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忠
摘 ?要:新課改的重點在于教育體制的優(yōu)化,新時期教育理念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教師必須使用高效的教學手段調整閱讀教學。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群文閱讀教學表現(xiàn)出的多元性與豐富性較為符合新課標要求,同時該教學模式能夠向學生展現(xiàn)出文字世界的美妙與精彩,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著關鍵性作用。為了更深度地探索群文閱讀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教學策略,本文結合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展示群文閱讀的具體方法,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初中教育;語文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4-0013-02
A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Group Literature Re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ore Literacy
LI Shouzhong??(Zaojiao Middle School,Qinzhou District,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cuse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in the new period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erefore,teachers must use efficient teaching means to adjust reading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ore literacy,the diversity and richness of group text reading teaching are mo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t the same time,the teaching model can show students the beauty and brilliance of the word world,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group text re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ore literacy,this paper shows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group text reading combined with the four dimensions of Chinese core literacy for readers' reference.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Chinese teaching;Core literacy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學生只有同時具備充足的基礎知識儲備與成熟的語文思維才能應對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新課改以來,語文閱讀教學引入了多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其中群文閱讀教學在提升閱讀效率與加強閱讀效果等方面表現(xiàn)突出,同時受到教師與學生的喜愛。目前,語文教學正朝著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方向靠攏,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并結合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情況來開展閱讀內容的教學。因此,語文教師在設計群文閱讀教學時,應貼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調整教學手段,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自然而然地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春》《濟南的冬天》與《雨的四季》,這幾篇散文將四時之美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借助生動的文字描寫深入大自然的美好情境。此時,語文教師可以選定“散文”這一體裁,從其他文學名家的作品中選擇有關四季景物描寫的散文,組成群文閱讀的文本庫,要求學生進行集中閱讀。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按照春、夏、秋、冬區(qū)分
文本,對群文閱讀的素材再次分類,鼓勵學生自行挑選閱讀內容并摘抄感觸最深的段落。如此一來,在本次群文閱讀課堂上,喜愛不同季節(jié)的學生能夠按照自身的喜好優(yōu)先閱讀某一季節(jié)相關的散文,并摘錄美句美段,在反復品讀摘錄內容的過程中掌握散文閱讀與寫作的技巧,提高語言的構建與運用能力。
(2)選定課文主題,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主要選自世界各國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學生通過系統(tǒng)的語文學習能夠對各時期、各流派的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有所了解,進而產(chǎn)生深刻的思考。群文閱讀教學改變以往單篇閱讀教學的固定模式,學生在單次的課堂學習中擁有同時閱讀多篇課文的機會,若其一次性接觸到多篇具有相同主題的課文,則有可能對該主題揭示的社會現(xiàn)象、人文情懷和哲學問題產(chǎn)生自主思考,這對其獨立人格的發(fā)展十分有益。因此,語文教師不妨將“主題”作為整理群文閱讀教學內容的線索之一,從質量過硬的閱讀素材中篩選立意鮮明、主題相似的閱讀材料,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分辨不同文本的不同角度,對某一主題產(chǎn)生較為客觀的理解,從而促進其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
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的《敬業(yè)與樂業(yè)》以十分“接地氣”的方式解讀了敬業(yè)精神,將“敬業(yè)”這顆種子播種在學生的心田間。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圍繞“敬業(yè)”主題,語文教師可選擇描述具體敬業(yè)事跡的文本作為補充,將1966年新華社播發(fā)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的文本打印出來供學生閱讀,讓學生從焦裕祿的感人事跡中體會敬業(yè)的偉大。通過不斷補充相關主題的文本,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從多個角度實打實地了解“敬業(yè)”在各行各業(yè)的體現(xiàn),隨后便可設計課后思考問題,引導學生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布置課后思考任務時,語文教師將“如何看待敬業(yè)”與“你親眼見證過哪些敬業(yè)事跡”等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結合客觀事實展開反思,實現(xiàn)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
(3)選定課文背景,強化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培養(yǎng)學生美的情感和心靈十分注重,提到過很多方式方法,倡導通過鑒賞文學藝術作品的美等形式隨時隨地開展美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同樣將審美的鑒賞與創(chuàng)造納入其中,要求教師在解讀文學作品時讓學生感受到字里行間呈現(xiàn)的美,而利用群文閱讀教學則能通過一定手段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對于語文課文來說,其創(chuàng)作背景由作者所處的時代、地域與社會狀況等客觀條件決定,擁有相似創(chuàng)作背景的作者可能書寫出具有相似情感的文學作品,語文教師如果順著這條線索帶領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將有效訓練學生在挖掘作者背景中提高文學鑒賞和審美的能力。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語文教師不應忽視“創(chuàng)作背景”在劃分群文閱讀素材方面的功能。
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記承天寺夜游》生動地記錄了蘇軾與張懷民月夜“起行”時的清幽之景,通過“庭下如積水空明”的妙喻,使月光下竹影柏影婆娑的美景引起讀者無限的情思,帶給讀者深刻的審美體會。通過解讀作者的情感與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能夠對蘇軾的心理產(chǎn)生初步了解,并清晰地感受到其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在中國古代社會中,仕途不得志的文人不在少數(shù),每個人都或多或少使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身的苦悶,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搜集類似創(chuàng)作背景下誕生的文學作品,用以對比不同作者的不同情感。在本次群文閱讀中,語文教師選用歐陽修的《送楊寘序》、孟浩然的《秦中感秋寄遠上人》、杜牧的《日齊山登高》與陸游的《書憤》作為課外閱讀部分,鼓勵學生體會古代封建制度下,同樣面臨官場失意的文人都在作品中表達了哪些不同的情感,從而在或豁達、或憤懣、或悲痛的文學作品中獲得截然不同的審美體驗。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雖未親身經(jīng)歷作者遭遇的變故或苦悶,卻站在更高的角度觀看歷史人物的“眾生相”,對歷史各階段的客觀事實與人文情感產(chǎn)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其在日后閱讀類似創(chuàng)作背景的作品時,將擁有更加獨到的眼光。
(4)選定文化內核,鞏固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在新時代教育中,各個學科的教師都要樹立并踐行“立德樹人”的思想,將德育融入日常教學。而德育中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要求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的理解能力時,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并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因此,語文教師在組織群文閱讀教學內容時,可以將“文化”作為劃分標準,從課內外的文學作品中尋找文化內核相同的文本素材,要求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不同文化的表現(xiàn)特征,從而鞏固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例如,語文教師以中華文化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主題后,可以對具體的內容進行細化,將閱讀內容的愛國部分按照熱愛祖國河山、熱愛祖國人民與熱愛祖國文化區(qū)分開來,重新整理課內外閱讀素材,帶領學生從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中感受我國歷代作家對祖國的熱愛。在熱愛祖國河山的部分,語文教師可以將《涼州詞》《卜算子》《浪淘沙》等展現(xiàn)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詞整理,帶領并引導學生理解其中的內容,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祖國的壯麗江河,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炙熱感情;在熱愛祖國人民的部分,語文教師可以將杜甫、白居易等詩人書寫的悲憫蒼生的詩詞整理為一組群文閱讀的素材,帶領學生直觀地了解古代社會底層人民的疾苦,產(chǎn)生憶苦思甜的效果。