社會史模式,并不是普世性的發(fā)展系列,在印度、中國等東方國家,從氏族社會解體到資本主義社會出現(xiàn)以前,歷經的是“東方專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

    一個引人深思的現(xiàn)象是:在馬克思、恩格斯之后不久,初具世界史眼光的中國近代思想家嚴復、梁啟超、孫中山等,也把前近代中國歸入不同于封建社會的“專制一統(tǒng)”社會:梁啟超稱之為“君主專制全盛之時代”{22};嚴復稱之為“霸朝”{23};孫中山稱之為“君主專制政體”{24};周谷城稱之為“專制一尊”,“統(tǒng)治于一尊的郡縣制度”{25};瞿同祖稱之“中央集權的國家”{26}。

    這些中國學人大都并未閱讀過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和印度等東方國家的文章,然而他們從中國歷史的實態(tài)出發(fā),對前近代中國的社會屬性的判斷,與馬克思、恩格斯十分相似。

    上述東西方人士是在各自獨立的情形下得出了相似結論,可謂“不謀而合”。借用考據(jù)學術語,這種前近代中國“非封建”說,由東西方人士提供了“兄弟證”,而并非是“西學東漸”造成的“母子證”。這更昭顯了此一論說的客觀性和可信度。

    三、重溫馬克思的“封建”原論

    辨析“社會形態(tài)說”之后,就可以揚棄強加在馬克思身上的“泛化封建觀”。通覽馬克思文本,可以發(fā)現(xiàn),唯物史觀創(chuàng)始人對濫用“封建”的做法持嚴厲的批評態(tài)度。

    (一)土地可以轉讓的非貴族式土地所有制與封建主義不相容

    馬克思研究中古社會,沒有局限于政治制度,他十分注意經濟層面分析,尤其注意土地制度分析。農業(yè)是中古經濟的主體,而農業(yè)的基礎是土地,故考察土地制度是研究封建社會的入手處。

    1. 土地“不可讓渡”是封建經濟制度的基本屬性。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提出了地產的“可以讓渡”和“不可讓渡”兩種形態(tài)。封建社會的土地制度不同于近代的土地制度,后者是“可以讓渡的所有權”(beweglieche eigentum),前者是“不可讓渡的所有權”(unbeweglieche eigentum)。所謂“不可讓渡的所有權”,指封建領主的土地由王者或上級領主封賜而來,不得買賣與轉讓。這種對土地的特權占有,具有“不動產的性質”,馬克思稱之為“不可讓渡的財產”,其倫理特質在于“不可收買”。是否保持土地的“不可讓渡性”(或譯作“非讓渡性”),是區(qū)別封建制與非封建制的重要標準。

    馬克思在研究日本社會史材料后,發(fā)現(xiàn)日本的中古時代存在著深重的人身依附,土地是受封領主的政治特權,不得轉讓與買賣,形成與西歐中世紀類似的莊園經濟,這種領主莊園是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整體,土地具有“非運動性”,領主對農奴化的莊民實行超經濟剝奪,因而馬克思對日本以feudalismus相稱。與日本形成對照的是,馬克思認為印度等其他東方國家的情形別具一格。馬克思明確反對把封建主義概念(如封建領主職能、領地采邑制等)附會到土地可以讓渡的印度、中國等東方國家。

    2. 非貴族性土地所有制不屬于封建主義。馬克思的年輕學術朋友、俄國學者馬·柯瓦列夫斯基(1851—1916)的《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體的原因、進程和結果》一書論及11—17世紀印度被穆斯林征服后的封建化問題,認為在英國殖民主義侵入以前,印度因擴大了采邑制和等級制,已發(fā)展成一種“印度封建主義”,柯瓦列夫斯基在該書專設“穆斯林統(tǒng)治時期印度土地所有制的封建化過程”一節(jié),并多次把那一時期印度的土地制度稱作“封建地產”,從而論證穆斯林統(tǒng)治時期的印度產生了與西歐法蘭克王國同樣的“封建制變革”。馬克思重視柯瓦列夫斯基的學術貢獻,對其論著作詳細摘錄,但不贊成柯瓦列夫斯基從歐洲社會模式出發(fā),將印度及伊斯蘭的社會—經濟制度與歐洲中世紀封建社會混為一談。馬克思在柯瓦列夫斯基論著的摘要中,將柯瓦列夫斯基濫用的“封建化過程”提法改寫成“所謂封建化”,有時給封建化打上引號,以顯示對柯瓦列夫斯基泛化封建提法的非議。

    馬克思十分注意印度11世紀以降的社會變化,他在摘錄《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體的原因、進程和結果》一書時批寫的評述指出,農奴制和土地不得買賣等特點均不存在于11世紀以后的印度,故被穆斯林征服后的印度不是封建社會。馬克思在按語中說:

    由于在印度有“采邑制”“公職承包制”(后者根本不是封建主義的,羅馬就是證明)和蔭庇制,所以柯瓦列夫斯基就認為這是西歐意義上的封建主義。別的不說,柯瓦列夫斯基忘記了農奴制,這種制度并不存在于印度,而且它是一個基本因素。{27}

    馬克思還專門就土地占有的“貴族性”問題(即土地可否出讓問題)加以辨析,因為這是一個社會是否為封建制的分水嶺。馬克思說:

    至于說封建主(執(zhí)行監(jiān)察官任務的封建主)不僅對非自由農民,而且對自由農民的個人保護作用(見柏爾格雷夫著作),那么,這一點在印度,除了在教田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羅馬—日耳曼封建主義所固有的對土地的崇高頌歌(Boden-Poesie)(見毛勒的著作),在印度正如在羅馬一樣少見。土地在印度的任何地方都不是貴族性的,就是說,土地并非不得出讓給平民!不過柯瓦列夫斯基自己也看到一個基本差別:在大莫臥兒帝國特別是在民法方面沒有世襲司法權。{28}

    馬克思的結論是,印度不同于羅馬—日耳曼因素混合成的西歐式封建主義,因為印度的土地占有形式并非是貴族性的,即并不是“非讓渡性的所有權”(unbeweglieche eigentum),西歐封建主義派生出的對土地的崇高頌歌,在印度也屬罕見。因為如此種種,11世紀以降的印度社會不能被納入封建社會行列。此外,柯瓦列夫斯基把土耳其的軍事移民區(qū)(如阿爾及利亞)命名為“封建的”,馬克思也表示反對,認為這種說法“是根據(jù)一個很不像話的理由”。以上諸例顯示了馬克思對泛化“封建”傾向的嚴格防止。

    與封建社會實行世襲特權的土地制度相聯(lián)系,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論及封建社會時說,“人身依附關系構成該社會的基礎”。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中也有類似說法。

    (二)中央集權君主專制與封建主義不相容

    馬克思反對濫用“封建”,還鮮明地表現(xiàn)在,他把分封導致的政權分裂視作封建主義的要素,因而明確主張: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與封建制度是相背離的,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曾明確指出:“封建主義一開始就同宗法式的君主制對立。”{29}

    1. 君主專制、村社結構的東方中古社會并非“封建主義”。君主制的共有特點是以世襲君主為國家元首(實際上的或名義上的),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政體形式。君主制又分為無限君主制(專制君主制)和有限君主制(等級君主制及君主立憲制)。以分封為特征的封建社會實行等級君主制,貴族與君主分權;而非封建社會往往實行專制君主制,君主及經由其任命的官僚掌控政權。如前所述,馬克思、恩格斯歷來把絕大多數(shù)東方國家的前近代社會形態(tài)稱之為“專制主義”或“東方專制主義”,歸入無限君主制(專制君主制)一類,并將其與西歐封建主義實行的有限君主制(等級君主制)區(qū)分開來。

    綜觀馬克思、恩格斯一系列相關論述,他們認為中國、印度等大多數(shù)東方國家(日本例外)前近代社會的基本形態(tài)是:在高度分散的小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經濟地基上,在星羅棋布的宗法式村社基礎上,高聳著專制主義的君主集權政制。

    馬克思晚年的民族學筆記集中昭顯了君主專制與封建主義不相兼容的觀點。他在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體的原因、進程和結果》一書的筆記批語中指出,印度的集權君主制阻礙了印度社會向西歐式的封建制度演化。馬克思引用柯瓦列夫斯基的書中文字說明此點:“到蒙古人的帝國末年,所謂封建化只發(fā)生于某些區(qū),在其他大多數(shù)區(qū),公社的和私人的財產仍然留在土著占有者的手中,而國家公務則由中央政府所任命的官吏辦理?!眥30}

    馬克思還說:

    根據(jù)印度的法律,統(tǒng)治權不得在諸子中分配,這樣一來,歐洲封建主義的一個主要源泉便被堵塞了。{31}統(tǒng)治權不得在諸子中分配,確保了中央集權的傳延,這正是印度政制不同于西歐主權分割的封建制之所在。馬克思引述柯瓦列夫斯基的論斷說:印度“在民法方面沒有世襲司法權”。而“世襲司法權”正是封建制度的顯在標志。無此標志的印度當然不應歸入“封建社會”。

    在論及土耳其統(tǒng)治下的阿爾及利亞時,馬克思也不贊成將其稱之為“封建社會”,指出其封建化之所以未能推進,是因為這一過程被“民政軍政的高度集中”所阻止,“這種中央集權制排除了地方官職世襲占有”,從而阻礙了封建化。足見馬克思是把中央集權視作與封建主義相背反的走向。

    馬克思認為,柯瓦列夫斯基把11—17世紀的印度納入封建社會的論述“寫得非常笨拙”;馬克思還多次把濫用社會史概念,將“封建”泛化的英國官員稱之為“英國‘笨蛋”“英國‘笨蛋們”。馬克思更尖銳地抨擊英國人約翰·菲爾對孟加拉和錫蘭社會的性質的錯誤判斷,他在《約翰·菲爾爵士〈印度和錫蘭的雅利安人村社〉一書摘要》中說:“菲爾這個蠢驢把村社的結構叫做封建的結構?!边@些評議顯示出馬克思對濫用封建概念的厭惡。

    綜上可見,在馬克思看來,“封建制”(feudalism)是不得濫用的,他對封建社會有明確界定,反對以西歐中世紀的feudalism套用于同一時期的東方國家,并嚴厲批評機械類比者。

    2. 君主專制發(fā)生在封建等級制衰亡的過渡期,而并非封建主義的本有之義。在《教程》單線史觀影響下的學者,常舉西歐中世紀晚期專制君主制之例,以說明中央集權的專制君主制是封建主義的題中之義,進而佐證中國秦漢以下兩千余年的專制王權是封建主義。其實,這種論證在邏輯上是難以成立的。從概念的內涵規(guī)定性而言,政權自上而下層層封賜造成的分權,乃是“封建”本義。中國的殷周、西歐的中世紀、日本的中世與近世實行此種“封土建藩”的多元政制,故稱“封建”。這本是順理成章、名實吻合的歷史語義表述。至于在“封建社會”晚期(如中國春秋戰(zhàn)國、西歐中世紀末期、日本德川幕府末年),出現(xiàn)君主專制,分權走向集權,貴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這正是“封建”的變性以至解體,是“非封建”乃至“反封建”的歷史走勢。如中國春秋戰(zhàn)國間列國先后確立君主集權制;西歐中世紀末期王權上升,統(tǒng)一民族國家形成;日本江戶時期通過“參覲交代”,德川幕府掌控藩國。這都是打破封建格局的趨向,它們是一種過渡形態(tài),而非封建主義的本有內容。

    在西歐史學系統(tǒng)中,“封建政體”與“君主政體”本來就是前后遞進的兩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的第四部第二篇“中古時代”的第三章,即題為“從封建政體過渡到君主政體”{32}。該章講述西歐中世紀晚期的“進步”,“這種進步就是從封建政體進入君主政體?!饨ㄖ鳈嗍且环N多頭政體;……在君主政體中,個人的放縱任性已經被抑制住,成立了一種統(tǒng)治的共同本質?!郧暗摹T侯變?yōu)閲业摹倮簟眥33}。

    黑格爾概括的從“封建政體”到“君主政體”過渡的“否定方面”,恰與中國周秦之際的“廢封建”、消解貴族分權相當;“肯定方面”,恰與“立郡縣”、樹立帝王絕對權威相當。而黑格爾所說的“以前的‘諸侯變?yōu)閲业摹倮簟?,則十分精要地揭示了封建制解體的一般政制變遷——從世襲貴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馬克思的封建論大體承襲黑格爾的上述理路,明確地區(qū)別權力分割的封建政體與專制集權君主政體。馬克思就此發(fā)表過題旨鮮明的意見。1852年撰寫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論及路易·波拿巴時期法國的官僚機構和軍事機構,指出這個“寄生機體,是在專制君主時代,在封建制度崩潰時期產生的”,明確將“君主專制時代”視作封建制度崩潰、走向近代社會的過渡階段。馬克思進而論述道:

    現(xiàn)代歷史編纂學表明,君主專制發(fā)生在一個過渡時期,那時舊封建等級趨于衰亡,中世紀市民等級正在形成現(xiàn)代資產階級,斗爭的任何一方尚未壓倒另一方。因此構成君主專制的因素決不能是它的產物……

    君主專制產生于封建等級垮臺以后,它積極參加過破壞封建等級的活動……{34}馬克思明白無誤地指出,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與分權式的封建等級制是相悖的兩回事。就西歐而言,君主專制是封建等級制向近代資本主義轉化的過渡階段,是封建等級制的破壞過程,標志著封建制的衰亡。恩格斯評析普魯士國君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時,有如下一段話:

    他憎恨而且輕視普魯士君主制的官僚主義因素,但這只是因為他完全同情封建主義因素。{35}

    恩格斯把“封建主義”與“專制政體”“官僚主義”作為對立的概念加以使用。同文還具體展開了威廉四世所向往的封建主義的內容,其要點便是“充分地恢復貴族在社會中的統(tǒng)治地位”,這是與“專制政體的官僚主義”這一威廉四世所厭惡的制度相反的走向。

    將封建貴族政治與專制王權政治視作兩種不同歷史形態(tài)的政制,并討論二者的對應關系,是西方學術界的普遍認識。嚴復翻譯的英國學者甄克思的《社會通詮》,多處考析“王朝拂特之爭”(“拂特”是封建制的音譯),便是指中世紀晚期、近代初期專制王權之制與拂特之制(即封建貴族之制)的矛盾、沖突。王權“一惡拂特之分民”,“二惡拂特之世守”,故“王朝拂特,二者皆爭自存,故其為爭皆烈”,這種沖突斗爭,有時是王權勝,嚴復以“西漢吳楚七國之事”作類比;有時是封建諸侯勝,嚴復以“周東遷以后”作類比。{36}顯然甄克思是把“王朝”(指君主專制)與“拂特”(指封建制)作為兩種對立的、彼此激烈爭斗的、相互消長的制度看待的;譯者嚴復結合中國古史,在此義上加以譯介和詮釋。

    嚴譯的甄克思論述,反映了西方學術界的普遍認識:君主專制制度是封建制度的對立物,而并非封建主義的本有之義。至于封建社會晚期出現(xiàn)的專制王權,只是封建社會走向解體的一種過渡形態(tài)。這與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論不約而同。

    馬克思在《人類學筆記》中正面概括封建主義的本質特點:其一,農奴制,沒有農奴制的封建主義是不存在的;其二,土地歸封建主所有,封地不具有可以自由買賣的商品性質;其三,封建主擁有世襲司法權,或領主審判權;其四,權力分散,君主專制集權與封建主義不相兼容。

    馬克思在論及印度11—17世紀的社會形態(tài)時,批評柯瓦列夫斯基將其冠以“封建主義”的說法,認為此間印度社會的主流不具備上述四個特點,因而不是“封建主義”?!度祟悓W筆記》一再明確、具體地表述了這一意見,拒絕稱印度等東方國家的前近代社會為“封建主義”,而將其稱之為“非資本主義”,將印度稱之為“實行非資本主義生產并以農業(yè)為主的國家”。

    馬克思雖然沒有就中國的社會形態(tài)問題發(fā)表具體意見,但依照其對柯瓦列夫斯基和菲爾著作的評論邏輯來分析,中國秦漢至明清顯然不屬于封建社會:其一,秦漢至明清,農業(yè)生產者的主體是人身大體自由的農民,而并非有法定人身依附的農奴,不存在占優(yōu)勢地位的農奴制;其二,自戰(zhàn)國以降,土地可以買賣、轉讓,貴族土地世襲制不占主導;其三,中國又有著比印度更加完備、更加強勢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阻止向西歐國家權力分散的領主封建制那樣的社會形態(tài)發(fā)展;其四,司法權掌握在朝廷手中(所謂“王法”),封建領主擁有世襲司法權早在周朝末年已漸次消除,私人(包括貴胄)行使司法權被視為“沒有王法”。

    綜上諸點,將秦至清稱作“封建社會”,顯然與馬克思的封建社會原論格格不入、恰相悖反,也是對歷史發(fā)展實態(tài)的扭曲。

    (三)馬克思人類歷史發(fā)展呈網(wǎng)狀進路的重要思想久被掩沒

    《教程》的“五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長期廣泛流傳,一個重要原因是,在19世紀中葉以后的百年間,片面強調歷史發(fā)展的“共性”而抹殺“多樣性”,馬克思關于人類歷史發(fā)展呈網(wǎng)狀進路的重要思想長期被掩沒。如馬克思撰于1879—1880年的《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體的原因、進程和結果〉一書摘要》,第一次用俄文發(fā)表已是1958年(刊于當年《蘇聯(lián)東方學》第3、4、5期),次年又陸續(xù)在《東方學問題》(1959年第1期)、《亞非人民》(1962年第2期)發(fā)表。至于馬克思的“人類學筆記”等描述歷史網(wǎng)狀進路的論著,在蘇俄更不受待見,長期被打入冷宮。

    作為探討人類歷史多樣性發(fā)展的努力,馬克思在完成《資本論》第一卷以后,閱讀了摩爾根、梅恩、拉伯克等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的論著并作詳盡筆記,這些后來稱之為馬克思“民族學筆記”“人類學筆記”“歷史手稿”的頗具學術價值的作品,長期被掩沒,“藏之深山無人識”,直至1972年才被美國人類學家克拉德整理出版,蘇俄與中國知曉其說甚晚,如上述筆記在蘇聯(lián)小范圍內出版遲在1940年代和1970年代。而在中國,上述筆記的中文譯本1985年在新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中部分刊出,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克思古代社會史筆記》中譯本才較完整地展現(xiàn)了馬克思的網(wǎng)狀進路的歷史觀,而且至今接觸其說者亦不多。人們熟知的是《教程》援引的馬克思論“歷史共性”的片言只語。這是“五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流行并難以清除的原因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五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風行時期,尊重歷史本真的中外學人對五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也持批評態(tài)度。如史學家雷海宗(1902—1962)在《斷代問題與中國史的分期》(1936年)中把殷商西周稱“封建時代”,把春秋戰(zhàn)國稱“列國時代”,秦漢稱“帝國時代”。在《中外的春秋時代》(1941年)中,從制度層面概括“封建時代”的三個特征:政治主權是分化的;社會階級各據(jù)法定地位;土地是采邑,不可買賣?!胺饨〞r代沒有統(tǒng)一的國家……政治與文化,都以貴族為中心?!眥37} 在盛行“五形態(tài)單線說”的1950年代,雷氏堅持認為中國不存在完整的奴隸社會,封建時代在殷周,秦漢是帝國時代。{38}

    兼通中西史學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吳大琨(1916—2007)認為“五形態(tài)單線說”的泛化封建觀有悖馬克思的本義,并指出,如果把濫用的“封建”重譯成feudalism,“西方和全世界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很難理解的”。{39} 與吳大琨的評論相類似,英國馬克思主義學者佩里·安德森認為:馬克思所界定的封建主義“與那幾個經常被用于給某一社會貼上‘封建主義標識的簡單標簽相距何等之遠”。這里說的“給某一社會貼上‘封建主義標識的簡單標簽”,指的就是類似柯瓦列夫斯基給印度社會,菲爾給孟加拉、錫蘭社會貼上封建標簽的做法。這種把土地可以買賣的經濟制度、專制君主集權的政治制度貼上封建主義標簽的做法,與馬克思的封建觀相距十萬八千里。一位馬克思傳記作者論及馬克思晚年的《民族學筆記》的價值時,指出:

    馬克思當年所能掌握的材料在今天看來是不足的,但他的方法比后來那些認為全世界都要經歷“五種社會形態(tài)”的人們不知要高明多少倍!那種機械的、單線的社會發(fā)展觀事實上幾乎把我們的歷史研究引進了死胡同,不能前進半步。中國歷史的研究者們,是不是可以從馬克思本人的啟發(fā)中,擺脫馬克思主義的贗品,走出那些自己制造的永遠糾纏不清的無謂爭論,開辟一條新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之路呢?{40}

    總之,《教程》“五形態(tài)單線說”的封建觀,與馬克思對封建主義的概括大相徑庭,其謬誤在于忽視了前工業(yè)社會在“封建歐洲之外的歷史領域”表現(xiàn)出來的“重大差異”。對這種差異的忽視,正如“在無知的黑夜,一切不熟悉的形象才具有相同的顏色”。

    如何估量馬克思封建觀的學術價值?中共中央編譯局為《馬克思古代社會史筆記》寫的“說明”有一段精要的概括:

    馬克思反對柯瓦列夫斯基把亞、非、美洲各古老民族的社會歷史的演變同西歐作機械類比的做法?!R克思不同意柯瓦列夫斯基把印度在上述時期中發(fā)生的土地關系上的變化看作“封建化”,并對柯瓦列夫斯基的論點表示了自己的看法。馬克思指出:“別的不說,柯瓦列夫斯基忘記了農奴制,這種制度并不存在于印度,而且它是一個基本因素”;土地并不像西歐中世紀那樣具有貴族性質亦即不得轉讓給平民,也不存在地主的世襲司法權,等等(本書第78頁)。馬克思還指出,印度集權君主制的存在阻礙了印度社會向西歐那樣的封建制度演變(本書第68頁)……{41}這一“說明”指出,馬克思否定泛化封建觀,不僅其具體結論值得重視,而且其方法論的指導意義尤其應該記取。

    當然,馬克思的封建社會論是有局限性的,如他并不知道中國在三千年前的周朝曾經出現(xiàn)過封建制度,也對前近代中國保留種種封建性遺存知之不詳,故不能簡單地將馬克思的論說套用于中國古史,然其觀點與方法值得借鑒。而且,有一點應予肯認:把馬克思尖銳駁斥過的單線直進史觀強加到馬克思頭上,是很不公道的。馬克思在答復俄國民粹派時早已聲明,加給他的這一“榮譽”,實則是對他的莫大侮辱。

    四、宗法封建的周制與君主集權的秦制:中國古史先后遞嬗又相互滲透的兩種國家制度

    根據(jù)前文所述,《教程》宣揚的“五形態(tài)單線直進說”,無法概括中國歷史進程。中國史分期,必須從歷史實際出發(fā),歸納社會形態(tài)的更革變遷。

    如果說,金屬工具及文字的發(fā)明是人類跨入文明門檻的共同標志,那么,進入文明時期以后,諸民族的社會形態(tài)各呈多樣性的演進狀態(tài)。而作為社會公共事務操縱者的國家及國家權力,始終是文明社會的運行主體,正如黑格爾所說:“神(“神”可解釋為歷史及歷史運行規(guī)律)自身在地上行進,這就是國家?!眥42} 梁啟超則將國家視作“中華民族之政治組織”,顯示著“分治合治交迭推移之跡”,因而是研討中國史序的“重要項目”{43}。故可以訴諸“片面深刻”理路,以國家制度演進為樞紐,統(tǒng)合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考析歷史分期。

    中國社會跨入文明門檻以后,進入“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44} 的小康時代,這種財產私有、世襲“大人”統(tǒng)治的階級社會,延傳三千余年,其間包蘊著相反而又相成的兩種政制類型——周制與秦制。

    接續(xù)“堯舜之治”的夏商周三代,已由“公天下”轉為“私天下”,強橫者初領世襲君權,因掌控力的限定,只能實行“宗法封建”的分權政制,王與貴族共治天下,庶民承擔國家賦役,但基本生活運行于宗族共同體之內。“三代之治”保有若干原始民主遺意,是由“眾治”向“君治”轉化的過渡階段,其完備形態(tài)是文武周公創(chuàng)定的“周制”。

    周秦之際以降,君主集權制興起,郡縣制取代封建制,官僚制取代貴族制,君主“獨治于天下而無所制”。君主集權孕育于春秋戰(zhàn)國,成型于秦代,推衍于兩漢至明清各朝(所謂“百代皆行秦政制”),可稱之“秦制”。

    從中國古史的實際出發(fā),既要看到周制向秦制推進的線性過程,也要注意周制與秦制的互動與融通,中國前近代社會一直籠罩在周制與秦制共構的皇權政治大纛之下。這是我們走出《教程》單線直進歷史模式,所要確認的一個歷史分期要領。

    中國歷史的實態(tài)是:古人固然仰望“天下為公”的“大同”,卻因其過于高遠,退而求其次,尋覓比較切近的“私天下”的“小康”,這種小康社會的兩大模型便在“周制”與“秦制”,晚周以來的中國社會始終在“周制”與“秦制”之間徘徊,儒家倡言周制,法家力行秦制,而歷代執(zhí)政者的方略是:兼領周制與秦制,儒表而法里,霸王道雜之。故研討中國古史分期,須從考析“周制”與“秦制”的異同及其互動入手。

    (一)宗法封建的“周制”——儒家范式

    1.“周制”說的歷史依據(jù)。先秦史籍多有關于“周制”的記述,如《左傳》載:“叔孫曰:‘列國之卿,當小國之君,固周制也?!眥45} 《國語》載:“周制有之曰:‘列樹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眥46} 兩漢以后朝野常議周制,如晉人陸機說:“借使秦人因循周制,雖則無道,有與共弊,覆滅之禍,豈在曩日?”{47}

    儒者樂道的“周制”,并非向壁虛造,而有其歷史依據(jù),這便是繼氏族民主制而起的宗法封建制。此制大約興起于商代、成熟于西周,封建性的貴族政治與封建性的領主經濟是其基本特征。

    周人伐殷時,只是數(shù)萬人口的西鄙小族,去古未遠,其制度保有若干原始民主痕跡:如國君輔貳制(設立第二個君主以約束君主行為的制度,系原始軍事民主的雙頭制遺跡);如君主與眾卿共同商議大事的朝議制(大政交付朝廷會議討論決定的制度,系由氏族會議制沿襲而來);如國人參政制(自由民參與國事的制度,所謂“朝國人而問焉”、“致眾而問焉”、“盟國人”)。

    當時君主與自由民(主要是與貴族)共商的問題有三類:“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眥48} 皆涉及國政根本??梢娭苤频耐鯔啾S性济裰鬟z存,二者綜匯成封建貴族制。

    中國古來即普遍使用的專詞“封建”,是“封土建國”的簡稱?!墩f文》云:“封,爵諸侯之土也。”“建,立朝律也?!狈饨ǎ傅弁跻跃敉练址庵T侯,使之在其封定區(qū)域建立邦國。商代已開始分封諸侯,而“周初大封建”令封建制系統(tǒng)展開。這種封建制與宗法制及等級制相為表里。被封諸侯在封國內有世襲統(tǒng)治權,世襲方式則依宗法制規(guī)定。周天子是各封國諸侯的“大宗”,作為“小宗”的被封諸侯對周天子必須服從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力役,周天子則保障作為“親戚”的諸侯的宗法地位。

    在周公等王室貴族主持下,西周確立宗法封建的典章制度,戰(zhàn)國末年儒生編纂整理的《周禮》展現(xiàn)這種政制的理想形態(tài),特征是天子與公卿貴族分權共治,可稱之“周制”。由宗法序列組成的天子—公—卿—大夫—士等各級領主的世襲權利,通過逐級封建獲得,其權利與義務受到宗法封建的禮制的保護和制約。

    西方中世紀的“封建制度”(Feudalism)與中國的“三代封建”有可比性。西歐各國及日本的中世紀社會,實行貴族政治和領主經濟,其文化的若干特點,如王權旁落、政權分裂、等級制度、武士傳統(tǒng)、農奴制度、人身依附、復仇觀念等,皆為封建制度的派生物。中國的周制大體與西歐中世紀的封建制相類,吳于廑便以西周封建制與西歐中世紀加洛林王朝封建制作類比,二者時間相距千余年,而實行權力分散的貴族政治、領主經濟卻大體近似。當然也有差別,中國是宗法封建,西歐是契約封建。故兼通東西文化的近現(xiàn)代中國學人,從嚴復、梁啟超到雷海宗、齊思和、吳于廑等,日本學人,從西周助、福澤諭吉到內藤湖南、谷川道雄等以古典漢字詞“封建”對譯Feudalism,較為準確。然而,在《教程》“五形態(tài)單線說”導引下,20世紀30年代前后開始流行中國的泛化為“封建”觀,將非封建的秦漢以下兩千年社會稱之為“封建”,則全失“封建”本意與Feudalism譯意。這種概念與所指錯位的“削足適履”做法 ,混淆了整個中國歷史分期,導致“語亂天下”。復歸“封建”本義與國際通用義,方為正途。

    2. 儒家孕育于宗法封建制向君主集權制過渡之際,以弘揚周制為使命。東周以下,宗法封建趨于解紐,君主集權逐漸取代貴族分權,制度主流從貴族政治、領主經濟漸次向官僚政治、地主經濟轉化。然而,由于聚族而居的村社經濟并未解體,宗族血緣紐帶頑強維系民間社會機體,帝王及貴胄世系仍按宗法封建故法承襲,宗法制及宗法觀念在調整后存留下來;封建制雖被郡縣制逐出政制主位,但封建余蔭并未斷絕。這一切使得秦漢以下,秦制雖顯強勢,周制也保有不弱影響力。而恰在晚周這一政制轉化的節(jié)點,儒家誕生,并為周制復興奔走呼號。

    受周代禮樂文化滋養(yǎng)的儒家,初成于春秋末年,正值宗法封建的周制解體之際。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哀嘆世風不古,認為周制借鑒夏商兩代,禮制昌茂豐盛,聲言追從周制而不渝,其名論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49}

    孔子以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繼承者自任,特別景仰制禮作樂、創(chuàng)建周制體系的周公,晚年體衰之際仍以“不復夢見周公”為最大遺憾。{50} 《漢書·藝文志》稱儒家的主旨是“游文于六經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此論甚得要領。不過,“祖述堯舜”、實現(xiàn)“大同”,太過渺遠,儒家實際爭取的是“憲章文武”,達成“小康”的周制,如荀子所稱,孔子“一家得周道……故德與周公齊,名與三王并”。{51}

    儒家創(chuàng)派于“禮崩樂壞”的春秋末葉,對宗法封建的周制有溫和的批評,如孔子不贊成“后進于禮樂”、憑身份做官的世卿世祿制{52},但對周制的基本要義(仁與禮)執(zhí)著維系,試圖“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53},這顯然與創(chuàng)建一統(tǒng)帝國,確立郡縣制的時代趨勢格格不入。東晉陶淵明在《飲酒詩》中評議孔子:“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把春秋末葉的周制比作生裂縫的墻,孔子汲汲于彌合現(xiàn)實社會的裂縫??鬃拥脑怆H是:四處碰壁,“已而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wèi),困于陳蔡之間”,“累累若喪家之狗”{54}。孟子經歷類似,時人稱其“迂遠而闊于事情”{55}??酌显谄洚斒澜员灰暈椴W而迂腐的老先生,當然他們也不乏通變,其旨被后世當權者所器重,故又被稱為“圣之時者”{56},魯迅謂之“摩登圣人”。

    一種普遍現(xiàn)象是——從“馬上得天下”變?yōu)椤榜R下治天下”的開國君王,對儒學由藐視轉而青眼相加,儒家也就從邊緣上升為主流,孔孟獲得“圣人”“亞圣”桂冠。這種轉折大約發(fā)生在漢初至漢中葉(高祖至武帝的近百年間),以后列朝繼續(xù)完成這種衍化。導致此一戲劇性變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者略如:其一,儒家推崇周制的“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57},主張?zhí)煜隆岸ㄓ谝弧眥58},切合皇權帝國的“大一統(tǒng)”訴求;其二,儒家力倡“仁政”“王道”,企望上有執(zhí)禮之明君、中有盡忠之賢臣、下有守序之順民,這種和諧上下、緩解社會矛盾的施政理念,有益于社會穩(wěn)定;其三,儒家向往并通曉禮樂文化,力辟“邪說暴行”,為身份等級正名,高度重視道德價值,是對祥和秩序的肯定、對過往文明的承襲,可以滿足文化建設的需要;其四,儒學的“仁、義、禮、智、信”,“修己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言,提供了人格修養(yǎng)的資源,適應心理建設的要求。

    概言之,儒學是宗法—農耕社會(兼跨周制與秦制)符合中道、為朝野共認、可以廣而告之的社會學說。這是我們作中國歷史分期時應該重視的要處:周制雖是先秦舊制,但兩漢以后并未被拋棄,周制的若干要素和思想體系,一直延傳于直至明清的兩千余年間。

    (二)君主集權的“秦制”——法家楷模

    周制盛行西周,至東周開始解紐,周天子尸位素餐,諸侯力政,宗法封建形同虛設,一種通過暴力爭奪獲得執(zhí)政地位的君主政制駕臨天下。這種信奉叢林法則的政制并非在周王室誕育,而是在一些諸侯國紛然興起。在你死我活的爭霸、兼并戰(zhàn)爭威迫與啟迪下,列國競相“變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齊國的鄒忌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燕國的樂毅變法等,謀求富國強兵,走出宗法封建故轍,邁向君主集權。變法較徹底的秦國贏得兼并戰(zhàn)爭的勝利,分權的封建性周制正式讓主位于君主集權的秦制。

    公元前247年,13歲的秦王嬴政即位。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軍東出,先后滅亡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起統(tǒng)一的秦帝國,定都咸陽。嬴政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與大臣議定尊號“皇帝”,自稱“始皇帝”,期以萬世傳襲。

    秦將各個諸侯國集結為非封建的一統(tǒng)帝國,在全中國范圍以郡縣制取代封建制,又統(tǒng)一六國文字,統(tǒng)一法律、度量衡、貨幣,修馳道、筑長城,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帝國規(guī)模。其大一統(tǒng)制度,沿用兩千余年,正所謂“百代皆行秦政制”。

    秦在厲行專制一統(tǒng)之際,嚴刑苛法,橫征暴斂,又連年用兵,激化社會矛盾,庶眾揭竿而起,六國舊貴族也乘勢興兵,秦朝行年十五,二世而亡,是中國歷時最短的統(tǒng)一王朝。

    漢初總結秦代速亡教訓(所謂“過秦”),除指責秦政“暴虐”外,儒生多歸咎秦皇不行封建,朝廷孤立無援。這后一則教訓,在封建余音傳響的時代頗有感召力,故漢高祖劉邦試圖兼采郡縣制和封國制,在設置郡縣的同時,先后廣封異姓王侯和同姓王侯,并給予王侯“掌治其國”的權力。然而,這些王侯很快成為與朝廷相抗衡的割據(jù)勢力,漢王朝在嘗到異姓王和同姓王叛亂的苦果之后,斷然翦滅異姓王,削減同姓王治國之權,“使藩國自析”{59},到武帝時,“諸侯惟得衣食租稅,不與政事”{60}。這便是只能效忠皇帝的“食封貴族”。

    秦漢以下,列朝力行郡縣制,但帝王仍對皇親國戚和功臣宿將封侯賜土,以期拱衛(wèi)皇室,做法有二:一為漢晉宗室裂土臨民,猶如獨立藩國;二為唐宋宗室不胙茅土,其賢能者皆策名士籍、自致功業(yè),而宦績相業(yè)不絕于書。大體言之,明令王侯們“食土而不臨民”,即只對封土擁有賦稅權,而沒有政治管理權,但也多有王侯執(zhí)掌軍政實權,西漢、西晉、明代、清代皆有顯例,并一再導致尾大不掉的藩王起而作亂的事變,如漢初的“吳楚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清初的“三藩之亂”等。唐代后期授軍政大權于節(jié)度使,釀成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實質近于藩王之亂。連君主集權政治達于極端的明朝,也在建文間發(fā)生燕王朱棣策動的“靖難之役”,宣宗時的漢王朱高煦之亂,武宗時的寧王朱宸濠之亂。因而列朝在“封藩”之后,每有“反封建”的“削藩”之舉(包括以藩王奪得帝位的朱棣,登極后也立即“削藩”),并把郡縣制、流官制作為強化中央集權的命脈所在。

    從“封土建國”一意論之,“封建制度”在秦漢以降即退居次要,郡縣制則成為君主集權政治的基本構成部分,帝王借此“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輳并進,而歸命天子”{61}??たh制與選舉——科舉制度一起,削弱了世襲性、割據(jù)性的貴族政治,維護了帝國的一統(tǒng)性,并使中國在兩千年間發(fā)育出具有真實意義的、世所罕見的統(tǒng)一文化,如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等。這是諸侯割據(jù)、封臣林立的中世紀歐洲、日本,土王如云的印度所不可比擬的。

    秦制的皇權擁有高度的威勢和執(zhí)行力,如筑長城、修馳道、掘運河以及統(tǒng)一度量衡、編纂《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令古今人嘆為觀止的大制作等,同時,又競相運用其強勢權力驅使、敲剝臣民,造成一個接一個的“暴政”。秦漢之際人們以“暴”形容秦制,“西漢鴻文”賈誼的《過秦論》為其名篇。《過秦論》通過對秦國盛衰的回顧,指出秦因變法圖強而得天下,又因“仁義不施”而失天下。文曰: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概括秦王的特點:剛愎專斷、疏遠臣民、嚴刑峻法、迷信詐力、暴虐天下,這也是一切皇權暴政的共有稟性。賈誼同時指出,對比周、秦二制,周制較為穩(wěn)固,有利于長治久安: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yè)長久。{62} 顯然,賈誼是在向當朝執(zhí)政推薦周制,力拒以“暴虐”為特征的秦制。

    宋代理學家崇尚周制,批評秦制,程顥說:三代之治,順理者也。兩漢以下,皆把持天下者也。{63}這種贊揚周制順天理、指斥秦制厲行集權(“把持天下”)之論,是一種倫理主義的評判,宋明間儒者多持此說。

    縱觀兩周以下,如果說宗法封建的周制,其理論形態(tài)是儒學,那么君主集權的秦制,其理論形態(tài)便是法家學說。

    法家由“法術之士”組成,從為君主設計掌控國家及臣民的理官演化而來,自春秋末以至戰(zhàn)國,約略形成早期的管仲學派、中期的商鞅學派、晚期的申韓學派。后人稱其學說為“申韓之學”。太史公評斷曰: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梢孕幸粫r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逾越,雖百家弗能改也。{64}

    商鞅變法是秦制的一次系統(tǒng)實踐,奠定了秦統(tǒng)一天下的基礎。法家吸納儒、墨、道諸家學說,在刑名學基礎上,建立“法—術—勢”一體的理論體系,為絕對君主集權作論證。秦制的集大成者韓非以及秦制重要的實行者李斯,皆為儒家一派——荀子的學生?!败鲗W”通覽內圣與外王,正是帝王術的集合,韓非在此基礎上鍛造更為堅利酷烈的帝王統(tǒng)治術。秦代實行韓非、李斯的法家學說,獲“大一統(tǒng)”之成功,又不免“二世而亡”之慘敗,漢以下諸朝吸取教訓,以韓非、李斯師父——荀子的“隆禮重法”學說為治國之旨。

    (三)綜匯周制、秦制的皇權政治

    皇權政治自秦漢定格,除秦代宣稱厲禁儒術,“以法為教”“以吏為師”之外,列朝帝王大都以“崇周”“尊儒”布達天下。一個顯例是,明清兩代的帝宮——北京紫禁城諸殿閣懸掛的匾額與對聯(lián),多選自儒家經典。乾清宮正殿御座兩側楹柱上的楹聯(lián)為:

    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

    此為集句聯(lián),“表正萬邦”語出《尚書·仲虺之誥》;“慎厥身修思永”語出《尚書·皋陶謨》;“弘敷五典”語出《尚書·君牙》;“無輕民事惟難”語出《尚書·太甲下》。意謂帝王要儀表天下,法正萬方,就要慎修其身,思長久之道;向人民弘揚五常之道,不要輕視人民勞作之艱難。

    乾清宮正殿北楹柱楹聯(lián)為:

    克寬克仁 皇建其有極

    惟精惟一 道積于厥躬

    此集句聯(lián),也是擇自儒家經書,意謂皇帝要能寬能仁,為萬民樹立最高準則,精粹純一,完美道德會積君主自身。此外,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順治帝題)、養(yǎng)心殿“中正仁和”匾(雍正帝題)、養(yǎng)心殿西暖閣旁的“三希堂”匾(乾隆帝題,取義宋儒周敦頤的“圣希天,賢希圣,士希賢”),皆以儒家精義宣示天下。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兩漢以降兩千年間的統(tǒng)治者幾乎沒有一個純用儒學、單行周制的。漢以下的帝王雖然采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策、申言奉行周制,但并未一味信從儒家,多半視周政為虛應故事、儒生為不合時宜的空談家,而借重秦制的實效性。如漢宣帝(前92—前49)便很不放心太子(后為漢元帝,前75—前33)的“柔仁好儒”,當太子建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時,宣帝頗為惱怒,告誡太子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65}

    漢宣帝關于“漢家自有制度”的這番私房話,道出了帝王統(tǒng)治術的真諦——既以儒家頌揚的“周制”(仁政、王道乃至井田封建之類)號召天下、收攬人心,又毫不含糊地堅執(zhí)霸道鋼鞭,用“秦制”威鎮(zhèn)臣民。

    秦漢以降,形成大一統(tǒng)的君主集權政制,要義有三:一曰君主獨制,二曰地方集權中央,三曰任用不世襲的流官。這些制度多兼采周制與秦制,如倡導兼聽獨斷的諫議制度,偵察官吏、守廉肅貪的監(jiān)察制度,不計身份選賢與能的科舉制度,等等,皆或以周制為基礎吸納秦制,或以秦制為基礎吸納周制。

    唐人柳宗元名篇《封建論》肯定郡縣制取代封建制的歷史作用,并對周秦二制作出歷史性評判:周制“失在于制不在于政”{66},即周的仁政、王道固然好,但制度(封建制)不利于國家統(tǒng)一,導致諸侯爭戰(zhàn)不休,故制度應予更革;秦制“失在于政不在于制”{67},即秦政暴虐,激化社會矛盾,二世而亡,其政決不可取,然其制度(郡縣制)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故延綿千載。

    明清之際王夫之的《讀通鑒論》與柳宗元的《封建論》近似,而且有更明晰的歷史進化觀念。周制實行封建,屬于早期國家發(fā)展階段。上古時代,人自為君,君自為國,萬其國者萬其心。周人大封同姓,才逐漸有合一之勢。而秦制實行郡縣,進一步強化國家的統(tǒng)一,這有利于文明進步,故王夫之稱:“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68}

    柳宗元、王夫之對周、秦二制的辨析沒有止步于道德評判,而是置于大歷史視角,并且對“政”與“制”加以區(qū)分,在譴責秦政之“暴”時,并不忽略秦制中合乎歷史發(fā)展需求的制度性合理內容;在贊賞周制之“仁”時,也不放松對不利國家統(tǒng)一的封建制的嚴肅批評。

    明清之際的另一哲人黃宗羲具有強烈的重民思想,他不止于批判秦政(暴政),對于秦制(郡縣制)也有非議,認為郡縣制一味強化中央集權,政治上軍事上弊端甚多,主張以“方鎮(zhèn)”“封建”削減極端的中央集權。{69}

    同期的顧炎武認為封建制、郡縣制各有利弊:封建之失,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上。主張加強地方守令職權,“寓封建之意于郡縣之中”。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論、聯(lián)省自治論,既吸納歐美自治主義,又承襲黃宗羲、顧炎武遺義,含有以周制調節(jié)秦制的意向。

    時至近代,民主主義者批判秦制,而在追究秦制的生成機制時,將根源追至荀子。譚嗣同說:“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xiāng)愿也;惟大盜利用鄉(xiāng)愿,惟鄉(xiāng)愿工媚大盜。二者交相資,而罔不托之于孔。”{70} 就政治制度言之,兩千年來以秦制為主,兼采周制,二者彼此滲透、相互消長,呈現(xiàn)一種有限專制君主政治;就政治學說而言,則以儒家為本,法家道家輔助。譚嗣同稱“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大抵如此;“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確為至論。“荀學”是一種王霸雜之、儒主而法輔的學說,漢至清兩千年間政學的主流大體如是。譚氏之前兩千年成文的《易傳》已明白昭示:“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71} 這是在儒學語匯系統(tǒng)內,用“仁”“義”詮釋威權政治。而這種既盛稱仁義又力行威權的剛柔相濟體制,正是兩漢至明清的皇權政治的常態(tài)。

    (四)現(xiàn)代政治視野下的周秦二制

    從歷史分期角度探討周制與秦制,有必要置諸世界政治制度古今演變的大格局審視。

    東亞大陸跨入文明門檻以后,大略經歷了“宗法封建社會”和“宗法皇權社會”(或曰“皇權郡縣社會”)兩大階段。前者已是兩千多年前的舊夢,后者方是中國前近代的現(xiàn)實?!白诜ɑ蕶嗌鐣背尸F(xiàn)兩重格局:一方面,皇權撇開貴族階層,通過官僚系統(tǒng)直接轄制庶眾,“君—民”關系成為基本的社會關系,“尺土之民”皆“自上制之”。當朝廷的剝削壓迫深重,庶眾便揭竿而起,故中國反朝廷的農民戰(zhàn)爭次數(shù)之多、規(guī)模之大,世無其匹,統(tǒng)治者需要緊握“秦制”利劍;皇權又要警惕武人奪權、地方分權,也需要緊握“秦制”利劍,不能任其旁貸。另一方面,由于宗法關系長存,可以消解階級對立,而且,皇權制度頗具調節(jié)能力,通過實施“仁政”,推行“讓步政策”,使社會危機得以緩和,破敗的經濟得以恢復和發(fā)展。皇權制度還善于制造全民性的文化偶像,如圣人、佛、仙、關帝、明君和清官,令大眾頂禮膜拜,給各階層以精神慰藉,這也從文化上增進了皇權社會的彈性與和諧性。這些又是“周制”的余韻。在通常情形下,皇權起著維護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的作用,保證地主自耕農經濟運行,有利于文化的傳承發(fā)展。

    有學者提出,從分權制約角度看,周制離現(xiàn)代憲政民主較近,因為周制下的庶民與貴族擁有傳統(tǒng)的權利,帝王不能過多干預。但從現(xiàn)代國家需要統(tǒng)一的法律,需要個人直接面對國家法律而言,秦制更接近現(xiàn)代國家。秦制強調統(tǒng)一的“王法”,“王法”直接面對“民”,取消中間環(huán)節(jié)的貴族。由于社會的各種中間結構被打碎,直面“王法”的“民”已經相當原子化,其過程與資本主義社會在西歐的發(fā)展歷史有類似處,人們從小共同體的束縛中進入大共同體——秦制沒有攻破的只剩家族制度,國家權力沒有全然控轄家族內部,所以這個“民”還沒有完全原子化。但秦制固守君主專制,力阻跨向現(xiàn)代國家。

    綜合比較周、秦二制,周制走向現(xiàn)代憲制國家似較易,從世界史觀之,能順利進入現(xiàn)代憲制國家的,幾乎都是前近代處于封建制(相當于周制)的國家。反之,大一統(tǒng)帝國(相當于秦制)要轉進現(xiàn)代憲制社會,其過程更為曲折艱難。

    上述判斷庶幾切近歷史實際。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周制深植宗法土壤,與君權及等級制存在盤根錯節(jié)關系,邁向民主亦大不易。另外,秦漢以下儒者一再吁請抑制秦制、復興周制,如恢復眾卿朝議制、太學監(jiān)國制以及國人參政制、學校議政制等,然效果不彰,而君主獨裁則愈演愈烈,其原因不能僅僅歸結為帝王強化權力的私欲,背后還有秦制對維護國家大一統(tǒng)的實效性在發(fā)揮作用。故昔之善政不能簡單歸結為周制與秦制中的一種。

    《教程》規(guī)定的“五形態(tài)單線說”,將復雜的歷史進程簡單化、規(guī)制化,而現(xiàn)代社會形態(tài)演進的實態(tài)復雜得多,也生動得多。以中國而論,前近代社會并非如《教程》所言的是單一的“封建”制度,而是宗法封建的周制與皇權一統(tǒng)的秦制的集合,故中國近代變革必須對周秦二制作雙重繼承與揚棄,并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先進思想,方能實現(xiàn)健全的新生轉進。

    注釋:

    ①② 《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聯(lián)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編 聯(lián)共(布)中央審定 1938],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7、138—141頁。該文還收入斯大林《列寧主義問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629—657頁)。

    ③ 《商君書·開塞》。

    ④ 《韓非子·五蠹》。

    ⑤ 《春秋繁露·楚莊王》。

    ⑥ 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詁》卷1。

    ⑦ 康有為:《春秋董氏學》卷2。

    ⑧ 《梁啟超全集》第1冊,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40頁。

    ⑨⑩ 詳見拙著《“封建”考論》(修訂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二章第五節(jié)、第四章第二節(jié)。

    {11} 吳于廑:《士與封建制度之解體》,《封建中國的王權與法律》,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12}{13} 《中國現(xiàn)代學術經典·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5、5頁。

    {14}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上海聯(lián)合書店1930年版,第19頁。

    {15} 關于“中國社會史論戰(zhàn)”,參見拙著《“封建”考論》(修訂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29—250頁。

    {1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5頁。

    {17}{1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22頁。

    {19}{2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4—145、455,463頁。

    {2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2} 《中國史敘論》,《梁啟超全集》第1冊,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23} 《譯社會通詮自序》,《嚴復集》第1冊,中華書局1986年版。

    {24} 參見《孫中山全集》第1冊,中華書局1981年版。

    {25} 參見周谷城:《中國社會之結構》,新生命書局1930年版。

    {26} 參見瞿同祖:《中國封建社會》,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

    {27}{28}{30}{31} 《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體的原因、進程和結果〉一書摘要》,《馬克思古代社會史筆記》,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6、78、78—79、68頁。

    {29}{34}{3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0、691、521頁。

    {32}{33} 黑格爾:《歷史哲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6年版,第446、446—447頁。

    {36} 轉引自王憲明:《語言、翻譯與政治——嚴復譯〈社會通詮〉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62頁。

    {37}{38} 雷海宗:《伯倫史學集》,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217—219、639—646頁。

    {39} 吳大焜:《〈馬克思與第三世界〉前言》,《吳大焜自選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0} 張光明:《馬克思傳》,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400—401頁。

    {41} 《馬克思古代社會史筆記》,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頁。

    {42}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258頁。

    {43}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4—5頁。

    {44} 《禮記·禮運篇》。

    {45}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46} 《國語·周語中》。

    {47} 陸機:《五等論》,《昭明文選》,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090頁。

    {48} 《周禮·秋官司寇第五·小司寇》。

    {49} 《論語·八佾》。

    {50} 《論語·述而》。

    {51} 《荀子·解蔽》。

    {52} 《論語·先進》。

    {53} 《論語·堯曰》。

    {54} 《史記·孔子世家》。

    {55}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56} 《孟子·萬章下》。

    {57} 《論語·季氏》。

    {58} 《孟子·梁惠王上》。

    {59} 《漢書·諸侯王表》。

    {60} 《漢書·高五王傳》。

    {61} 《漢書·賈誼傳》。

    {62} 賈誼:《過秦論·中》。

    {63} 《二程集》,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27頁。

    {64} 《史記·太史公自序》。

    {65} 《漢書·元帝紀》。

    {66}{67} 柳宗元:《柳河東集》卷3《封建論》。

    {68} 王夫之:《讀通鑒論》卷1《秦始皇》。

    {69} 參見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之《方鎮(zhèn)》、《封建》諸篇。

    {70} 譚嗣同:《仁學》卷29,中華書局1958年版。

    {71} 《周易·系辭下》。

    作者簡介:馮天瑜,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人文社科資深教授,湖北武漢,430072。

    (責任編輯 ?張衛(wèi)東)

    猜你喜歡
    馬克思歷史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在馬克思故鄉(xiāng)探討環(huán)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fā)現(xiàn)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探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av在线蜜桃|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免费观看人在逋| 黑人高潮一二区| 日本wwww免费看| eeuss影院久久|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7|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国产在线男女|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十八禁国产超污无遮挡网站|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免费观看人在逋|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岛国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床上黄色一级片| 免费播放大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美女黄网站色视频|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av在线亚洲专区|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在线观看|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玫瑰| 国产乱人视频|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大屁股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宅男|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成人高潮视频无遮挡免费网站| 成人欧美大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午夜爱爱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六月丁香七月|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91sexporn|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欧美区成人在线视频|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人人妻人人看人人澡|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高清毛片免费看|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91精品国产九色| 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毛片女人毛片|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videossex国产|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国产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7|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成人国产麻豆网|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精品人妻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日韩av片在线观看| 午夜a级毛片| 热99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2021天堂中文幕一二区在线观|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哪个播放器可以免费观看大片| 久久热精品热| 又粗又爽又猛毛片免费看| 国产乱人视频|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免费播放大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色5月婷婷丁香|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亚洲欧美日韩东京热|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国产毛片a区久久久久|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 免费观看人在逋|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久久6这里有精品|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97热精品久久久久久|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麻豆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三级中文精品|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边亲边吃奶的免费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男的添女的下面高潮视频| 国产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91av网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国产不卡一卡二|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精品国产三级普通话版|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高清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热99在线观看视频|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 激情 狠狠 欧美| 日韩强制内射视频|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久久午夜福利片| 禁无遮挡网站| 如何舔出高潮|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av.在线天堂|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高清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97在线视频观看|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真实乱freesex|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免费看日本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丰满|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亚洲色图av天堂|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色5月婷婷丁香| av在线蜜桃| 高清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少妇的逼好多水| 超碰av人人做人人爽久久|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性久久影院|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 亚洲av成人av|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国国产精品蜜臀av免费|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久久久色成人|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国产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一级二级三级毛片免费看| 天天躁日日操中文字幕|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九色|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尾随美女入室|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久久久久久久久大av|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 亚洲成色77777|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我要看日韩黄色一级片|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别揉我奶头 嗯啊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久久精品91蜜桃|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18+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91sexporn|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av在线亚洲专区|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av.av天堂| 欧美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伦人一区二区| 少妇的逼水好多|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别揉我奶头 嗯啊视频|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ponron亚洲|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 男人狂女人下面高潮的视频| 麻豆一二三区av精品| 免费无遮挡裸体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联通29元200g的流量卡| 网址你懂的国产日韩在线|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免费看光身美女|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性插视频无遮挡在线免费观看| 色视频www国产| 欧美潮喷喷水| 在线a可以看的网站| 精品国产三级普通话版|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天天躁日日操中文字幕|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国产精品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欧美日本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国产三级中文精品| 高清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东京热| 2021天堂中文幕一二区在线观|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在线播放无遮挡| 日产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 日本免费a在线|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2022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麻豆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与善性xxx| www日本黄色视频网| 超碰av人人做人人爽久久| 亚洲图色成人| 99久久九九国产精品国产免费|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50|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久久草成人影院|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 男人狂女人下面高潮的视频|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久热久热在线精品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黄片wwwwww|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久久久色成人| 亚洲在线观看片|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亚洲最大成人av|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舔av片在线|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亚洲四区av|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天天一区二区日本电影三级| 黄片wwwwww|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国产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在线|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插逼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午夜激情欧美在线| 亚洲性久久影院|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午夜激情欧美在线|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床上黄色一级片| 午夜激情欧美在线|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 成人欧美大片|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久久6这里有精品|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亚洲成色77777| 亚洲av成人av| 三级国产精品片| 成人高潮视频无遮挡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 精品久久久噜噜|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尤物成人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激情 狠狠 欧美|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少妇的逼好多水|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亚洲性久久影院| av专区在线播放| 少妇丰满av|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大av| 欧美3d第一页| 熟女电影av网| 欧美成人a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蜜豆| 久久久久网色|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影院6| 国产v大片淫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国产真实乱freesex| 天天一区二区日本电影三级|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国产乱来视频区| 身体一侧抽搐|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秋霞伦理黄片|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级片在线观看| 中文欧美无线码|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av天堂中文字幕网| 我要看日韩黄色一级片| 国产在线男女|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久久久午夜欧美精品|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亚洲18禁久久av|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又粗又爽又猛毛片免费看| 能在线免费看毛片的网站| 91狼人影院| 亚洲av福利一区| 欧美极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六月丁香七月|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亚洲av福利一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91sexporn|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 边亲边吃奶的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亚洲四区av|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网址你懂的国产日韩在线| 免费大片18禁|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亚洲av男天堂|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亚洲性久久影院|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 | 天堂网av新在线| 亚洲怡红院男人天堂| 欧美极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国产不卡一卡二| videos熟女内射|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那|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久久6这里有精品|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亚洲精品日韩av片在线观看| 蜜桃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av.av天堂|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直男gayav资源|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蜜豆|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亚洲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美女大奶头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欧美极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欧美日本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怡红院男人天堂| 尤物成人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男天堂| 精品久久久噜噜|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天堂√8在线中文|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最大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